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尚友
大食物觀,意味著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意味著因地制宜多途徑拓展食物來源,意味著食物安全的高質量保障,意味著食物供給鏈的高效運行……
大連,地處北緯39 度,世界公認最適宜農作物和海洋生物生長的緯度。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獨特的資源環境成就了大連糧食生產“八連豐”,造就了大連水果、畜禽、漁業等獨具特色的農業優勢產業……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作為非糧食主產區,大連市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把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面落實到位——
豐收的節日是農民的舞臺。在莊河青堆鎮河川村,水稻、玉米大田一派豐收景象。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大連市活動現場,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發布了“十大糧王”;莊河市農業農村局發布了“莊河市十大農產品”以及“2023年度農村致富帶頭人”,共慶豐收喜悅。
“堅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必須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把提升糧食產能作為首要任務?!?大連市市長陳紹旺說,要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能力,以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全力推進“兩穩兩擴兩提”,即穩面積、穩產量,擴大豆、擴油料,提單產、提自給率。

??《豐收裙帶菜》李雪勁 攝
糧食生產穩字當先。大連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糧食產量產能并舉,數量質量并重,在種質資源、種植技術、耕種環境等各方面綜合施策,力爭讓糧食產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開漁了》桑風柏 攝

??《滿載而歸》董軍 攝
2023 年大連市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2.1 萬畝,超額完成遼寧省下達的401.5 萬畝指標任務。為了確?!鞍诉B豐”,大連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大連市委書記熊茂平到糧食主產區走村屯、下農田,要求抓好農業生產和秋收服務,確保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大連市長陳紹旺在春播關鍵期,到基層實地查看農資儲備、機耕作業等情況,督促抓好春耕春播生產。政府分管領導將糧食生產工作作為周調度重要內容,定期研究相關工作。同時將糧食生產指標列入年度績效考核、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重要內容,推動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統籌推進糧食生產,壓實糧食生產責任,形成上下齊抓共管工作合力。

??《喜悅》 梁宗庭 攝

??《百年小國光》 薛新玉 攝

??被譽為“雞中之王”的莊河大骨雞
提高糧食產能要靠良種和科技。大連以《大連市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為重點,持續推動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培育一批高產高效、綠色優質、專用特用的突破性新品種。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制走深走實,發揮大連高校資源豐富優勢,進一步落實科研院所自主權,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落實耕地地力保護等惠農政策,推廣糧豆輪作、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
10 月的大連,麥浪滾滾,稻谷飄香……大連市2023年糧食總產量將突破27.2 億斤,實現糧食生產“八連豐”!
水果是大連歷史悠久的資源性特色產業,大櫻桃、蘋果、草莓、藍莓、油桃等聞名全國,在落實大食物觀的當下,大連果業已經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6 月16 日,2023 年大連大櫻桃采摘直播季在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老虎山大連大櫻桃集散中心啟動。
金普新區是“大連大櫻桃”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的主產區之一,目前大櫻桃栽植面積近15 萬畝,占全國櫻桃種植面積的4%;年產量約14 萬噸,占全國櫻桃產量的10%,產值超40 億元?!敖鹬荽髾烟摇逼放偏@得廣泛認可。2022 年,金普新區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
作為我國優勢水果產區,大連現已形成以瓦房店市、莊河市和普蘭店區北三市為主的優質蘋果基地群;以金普新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南三區、瓦房店市和普蘭店區部分鄉鎮為主的大櫻桃基地群;以瓦房店市和普蘭店區為主的桃生產基地和莊河市、金普新區部分街道為主的草莓、藍莓、野生獼猴桃等小漿果生產三大基地群。最具大連特色的大櫻桃生產面積和產量分別為36 萬畝,26.5 萬噸,占全國約10%和20%,其中設施面積8.8 萬畝、產量11.8 萬噸,設施面積占全國一半以上。
瓦房店許屯鎮東馬屯村是著名的“蘋果之鄉”,蘋果品種齊全、管理技術先進,全村98%的農戶從事蘋果生產,年產水果1.5 萬噸?!皷|馬屯牌”紅富士蘋果和獲得“地理標志產品”的小國光皮薄色鮮、酸甜適口,最為有名。東馬屯蘋果基地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把山區自然資源轉化為生態果業發展的優勢,堅持走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組織、專業化經營的路子,先后制訂了蘋果管理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不斷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的管理理念,通過引領、示范、推廣,逐步實現了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
得益于精品戰略的推進,大連水果產業結構已經逐步優化,水果品質與“含金量”不斷提升。當地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樹種結構和品種結構調整步伐,市場好、效益高的特色品種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0%以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了效益快速增長,使大連的水果產值從2015 年的96.95 億元增加到2022 年188.4 億元,年增長率達10%以上。

??《現代化設施農業》呂忠彬 攝
與此同時,標準化生產的全面普及,加快了大連水果產業綠色發展的步伐。相關部門先后組織制(修)訂技術規程10 余項,篩選、整理適合當地生產實際的國家、行業標準20 余項,形成了以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為主體的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在水果產業發展不同階段,先后啟動了標準化果園、精品果園、特色果園和矮化蘋果示范園創建活動,從規范管理技術到升級果園設施,從特色優勢保護到矮化新模式推廣,規范和帶動果農全流程實行標準化生產,全方位改善果園生產環境,全體系應用先進管理模式。
在大食物觀背景下,我們的餐桌越來越豐富多彩。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是滿足人們多樣化食物需求的要求和促進食物系統轉型的實現路徑——
“要因地制宜做好‘林下經濟’‘灘涂經濟’‘藍色糧倉’的文章,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實現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實現從傳統農作物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大連市副市長劉東立說。
在位于普蘭店區雙塔街道的大連仲惠農業,大棚內安裝了噴淋系統、水肥一體化,育苗棚都安裝了保溫系統,這些設施都對后續的增產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企業自主研發多個“新、奇、特”蔬菜品種長勢喜人,其中的黃角瓜、中型西紅柿等品種深受消費者歡迎。
蔬菜是重要的民生商品,關系著農民收入和市民生活。近年來大連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抓好蔬菜產業發展。
與蔬菜一樣,雞蛋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早在20 世紀90 年代,大連雞蛋就進入了品牌化發展階段,龍頭企業大連韓偉集團率先在雞蛋行業注冊了商標“咯咯噠”,并成為第一個加入世界蛋品協會的中國會員,獲得了中國雞蛋行業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如今,大連已培育出40 家畜牧產業龍頭企業和“礎明”“金字塔”豬肉;“雪龍”牛肉;“姐妹廚房”“欣城”肉雞;“咯咯噠”“洪家”雞蛋 ;“三寰”“心樂”牛奶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為促進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大連市近年來按照“穩豬禽、促牛羊”的思路,調整養殖結構,做強、做大肉雞優勢產業,做精、做優生豬和肉牛產業。
同時,培植壯大種畜禽、飼料、養殖、屠宰加工、資源化利用等細分產業,形成區域優勢,構建系統、完整、高效的畜牧產業鏈。在加強品種保護與創新方面,成立畜禽物種資源保護專家組,爭取政策建立國家級保種場3個,重點支持大骨雞、復州牛品種保護工作。目前,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統計莊河大骨雞存欄45 萬只,復州牛集中保種存欄150 頭以上。實施優良品種“聚寶工程”,先后引進荷斯坦種牛(胚胎)、丹系原種豬、海蘭祖代蛋種雞等一批國內外優良畜禽品種,并開展本土馴化和新品種培育,“金州黑色水貂”“明華黑色水貂”2個優良新品種,通過國家畜禽新品種審定,打破了我國水貂良種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2022 年,大連全市肉蛋奶總產量實現132 萬噸,位于遼寧省首位,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計劃單列市首位。
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邢芳介紹說,在產業布局上,金普新區將重點發展種業、飼料業、奶業等近郊畜牧業;普蘭店區、瓦房店市和莊河市重點發展現代化養殖業、屠宰加工業和資源化利用產業;旅順口區重點發展蛋雞等近郊畜牧業。爭取到2025 年,畜牧業產值達到240 億元。全市肉蛋奶產量穩定在115 萬噸以上。著力提高綠色發展水平,2025 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率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 70% 以上和 90% 以上。
遼闊的海洋是“藍色糧倉”。大連開闊的海域,在此交匯的北溫帶不同洋流,為種類繁多、數量豐富、品質上佳的海洋動植物自然生長和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場所——
11 月20 日,大連長海地標海參推介暨長山群島品牌發布會在大連舉行。會上發布了大連首個地標海參白皮書——中國長海海參白皮書和長山群島品牌。
長海海參一直是國內外優質海參的標桿,長海野生海參堅持“天生天養”的生態飼養理念,整個生長周期內零餌料投放、低密度投苗、無藥物添加,全程環境監控、水質改良、底質改造。在采捕方式等方面實現機械化和智能化,并將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更多地應用于海參產業,深海底播年產量將達約5000 噸。

??莊河青堆子村民凌晨在稻田補秧,期盼今年取得好收成。馬全運 攝
長??h擁有亞洲最大、國內最好的海珍品生產基地之一,現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18 個,這里生產的遼參、皺紋盤鮑、蝦夷扇貝和大連紫海膽等海珍品一直是國宴用品,目前已申請了三個地理標志產品——“長海海參”“長海鮑魚”和“長海蝦夷扇貝”。
大連地處黃渤海之濱,是海參、鮑魚、海膽、生蠔等多種海產品的原產地和主產區,享有“海鮮名城”“遼參之都”等諸多美譽。過去十年來,大連市加快推進海洋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漁業從“獵捕型”向“農牧型”轉變,科學發展現代海洋牧場,全力打造海上“藍色糧倉”。
目前,大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增至28 處,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長??h作為全國唯一的海島邊境縣,是全國最大的海珍品增養殖基地,已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8 家。
2022 年,長??h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涉及獐子島、大長山島、小長山島、海洋島、廣鹿島5 個鎮部分陸地和海域,規劃總面積118 萬畝,主導產業為扇貝、海螺,總產值146.86 億元,增長8.17%,園內漁民數量31750 人,帶動農戶比例6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 萬元。
大連海水養殖規模、產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均處于領先地位。大連市委、市政府依托資源優勢,推動大連海洋食材產業向海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中國海鮮預制菜之都”。
農產品加工已經成為農產品由種子端到市場端的關鍵環節。大連各種農產品加工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附加值不斷提高——
在近日召開的2023 食品預制化(預制菜)產業基地生態大會上,2023 年全國預制菜產業基地百強榜單正式發布。金普新區、甘井子區預制菜產業基地分列綜合實力排名第14 位和41 位,不僅在全省3 個上榜基地中“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且金普新區預制菜產業基地在東北三省全部6 個上榜基地中排名最高。
近年來,大連市堅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帶動農業既增產又增收。連續2 年實施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貼息政策,貼息周期為當年1 月1 日—12 月30 日,單個企業補助上限100 萬元,有效促進了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著眼“農業+大健康”,按照“生產+加工+科技”模式,大連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積極扶持和培育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研究建設集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科技示范、管理服務等為一體的加工基地。落實“延鏈、壯鏈、補鏈、優鏈”要求,全力拓展全產業鏈增值增效空間,打造全產業鏈價值超百億的重點特色產業鏈5 個,培育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的典型縣2 個。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發展壯大畜禽、水產、水果、蔬菜等優勢主導產業,培育壯大大櫻桃、海參等24 個特色產業集群。
大連現有537 家水產加工企業,水產品加工產值201億元,同比增長6.3%;水產品加工量157 萬噸,居計劃單列市首位。累計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 個、省級知名農產品品牌13 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203 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4 家,穩居全省第一。而“海鮮預制菜”的勃興,更讓大連海產品精深加工業站上發展新風口。
聯合國發布報告指出,2022 年全球有7.83 億人仍在忍受饑餓,全球58 個國家和地區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問題。而中國卻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大食物觀為新時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踐行大食物觀的歷史進程中,大連錨定農業強市目標,在保證主糧產量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當地資源稟賦,大力培育具有地域性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完善多元食物供給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