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印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上海 200092
脊髓栓系綜合征屬于多種癥候群,其可能誘發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畸形、局部皮膚異常、大小便功能異常等[1-2]。脂肪瘤屬于臨床常見疾病類型,多發于兒童,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日常生活造成影響[3-4]。手術治療在脊髓栓系綜合征治療中應用較多,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其主要原則是通過手術促進患兒脊髓松解、脂肪瘤切除,完成脊髓末端正常上升,利于脊髓正常生長發育的恢復[5-6]。雖然臨床手術治療可以讓患兒獲益,但是因一些疾病自身的生理特征、神經解剖結構等因素作用,會引起一系列的術后并發癥,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7-8]。另外一些患兒的智力、運動能力發育不完全,對于麻醉、手術等行為配合度相對較低,很容易誘發強烈的生理性、心理性應激反應,進而降低手術質量,影響術后恢復進程。因此,應有效提高患兒手術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促進患兒恢復,促使其正常回歸社會[9-10]。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脊髓栓系綜合征患兒120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術前磁共振成像檢查,發現L2椎體下緣高于脊髓圓錐下端,終絲橫向直徑>2 mm;③患兒具有穩定的生命體征;④患兒最主要陪伴人員是監護人,承擔起照護患兒的責任,且陪伴時間最長,每天陪伴時間>8 h;⑤監護人具有正常溝通能力。排除標準:①伴發其他神經系統疾病;②有脊髓栓系松解術禁忌證;③既往下肢有外傷,下肢的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受到嚴重影響;④手術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癥,對患兒生命造成威脅,需要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⑤監護人合并精神障礙性疾病或既往有藥物、酒精濫用史。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XHEC-D-2022-241)。
1.2.1 健康宣教方法(1)術前健康宣教。①根據患兒家屬反饋,定期為患兒病房開窗通風,手術室和病房內空氣處于清新、整潔的狀態,并且具有適宜的溫度,告知患兒家屬保證探視頻率,避免多度探視。②為患兒留置導尿管的同時注意對尿液的性質、量進行觀察,做好會陰部位的處理。③術前1 周,患兒保持俯臥位訓練,掌握其重要性,幫助患兒開展俯臥位訓練,30 min/次,根據患兒狀態調整時間,3 次/d,訓練時間逐步延長到60 min。注意俯臥位訓練時,頭部偏向一側,夜間睡眠保持俯臥位。④指導患兒多食用粗纖維食物、多飲水,如果有必要使用緩瀉劑,進行健康排便。⑤做好皮膚清潔護理,降低皮膚的摩擦,減少潰瘍感染發生,如果尾骶部皮膚發生破損或糜爛,需要對皮膚進行處理,降低傷口感染發生。(2)術后健康宣教。①腦脊液漏:根據手術特點,觀察腦脊液漏,做好干預處理,主要是腦脊液漏情況,如切口敷料及干結程度、引流物的性質、量、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患兒局部皮膚保持干燥,體位適宜,引流管放置等。如果術后患兒回到病房,抬高床尾或將臀部墊高,保持頭低腳高,俯臥位,位置保持3~5 d,指導患兒頭部偏向一側,呼吸道通暢狀態,避免窒息發生。下腹部墊上一個軟枕,將臀部抬高10~20 cm,避免腦脊液漏,如果不能耐受,可以采取半俯臥位和俯臥位交替進行,如半俯臥位30 min,俯臥位1 h,二者交換進行。②切口感染的宣教:觀察切口皮膚變化和體溫監測情況,做好切口處理。觀察切口皮膚的紅腫和壓痛情況,體溫是否有升高表現,陪伴患兒將臀部抬高,避免切口過度壓迫和感染。③排尿障礙的宣教:術后觀察患兒排尿情況和膀胱功能恢復狀態,觀察排尿過程中是否有加重或異常改變,如尿頻、尿急、尿潴留或壓力性尿失禁等,屬于一種反射性膀胱功能障礙,主要由于上神經元損傷引起的,滴流性尿失禁、殘余尿量增多屬于下運動神經元損傷自律性膀胱功能障礙。加強患兒的縮肛訓練、腹部肌肉訓練和低橋式運動訓練等,促使膀胱發生充盈和排空,其主要是根據膀胱反射性規律性收縮引起的,縮短尿管的留置時間,降低殘余尿量,避免尿路感染。
1.2.2 健康宣教效果的評價 健康宣教效果評價可以分為優秀、良好、差。優秀:患兒各項宣教活動可以順利完成,沒有抵觸、哭鬧、拒絕行為;良好:患兒各項宣教活動可以順利完成,但是有一定程度的哭鬧、抵觸行為,不影響健康宣教的整體評價效果;差:患兒持續存在哭鬧、抵觸行為,對于宣教行為無法配合,健康宣教不能正常進行。健康宣教效果滿意為優秀+良好,反之為不滿意。依據健康宣教效果不同分為滿意組和不滿意組。
1.3.1 健康宣教效果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主要包括性別、年齡(≤7 歲、>7 歲)、疾病類型(脂肪瘤型、非脂肪瘤型)、病程(≤4 年、>4 年)、人口類型(流動人口、常住人口)、監護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專、大專及以上)、監護人狀況(隔代監護、父母監護、親屬監護)、心理彈性(低等、中等、高等)、家庭功能(良好、中度障礙、重度障礙)、健康宣教途徑(發放宣教手冊和設定宣傳欄、多媒體結合交談演示)。其中心理彈性評分參照心理彈性量表[11],分別對25 個項目進行評分,總分100 分,低等(0~50 分),中等(51~75 分),高等(76~100 分)。家庭功能評分參照家庭功能評定量表[12]進行評分,共計60 個項目,加權后總分100 分,良好(80~100 分),中度障礙(60~79 分),重度障礙(0~59 分)。
1.3.2 健康宣教效果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單因素引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 逐步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歸模型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0 例對健康宣教的效果滿意。兩組病程、監護人文化程度、監護人狀況、心理彈性、家庭功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以健康宣教效果為因變量(賦值:不滿意=1,滿意=0),表1 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因素為自變量,相關賦值見表2,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病程、監護人文化程度、監護人狀況、心理彈性、家庭功能是健康宣教效果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1 健康宣教效果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例(%)]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3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健康宣教作為傳播健康信息的方式,其主要是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識,提高認知狀態,逐步了解健康宣教的意義,培養健康意識,從而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保持健康行為,降低不利于身體健康行為[13-14]。圍手術期健康宣教不僅僅包含術前指導、飲食指導,心理干預和用藥方法等,同時也包括術后并發癥的預防,相關性康復訓練、安全行為指導等[15-16]。手術前后給予健康宣教對于醫院護理工作水平考量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我院各類脊髓栓系綜合征患兒給予健康宣教顯得十分重要[17-18]。
本研究實施健康宣教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型的脊髓栓系綜合征手術治療特點加之患兒具體臨床特點,不僅僅局限于單純口頭宣教,也增加了對于每一個治療環節的健康宣教,同時結合各類多媒體、現場演示等多種方法,完成了“一對一”“個性化”陪伴,有利于提高患兒陪伴監護質量,使患兒和監護人充分了解疾病特點、手術治療的基本過程,降低或消除患兒和監護人的負性情緒,提高醫護相關行為的配合度和依從性[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病程、監護人文化程度、監護人狀況、心理彈性、家庭功能是脊髓栓系綜合征患兒健康宣教效果的影響因素。監護人文化程度決定著患兒對于食物的觀點、認知水平和執行力,文化程度越高的監護人,對于健康宣教的理解水平越高,執行力越強,更加愿意自主性學習知識和了解信息,進而提高宣教效果[21-22]。隔代監護人文化程度往往低于父母,關注患兒健康點不同,父母監護人的宣教效果更加突出[23-24]。心理彈性是當人們遇到應激事件時做出的機體適應性行為,提高自身的適應性能力,可使身心在面對高壓狀態時,顯現出更加高彈的反應[25]。家庭屬于社會上的基本性單元,其以家庭成員身份進行角色扮演,進而完成維系家庭的任務,家庭功能優劣關系和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關系,有效的健康宣教,可以更好地提高家庭功能水平,完善其特有的社會功能。健康宣教途徑屬于健康宣教過程中的載體和媒介,高效的途徑可以更快、更好地將宣教內容傳遞給個體,提高個體對于相關認知,進而獲得更加理想的宣教效果。
綜上所述,脊髓栓系綜合征患兒健康宣教效果影響因素較多,針對不同群體給予相應的健康宣教,對于提高宣教效果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