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麗,李婷菲,郭春香,吳麗,譚妙娟
(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校,廣東廣州 510663)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三條“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從法律層面確認了職業教育的地位。職業教育地位的提升,意味著對職業教育要求的提高。目前,中職生總體上思想層次較低,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不足、生活不積極、理想信念不堅定、缺乏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與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進行課程思政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中職課程思政的起步相對較晚。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任課老師總是感到力不從心。這主要是因為缺乏校本課程思政體系化的育人資源。課程思政教學的配套育人資源建設不充分,無法形成完整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因此,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的備課和教學中感到捉襟見肘。有研究通過調查發現,在非思政課中開展思政教學時,教師花在查找思政元素的時間占備課時間的比例在“31%~40%”和“41%~50%”的受訪者最多,分別達到了35.19%和24.16%[1]。課程思政的實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全員、全程、全方位地進行。若課程思政教學的阻力過大,最終可能流于形式。此外,缺乏一個完善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例如,課程思政內容泛而不準、喧賓奪主、育人目標過于寬泛,以及育人評價過于單一等,都是目前中職學校課程思政普遍存在的問題。
職業院校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完善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提供可供參考的思政元素和共建共享的思政案例,并在教師、教材、教法改革三方面提供明確的指導,不僅能減輕教師的負擔,而且能幫助教師準確把握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克服各種困難,更有效地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教師也將更容易體驗到課程思政帶來的成效與喜悅[2],從而形成課程思政的良性循環。只有這樣,職業院校才能改變課程思政目前僅停留在文件和比賽作品的現狀,真正讓課程思政在實際課堂中落地開花。
量大、質優、獲取便捷的課程思政案例能讓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思政課堂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構建高質量課程思政案例庫。
1.建團隊
工科類教師由于個人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往往面臨知識結構相對單一的挑戰。因此,采取團隊協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是建立課程思政案例庫的最佳方法。職業院校可以考慮聯合思想政治課教師跨界融合,或與專業課課程組的教師合作,甚至可以跨校合作,共同形成一個虛擬教研室,從而構建一個成長共同體。在這樣的協作模式下,教師在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中不再是各自為戰,而是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這種教師自建自用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促使教師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鑄魂者先鑄其魂。
2.定模板
為保證案例的規范性,方便后續不同教師、學生的使用,案例呈現形式必須統一規范。以我校“藥物分析技術”課程思政為例,每個課程思政案例提供三個文檔。第一,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匯總表。表格中羅列了每個模塊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每個知識重難點對應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案例及教學活動建議。第二,課程思政案例。由于學時的限制,任課教師不可能將每一個案例都在課上詳細講述,有一些活動可能要放在課前或者課后。案例呈現形式還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度,盡量采用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第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每個案例對應一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該設計應包括以下七項內容:(1)知識點:簡要說明該案例對應課程的知識點;(2)思政元素:本素材內容所蘊含的或能夠延伸出的思政育人目標;(3)案例來源:案例的名稱、形式(文檔、圖片、視頻等)、來源出處、發布時間、網頁鏈接;(4)案例簡介:簡要描述案例基本內容,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情起因、結果等,這樣可以方便授課教師在短時間內判斷該案例是否適用于自己的課堂;(5)思政目標分析:對案例進行課程思政分析;(6)課程思政教學活動建議:提供可供參考的課程思政教學活動;(7)案例原文:提供案例原文,方便教師進一步了解案例。
3.深挖掘
首先,團隊應進行初步討論,加強頂層設計。這包括從個人層面、社會層面和國家層面確定課程的總體思政目標。其次,團隊需要討論并明確每個模塊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的思政系統布局和規劃,確定每個知識點應對應的課程思政案例數量。最后,團隊成員需匯總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和案例,并進行統一審核。在這一過程中,團隊應刪除重復的內容,并從中擇優選用。這樣可以形成一個系統性的課程思政案例庫,其結構以知識點為“點”,模塊或章節為“線”,整個課程為“面”[3]。
以“藥物分析技術”課程為例,課程總體思政目標為“敬畏生命,珍重健康;啟迪辯證思維,觸發思辨能力;培養團隊觀念,發展合作精神;深化職業道德教育、樹立職業責任感;弘揚科學精神,樹立職業自豪感;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感悟家國情懷,抒發使命擔當”。教師在講到模塊四—甾體激素類藥物—甾體激素類藥物的基本結構與分類時(知識重點),提煉思政點——甾體激素類興奮劑,選擇社會熱點話題“俄羅斯因為興奮劑問題被禁止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作為思政案例,讓學生意識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重要性(思政元素),案例以視頻的形式呈現。教師在講到甾體激素的分析方法時(知識重點),重點講解我國興奮劑檢測的奠基人周同惠院士實現我國興奮劑檢測工作從0到1的突破(課程思政案例),使學生感受不懈奮斗、不忘初心、勇于創新、熱愛祖國的崇高品質(思政元素)。
我們采用這樣的方法深入挖掘了“藥物分析技術”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提供了相應的思政案例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匯總形成了“藥物分析技術”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匯總表。通過團隊合作,我們共建并共享了課程思政案例庫。在制定案例時,我們綜合考慮了課程進度和學生的發展特點,以實現對整體課程思政案例的全面布局。這種方法改變了過去或目前僅在課程緒論部分或整個課程中零星分布進行課程思政的做法。
4.云管理
為方便共享、檢索使用便捷,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庫放到網絡教學平臺,并進行分類。我們依托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建立互聯網+課程思政案例庫,對每一個案例貼多元標簽,案例標簽由模塊序號—知識點—思政元素—案例名稱組成,滿足授課教師多種搜索需求。例如,我校在“藥物分析技術”課程思政案例庫中,案例名稱為“15.1甾體激素類藥物的基本結構與分類—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敬畏生命,珍重健康—— 甾體激素在體育競技中的違法使用—興奮劑”,這樣授課教師搜尋案例便有跡可循。
除了案例庫之外,我們還持續更新優化藥物分析技術課程的課程資源庫,搭建了完整的課程教學資源庫,為構建網絡教學空間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課程思政案例庫建立的第一步便是組建團隊。團隊中包含理論課教師和實踐指導師,教齡跨度老、中、青,囊括了初級、中級、高級職稱,可以很好地實現傳幫帶及互相幫助、互相成就。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撰寫和課程思政案例庫的建設中,團隊成員不斷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進行深入調研、研究及修訂,并通過參加各種課程思政培訓及研討會,提升教師的思政教育理念。為了提高實戰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團隊通過各種教研活動、教師競賽、指導學生競賽等積累各項成果。例如,我校“藥物分析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共7人,近三年來參加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獲省二等獎2次4人次、三等獎1次4人次,主編或參編統編教材5本,編制校本課程思政教材1本,立項各級各類課程思政研究課題5項,發表課程思政論文5篇,打造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隨著團隊在校內的影響力不斷增加,隊伍在不斷壯大,逐步形成高水平、結構化的教學創新團隊。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將課程思政案例融入校本教材,豐富教材的信息化資源,并推動教材改革。鑒于中職課程思政教學的啟動相對較晚,目前市面上難以找到融合課程思政元素的國家規劃專業教材,因此,建立融合課程思政的校本教材成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以“藥物分析技術”課程為例,我們選擇課程實驗教材作為載體,通過豐富的媒體手段融入課程思政。這樣的信息化教材資源不僅受學生歡迎,而且支持隨時隨地互動答疑和教師及時高效反饋,展現了網絡平臺學習的眾多優勢。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我們在紙質版教材中實現了這些優勢。此外,我們采用紙質版教材作為課程思政的載體,極大地提升了課程思政教學的穩定性。
1.校企合作入教法
根據新《職教法》的規定,職業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創業,構建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和技能型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4]。因此,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課程思政目標,成為我們教法改革的關鍵點。例如,在“藥物分析技術”課程中,我們將部分課堂轉移到企業,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深入了解藥物檢驗工作的機構和基本程序。學生可以到第三方檢驗公司、藥品生產企業的檢驗部門或藥檢所參觀。此外,為了將企業的職業精神和前沿知識帶入校園,我們邀請企業專家進行日常授課和技能競賽培訓,通過專家的品質和經驗來熏陶學生,從而潛移默化地進行課程思政。
2.現代信息技術融教法
在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之一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目前,教師普遍提高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但信息化教學的創新能力仍有待加強。網絡平臺上的課程思政案例庫的建設和應用,能夠促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這不僅有助于教師在常態化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實施各種教學法,如任務驅動法、問題導向式法、演示法、討論法等[5],而且能夠加速提升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方面的能力。
3.形成新的課程思政課程觀
課程思政不是增加一項活動,而是一種新的課程觀。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我們早期主要是利用案例庫中的案例進行舉例說明,包括使用正面向上的案例激勵學生、利用反面消極的案例進行警示。這可以被稱作課程思政1.0版本。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意識到課程思政的實質在于基于教學方法的改變來重構教學內容,并重新設計教學流程。我們通過將案例作為教學素材,建立案例與課程知識點的聯系,并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來達成課程思政的目標。以“藥物分析技術”實踐課為例,與之前只是完成實驗操作并記錄現象的做法不同,現在我們強調學生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這個過程包括從標準查詢、實驗方案設計、操作、記錄,到最后的小組討論,學生需自行完成并在教師的全程指導下適時獲得幫助。學生在積極討論、查找資料、咨詢老師、反復修正過程中形成完整的實驗方案,之后驗證實驗方案,觀察實驗現象,填寫檢驗原始記錄。教師在最后進行總結、反饋和表揚。整個過程雖然沒有直接提及思想政治教育,卻全程培育了學生的團結協作、勇于嘗試、創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質。這種“道法自然,潤物無聲”的方法,旨在啟發思考并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我們稱之為課程思政2.0版本。
課程思政案例庫的建設和應用對于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育人能力、逐步形成高水平結構化的教學創新團隊、促進教材信息化改革、豐富教學方法具有重要作用。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的形成。本文旨在為中職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的方法和策略。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學生的思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務,也不是通過單個案例或單門課程就能實現的。因此,職業院校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應該是做好頂層設計,構建專業群—專業—課程模塊—課程四級課程思政體系。職業院校只有通過自上而下、統一行動的方式,才能真正使課程思政成為全面育人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