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怡 李峰
(1.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昆明 650201; 2.光明食品集團上海農場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會展經濟對經濟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因我國農村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階段,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會展經濟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確保會展功能的最大化,解決農村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利用交流會、洽談會、展銷會等方式,做好信息的有效傳遞,提升品牌宣傳效果,提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引入會展經濟能夠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推動作用:一是隨著農村建設力度的不斷提高,基礎設施條件發生了較大變化,具備舉辦小型展會的條件。雖然農村在金融條件、政治條件、交通條件等方面不能與城市相比,但隨著我國對農村問題關注度的不斷提高,村村通、信息直通車等工程不斷引入,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農村條件發生了較大變化,基本具備了開展小型展會的環境條件;二是資本與市場條件較好。受到相關部門重視度提高、城市資本過剩矛盾的影響,逐漸出現資本向農村轉移現象,使得農業呈現產業化、市場化發展趨勢,對農村會展經濟開展提供了資本等支持;三是政策環境條件較好。現如今,政府對農村經濟的重視度明顯提高,同時加大了對農村會展經濟的投入度,確保農村經濟發展能夠滿足政策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資金投入方面較多,打造了適宜的外在環境與條件;四是會展經濟能夠為農村會展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管理經驗,發揮人才優勢,助力農村經濟發展;五是構建高效、合理的農村會展體系,開展與農村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相符的小型展會,提供順利發展的體系條件:第一,在發展中應當主動完善評價標準,保障參展商、觀眾質量,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促進作用;第二,更新辦展主題,保障辦展思路的合理性,將會展與當地民俗等結合在一起,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實現與特色產業的有效結合,主動向旅游化、休閑農業化等方向發展;第三,確保產品的新穎性。在展會中,產品不僅是物質產品本身,還包含技術、模型、影像等;第四,確保辦展形式的新穎性。在展會中,可以在現場中展示展品,或技術展、電視展等;第五,創新展會性質。在發展中應堅持從公益性展會出發,適當增加商業展比例,做好會展創新工作,為技術推廣當地特色經濟文化發展等提供支持。例如,某地在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國際展覽中心,展覽面積4.5萬平方米,在經濟快速發展下又擴建了國際博覽中心,展覽面積8.5萬平方米,在2015年二期建設完成,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在2015年,某地農業國際展覽中心開館,展館面積1萬平方米,具備展覽功能的展館18個,成功舉辦了大型國際會議與展覽。
現如今,我國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度有了明顯的變化,且受到農業產業化程度逐漸提高的影響,農業產值也不斷增加,農產品、加工品銷售難度大的問題逐漸顯現。在傳統銷售模式中,從采摘到銷售需要經歷較為復雜的市場過程,且受到中間市場環境的影響,在價格方面不斷提高,而產品新鮮度、價值難以保障。加之農產品加工存在技術先進性不足、企業規模較小、品牌影響力不大等問題,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受到了影響。在新時期發展中需從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入手,發揮會展經濟的促進作用,依靠會展定期性、聚集性、競爭性、直觀生動性等特點,確保農產品、加工品能夠快速進入市場中,農民、企業也可以依靠會展推銷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參加國外會展是促進我國涉農企業發展的重要渠道,也是涉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方式。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應堅持從展現會展經濟作用入手,針對當地經濟特色等進行分析,找準發展方向。一是利用當地風景休閑資源優勢,提高對參展商、參展觀眾的吸引力,開展旅游型展會。利用當地特色的風景名勝區,在發揮環境、基礎設施等優勢的基礎上,結合特色產業,針對產品、文化等進行分析,但應區分旅游型展會與旅游用品展會之間的區別;二是發展農業生產供應型展會。利用當地的特色產業,在不斷壯大規模的基礎上形成特色農業產區;三是促進休閑民俗型展會發展。通過對地域特色突出的村落、居民群落等進行挖掘,利用特色民俗、吸引力強的休閑農業產品等,吸引參展觀眾;四是針對當地特色農業產品進行分析,開展與之相關的推廣活動,結合產品特色,在成長、成熟階段開展對應的活動,打造良好的農村形象,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力;五是針對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農村開展與之對應的生產、生活專業型、集市型展會,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我國針對農村經濟發展已經頒布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來講,只有全面貫徹與落實“三農”政策,才能轉變過去的發展模式,進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例如,可以針對“三農”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將其作為投入重點,提出積極財政政策,或是可以在合理范圍內增加農業補貼,支持糧食生產等。在提出政策以后,還要確保農民在第一時間了解政策,并及時調整發展模式,主動配合政策落實與執行,從傳統發展模式中轉變出來。目前,在貫徹與落實惠農政策方面存在渠道豐富等優勢,但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在效果方面并不理想,存在落實效果不佳等問題。一是相關部門需要組建專業宣傳小組,在展會開展期間,增設宣傳展臺,或利用政策研討會等方式,組織相關人員參與學習活動;二是當地宣傳部門需要及時印發相關材料,制作專屬宣傳影視資料,從不同渠道出發,確保宣傳工作的高效開展。
農村想要實現快速發展目標,就需要發揮會展渠道作用,構建高效合理的農村流通體系,加強各方之間的聯系,確保生產能夠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實現人、財、物等方面的有效轉變,滿足經濟發展要求。流通體系是否合理主要通過各流通要素是否能夠快速流通來體現,在發展中應針對當地資本、信息、人員、實物、商品流通情況進行分析,確保要素流動的合理性,滿足經濟發展要求,提升新農村建設效果。通過會展可以將人、財、物等聚集在一起,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在發展中還需要重視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加大品牌農展會信息收集力度,做好整理與分析,明確展會變化情況,如產品動態、供求信息等,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展會舉辦特點等,做好專項資料收集,確保信息資料的有效傳遞,為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向著制度化、標準化等方向不斷發展;二是凸顯歷史信息、即時信息價值,加強人、財、物在市場中的流通速度;三是重視商品的流通情況,做好優勢集中工作;四是在開展會展時應提高對地方形象的重視度,做好經濟實力、文化等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地域經濟影響力,為資本、人才等的流入提供支持,確保商流、物流等的合理性;五是展現展會人才培養作用,打造高效的人才培養課程,相關部門也要建立專屬制度與措施,增加配套制度,滿足發展要求。
依靠會展營銷優勢能夠為農產品、企業跨越式發展提供支持,只有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才能助力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確保經濟結構調整的合理性,實現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目標。例如,2007年某地農業博覽會第一天現貨交易約9800萬元,某屆農博會累計國內外合同成交額約815億元,現金成交額約125億元。在研究中發現,由于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品牌影響力較小,在市場開拓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當地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但是會展營銷在優勢方面比較突出,借助廣告宣傳等方式,可以提升促銷渠道便捷性。一是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農產品加工企業應提高對會展品牌宣傳優勢的重視度,制定有效的宣傳策略,提升使用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品牌影響力;二是提升科學技術水平。在參與涉農展會時應加強企業、組織、協會等的聯系,及時收集最新科技成果,做好收集與整理工作,嘗試從不同渠道進行技術研究,保障合作與交流的深入性;三是發揮市場作用。農產品加工企業應主動利用銷售渠道做好當地市場開發工作,主動占據與開發外地市場。在開拓發展中,應落實集中優勢兵力措施,因企業在品種、數量、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需要借助會展集中不同企業,保障資金的充足性,強化市場開拓能力,加大對特色的宣傳力度,達到共同開發市場目標,提高地域品牌形象影響力,以帶動品牌在當地市場的發展。只有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才能提升目標市場的開發效果。例如,某企業在初期只是小型食品廠,產品以速凍玉米為主,訂單局限在周邊幾個小村中,但在參與農博會后,速凍玉米、鮮玉米亮相引起了客商的關注,在第二年企業訂單成倍增長,產量從開始的不足5000噸發展到十幾萬噸,原料基地也從周邊的小村發展到45個鄉村、200多個村屯中,種植面積約1.6萬公頃,每年可為農戶增收3000多萬元。現如今,企業已經從原有的9平方米展位擴展到108平方米展廳,品牌也已發展到100多個。
在新農村建設與發展中,應明確展現會展經濟發展優勢,結合農村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發展措施。農博會經濟作為新農村建設中的重點形式,能夠彰顯農村新成就、新形象,提升新成果推廣效果,打造新穎的品牌形象,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同時,促進經濟與貿易之間的交流,加強產業之間的合作,打造新型農村發展平臺。通過對已經開展的農博會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借助農博會能夠展現當地產業特色,展示農作物、中藥材、林業特色產品等,發揮產業區資源優勢,反映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建設有效性,在擴大規模化經營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格局。例如,某地現已開辟多個森林公園,在加快發展農業生產供應型展會中,形成了10萬畝優質茶基地等。農博會經濟發展中,應展現新農村、新發展、新生活主題,凸顯農村建設成果,引起農民群眾的關注。發展中應做好農博會研究工作,保障形式、內容等的新穎性,突出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的特點,借助展會滿足農民致富、發展需求,便于農民獲取適合的發展項目,讓農博會成為普及科技的平臺,提升交流與合作效果。
在會展舉辦階段需要定期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如在展示交易中開展專業講座、報告活動,利用示范教育為涉農行業技術推廣提供支持。在發展中,需要提高對產學研結合的重視程度,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科學研究活動,為基金集資活動等的開展提供支持。通過宣傳行業發展意義、做好市場培育與拓展工作,培養專業的從業人才。在技術研究、生產等階段,需要及時提出問題,并交由專業結構、人員進行研究,反思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促進產業技術、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此外,還要做好質量檢驗工作,加強監督與管理力度,相關部門也要及時提供資訊、監管等活動,助力行業健康發展,保障技術更新的及時性,提升人才培養效果。在開展食品類展會時,要求組展方提供專屬展位,便于質量檢驗部門及時進入現場中,保障參展產品的質量安全。
綜上所述,會展經濟視域下,想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就需要從當前發展形式出發,展現會展渠道作用,針對當地經濟特色等情況進行分析,開展專業會展講臺,做好技術、理念等宣傳工作,同時要提高對會展營銷的重視度,確保農村建設工作的高效開展,加強產銷研之間的聯系,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實現長遠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