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華,周術鋒
(1.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2.湖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最早于1986年由Spady等人提出,我國于2013年正式將OBE理念應用于教育事業。OBE指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成果為導向,應用逆向思維解決教學教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1]。主要強調四大問題:第一,目標問題,即提出目標。第二,目的問題,即學生達到該目標、掌握技術的目的。第三,實施手段問題,即為達到目標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及實施過程等。第四,反饋問題,即讓學生理解目標完成情況及自身技術水平程度。相關研究顯示,OBE教學理念在我國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始初步探索,逐步進入實踐與應用階段[2]。線上線下(Online to Offline,O2O)混合教學成為中學教學的重要教學模式之一,線上教學更為突出課前預習、知識點解析、微課程講解、課程拓展、課后作業與評價等。線下教學是基于線上課程的一種延伸和拓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而OBE教學理念的核心同樣是以學生為中心,兩者互相輔助和支持。此外,初中生面臨體育中考,我國各地區對中考體育的內容和分值進行了調整,在體育改革大環境下,結合當地政策的初中體育教改趨勢越發明顯。
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生健康素養,加強學校體育訓練力度。2021年恩施州教育局發行《恩施州初中體育與健康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試行)》將體育中考分數提升至50分。
當前,中學生健康備受關注,學校體育是促進學生健康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為學生提供科學的鍛煉方法,合理安排學生體育鍛煉時間。而當下初中體育教學面臨較多困難,主要表現為課上運動強度小,課后無教師指導。研究指出,中學體育課應有專業體育教師指導,并傳授相應水準的專項技術動作及要領,課后運動訓練更是技術動作形成的關鍵[3-4]。
OBE教學理念要求明確教學成果,以成果為導向促進教學質量。具體而言,OBE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內涵:第一,強調成果,以成果作為動機督促學生進一步學習。第二,強調因材施教,學生個體個性都有所差異,精準主導學生學習。第三,強調能力本位,教學目標符合教學對象當下生理、心理特性。第四,強調成果反饋作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實時評價與指導。
綜上所述,教育政策層面,教育部大力引導推進中學體育改革,各地區根據相關指導思想制訂了新的初中體育與健康考試辦法,以此為基礎,中學體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教育教學層面,體育課程多以基本技術示范與基礎理論講解為主,而課后運動是鞏固技術動作、促進運動健康的重要環節,統籌課內外一體化是體育教育必然趨勢[5]。基于此,引入OBE教學理念,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初中體育教學模式,彌補當下體育教學的不足。
初中體育線上學習強調情景性,線上學習應充分考慮訓練場景、器材、運動損傷預防等因素,以個體主觀學習為主。而線下體育鍛煉以常規體育課程為主線,學習新技能、掌握技術要點為主。
首先,教師教學定位的變化,從課程的主導者演變為引導者、設計者。線上教學中提供學習計劃和訓練內容,而訓練主動權給予學生。其次,教師組成結構發生變化,線下教學以本校體育教師為主,線上教學教師可多元化。
教學管理最大變化體現為將線上訓練納入管理體系,在線檢測學生鍛煉情況。最大限度保證學生訓練效果,更加注重學生心理建設,降低居家訓練與自主訓練帶來的枯燥、焦慮等問題。逐步形成學生內部自我監控體系,以訓練成績為契機激發學生主動訓練的動機。
3.1.1 創新性原則
OBE教育理念融入中學體育課改,引領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學技術革新。在傳統體育課程基礎上應用網絡及電子信息技術,革新單一的教學形式。第二,教學結構革新。教學結構由線下教學發展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并應用成果導向理念,整合教學結構。
3.1.2 探索性原則
探究性是該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及身體素質發展規律,并結合初中體育中考相關政策,挖掘學生體育潛能,探索線上指導的方式方法,利用微視頻、微課程解答學生疑惑。
3.1.3 循序漸進原則
新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探索是漫長且阻礙較多的過程,遵循教學模式發展規律,不斷優化內部結構,依據OBE教學理念的核心內容,逐漸完善教學環節。針對課程本身,探索線上教學時需及時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逐一解決,銜接好線上線下課程,將其融為一體,杜絕線上線下相矛盾的課程內容。
基于OBE教育理念初中體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有分析問題、主要內容、設計思路、單元設計案例四個部分。
3.2.1 分析問題
學生特點與教學目標。分析學生是構建初中上線線下混合式課程的第一步,結合OBE成果導向理論,教學前測試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體育中考項目得分及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需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建立符合學生健康素質發展的體育教學,提出以下教學目標。認知目標:加強對體育運動鍛煉的認知,注重心理素質培養。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抵御疾病的能力。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運動技術專長,掌握長跑、立定跳遠等必考項目項目技術技巧。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奮斗精神,形成團隊協作意識。
3.2.2 主要內容
線上線下混合式體育課程的內容主要包含:其一,以身體素質發展、體育成績提升、心理測評健康為導向,建立目標性較強的體育課程。其二,增加線上教學環節,線上示范、解惑、引導、評價以及運動安全等環節面臨挑戰。綜合以上兩點元素,分析初中線上線下課程內容應包含理論和實踐兩個大的部分。理論部分包含體育鍛煉的價值,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體育運動衛生保健知識等。實踐部分,以體育項目技術、戰術的應用為核心,運動興趣、運動鑒賞、運動體能等多方面共同發展。
3.2.3 設計思路
OBE理念下初中體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思路包含三部分,即線上教學、線下教學和成果導向評價。
線上教學包含6個部分,分別是視頻解析、示范、學生探索、討論、再次訓練及評級與反饋。教師將課程的主要內容、技術重難點及安全問題以視頻的形式告知學生,視頻拍攝內容需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用簡潔幽默語言或仿生視頻形式展示教學內容。教師在視頻解析的基礎上,針對運動核心技術進行示范及錯誤動作示范。學生根據視頻所呈現的內容,結合已有技術技能,跟隨視頻模仿動作,體會技術動作要點。在線討論是線上教學的重要一環,學生及其監護人根據模仿和探索結果及時發現問題并與教師、線上同學進行討論,在這個環節教師應主動解惑。再次訓練是指通過線上討論、教師解惑后,學生再次針對難點進行訓練,并逐漸性強化訓練。線上評價與反饋包括,學生學習情況自我評價反饋及教師針對學生反饋進行評述。
線下教學。線下教學課程結構上與傳統線下教學一致包括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成果導向評價,以學期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測試,主要包含三部分,即平時成績、心理成績和期末成績。考核環節及細則見表1。

表1 成果導向評價
3.2.4 單元設計案例
單元設計案例以跳遠為例,該單元設計包含線上線下兩個部分,線上部分包含情境導入、學習要點、拍攝學習成果、展示與講解等四個環節,線下包含準備活動、銜接部分、正式訓練、結束與總結四個部分。詳見圖1。

圖1 立定跳遠線上線下教學案例
體育教學本身具有“課內外一體化”特點。線上線下課程正好滿足體育教學特點和需求。OBE教育理念是成果導向教育理論,經過多年發展已應用于多個領域。學者指出,體育成績是影響學生體育發展的因素之一,訓練促進體育成績,獲得較好成績后有利于形成新的鍛煉動機,這一觀點與OBE成果導向促進訓練保持一致。因此,教師用OBE教學理念指導初中體育教學與訓練符合體育教學事業發展規律。
OBE教育理念與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指引初中體育教育教學思路,明確了未來教育方向和思路。OBE教學理念強調成果導向——促進學習動機,用結果闡述、評價、解釋教學效果。線上線下教學理論引領當代教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打破傳統體育教學中的壁壘[6]。
傳統初中體育教學強調課上以技術技巧指導為教學重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增加了線上教師指導與監測環節,優化傳統教學模式。而線上平臺為體育課程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
以學生體育成績(平時成績、心理成績、期末成績)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這一指標符合OBE成果導向評價理念,以學生成績為導向,將學生成績作為體育鍛煉效果、教師教育水平、教學模式科學性的重要評價指標。
①初中體育線上線下教學特點體現為三點,即學生學習特點、教師教學特點和教學管理特點。②OBE教育理念下的初中體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構建具有創新性、探索性和循序漸進性三大原則。③其結構由線上教學、線下教學和成果導向評價三個方面組成。
①OBE教育理念下初中體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符合當下教育需求可推至小學體育、高中體育教育教學中。②教學模式的探索是長久的、可持續的,可在原有經典模式基礎上進行修正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