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哈馬莫友阿木
(四川旅游學院 四川成都 610100)
茶酒作為四川飲食文化中“飲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歷史悠久、發展迅速、文化內涵深厚,創造出豐富且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隨著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不斷加快,四川茶酒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四川茶酒非遺)與旅游結合不斷緊密,其旅游價值不斷突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是新型的主題旅游形式,具有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滿足旅游需求的雙重作用[1]。加快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發展,既是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方向。
四川茶酒非遺主要是指四川茶酒在生產與消費實踐過程中,創造積累并遺留下來的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各種財富[2]。四川茶酒非遺種類豐富、數量繁多,主要集中于川茶川酒的制作技藝,還包括四川茶酒的器具制作技藝及四川茶酒各種民俗等。通過四川非遺網相關資料統計,四川茶酒非遺建立了四級保護體系。其中,國家級非遺達8項,包括川茶非遺2項,川酒非遺6項;省級非遺23項,包括川茶非遺6項,川酒非遺17項;市級非遺66項;縣級非遺52項;總計149項[3]。
(1)茶類:黑茶制作技藝(南路編制茶館)、南路邊茶制工藝技藝(蒙山茶傳統釀造技藝)。
(2)酒類: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蒸餾酒釀造技藝(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沱牌曲酒傳統釀造)、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
(1)茶類:四川綠茶制作工藝(羌族罐罐茶制作工藝)、四川綠茶制作技藝(蒙頂黃芽茶傳統制作工藝)、四川綠茶制作技藝(雀舌手工茶制作技藝)、川紅功夫紅茶制作技藝、四川綠茶制作技藝(敘府龍牙傳統制作技藝)、七佛貢茶茶餅制作工藝。
(2)酒類: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彭縣肥酒釀造技藝)、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崇陽大曲傳統釀造技藝)、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玉米酒傳統釀造技藝)、配制酒傳統釀造技藝(彝族民間泡水酒)、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蘇東坡酒傳統釀造技藝)、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兩節山老酒傳統釀造技藝)、沱牌曲酒傳統釀造技藝、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醉八仙酒釀制作技藝)、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永樂古窖酒傳統釀造技藝)、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江口醇酒傳統釀造技藝)、配制酒傳統釀造技藝(保寧壓酒釀造技藝)、渠縣呷酒釀造技藝、民間藏酒釀造技藝,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加絨藏區民間釀制阿讓(蒸餾酒)技藝)、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羌族咂酒釀造技藝)、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彝族燕麥酒古法釀造技藝)、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彝族嘎嘎酒釀造技藝)。
此外,四川茶酒市級非遺項目有66項,縣級非遺項目有52項,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再一一陳述。
近年來,四川省非常重視茶酒非遺旅游開發,將茶酒非遺與旅游有機融合,依托各地茶酒非遺資源的特色優勢,努力挖掘茶酒非遺的旅游價值,設立了諸多茶酒非遺旅游特色路線,將茶酒非遺旅游與本地美食游、景觀游、文化游項結合起來,不斷豐富游客非遺旅游體驗,期待讓更多游客更便捷地參與茶酒非遺旅游之中,推動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的整體發展。例如,2019年,成都市設立了川茶非遺之旅推薦體驗路線,從彭州白茶到青城山綠茶,再到邛崍文君茶,最后到蒲江雀舌茶,一路川茶非遺豐富多彩,與彭州白鹿鎮、都江堰青城山、平樂古鎮、街子古鎮等景區完美融合。
近年來,四川省充分利用地區茶酒非遺的特色優勢,積極開發建立茶酒博物館、博覽園。四川茶酒博物館、博覽園種類較多、分布廣泛、功能多樣、設施現代,集四川茶酒非遺保護、展示、體驗、傳承、展銷于一體,在滿足非遺旅游目的的同時,擴充了休閑游樂、康養健身、文化會展等多重功能,有力地帶動了四川茶酒非遺創造性傳承,豐富了四川茶酒非遺旅游類型。比較有代表性的四川茶酒博物館、博覽園有:宜賓的五糧液酒文化博覽館、塔木香酒文化博物館、宜賓酒文化博物館、宜賓川紅功夫茶、四川瀘州老窖博覽館、四川茶文化博物館、蒙山茶史博物館、宜賓紅茶博覽園、朱仲祥郫都區民俗博物館茶文化體驗管等。
四川茶酒文化旅游節慶活動眾多,舉辦地廣泛,特色鮮明、影響深遠。在各大四川茶酒文化節期間,舉辦方比較重視四川茶酒非遺保護和茶酒非遺旅游開發。以茶酒非遺保護傳承為重要載體,通過現場非遺展示、非遺技藝體驗,茶酒非遺產品展銷及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等形式,不斷提高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的參與度和影響力,在帶動四川茶酒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同時,有力地提升了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的品牌,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四川茶酒文化節慶活動有:蒙頂山茶文化旅游節、四川大竹喊山開茶文化節、瀘州老窖文化藝術周、中國宜賓白酒文化節等。
四川茶酒非遺積極利用互聯網開展旅游產品的宣傳和銷售。一方面,積極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小紅書等自媒體,制作四川茶酒非遺推文、短視頻,進行網絡直播,讓更多人了解四川茶酒非遺,感受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的魅力;另一方面,通過京東、淘寶、拼多多等各大網購平臺設立四川茶酒非遺網店,利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對茶酒非遺旅游產品進行展銷。同時,四川茶酒各知名企業積極開發、建立自己的網購平臺及小程序,開展非遺旅游產品的線上銷售,有力地開拓了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產品市場。
四川茶酒非遺雖然建立了四級保護體系,但大部分均為市級、縣級非遺項目,四川茶酒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數量不多,需進一步提高四川茶酒非遺保護級別。同時,四川茶酒資源數量眾多,分布廣泛,仍有許多茶酒傳統制作技藝尚未納入非遺保護名錄,尚有許多茶酒非遺傳承人未納入保護名錄。
四川茶酒非遺雖然設立了諸多旅游特色路線,但由于相關單位不夠重視,宣傳投入力度不夠、宣傳手段不多、宣傳效果不明顯,導致民眾對四川茶酒非遺旅游路線缺乏了解,不利于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的有效開展。
四川雖然建立了諸多茶酒旅游景區,但四川茶酒旅游景區中茶酒非遺旅游開發力度不夠,茶酒非遺旅游特色不夠明顯。同時,四川設有茶酒非遺旅游的景區規模不大、檔次不高,旅游設備不夠完善,旅游服務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四川有豐富的茶酒旅游資源,但民眾僅是了解四川茶酒的品種,對四川茶酒非遺項目不夠熟悉,更沒有深入地探尋四川茶酒文化。同時,四川茶酒相關單位尚未深入研究四川茶酒文化,沒有系統地挖掘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四川茶酒非遺旅游與文化融合還不夠緊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內涵的提煉,不利于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的長遠發展。
政府的有力主導是逐步完善非遺工作體制機制的前提[4],四川非遺管理部門應重視茶酒非遺保護,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非遺保護的政策,加強四川茶酒非遺保護管理工作,健全四川茶酒非遺保護體系。四川茶酒生產單位應進一步挖掘、整理四川茶酒非遺資源,努力將有特色、有歷史、有文化的四川茶酒傳統制作技藝申報非遺保護,爭取早日將其納入非遺保護的名錄體系。同時,進一步做好四川茶酒非遺傳承人的申報工作,不斷壯大四川茶酒非遺傳承人隊伍,做好四川茶酒非遺傳承人梯隊建設,加強四川茶酒非遺傳承人培訓。加快建設四川茶酒非遺保護基地,豐富保護基地類型,如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非遺體驗基地等,不斷提高四川茶酒非遺保護基地的級別。此外,不斷推動四川茶酒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讓四川茶酒非遺積極走進社區、走進校園,舉辦四川茶酒非遺展示、體驗活動,開展茶酒傳統制作技藝學習、培訓,讓更多民眾了解四川茶酒非遺,自覺的加入四川茶酒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來,不斷推動四川茶酒非遺保護與傳承邁向更高的臺階。
進一步做好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的宣傳,可由當地旅游管理部門牽頭,旅游行業協會、茶酒非遺保護單位、旅游企業共同參與,拍攝四川茶酒非遺旅游宣傳片,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多種媒體方式進行宣傳,不斷創新四川茶酒非遺旅游宣傳的方式方法。四川各地應充分借助本地茶酒非遺特色資源優勢,積極舉辦茶酒非遺旅游宣傳推廣活動,如茶酒非遺旅游文化節、茶酒非遺產品博覽會、茶酒非遺技藝大賽等,實施茶酒非遺旅游的優惠措施,豐富活動形式,增強活動的民眾參與感和體驗性,吸引更多游客積極參與到四川茶酒非遺旅游中來。
設計更多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特色路線。四川各地旅游部門應在充分調研四川茶酒非遺旅游資源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分析論證,從游客需求角度出發,科學設立更多的茶酒非遺旅游路線。例如,可設立“川西藏羌特色茶酒非遺之旅”:從成都出發,途經汶川、茂縣、松潘、平武、江油,最后返回成都,沿途可旅游體驗郫都的郫筒酒、汶川的窩窩茶、茂縣的皇朝茶、松潘的咂酒、平武的綠茶等。
景區是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的重要載體,應進一步加大對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景區的建設力度。
一是加快建設更多茶酒非遺特色景區。四川茶酒非遺資源豐富的地區,應進一步重視對茶酒非遺旅游開發,將茶酒非遺旅游景區建設納入地方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之中,整體聯動發展。可建立四川地方特色茶酒非遺博物館、博覽園,如廣元可建立米倉山茶博物館、涼山地區可建立苦蕎茶博物館、瀘州可建立川酒博物館、射洪可建立沱牌曲酒博物館等,努力滿足游客對茶酒非遺觀賞、品鑒、體驗、研學多種旅游需求。
二是在四川茶酒旅游景區中,突出茶酒非遺旅游特色,開設茶酒非遺旅游專區,不斷完善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景區的功能,致力于將其打造成四川茶酒非遺保護傳承、民眾體驗、產品展銷、休閑娛樂、健康養生、會展服務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旅游景區。
三是不斷提升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景區的現代化、信息化水平,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智慧景區。健全、完善景區智能設備設施,開發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景區服務App,建設茶酒非遺旅游大數據平臺,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努力發展茶酒非遺云上旅游,進一步方便游客參與四川茶酒非遺旅游,建設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景區品牌,努力打造優質品牌,發揮品牌效應[5]。
進一步加強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內涵的挖掘。
一是在四川茶酒非遺旅游特色的基礎上,將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與四川天府文化、農耕文化、移民文化等有機融合,不斷提高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峨眉山茶非遺旅游可與佛教文化有機融合,青城山非遺旅游可與道教文化有機融合,不斷提高茶酒非遺旅游文化的層次性。
二是開發更多的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產品。應進一步加大對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產品的開發力度,將四川茶酒非遺與文創有機融合,在茶酒非遺產品包裝設計、茶酒非遺旅游紀念品制作、茶酒非遺伴手禮開發等方面加大力度進行創造,不斷豐富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產品的種類。同時,可利用短視頻(抖音、快手等)直播等方式開發四川茶酒非遺旅游視聽產品,讓民眾更廣泛地了解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進而推動四川茶酒非遺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