
書名:《舞蹈藝術語言的表現研究》
作者:郭貝貝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ISBN:978-7-5170-5724-6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定價:80元
舞蹈藝術是以人體動作為基礎,借助神態、音樂、環境等要素疊加形成的視覺藝術形象。其能夠直觀展現出人體的靈動美感,同時也有著豐富的情感表現力。作為舞蹈藝術語言的物質載體,舞蹈語言是表現舞蹈審美特色與藝術內涵的重要手段,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抽象精神內容,其能夠通過隱喻、象征等手法,將舞蹈動作中的文化意蘊傳達出來。可以說,以身體動作為主要構成要素的舞蹈語言是舞蹈作品的核心主體,其具有良好的藝術表現功能。為此,筆者對舞蹈藝術語言進行總結歸納,梳理出不同的語言類別,深入探究其功能表現形式,從而為舞蹈作品藝術形象的創作提供理論支撐。
由郭貝貝編著、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舞蹈藝術語言的表現研究》一書,聚焦于舞蹈語言在舞蹈表演與創作中的重要性,詳細論述了舞蹈動作語言、時空語言、技術語言等的具體表現,充分展現了舞蹈藝術的語言特色與多元功能,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本書共包括五個章節。第一章圍繞舞蹈藝術本身,先闡述舞蹈的類別與表演形式,然后詳細介紹了舞蹈的本質特點、社會功能以及審美性,并列舉出一些舞蹈常用的術語。第二章基于舞蹈的背景音樂,分析如何利用音樂語言來提高舞蹈的藝術性。第三章重點關注舞蹈藝術的結構語言,針對其題材選擇、開頭、結尾、高潮部分的表現方式進行詳細論述。第四章立足空間視角,結合舞蹈美術、道具、布景等元素,深入分析如何提高舞蹈藝術的表現力。第五章從技術層面出發,詳細介紹了舞蹈編導以及不同舞蹈的語匯特點。
書中指出,舞蹈藝術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能夠有效彰顯出舞蹈作品的生命力,具有良好的繼承性與創造性。筆者結合2022年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藝術碩士研究生舞蹈領域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研究”(YJSJG2021005)階段性研究成果認為,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舞蹈藝術語言會不斷更新自身的語言風格、藝術形式以及表現手法。在舞蹈創作過程中,舞者必須對舞蹈語言有著清晰的認知與感受力,靈活應用其藝術功能與表現方法,才能夠塑造出舞蹈的人物形象,表達出豐富的情感內涵。舞蹈藝術語言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舞蹈單詞,顧名思義即舞蹈動作。這是舞蹈藝術語言的基本要素,通過肢體動作與面部表情、造型等的相互配合,流暢地展現出舞蹈形象,給觀眾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其中,舞蹈動作主要通過頭部、手臂、肩膀、腿部等的協調聯動,表演出具有節奏韻律與連貫性的舞蹈姿態,進而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及人物形象。舞蹈表情則是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展現出的情緒變化,包括喜怒哀樂等情感,從而刻畫出人物性格、情感以及思想意識,增加舞蹈作品的情感表現力。舞蹈造型是以自然景物、自然生物為原型,經過藝術加工而成,反映出舞蹈人物情感思想的形態特征。比如,蒙古舞中馬兒奔跑的動作,充分展現出草原兒女豪邁奔放的性格。
第二,舞蹈語句。舞蹈語句是基于特定的情感意圖,采用完整的邏輯順序,將單一的舞蹈動作編排成連續性的舞蹈片段。這一過程不僅使得舞蹈動作數量得到增加,而且意味著舞蹈形式與內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通過舞蹈語句,舞蹈作品所蘊含的生活內容、情感意識等也能夠逐步呈現出來。比如,在舞蹈《海浪》中,為了表現出海燕自由飛翔的姿態和海浪翻滾的過程,舞者采用身體蜷曲、滾跌、蠕動等一系列動作,形象生動地塑造出海燕與波浪的形態特點。
舞蹈藝術語言十分豐富,有著較強的藝術表現力與情感傳達力,在塑造舞蹈作品形象、提升舞蹈藝術內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來說,舞蹈語言的表現功能包括以下兩點:其一,塑造人物形象。舞蹈表演不僅能夠展現表演者身姿體態的優美,還能夠以此為手段表現出一定的社會生活內容,塑造出特定的人物形象,以反映特定的思想情感。而舞蹈語言則具有良好的情感表現力,能夠通過夸張形象的舞蹈動作、身體語言等表現出乎舞蹈的審美意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其二,營造特定的舞臺氛圍。舞蹈表演離不開舞臺環境的渲染與烘托,需要借助燈光、音樂、布景等元素,營造出能夠充分展現人物活動的舞臺環境。而舞蹈藝術語言能夠利用舞臺的燈光、道具,將舞蹈形象生動刻畫出來,讓觀眾沉浸在良好的藝術情境中,從而產生豐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