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寧

綿綿
“這是我在莫干山定居的第四年……在城市里我能感受到四季,卻感受不到節氣。我喜歡山里的生活,終于有大段時間去識五谷、辨節氣。城市的鋼鐵森林住久了,我時常就像《海上鋼琴師》的1900一樣,面對交織的路口,擁擠的人群,太多的選擇會讓我迷茫無措。”酒店民宿體驗師綿綿在社交平臺上寫下這樣一段話,配圖青竹碧波、漫山野花和清澈潭水。
2018年,綿綿從四川成都辭職,只身前往1000多公里外、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境內的莫干山,開啟懵懂的民宿體驗之旅。從業5年,她住過風格華麗的設計師酒店,到過偏僻山村中新建成的民宿,習慣了旁人的羨慕或偏見,也見證這一行業的發展變化。什么是全職體驗師最重要的價值?綿綿思考后,對《環球人物》記者說:“從我自身來講,能夠盡可能幫助這家民宿或酒店找到最適合它、喜歡它的那群人,讓他們前來體驗,這就足夠了。”
凌晨4點,天還沒亮,綿綿就在一陣鬧鈴聲中匆忙起床,前往機場。她的目的地是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雨崩村。如果是旅游,她通常選擇輕裝上陣,但為了工作,不得不帶很多東西——化妝包、攝像機、無人機、零食……幾小時后,飛機降落在麗江。
綿綿和伙伴們背上設備,乘坐網約車,3小時后先到達香格里拉,又花費5小時,到達雨崩村村口。雨崩村四面群山簇擁,人煙稀少,歷史上僅通過一條驛道與外界相通,是云南省最后一個沒有通電的自然村,直到2012年才建成電網,被譽為“地球上最后一片世外桃源”。

左圖:綿綿(左)和同事在工作。 右圖:綿綿的抖音賬號截圖。
走進雨崩村,山路彎彎繞繞,不時遇到坑洼。綿綿一行坐在越野車里,緊緊抓住把手。顛簸中她看向窗外,疲憊被美景沖淡幾分:半山腰上,古樸平房四處散落;山石小道上,牛羊悠然漫步;抬眼望去,云霧籠罩山尖。沒人想到,這樣古老的村莊里能夠誕生一家現代民宿。
接下來的一周,綿綿住在擁有雪山觀景位的民宿房間里。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化妝,先找各種角度、換不同服裝拍照和拍視頻,再體驗民宿相關服務,之后與老板溝通,了解周邊環境、民宿故事等。
“民宿是非標產品,沒有具體標準。其實,現在國內很多民宿,軟硬件已經做得非常好,比如床品、洗護用品等,和五星級酒店一樣,來自相同渠道,所以我會從客人需求角度入手,結合網上搜集到的用戶評價,給老板提出合理的改善意見。比如,很多前往江浙滬的游客,他們喜歡保持距離感,而云南的游客通常更喜歡跟老板聊天,去了解周邊游玩信息。”綿綿說。她要將大量拍攝的素材進行整理、修圖,再撰寫文案,交給民宿或酒店審核。這項工作通常會持續到深夜。因為偏僻的地方找不到外賣,她會拿出提前備好的零食充饑。
“一年365天,有300天我都住在民宿里”。作為一名全職體驗師,綿綿認為,只有擁有核心技能和專業能力,才能在業內獲得認可。每次體驗民宿前,她都會上網了解民宿相關賣點,以便更具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比如有的主打設計,有的位置比較好,有的服務細節做得比較到位。
“現在是短視頻時代,大家不太愿意花時間看文字,想把民宿優點傳遞出去,需要通過圖片和視頻,審美能力尤為重要。”綿綿積累了不少經驗,頗具“網感”。“這需要不斷入住,不斷體驗。只有這樣才會形成對網絡的敏感度,才能知道哪些會打動人,會讓網友有預訂的欲望。”
這幾年,各地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綿綿曾興致勃勃前往一家期待已久的民宿,但真實的住宿環境與服務遠不如宣傳,“發現自己被騙,那種心情很糟糕”。只有實際驗證過的民宿,她才會考慮推薦。“很多人覺得民宿很‘坑’,大部分是因為宣傳天花亂墜、價格高,實際體驗感很差。還有人為博取流量,故意抹黑民宿。我會客觀推薦我住過的、價值得到認可的民宿,大家能夠接受再去預訂。”
綿綿出生于遼寧沈陽,從小熱愛大自然,喜歡戶外徒步、滑雪等。大學時期,她在大連學習電子商務。畢業后,她來到成都從事互聯網相關工作,之后轉做旅游方向。這一待就是5年。
彼時因為工作,綿綿每天在網絡上瀏覽不同酒店,逢假期都會體驗一家心儀的民宿或酒店。真正讓她萌生做體驗師的,是一次偶然經歷。
2018年1月,綿綿前往峨眉山泡溫泉。當時,她入住一家民宿后,隨手發了幾張照片在社交平臺上,沒想到收獲大量評論和私信,不少網友向她詢問這是哪家民宿、怎樣預訂。綿綿回憶說:“那家民宿正好在試營業期間,我坐在前臺,看到民宿老板一直在接預訂電話,但他完全不知道為什么突然間有這么多電話。”

綿綿正在拍攝遠處的雪山。
綿綿意識到,自媒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改變游客了解酒店和預訂酒店的方式。“之前,大家通過旅游軟件,搜索要去的地方,之后在推薦的酒店和民宿里做出選擇。但在互聯網時代,方式完全不同。網友在看到一家民宿后,才決定去其所在地旅游。所以我覺得這一行業很有潛力。”回到成都,她愈發感受到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巨大壓力,加上向往自由的工作模式,于是下定決心辭職。那時,正值全國民宿紅利期,國內民宿旅游業達到巔峰。綿綿選擇定居在有上千家民俗的中國民宿發源地——莫干山。
一開始,綿綿不了解這一行業,只能靠自己摸索。“我覺得哪家民宿不錯,就給他們打電話,或者找到后臺發私信,先介紹一下自己,再提出以文換宿的請求,寫一篇推文,換一晚免費居住的機會。”那時綿綿沒少碰壁。因為很少有人了解博主和自媒體的力量,“大部分都是拒絕我的”。
發過幾百條私信后,綿綿終于迎來一個機會,前往蘇州一家民宿。當時,這家民宿比較蕭條,看到綿綿的請求后,老板說,那你來吧。綿綿住了一晚,拍了一些照片。“那家民宿很有亮點,設計得也很好,選址在太湖邊,每張床都是吊床,可以像蕩秋千一樣。我把感受寫下來發到社交平臺上,結果‘爆’了。因為這一篇筆記,這家民宿從4月一直被預訂到12月。”
這是綿綿當體驗師后發布的第一篇內容,成功實現逆轉。“其實只有第一家是最難的,當第一家推薦做好以后,有很多人來找我。之前拒絕我的酒店民宿,也紛紛邀請我前去體驗。”從那時起,她幾乎一整年都奔波在路上,去往各地體驗。
綿綿不再擔心沒有工作機會,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壓力。行業沒有標準規范,多數老板更愿意讓流量網紅前來體驗,體驗師的專業度很難得到認可,“一開始很難建立深度溝通”。綿綿利用以往的工作經驗,運用互聯網思維,“去做數據分析、競品分析等,更科學地幫助酒店民宿解決流量問題或互聯網宣發問題”。
誤解,是綿綿從業以來一直需要面對的問題。“之前朋友覺得我天天住酒店、去各地玩,真的很幸福。后來我帶他們一起體驗后,他們徹底打消了這種想法。”
大部分時間,綿綿都在路上顛簸。有時候半夜走山路,她會緊握手機,以便隨時撥打110。到達目的地,她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需要連續拍攝2—3天素材,之后是長時間和持續性地溝通。吃頓熱乎的飯和睡一個安穩覺,成為她最大的奢望。“很長一段時間,我其實都不知道自己醒來是在哪個城市,漂泊感會非常強烈。這個感覺是很痛苦的。只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沒有安全感。”
從業多年,綿綿無數次想要放棄,但都頂住巨大壓力,堅持下來。她住過很多高端酒店和設計精美的民宿,最喜歡的還是坐落于鄉村的民宿。“中國人有一種鄉土情懷。我覺得一家民宿最大的意義就是將當地人都帶動起來。”
綿綿在雨崩村,結識了一位民宿老板。他的店在雪山腳下,設計用心,但由于位置偏僻,游客很少。綿綿和同行們前去拍攝視頻,幫助老板做宣傳。后來,很多徒步愛好者前來,也招來一些投資人,帶動整個村莊持續發展。“效果特別夸張,一個閉塞的村子,成為全國旅游業數一數二的地方。”綿綿欣慰地說,“我們體驗后,將感受分享給更多人,讓這里走向大眾。”
浙江的松陽縣,至今保留近百個原始風格完整的古村落。綿綿曾到一個偏遠山村體驗民宿。村里幾乎沒有年輕人,十分破敗,不時可見在溪邊洗衣服的老人。這家民宿入駐后,為村莊注入新鮮力量。“民宿老板經常帶員工進行村莊修繕和維護工作。客人來到這里后,產生大量垃圾,民宿員工也會幫忙清理。”
越來越多民宿承擔起鄉村振興的部分責任——引進藝術家、做文創產品、為老年人開設娛樂活動,等等。“現在不少村落在慢慢復活,正因為有這些鄉村民宿,可以讓更多人體會到人情味,讓鄉村有新發展。”
從業第五年,綿綿的身份發生轉變。除了日常體驗和宣傳外,她加入到一些民宿項目中,“想繼續投入當地建設”。如今,她開設工作室,招募團隊成員進行民宿體驗,自己將更多精力放在決策和統籌上。“現在大多是深度合作項目。我們幫助民宿和酒店搭建自己的宣傳平臺,不斷優化內容,比如塑造對外品牌形象等,讓民宿本身產生出優質內容,把自己真正的優勢展現出去。”
這份工作,讓綿綿獲得更多成就感。“它是一塊敲門磚,讓我見識到各地的風土人情。了解民宿老板的經歷后,我總會十分感動。更重要的是,它讓我認識到自媒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和綿綿一樣,越來越多酒店民宿體驗師通過社交平臺將不同的生活方式傳遞給他人,讓一些偏遠村莊進入大眾視野,帶動不少年輕人回歸鄉村、建設家鄉。
1993年出生于遼寧沈陽,畢業于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酒店民宿體驗師,酒店博主,全網粉絲超過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