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賢仙(鄭州理工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高校普遍重視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在基礎資源、教師隊伍建設、宣傳等方面加大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實現了學生思政素養和道德品質的整體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逐漸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但是由于高校自身情況差異,學生需求不盡相同,思政教育環節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思政教育內容局限、工作方法創新有限等,限制了高校思政教育在新時代下的發展創新。因此,應立足當前大學生在思想方面的實際需求,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策略,為高校思政教育發展創新提供參考和借鑒,切實提升高等教育質量,以期為社會、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
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一書,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為研究主題,對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發展需求及其特點進行了分析,據此提出思政教育創新發展的基本策略。全書共八章內容,第一章概述了思政教育在新時代下的理論、意義和創新要求。第二章介紹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第三章指出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和不足。第四章從4 個方面介紹了高校思政理論。第五章以大數據為基礎,論述了其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并指出大數據時代下思政教育發展路徑。第六章分析了微時代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當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發展基本路徑。第七章對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特征、存在的問題和提升路徑進行了分析。第八章介紹了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的內容,包括理論基礎、目標模式和創新路徑。
新時代是一個求新求變的時代,對于人才的定義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專業技能雖然仍是人才的硬性條件,但思想品質、道德素質也逐漸成為選拔、評價人才的重要指標。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唯有從學生出發,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重視創新,重點抓住學生實際需求,實現教育根本目的。
第一,教育理念較為落后。新時代下,思政教育雖然得到了高校師生的重視,但是教育理念仍顯得較為落后,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部分高校雖然將思政教育地位提高,但是沒有形成類似專業教育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思政教育開展的依據是思政教育教材,按部就班安排課時;由于思政教師隊伍力量不足,思政教育多采用大班授課形式,沒有考慮學生思想成長規律。其二,部分思政教師教育理念較為傳統,創新意識不足,在教育實踐環節中主要依靠傳統經驗進行授課,忽視學生需要,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問題,導致學生沒有充足時間理解思政內容,不能在有效時間內掌握思政核心內容,影響學生思政素養提升。
第二,教育內容稍顯滯后。教育內容是思政教育落實的基礎,是踐行立德樹人目標的主要保障,但是從高校思政教育現實來看,其內容相比時代發展稍顯落后,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將固定的理論作為指導學生思想建設的主要內容,將理論內容的掌握情況作為思政教育的考核方式。教師以單一理論內容開展教育,教育效果不佳。其二,實踐內容較少,某一思想形成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固化,但是思政教育實踐內容相對較少的現實問題使得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不能在實踐中得到強化,思政教育的目標難以有效落實。
第三,教育方法創新不足。除了教育內容影響教育效果,教育方法也起著關鍵性作用。當前思政教育效果不顯著的重要因素在于教育方法創新不足。受傳統理念影響,部分教師采取的教育方法較為單一,基本上是講授式教學。講授式教學方法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將固定且數量較多的理論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而且在以考試分數為主的考核方式下,教師更重視學生對理論內容的掌握程度,忽視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這樣的教育方法較為機械,學生很難表達自己的想法,思想成長速度較慢,思政教育目標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第四,教育隊伍需要強化。一支思想新、能力強的教師隊伍能夠創造出重要的知識財富,提升教育質量和效果。從當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隊伍建設現實來看,整體隊伍建設仍需加強,但目前存在3 個方面問題。其一,思政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專業思政教師,往往由高年級學生輔導員擔任,影響整個隊伍的質量。其二,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沒有得到高校重視,對于思政教師成長關注不足,影響其能力提升和發展,最終限制思政教育質量。其三,思政教師自身建設存在不足,沒有立足現實和學生需求研究教育方法,最終在教育過程中無所適從,只能照搬書本內容,教育自然有限。
第一,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政教育是高校學生思想發展的主要方式,大學生思想正處于發展的成熟階段,尤其是價值觀念的形成,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及人生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發展要求的綜合體,是對我國公民思想建設的基礎要求,是指導學生思想發展的主要標準。高校開展思政教育,能夠在學生思想價值觀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學生指明道路,同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生價值觀發展的重要內容,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價值觀健康發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就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第二,滿足大學生的成才與成長要求。高校思政教育為青年學生成才與成長提供了重要環境。大學生在經歷高考洗禮之后,有著較強的學習成長要求,希望在所學專業領域中有所成長,而且當代大學生對自身思想建設較為重視,希望獲得良好的思想教育,在積極向上的思想環境中磨練意志,努力提升綜合素養。高校思政教育是在專業教育之外的又一重要教育內容,高?;诖髮W生需求開展思政教育能夠為學生思想建設保駕護航,滿足學生專業成才和思想成長的基本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三,為中華民族復興提供中國力量。當前,我國正在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離不開優秀人物的指引及高尚精神的引領。高校學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主要支撐力量,高校應基于大學生需求開展思政教育,能夠在專業教育之外,強化學生思政教育,以高尚的道德品質作為教育的主要指引,強化學生思想教育和政治覺悟,指導學生堅定不移地為國家和社會發展貢獻自身力量,將學生培養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主要力量,推動國家創新發展。同時,思政教育以民族復興為內容,能夠提升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學生在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朝著偉大目標努力奮斗。
第四,為落實立德樹人目標提供保障。傳統高校重視專業教育,思政教育發展并沒有得到充分重視。近年來,在國家提倡和市場發展要求下,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成為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標。在這樣的現實要求下,高校逐漸重視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得到了認可和重視。高?;诖髮W生需求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是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方式,為實現這一任務和目標,高校對傳統思政教育方式進行了創新探索,實現了思政教育新發展,思政教育已成為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主要保障。
第一,革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創新的首要因素,思政教育創新要從革新教育理念開始,滿足大學生思想發展實際需求。首先,高校在提高思政教育地位的基礎上,從學生思想發展需求和規律出發,構建思政教育體系,在課時安排等方面進行調整,增加課時量,為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成果奠定基礎。其次,思政教師要革新傳統教育理念,了解、重視學生思想發展,據此創新傳統思政教育手段,滿足學生思想發展要求。
第二,豐富教育內容。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效果能否提升和學生興趣有直接關系,學生對教育內容是否有興趣取決于教育內容能否滿足學生實際需要。因此,豐富教育內容能夠滿足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首先,思政教育要打破教材內容束縛,高校要根據自身情況增加實踐內容,在具體實踐環境中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最終強化學生思政素養。其次,思政教育教材內容需要增加實踐內容,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思政教育的效果,使之能夠成為高素質人才。最后,思政教育內容要重視結合中國近些年在思想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以貼合現實環境的特點引領、強化學生思想建設。
第三,創新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創新是思政教育取得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對教育方法進行創新勢在必行。首先,教師在思想理念革新的基礎上對傳統教育方法進行革新,優化傳統的講授式教育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重視師生互動,開展互動式教學、混合教學、微課教學等。其次,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思政教育中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主動性,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學生思想發展建設,增強學生思政素質。
第四,強化教師隊伍。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教師隊伍整體建設。首先,高校要重視吸收思政專業人才,充實思政教育隊伍。同時,高校更要重視思政教師隊伍專業能力提升教育,促進教師提高思政能力。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師培養培訓制度,加大教師隊伍培養力度,以多種方式和內容推動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能力強、思想新、善創新的教師隊伍。最后,思政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需求,強化學習,豐富自身教育手段,以多元化的教育內容吸引學生參與思政教育,實現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