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敏,高潔
(1.化州市第三中學,廣東化州 525100;2.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廣東廣州 510303)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教育實習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1]。在師范類專業認證的“產出導向”背景下,研究者們在OBE教學理念指導下,不斷探索高校師范專業的教育實習“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并研究師范院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共同指導和培養師范生的創新機制[2-4]。本研究通過對實習生的問卷調查,分析了實習生對雙導師指導的期望和當前實習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策略,旨在提升“雙導師制”教育實習指導模式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團隊在深入研究相關理論并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研究者自身的實習經歷,編制了一份針對實習生對雙導師指導需求的調查問卷。該問卷采用封閉式問題格式,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收集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學科專業、實習學校類型等(第1~3題);第二部分則涉及實習生對學校和指導老師在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實習指導期望(第4~40題)。
問卷采用5點計分法,分別為“非常不同意”(1分)、“比較不同意”(2分)、“不確定”(3分)、“比較同意”(4分)和“非常同意”(5分)。分值越高,表示實習生對該方面指導的需求和期望越強烈。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大四年級正在實習的師范生。我們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使用問卷星工具進行問卷發放,共回收156份問卷,經過剔除3份無效問卷后,最終得到153份有效問卷。
在本研究中,主要運用了SPSS 19.0和Excel軟件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分析。首先,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我們對問卷的33個題目實施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所有題目的Sig.(雙側)值均小于0.05,這表明數據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意義,適合進行分析。其次,進行信度分析。我們通過SPSS 19.0軟件的Cronbach’s Alpha系數法進行信度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數高達0.911,表明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可靠性。再次,進行效度分析。我們利用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來評估因子分析的可行性。SPSS的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的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Sig.(顯著性)遠小于0.001,KMO檢驗值為0.889,表明問卷的結構效度良好。最后,進行因子分析。我們通過對問卷問題進行因子分析法的降維處理,經過第7次因子分析后,結果顯示可以將其分為四個維度,分別命名為加強技能指導、及時交流反饋、幫助角色轉換和質量保障。
1.加強技能指導維度統計結果
在實習技能指導維度的統計中,實習生對導師在實習過程中提供教學技能指導的總體期望均值為4.38,各項均值均在4.29以上(如表1所示)。均值最高的是第7題,即實習生希望指導老師在“教案設計”方面提供指導,其均值為4.49,且選擇“非常同意”的比例達58.8%。緊隨其后的是第8題,即實習生希望指導老師在“課堂教學”方面給予指導,均值為4.44。另外,實習生也期望指導老師在“與各科任課老師交流”和“語言表達”方面給予指導,其均值分別為4.43和4.41。這些數據表明,實習生普遍期望獲得教育教學技能方面的指導,尤其是在教案設計、課堂教學、語言表達和交流等方面。

表1 加強技能指導維度的統計
2.及時交流反饋維度統計結果

表2 及時交流反饋維度的統計
在實習指導的交流反饋維度統計中,實習生期望雙導師在實習交流和反饋方面的總體均值為4.19,顯示出中等程度的期望(見表2)。第32題和第33題的數據顯示,實習生對導師在“交流實習進程”和“評價及反饋”方面的期望較高。然而,第26題和第30題表明,實習生對雙導師在“檢查實習成果”和“聽評實習課堂教學”方面的“非常同意”占比較低,均值分別為4.09和4.11。這反映出,雖然實習生希望雙導師能及時反饋實習情況,但對于傳統的檢查和評價方式的期望程度相對較低。
3.幫助角色轉換維度統計結果
在幫助角色轉換的維度統計中,實習生期望雙導師幫助他們快速進入教師角色并實現角色轉換,總體均值為4.35,各項均值均超過4.27(見表3)。第12題的均值最高,為4.41,有51%的實習生“非常同意”指導老師應幫助其“形成上課風格”。第13題關于“幫助理解課程和學生”的回答,均值為4.37,有51.6%的實習生選擇“非常同意”。這說明師范生普遍期望導師能幫助其快速適應教師角色,特別是在形成個人的授課風格方面。

表3 幫助角色轉換維度的統計
4.質量保障維度統計結果
在質量保障維度統計中,實習生期望雙導師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持和質量保障的總體均值為4.30(見表4)。其中,第23題均值最高,為4.41,有52.9%的實習生“非常同意”指導老師應“幫助落實生活工作環境”。相比之下,第24題的均值最低,為4.22,顯示師范生對“督促檢查實習情況”的期望相對較低。這表明師范生認為導師在解決實習工作和生活環境問題上的協助對保障實習質量至關重要。相較于檢查和督促,這種支持更有助于提高實習的質量。

表4 質量保障維度的統計
根據上述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師范專業實習生對高校和基地學校雙導師在實習指導方面的期望呈現兩個主要特點。首先,師范生對雙導師指導的需求具有多樣性。從問卷統計數據來看,他們不僅期望獲得關于教學技能的指導,而且希望指導老師幫助他們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提高實習質量,能及時反饋和交流實習情況。這四個方面的需求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其次,師范生對雙導師指導的需求存在不平衡。盡管實習生的需求廣泛,但在某些方面的需求相對較多,而在其他方面的期望則相對較低。在加強技能指導、及時交流反饋、幫助角色轉變、質量保障這四個方面中,實習生對及時交流反饋的期望明顯低于其他方面,從訪談中了解到,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指導教師檢查實習成果和聽評課堂教學有所畏懼。而實習生對于教師加強技能指導的期望最高。在實習指導的具體項目中,不同項目的均值也存在差異。師范生對雙導師加強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溝通交流、語言表達、授課風格以及生活工作環境方面的期望相對更高,而對檢查實習成果、督促實習情況、聽課評課等方面的期望相對較低,反映出他們對指導期望的不平衡性。
鑒于實習生對雙導師指導的期望和需求表現出多樣化和不平衡性,師范專業的學校在實施“雙導師制”指導模式過程中,應當遵循專業認證的產出導向和學生中心理念,以提升師范生實踐能力為目標來優化指導策略。首先,需要豐富指導內容。考慮到師范生對雙導師指導需求的多樣性,指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覆蓋廣泛的內容,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等少數領域。例如,師范生在溝通交流、實習計劃、工作條件等方面的需求也應得到關注和指導,以滿足他們對實習指導的多方面需求。其次,要靈活運用指導方式。對于實習生感到壓力的指導內容,如檢查和督促等,指導教師應變更指導方式,采用更為間接和靈活的方法,這不僅能保障實習質量,而且能提高實習生的接受程度,從而減少他們在實習指導需求上的不平衡現象。最后,重視指導職業規劃。指導教師應結合基礎教育領域教師職業發展的現狀,幫助實習生制定職業規劃,并圍繞教師職業的“產出”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技能訓練,以確保實習生的技能提升與他們的實習期望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