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文
(嶺南師范學院,廣東湛江 524048)
新時期,國家針對應用型本科教育未來發展進行周密部署,對應用型本科教育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應在雙一流視角下匯聚一切力量提升應用型本科教育質量,打造優勢特色專業[1]。雙一流即“一流大學建設”“一流學科建設”,在此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教育不甘落后,緊跟新時期國家教育發展步伐,致力于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此,本文針對雙一流視角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展開分析。
本文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開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應遵循“一個方案、兩個強化、三個支撐”的基本建設思路。“一個方案”即是對專業入口、教學計劃進行統一,同時采用多個專業出口及教學模式的專業建設方案?!皟蓚€強化”指的是從學科建設、實踐環節兩方面進行強化。“三個支撐”是將國家重點學科、新能源電氣工程建設、電氣工程質量建設作為優勢特色專業建設的支撐。
雙一流視角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應包含多個成才路徑,包括創業、學術研究、上崗就業等。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多種成才路徑解決電氣工程優勢特色專業人才培養問題,通過設立特色模塊、專業導師等解決電氣工程專業學生培養問題。
學生在明確成才路徑后,可選擇性進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例如,致力于向創新創業發展的學生,可通過學校開設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微專業班”等特色專業小班開展創新創業工作;致力于向學術研究發展的學生,可通過“三清班”“集成電路班”“電力物聯班”等特色專業小班同導師一起開展科研工作;致力于向上崗就業發展的學生,可通過“課外實踐班”等特色專業小班提升自身動手實踐能力,為后續上崗就業奠定基礎。圖1為雙一流視角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培養方案。

圖1 雙一流視角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培養方案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以“學科基礎建設”和“實踐教學”為兩條主線,將“國家質量工程建設”作為標桿。在此基礎上,應用型本科院校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進行統一規劃,加快整體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標是建設一個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特色專業課程體系,加快專業精品課程、教材的建設,促使特色專業課程、教材體系變得更加精細化、現代化。
特色專業的實踐教學建設需圍繞“實驗型、綜合型、自主型、科研訓練”等模式展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設置特色型、開放型實驗室,不斷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依托現有資源,與國企、外企等社會單位開展合作,利用各類社會資源,不斷強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的實踐教學。此外,特色專業的實踐教學建設還應不斷優化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教學資源等,從根本上強化專業教學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需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打造為國家重點學科,依托國家政策及教學平臺,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學科支撐。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應積極參與國家科研建設,利用多項國家級成果為優勢特色專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此外,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依托信息化技術、新能源產業的持續發展,充分發揮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科優勢,以國民經濟建設為立足點,通過優勢特色專業打造符合國家新能源行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國家和社會對電氣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的有力支撐。
在雙一流視角下,基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思路,本文認為可以通過以下路徑加快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的建設。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認識到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環節管理在優勢特色專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應建立一支具有高學術研究水平、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通過不斷改革教師培養與任用機制,不斷加強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師資力量。為建設優勢特色專業,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聘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專家和資深教育學者開展講座,保障優勢特色專業教師隊伍的發展,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2]。
為保證優勢特色專業的教學質量,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針對特色專業教師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將考核與職稱晉升、獎金掛鉤,提高教師的從教積極性。同時,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設立相應的督導小組,建立健全聽課、評課制度,提高特色專業教師的教學質量[3]。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中,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明確教學內容及教材建設的重要作用,以優勢特色教材和特色教學內容帶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發展。一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網絡化教學手段,加大力度打造精品課程,如開設“電子電力技術”和“電機學系列課程”的精品課程。另一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需不斷強化優勢特色專業教材的建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學校內部應成立教材編寫小組,出版與優勢特色專業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相符的特色教材。除此之外,應用型本科院校還應加大力度編寫特色教案和試題庫等。這類特色教材具有鮮明的專業特征,能夠充分滿足優勢特色專業建設的需求,對專業人才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4]。
1.校內實踐基地建設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應用型本科院校需強化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利用多種校內實驗資源,創設校內實踐基地。例如,學校建立“電工電子實驗教學基地”和“中級電工實訓基地”,讓學生熟悉和操作先進實驗儀器,如DSZ和DKSZ電機系統實驗裝置等,確保校內實驗教學基地的實驗裝置水平能夠滿足當前科技發展的需要,滿足特色專業建設和教學需求。同時,學校應建立開放式實驗室管理系統,利用科技和互聯網優勢,使該系統具備多種功能,如開放、預約、管理、互動、考評等,并將該系統與學生的教務系統相連,不斷應用于優勢特色專業建設和教學中,從而大幅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內實踐教學質量。
2.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依托各種校外資源,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學校合作,打造優勢特色專業聯合實驗基地,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學校應聘請高級專家開展講座,如開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應用綜述”等講座,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型本科院??梢耘c著名理工類大學合作,聘請其專家教師作為外聘導師,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此外,應用型本科院校還應與所在地的電力公司和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簽訂實習條款,每年派遣學生前往這些單位進行實習,大幅提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實踐水平。
1.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為促進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的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需在“雙一流”視角下不斷調整和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第一,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將“基礎實驗→電子技術基礎訓練→專業課程設計→專業實訓→校內、校外實踐→科研實踐→畢業設計”設為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型,創新并開放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踐計劃,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二,應用型本科院校需持續加強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科平臺的建設,向上級申請并建成市級、省級、國家級的“電氣工程創新實踐基地”,并建立“電工基礎實驗教學基地”等。這樣的做法不斷加強實驗室和實訓中心的建設,促使學生實現跨越式發展[5]。
2.設置學業導師制度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針對優勢特色專業建立學業導師制度。學業導師的基本職責包括指導學生開展選課、幫助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協助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每個年級、每個班級都應配備相應的學業導師,每位學業導師所負責的人數應控制在5~10人之間,以保障指導質量。學業導師應帶領學生參與多項科研活動,特別是對理論和能力較強的學生,導師應指導他們參與市級、省級、國家級科研項目。通過這種手段,學校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科研能力,而且能擴大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的影響力,加快專業建設的速度[6]。
為驗證本文所提出雙一流視角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路徑有效性,研究者將此種建設路徑應用在某應用型本科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設中,具體成效如下。
某應用型本科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實施學業導師制、強化校內校外實踐后,高職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與校外實踐頻率、人次得到大幅提升。
由圖2可知,路徑實施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科研項目參與度較低,僅為20.00%。待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成后,該專業學生科研項目參與度提升至70.00%,顯著高于路徑實施前。同時,在校內、校外實踐基地建成后,高職學生參與實踐頻率大幅提升,由原本30.00%提升至85.00%。此外,在專業導師帶領下,該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在各大學術平臺發表多篇論文并獲得多項省級、市級榮譽。

圖2 實施路徑前后學生參與科研及校外實踐頻率對比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建成后,該專業學生希望升學、從事科研的學生逐漸增多。該校2021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98%以上,學生就業質量相對較高,多數從事對口行業,如電力設計、能源、電網等。從該應用型本科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畢業后的學生,為當地電力發展做出較大貢獻。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院?;凇半p一流”視角,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的建設過程中,應遵循“一個方案、兩個強化、三個支撐”的基本建設思路。院校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路徑實現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優勢特色專業的高質量發展,包括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學環節管理、轉變教學內容、強化教材建設、加快校內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構建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