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恩斌
(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揚州 225003)
2019年2月,教育部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二十條”。2020年7月,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2022年5月,國家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由此可見,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發展。勞動教育作為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作為我國近現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主張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強調在做中教、在做中學,教學做三位一體,對于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在職業院校的實踐研究,探討其在新時代的應用和促進策略[1]。
陶行知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對中國教育問題的深思熟慮和對社會變革的關注,促使他形成了勞動教育思想。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他提出,學生應該通過實際的勞動實踐來培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是在我國近現代教育思想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陶行知先生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對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勞動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為目標的思想。
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背景和教育環境。在那個時期,中國正面臨著帝國主義侵略、封建主義制度的雙重壓迫和國家的落后局面。社會的動蕩和國家的危機使人們紛紛開始思考如何救國救民、振興中華。陶行知的勞動教育思想受到了當時國內外教育思潮的影響。他深受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和德國實踐主義教育的啟發,倡導將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實踐經驗,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和全面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發展獨立思考和創造力。
此外,陶行知還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了勞動教育的智慧。他認為,勞動是人類活動的基礎,通過實踐勞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他提倡通過勞動來培養學生的勤奮、堅持和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尊重和關懷。通過勞動,學生可以學會努力工作、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同時也能夠學會與他人合作、協調和溝通,培養團隊合作意識[2]。通過親身參與勞動,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自然的偉大和社會的復雜性,從而培養對自然和社會的尊重和關懷之情。他提倡讓學生親自動手種植、養殖、建設等,通過親身經歷來感受到勞動的辛苦,從而培養對勞動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將勞動作為教育的基礎、將勞動作為品德教育的途徑、將勞動與學習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以及注重個體發展和全面素質培養等方面。這些內容共同構成了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認為勞動是教育的一種重要載體,通過勞動達到“教學做合一”,從而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就具體內容來講,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勞動是教育的基礎
陶行知認為,勞動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通過勞動實踐,學生可以獲得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主張將勞動和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既獲取知識和技能,又培養實踐能力。
2.勞動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
陶行知強調,勞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勞動,學生可以鍛煉勤奮、堅持和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培養正直、誠實和自律等品質。他提出,勞動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具備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意識和能力。
3.勞動與學習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陶行知主張將勞動與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在實際勞動中學習知識和技能。他提倡在學校中設立勞動實踐的機會和環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科學知識、技術技能和實用技能。通過勞動實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個體發展與全面素質培養的重視
陶行知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和全面素質的培養。他認為勞動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他強調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在勞力上勞心”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和變化。
陶行知的勞動教育思想強調實踐和勞動的重要性,主張將勞動與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實際勞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責任感和自律能力。這些思想對教育的改革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有重要的啟示作用[3]。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理論與實踐脫節、課程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不足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職業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1.現狀分析
(1)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視。在當前追求高分數和學歷的教育環境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視。很多院校、家長和學生更關注理論學習和考試成績,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2)勞動教育資源匱乏。職業院校在勞動教育方面的資源相對有限,缺乏實踐機會、實訓設備和師資力量,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勞動教育體驗課程。
(3)教師角色和觀念轉變不足。職業院校教師在勞動教育方面的專業能力和意識水平存在不足。一些教師還停留在傳統講授知識的角色中,缺乏引導學生實踐、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和意識,或是擔心出現安全問題,用仿真軟件、PPT動畫、視頻來替代動手操作的機會。
2.問題分析
(1)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不足。由于職業院校在勞動教育資源方面的不足和實驗實訓設備更新較慢,學生在實踐操作方面的能力較弱。他們通常缺乏常規的實踐機會,無法有效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中。因此,學生適應企業生產設備的周期較長。
(2)學生職業素養不足。勞動教育應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意識等。然而,高職院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存在對設備操作的過分強調而忽視職業素養教育的情況,導致學生的職業素養通常無法得到有效培養。這往往也導致實習與就業脫節的現象。
(3)校企合作不充分。職業院校應與企業合作開展校企實踐項目,增加實習崗位數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習機會,使他們能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實踐。但目前,校企合作受多種因素影響,實習機會相對有限,使得學生無法充分接觸到實際工作情況。
在新時代,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它能夠幫助職業院校學生更好地理解勞動的本質與內涵,培養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提高就業競爭力。
1.強調勞動教育的普及和重要性
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應當普及到每個學生中。他認為勞動不僅是一種技術,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高職院校通過勞動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2.倡導勞動與學習的有機結合
陶行知主張將勞動與學習相結合,通過勞動中的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思考。他提倡在學校中開展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如生活技能勞動活動、生產實踐勞動活動、志愿服務勞動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和技術技能,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4]。
3.強調勞動教育對學生個人發展的積極影響
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育健康的人格和自信心。通過參與勞動,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和擇業觀,為未來的就業和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強調勞動教育對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
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個人能力的途徑,而且是培養社會公民的基礎。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可以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他們適應和融入社會的能力,最終實現社會和諧與發展。
新時代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意義與價值在于強調勞動教育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倡導勞動與學習的有機結合,強調勞動教育對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這一思想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借鑒。
筆者通過對三所職業院校的實踐案例進行分析,發現新時代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在職業院校中的應用帶來了積極的成效,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職業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啟發。例如,表1為學生在校勞動教育項目化內容及綜合素質評價方法示例。

表1 學生在校勞動教育項目化內容及綜合素質評價方法示例
1.生活勞動實踐案例
以下是一些生活勞動實踐案例,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實踐能力、生活技能和生存能力。
(1)家務勞動: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如清潔房間、洗衣、做飯等,培養他們的家庭責任感和生活自理能力。
(2)管理財務:學生學習理財知識,制定個人預算和開支計劃,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和生活費,培養他們的理財能力和金融意識。
(3)烹飪技能:學生學習基本的烹飪技能,如切菜、炒菜等,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飲食健康意識及生存能力。
(4)綠植種植:學生參與校園、班級綠植種植活動,如種花種草、種養蔬菜等,培養他們的園藝知識和綠色生活觀念。
通過生活勞動實踐,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實踐能力和生活技能的同時,提升了社會生存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和適應能力。同時,這些實踐活動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生活與生存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生產勞動實踐案例
以下是一些生產勞動實踐案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產過程和培養實踐能力。
(1)農田勞作:學生們參與農田勞作,包括耕種、播種、除草、收割等活動,以了解農業生產的過程。這些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勤勞精神,而且增加他們的農業知識。
(2)專業技能提升:學生根據各自專業類別,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如計算機、金工實訓、會計電算化、電工實訓等,踐行“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
(3)工廠生產:學生參與工廠生產線的工作,如裝配產品、包裝、質檢等,親身體驗生產流程和操作技能,提高職業認知水平與能力。
(4)手工藝品制作:學生參與手工藝品的制作,如陶藝、木工、編織等,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并激發創新能力。
通過生產勞動實踐,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實際生產活動中,從而在生產過程中練習操作技能、培養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此外,這些實踐活動還能增強學生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就業和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3.公益勞動實踐案例
以下是一些公益勞動實踐案例,可以幫助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能力。
(1)志愿者活動: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如陪伴老人、幫助殘障人士、支教、文明交通崗執勤等,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和關愛。
(2)社區服務: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活動,如社區活動的組織和協助、社區文化活動的策劃、社區衛生清理、與專業相關的小家電維修等,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和支持。
(3)環境保護:學生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如植樹造林、濕地保護等,保護和改善當地的自然環境。
(4)慈善募捐:學生參與慈善募捐活動,如義賣、募捐活動的組織和宣傳等,為需要幫助的人群籌集資金和物資。
通過參與公益勞動實踐,學生們能夠關注社會問題,并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這些實踐活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參與能力,為他們成為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打下堅實基礎。
職業院校的教師應轉變觀念,將自己定位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合作伙伴,積極參與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引導他們在勞動中學習和成長。教師應加強課程內容指導,在課程中融入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授課內容可涵蓋勞動教育理論知識、實踐教學方法和職業道德培養等方面,以提高教師的勞動教育水平和實踐能力。
職業院校應根據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進行課程設計與改革。課程內容應結合學生、教學資源、學校實際情況,本著“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課程設計方案應包括教師授課計劃、修訂課程設置和教育活動安排等,確保勞動教育思想得以實施。
校企合作是推廣新時代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徑。職業院校應與企事業單位、地域龍頭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生產勞動實踐機會,開展生產勞動實踐項目。在滿足崗位實習條件下,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實習和項目實踐等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實踐,使他們重構在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鼓勵學生通過生產勞動實踐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職業院校重視家校共育,可以通過家長會、社會講座等方式,與家長和社會建立良好的溝通聯系,為學生提供公益勞動實踐機會。職業院校向家長和社會宣傳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價值,加強他們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和支持,以獲得對學生勞動教育的效果。
職業院??梢栽O立勞動教育的激勵機制,定期對在勞動教育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和表彰,達到鼓勵先進、學習先進、弘揚陶行知勞動教育理念的作用。同時,職業院校應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科目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確保勞動教育的地位和權重。
通過以上策略的推行,職業院??梢杂行茝V和實施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在職業院校中的運用與傳承,從而培養出更多具備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本研究發現,在職業院校中應用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該思想的推廣策略包括教師角色轉變、課程設計與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