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劉麗 孫煒琳
摘要:水肥一體化技術在實現化肥減量增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存在現行推廣方式單一、使用效果不顯著等問題。文章基于河北省436個設施蔬菜種植戶的調研數據,構建二元Probit模型,探討政府支持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的影響及內在作用機理,實證分析以“政策了解度”和“信息易得性”表征的技術認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結果表明:第一,政府支持顯著正向影響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其中政府宣傳、政府培訓均可促進農戶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第二,技術認知在政府支持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的影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該中介效應占比為37.73%。第三,政府支持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正向影響可通過提高技術認知這一路徑進行傳導,即存在著“政府支持-技術認知-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傳導機制。據此得出政策啟示:應著力落實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的政府支持,充分發揮宣傳教育、技術培訓等政策激勵措施對農戶的政策效力,注重提升農戶的技術認知水平,不斷提高農戶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積極性。
關鍵詞:政府支持;技術認知;水肥一體化技術;中介效應;技術采納
中圖分類號:F326.13;F323.3;D42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338X(2023)01-020-15
基金項目: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技術經濟與科技政策”(編號:10-IAED-05-2022)。
Government Support, Technology Cognition and Farmers Gre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Taking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U LipingLIU LiSUN Weil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fertilizer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promoting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promotion method is single, which makes the adoption effect not significan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436 facility vegetable farmers in Hebei Province, a binary Probit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support on farmers adoption of water-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intrinsic mechanism, and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mediating role of technology perceptions characterized by policy understanding and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Government support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 water-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in which government publicity and government training could promote farmers application of water-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2)Technology cognition played a partially mediating role in the impact of policy support on farmers water-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the percentage of this intermediary effect was 37.73%.(3)The positive impact of policy support on farmers water-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could b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path of improving technology cognition. That is, there was a "policy support-technology cognition-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make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support for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promo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incentives such as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echnical training for farmers, take technical cognition as an important policy reference to promote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focus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chnical cognition of farmer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to apply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government support;technical cognition;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intermediary effect;technology adoption
1引言
河北省是環京津地區設施規模較大、質量上乘的綠色蔬菜生產基地,但缺少灌溉用水、地下水超采、生產成本高等已成為制約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農林產業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矛盾日益尖銳(桑賢策等,2021)。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典型的資源節約型綠色技術,可以全面提升用水效率和化肥利用率,能夠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保障蔬菜安全綠色生產(朱月季等,2021)。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出臺《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等一系列指導文件,再次強調建立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然而,由于現行推廣方式單一、技術與設備要求高、農戶技術操作不規范等原因,使得水肥一體化技術并未被廣泛采用。農戶作為農業生產活動的基本單元,是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采用者和受益者,探討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對提升蔬菜品質、增加農戶收入、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基于此,本文選擇政府支持和農戶技術認知雙重視角,以河北省廊坊市、衡水市436個設施蔬菜種植戶為研究對象,構建二元Probit模型,探究政府支持(包括政府宣傳和政府培訓)與技術認知(包括政策了解度和信息易得性)對設施蔬菜種植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直接影響,實證分析技術認知在政府支持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過程中的中介效應,最后根據實證分析結果提出政策啟示。
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一是研究對象的創新。政府支持和技術認知在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等綠色農業技術推廣中研究較多,但在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方面關注較少。本文按照農業農村部“一控、兩減、三基本”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目標,選擇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影響蔬菜種植戶技術采納行為的因素。二是研究視角的創新。已有研究主要是從環境認知、生態認知、綠色認知等角度探討對農戶技術采納的影響。本文選取“政策了解度”和“信息易得性”表征農戶認知,豐富了研究視角。三是研究內容的創新。已有文獻大多是單獨分析農戶綠色技術采納行為,未將技術認知和政府支持納入同一框架系統。本文選擇從政府支持和農戶技術認知雙重視角分析,以期為農林產業綠色技術推廣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啟示。
2文獻回顧與評述
國內外有許多學者探討綠色農業技術采納的影響因素,大多數學者將個體特征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環境因素等作為主要解釋變量進行研究(Zhang et al.,2020;沈昱雯等,2020;王學婷等,2021;盧華等,2021)。其中,政府支持是影響農戶采納綠色技術的關鍵因素。黃曉慧等(2020)指出,水肥一體化技術具有顯著的正外部性,其推廣使用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姜劍等(2022)運用Probit模型研究發現,政府補貼激勵可以顯著促進果農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此外,眾多學者還發現農戶技術采納受到技術認知等內在觀念的重要影響(黃炎忠等,2018;張紅麗等,2020;羅嵐等,2021;尚光引等,2021)。羅嵐等(2020)研究表明,農戶對技術效果的認知顯著影響采納綠色農業技術的行為決策;陳柱康等(2018)運用二元Probit模型研究得知,技術感知、環境認知能夠提升農戶采納綠色技術的意愿。因此,探討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及內在作用機理,對提升農戶的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實現蔬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參考意義。
已有文獻在綠色農業技術采納方面進行了大量探討,對如何推廣農業綠色技術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但仍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政府支持和技術認知在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等綠色農業技術推廣中研究較多,對水肥一體化技術關注較少;第二,已有文獻主要用環境認知、生態認知和綠色認知等測量指標考察認知對技術采納的影響,而對當前資源環境的基本認知以及技術政策的了解掌握情況缺乏相應研究,因此,有必要將技術認知納入衡量農戶認知水平的指標;第三,目前研究政府支持、技術認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之間關系的文獻較少,通過何種路徑影響農戶技術采納有待進一步闡明。鑒于此,本文利用政府支持和農戶技術認知雙重視角,以河北省436個設施蔬菜種植戶為研究對象,分析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路徑及技術認知的中介作用,以期為水肥一體化技術有效推廣提供更深層次的理論指導。
3理論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建立技術認知、政府支持與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之間的理論分析框架,并據此構建二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效應檢驗模型。
3.1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基于外部性理論和行為經濟學理論,對技術認知、政府支持與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論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設。
3.1.1政府支持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
河北省的衡水市、廊坊市都屬于高度缺水地區,推廣資源節約型綠色農業技術是實現當地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舉措。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典型的節水節肥型農業技術,不僅能為農業增加經濟效益,還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存在一定的外部性。在推廣初期,水肥一體化技術對基礎設施建設要求較高,需要對地下水壓進行控制,因此很少有私人組織進行推廣。由政府及所屬的農技推廣部門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由政府農技推廣員統一安裝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并通過開展宣傳教育和技術交流進行推廣實施,引導農民樹立資源節約意識,因此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通常情況下,政府支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技術推廣宣傳。為農技推廣員(李福奪等,2019)、示范戶等提供宣傳服務(王格玲等,2015)以及公益性農業技術培訓(Pan et al.,2018;楊興杰等,2021)等。政府推廣站等部門的農技推廣員主要采取田間指導、咨詢服務、宣傳資料等方式進行技術推廣活動,通過開展基礎教育和引導農民樹立資源意識進行推廣實施。示范戶作為政府確定的先進技術應用者,通過示范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相互學習和交流,進而促進農戶綠色技術采納行為。二是技術培訓指導。政府培訓對農戶的生產活動具有一定的規范和引導作用,政府推廣站等部門的技術人員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宣傳,增強農戶對當前農業水肥資源現狀的了解和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認知,進而促進其技術采納行為。因此,選取農技推廣員信息交流程度、示范戶信息交流程度和政府培訓作為政府支持的衡量指標,并提出假設H1。
H1:政府支持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
3.1.2技術認知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直接效應與中介效應
行為經濟學理論認為,認知是農戶技術采納行為的前提條件和內在動因,個體對技術的主觀認知將會直接影響是否采納技術的行為決策(蓋豪等,2019)。首先,技術認知是促進農戶采納行為的內在驅動力,農戶對設施農業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認知水平越高,采納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高。因此,技術認知可以直接促進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桑賢策等,2021)。其次,政府宣傳和培訓能夠規范和引導農戶的生產活動,政府推廣站等部門的農技推廣員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宣傳,能夠引發農戶對節水節肥政策的關注與思考,增強農戶對當前農業水肥資源信息的了解和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認知,從而在蔬菜種植中自覺施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可見,政府支持作用也可以通過提高農戶認知進而促進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這一路徑實現。
本文選取“政策了解度”和“信息易得性”兩個變量來表征農戶認知。政策了解度是指農戶對當前資源環境的基本認知,以及對水肥一體化技術政策的了解和掌握情況(李衛等,2017),農戶對“以水帶肥、以肥促水、因水施肥、水肥耦合”等水肥一體化政策了解程度越高,越了解水肥一體化技術操作規范以及預期收益,農戶采納程度也越高。技術信息易得性為農戶對技術信息獲取的結果感知,農戶是否容易接觸到技術信息,并進一步理解這些信息,是影響其采納行為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推論,提出假設H2和H3。
H2:技術認知正向影響農戶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
H3:政府支持以技術認知為中介,間接影響農戶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構建政府支持、技術認知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影響機制的理論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3.2模型構建
基于前文分析得知,政府支持通過影響農戶技術認知的傳導機制而影響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因此,本文首先采用二元Probit回歸模型進行參數估計,之后借鑒溫忠麟等(2014)關于中介效應的檢驗步驟,進行中介作用檢驗。
3.2.1模型設定:政府支持、農戶認知對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
由于農戶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采納與否是典型的二分類變量,因而采用二元Probit模型來分析政府支持、技術認知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設被解釋變量為Y,并將Y = 1定義為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Y = 0定義為沒有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型設定如式(1)所示。
式(1)中,Y表示農戶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情況;Nji、Sfi和Pxi表示政府支持,其中:Nji表示農戶跟農技推廣員聯系頻繁程度;Sfi表示農戶跟示范戶聯系頻繁程度;Pxi表示農戶培訓程度;Pi和Ii表示農戶認知,其中:Pi表示農戶政策了解度;Ii表示農戶信息易得性;Xi為一系列可觀測的控制變量;i為影響農戶技術采納行為的因素個數;β0、β1、β2、β3、λ0、λ1、γ為待估系數;ε1為隨機擾動項。
3.2.2中介效應檢驗:技術認知的中介作用
中介效應檢驗模型是指自變量X通過影響中介變量M進而對因變量Y產生影響(溫忠麟等,2005;劉紅云等,2013),政府支持可以直接影響技術采納,也可以通過技術認知進而影響其技術采納行為。具體模型設置如式(2)至式(4)所示。
式(2)至式(4)中,Govi表示農戶得到的政府支持(與農技推廣員聯系程度、與示范戶聯系程度和培訓加權和);Mi為中介變量,表示農戶技術認知(政策了解度和信息易得性加權和);Xi為一系列可觀測的控制變量;β、β"、β、λ、γ、γ"、γ為估計系數;ε2、ε3、ε4為隨機擾動項。
3.3變量選取
根據本文理論分析框架和當地蔬菜種植實際情況,選取是否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被解釋變量,政府支持為解釋變量,技術認知為中介變量,農戶個體特征、家庭經營特征、社會網絡等作為控制變量,農戶與最近培訓點的距離為工具變量,變量說明及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
(1)被解釋變量。水肥資源用量大、利用率低是河北省當前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水肥一體化技術相比傳統灌溉、施肥方式具有多方面優勢,可以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遏制地下水超采,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因此,本文選取是否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被解釋變量,通過向農戶提問“您是否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若農戶回答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則Y=1;若農戶回答未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則Y=0。總體來看,受訪農戶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程度一般,占比為59.40%。
(2)解釋變量。本文的解釋變量為政府支持,且將政府支持分為政府宣傳和政府培訓兩個維度,選擇“是否經常跟政府的農技推廣員聯系咨詢設施蔬菜的生產技術問題?”和“是否會與科技示范戶交流、請教蔬菜種植相關技術問題?”來測度政府宣傳對農戶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支持,用“設施蔬菜種植技術培訓的作用如何”測度政府培訓。關于政府宣傳問題答案選項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級量表按“1=從來不會,2=偶爾會聯系,3=一般,4=經常聯系,5=非常頻繁”進行設計,關于政府培訓的問題答案按“1=完全沒作用,2=有一點,作用不大,3=作用一般,4=比較有作用,5=非常有作用”進行設計。
(3)中介變量。個體認知決定偏好,技術認知指農戶通過對技術政策的了解及信息獲得的難易程度,從而進一步指導農戶行為決策(張化楠等,2019;張淑嫻等,2019)。本文借鑒已有相關研究(吳雪蓮等,2017),用政策了解度和信息易得性表示農戶認知,調查問卷中設置“您對水肥一體化技術政策的了解程度”和“您認為您獲取設施蔬菜種植技術信息的難易程度為?”來測度農戶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認知程度,答案選項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的形式進行設計。
(4)控制變量。考慮到估計結果的準確性,本文借鑒相關學者研究成果(劉樂等,2017;蔡榮等,2019;孫杰等,2019;Gao et al.,2020;羅嵐等,2020;崔民等,2021;盧華等,2021;孫生陽等,2021;葉雨寒等,2022;張夢玲等,2022)引入農戶個體特征、家庭經營特征和社會網絡等3組控制變量。其一是農戶個體特征,包含性別、文化程度、村干部經歷和決策者;其二是家庭經營特征,包含黨員、務農勞動力和蔬菜種植收入占比;其三是社會網絡,包含農戶是否借貸和是否加入合作社。
(5)工具變量。在Probit模型中需要一個有效的工具變量,該變量直接影響政府支持,但不直接影響蔬菜種植戶技術采納行為。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羅磊等,2022),本文選取農戶與最近培訓點的距離作為政府支持的工具變量。
4數據來源
在理論分析和研究框架的基礎上,結合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設計調查問卷,選取河北省衡水市、廊坊市作為調研區域,共獲取436份有效問卷,農戶統計特征如表2所示。
4.1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課題組2021年9月對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和衡水市饒陽縣進行的農戶實地調研,通過典型抽樣方法,在4個鄉鎮抽取8~10個樣本村,再從每個樣本村隨機抽取10~20個設施蔬菜種植戶作為調查對象。在對原始數據缺失、異常問卷進行處理后,得到有效問卷共計436份,有效率為96.47%。
4.2樣本特征
樣本區域農戶以種植西紅柿、黃瓜和茄子等設施蔬菜為主,調查內容涉及農戶基本特征、家庭特征、技術推廣與培訓、技術采納情況等。訪談對象以男性為主,年齡偏高,總體受教育水平較低,務農為其主要謀生方式,兼業較少,較為符合當前農戶的基本情況。
5經驗性結果
基于本文理論分析和模型設定等研究基礎,對技術認知、政府支持進行二元Probit回歸處理,得出實證檢驗結果,并進一步分析技術認知在政府支持和農戶技術采納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
5.1多重共線性檢驗
為保證模型的參數估計可靠性,對所有變量進行了多重共線性檢驗,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綜合來看,方差膨脹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的平均值均小于5,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5.2政府支持、技術認知對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分析
本文運用Stata16.0軟件對已經構建的模型進行了二元Probit回歸,分析政府支持、技術認知對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并對技術認知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參考模型對比分析方法(溫忠麟等,2014),逐步將政府支持、技術認知以及控制變量引入模型,得到模型1至模型6,如表4所示。本文將主要圍繞模型6對研究結果進行詳細解釋,并進一步根據模型6的結果進行邊際效應分析。
5.2.1政府支持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
總體來看,政府支持正向影響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具體而言,政府宣傳方面,表4中模型1、模型2、模型5和模型6均通過了10%或1%的顯著性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假設H1成立。基于模型6的邊際效應分析結果表明,農戶與農技推廣員的交流程度每提高1個單位,農戶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概率會提高6.95%;與示范戶的交流程度每提高1個單位,技術采納概率會提高11.43%。可能的解釋是:水肥一體化技術具有公益性強、復雜性高、周期長、收益低等特點,使得政府在其技術推廣過程中擔任重要角色,政府農技推廣員和示范戶,通過與農戶宣傳交流和示范輻射,增強農戶對當前農業水肥資源現狀的了解和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認同,實現了帶動周邊農戶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效果。
政府培訓方面,模型1、模型2、模型5和模型6均通過了5%或1%顯著性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政府培訓作用強度每提高1個單位,農戶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概率會提高8.34%。此次調研發現,河北省廊坊市和衡水市的村鎮培訓體制較健全,村鎮培訓包括政府農技推廣部門的培訓、村委會組織的小規模培訓以及開展村鎮農業技術示范基地培訓,培訓內容大多講授公益性、節水類(包括水肥一體化技術)等綠色技術,并在會議結束后給農戶們分發授課技術資料等,使農戶有機會獲得政府所掌握的技術信息,了解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加深農戶對水肥一體化技術的了解程度,激勵農戶產生技術采納行為。
5.2.2技術認知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
總體來看,農戶技術認知變量均正向促進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假設H2成立。具體而言,表4中模型3至模型6均顯示政策了解度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且基于模型6的邊際效應分析結果表明,農戶對政策了解度每提升1個單位,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概率會提高24.15%。可能的解釋是:水肥一體化是利用機井或地表水為水源,借助滴灌進行灌溉和施肥,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水、肥、氣、熱環境,操作較為復雜,推廣前期農戶由于技術掌握不完整,對該技術的認知也存在一定的不全面性,農戶對水肥一體化技術越了解,技術采納度也越高。
信息易得性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也具有正向影響,模型3至模型6均顯示政策了解度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且基于模型6的邊際效應分析結果表明,農戶對水肥一體化信息易得性每提升1個單位,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概率會提高4.04%。可能的解釋是:農戶越容易獲得和掌握水肥一體化技術的不同灌溉方式、分配比、水溶肥料等信息,越容易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
5.2.3技術認知的中介效應檢驗
為檢驗政府支持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是否存在中介效應,參照溫忠麟等(2014)的研究方法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可深入反映變量之間的影響路徑關系(石志恒等,2022),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政府支持對農戶水肥一體化采納行為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農戶技術認知系數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政府支持系數仍然顯著。觀察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可知,政府支持對技術采納意愿的中介效應在總效應中占比為37.73%。由此可知,政府支持對農戶水肥一體化采納行為存在顯著的中介效應,農戶技術認知是重要的中介變量,假設H3得以驗證。原因是政府采取的推廣、宣傳、培訓等支持措施加深了農戶對農業資源環境現狀、科學知識以及對水肥一體化政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農戶獲取信息和知識更為全面快捷,對技術認知也越全面,進而對技術采納行為決策起到內在激勵作用。
5.3內生性檢驗
政府支持與水肥一體化采納可能互為因果關系而產生內生性問題,導致估計結果產生偏誤,為解決這一問題,將工具變量法和條件混合過程估計法相結合進行內生性檢驗。借鑒羅磊等(2022)的研究,采用“農戶與最近培訓點的距離”作為工具變量。政府支持與農戶參與培訓的便捷度有較強的相關性,但距離與農業技術采納行為沒有直接關聯,表明工具變量設定合理。
內生性檢驗如表6所示,估計結果顯示工具變量對政府支持有顯著正向影響,說明農戶與最近培訓點的距離符合工具變量的使用條件。混合回歸的lnsig_2值顯著(p=0.0100),似然比檢驗通過,因此模型估計結果顯著,同時atanhrho_12值均不顯著(p=0.2400),表明基準回歸并不存在嚴重的內生性問題,政府支持對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影響的估計仍以表5中的結果為準,也進一步表明政府支持對農戶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有積極作用。
5.4穩健性檢驗
本文通過剔除樣本檢驗模型的穩健性,考慮到老齡化勞動力因年齡大、文化程度低,且容易受傳統經驗的影響,可能對水肥一體化技術認知偏低,借鑒何可等(2015)、符建華等(2021)的研究,以65歲以上勞動力占家庭勞動力比例為界,剔除了老年人的樣本數據進行穩健性檢驗,如表7所示。穩健性檢驗結果與前文結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政府支持、技術認知對農戶水肥一體化行為有顯著影響,且農戶技術認知起到了中介變量的作用,可見本文的研究結果較為穩健。
6結論、討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和廊坊市436個設施蔬菜種植戶為研究對象,分析政府支持、技術認知與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之間的關系,得出研究結論并進一步討論,提出相應的政策啟示,為提高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推廣效率、實現蔬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證參考。
6.1結論
本文運用二元Probit模型實證分析了政府支持、技術認知對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驗證了政府支持通過影響農戶技術認知進而影響其技術采納行為的作用機制,得出2點結論。
(1)政府支持、技術認知均顯著影響對農戶水肥一體化采納行為有顯著促進作用。其中,政府支持方面,農戶與農技推廣員的交流程度每提高1個單位,技術采納概率提高6.95%。與示范戶的交流程度每提高1個單位,技術采納概率提高11.43%。農戶參與政府培訓作用強度每提高1個單位,技術采納概率提高8.34%;技術認知方面,農戶對水肥一體化技術越了解,信息越容易獲得,越有可能采納綠色防控技術。具體而言,農戶對政策了解度每提升1個單位,技術采納概率提高24.15%。農戶對水肥一體化信息易得性每提升1個單位,技術采納概率提高4.04%。
(2)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農戶技術認知在政府宣傳、政府培訓與農戶水肥一體化采納行為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該中介效應占比為37.73%。這表明政府宣傳、政府培訓既可以直接影響技術采納,也可以通過提高農戶認知水平促進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存在著“政府支持-技術認知-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傳導機制。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支持的直接效應發揮主導作用,而農戶技術認知的中介效應相對較弱。
6.2討論
水肥一體化技術可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河北地區實現蔬菜種植業由量到質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大多數農戶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自身缺乏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知識,且受農村封閉傳統的影響,存在觀望、排斥、抵觸新技術的態度,同時政府推廣與農戶銜接不夠,農戶對操作程序與過程了解不透徹,影響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眾多學者在分析影響技術采納因素時,關注角度較單一,沒有把政府支持、農戶認知和水肥一體化行為之間的關系厘清,也未進一步闡明政府支持和技術認知影響農戶技術采納的路徑。
本文研究結論進一步論證了其主要機理,并從兩個方面作了深化和發展。第一,選取指標來衡量認知水平時,結合當地設施蔬菜種植實際情況,構建技術認知這一新的指標,包括對當前資源環境的基本認知以及技術政策的掌握情況,豐富了研究視角。第二,將政府支持、技術認知相結合納入統一研究框架,探究對技術采納的直接影響,揭示了技術認知的中介作用,厘清了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的內在邏輯,可為技術推廣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啟示。
6.3政策啟示
在設施蔬菜產業快速發展、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加強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提高設施蔬菜的品質以及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從而推動我國實現農林產業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為此,本文提出3點政策啟示。
(1)優化推廣機制,強化政府宣傳教育。政府應著重培養村干部、農技推廣員等農林技術服務型人才,不僅通過印發資料、田間學校等傳統技術普及和宣傳方式,還可以利用微信聯系群、直播群等農戶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農林技術信息,營造發展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良好氛圍。
(2)加強示范培訓,完善政府支持手段。通過舉辦各級培訓班、組織現場觀摩等活動,強化宣傳培訓重點技術模式和關鍵操作環節,培養農林技術隊伍,為大面積推廣奠定基礎。
(3)提高農戶知識積累,提升農戶認知水平。將技術認知作為推進水肥一體化的重要政策參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轉變農林發展方式的宣傳教育,樹立農林生產節水節肥觀念,增強農戶對過量施用化肥造成生態環境污染的認知,使其充分認識到采納水肥一體化技術帶來的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蔡榮,汪紫鈺,錢龍,等.加入合作社促進了家庭農場選擇環境友好型生產方式嗎?——以化肥、農藥減量施用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 2019(01):51-65.
陳柱康,張俊飚,何可.技術感知、環境認知與農業清潔生產技術采納意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18, 26(06):926-936.
崔民,張濟舟,夏顯力.參與培訓對農戶生態農業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基于生態認知的中介效應和遮掩效應[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21, 35(11):38-46.
符建華,曹曉晨.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 2021(06):44-55.
蓋豪,顏廷武,何可,等.社會嵌入視角下農戶保護性耕作技術采用行為研究——基于冀、皖、鄂3省668份農戶調查數據[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9, 28(09):2141-2153.
何可,張俊飚,張露,等.人際信任、制度信任與農民環境治理參與意愿——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為例[J].管理世界, 2015(05): 75-88.
黃曉慧,陸遷,王禮力.資本稟賦、生態認知與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研究——基于生態補償政策的調節效應[J].農業技術經濟, 2020(01):33-44.
黃炎忠,羅小鋒,李容容,等.農戶認知、外部環境與綠色農業生產意愿——基于湖北省632個農戶調研數據[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8, 27(03):680-687.
姜劍,張化楠.資本稟賦、內在感知、外部環境對果農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影響分析——基于山東568份果農調研數據[J].科技與經濟, 2022, 35(04):51-55.
李福奪,李忠義,尹昌斌,等.農戶綠肥種植決策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和南方稻區506戶農戶的調查[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19, 24(09):207-217.
李衛,薛彩霞,姚順波,等.農戶保護性耕作技術采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基于黃土高原476戶農戶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 2017(01):44-57.
劉紅云,駱方,張玉,等.因變量為等級變量的中介效應分析[J].心理學報, 2013, 45(12):1431-1442.
劉樂,張嬌,張崇尚,等.經營規模的擴大有助于農戶采取環境友好型生產行為嗎——以秸稈還田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 2017(05):17-26.
盧華,陳儀靜,胡浩,等.農業社會化服務能促進農戶采用親環境農業技術嗎[J].農業技術經濟, 2021(03):36-49.
羅嵐,李樺,許貝貝.綠色認知、現實情景與農戶生物農藥施用行為——對意愿與行為悖離的現象解釋[J].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0, 41(04):649-658.
羅嵐,楊小芳,牛文浩,等.認知規范、制度環境與果農綠色生產技術多階段動態采納過程——基于Triple-Hurdle模型的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 2022(10):98-113.
羅磊,羅晨豪,劉宇熒,等.異質性視角下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研究——基于四川省836份柑橘農戶的調查數據[J/OL].(2022-05-18)[2022-12-03]. 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11. 3513. S. 20220517. 1709. 017. html.
桑賢策,羅小鋒,黃炎忠,等.政策激勵、生態認知與農戶有機肥施用行為——基于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模型[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1, 29(07):1274-1284.
尚光引,楊欣.政策認知對農戶低碳農業技術采納決策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 2021, 32(04):1373-1382.
沈昱雯,羅小鋒,余威震.激勵與約束如何影響農戶生物農藥施用行為——兼論約束措施的調節作用[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20, 29(04):1040-1050.
石志恒,張可馨.農戶綠色防控技術采納行為研究——基于“信息-動機-行為技巧”干預模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22, 36(03):28-35.
孫杰,周力,應瑞瑤.精準農業技術擴散機制與政策研究——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 2019(12):65-84.
孫生陽,李忠鞠,張超,等.技術信息來源對水稻農戶病蟲草害防治行為的影響[J].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1, 42(05):900-908.
王格玲,陸遷.社會網絡影響農戶技術采用倒U型關系的檢驗——以甘肅省民勤縣節水灌溉技術采用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 2015(10):92-106.
王學婷,張俊飚,童慶蒙.參與農業技術培訓能否促進農戶實施綠色生產行為?——基于家庭稟賦視角的ESR模型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21, 30(01):202-211.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 2014, 22(05):731-745.
溫忠麟,侯杰泰,張雷.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J].心理學報, 2005(02):268-274.
吳雪蓮,張俊飚,豐軍輝.農戶綠色農業技術認知影響因素及其層級結構分解——基于Probit-ISM模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36-45.
楊興杰,齊振宏,陳雪婷,等.政府培訓、技術認知與農戶生態農業技術采納行為——以稻蝦共養技術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1, 42(05):198-208.
葉雨寒,姜維軍,顏廷武.參與生態農業技術培訓如何提升農戶生態耕種技術采納強度? [J].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2, 43(03):465-474.
張紅麗,李潔艷,滕慧奇.小農戶認知、外部環境與綠色農業技術采納行為——以有機肥為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20, 34(06):8-13.
張化楠,葛顏祥,接玉梅,等.生態認知對流域居民生態補償參與意愿的影響研究——基于大汶河的調查數據[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9, 29(09):109-116.
張夢玲,陳昭玖,翁貞林,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對化肥減量施用的影響研究——基于要素配置的調節效應分析[J/OL]. (2022-03-11)[2022-12-05]. https://doi. org/10. 13246/j. cnki. jae. 20220310. 001.
張淑嫻,陳美球,謝賢鑫,等.生態認知、信息傳遞與農戶生態耕種采納行為[J].中國土地科學, 2019, 33(08):89-96.
朱月季,楊倩,王芳.社會網絡對蕉農采納資源節約型技術的影響機制——以水肥一體化技術為例[J].資源科學, 2021, 43(06): 1099-1114.
Gao Y, Zhao D, Yu L, et al. Influence of a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mode on farmers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in China [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20, 76:173-183.
Pan D, Zhang N.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training on fertilizer use knowledg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8, 148:77-91.
Zhang Y, Long H, Li Y, et al. How does off-farm work affect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mountainous and plain areas [J]. Land Use Policy, 2020, 99:104848
(責任編輯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