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華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指導方法
想要寫好一篇文章,學生必須要有夯實的知識基礎,清晰的思維邏輯,豐富的素材積累,以及靈活的知識應用,但是小學生本身的年齡限制導致其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知識經驗等等還不足,所以老師要加強教學指導,讓學生主動思考,掌握相應的寫作方法,提高其寫作水平。
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確保課堂的順利開展,讓學生緊緊圍繞著主題都是進行學習,老師要站在整體的角度,系統規劃教學安排,分層次的開展階段性教學,并且根據相應的內容,制定出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在學習《白鵝》時,老師可以從文章內容出發,剖析其中的寫作方式,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描寫角度以及表現手法,積累寫作詞匯,掌握經典句型。隨后,老師可以將《白公鵝》和《白鵝》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其中的異同,從而加深其理解以及認知。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老師要改變統一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與水平,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指導。
比如學生在學習《少年中國說》之后,能夠感受到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然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文水平制定不同的學習要求。對于學困生要求其了解文章大意,體會思想感情,掌握寫作手法,中等生要結合文章當中的寫作手法來進行仿寫,體現自己的愛國之情,學優生要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利用不同的表述方法展現出不同歷史人物的愛國之情,從而讓每一個學生在其能力范圍之內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學生只有具備了寫作的意識,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才能夠將寫作融入到生活當中,把寫作視為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
比如在學習《蟋蟀的住宅》時,老師可以從內容出發,讓學生掌握蟋蟀住宅的建設方法,體會作者的擬人手法,掌握相應的寫作技巧,最后老師可以用練習題的方法,讓學生判斷不同句子當中使用了哪些寫修辭方式,且配合仿寫練習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和文章當中的作者一樣,通過一件小事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想法,讓其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學會及時的記錄。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老師要豐富教學的方式,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其感受到寫作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升寫作意識,從而更好的培養其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天山實驗小學 張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