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張夢云
“在井口工作多少年了,我們都是一直用手抬、降卷簾門,現在這自動卷簾門一用,我們再也不用手動操作了!”在井口從事把罐作業的師傅們高興地說。
在晉能控股集團寺河礦三水溝風井,運輸二隊承擔著人員、物料下放的任務,由于是立井,所以大部分采用的是罐籠提升系統,入井人員要進入罐籠時,需要將罐籠門簾拉起來,門簾由兩邊的鏈條作為傳動,由于是鐵制的,鏈條在多次受力摩擦中會發生斷鏈的現象,不僅費力還很不安全。尤其是在氣溫只有零下幾度的寒冬臘月,金屬受凍后拉動更加吃力,一不小心也會磕碰到職工身上。
針對這個情況,運輸隊的職工們集思廣益,經過討論后,決定通過安裝感應繼電器,利用遠程控制技術,安裝“門簾自動起落裝置”。2月13日,記者在井口邊看到:一職工按下遙控器上的一個按鈕,鐵門簾便緩緩升起,這一舉措,不僅解放了工作人員的雙手,還有效提高了安全系數。
隨著礦山智能化的逐步發展,礦區的生產模式也在不斷更新,大到各類數控化機器的運用、小到各種機械操作模式,無一不悄悄發生著變化,礦山邁入了“一鍵啟動”的自動化時代。
在寺河礦運輸管理中心,原先換裝站起吊作業,操作者需要從墻上取下既笨重又碩大的遙控器抱在懷中,一邊拖著長長的電纜,一邊按著僵硬的按鈕對天車進行起吊作業。在操作天車的過程中,常常由于視角、距離不易選擇,還需要安排另一名職工通過手勢協同配合。“原來的工作方式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因為視線影響、協調不一致等因素,造成安全隱患。”操作者劉師傅告訴記者。
在前期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運輸管理中心實施了天車遙控器改造,在保證天車原控制器功能的基礎上,加裝時間繼電器、交流接觸器及遙控信號接收器等原件,通過遙控器操作實現天車的操作控制,對天車實現了“移動駕駛”。
改造后的天車起吊作業,無需地面人員指揮,只需操車人員手里拿個小遙控器就可直接進行吊裝、轉運等作業,既方便快捷,動作完成精準度又高,讓職工省心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