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永瓊 宋章通 方浩
雖然疫情帶來巨大沖擊,但是在國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政策的推動下,文旅產業借助元宇宙的浪潮逆勢上揚,通過新技術與新媒介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文旅產業與元宇宙結合形成了“文旅元宇宙”的產業形態,為消費者提供了沉浸式景區、樂園、大型演藝秀、藝術展覽、AR/VR實景游戲等豐富的文旅體驗。但是“文旅元宇宙”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技術、產品、市場等方面仍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共性技術瓶頸有待突破,制作成本高昂;產品核心IP缺乏,動態體驗和情感體驗匱乏,優質產品稀缺并且同質化嚴重,忽略觀眾的“現場”交互式體驗需求;應用與市場需求“同頻共振”不足,尚未形成具有引領效應的品牌,宣傳推廣和傳播方式單一,營銷模式有待改進,等等。這些問題制約著“文旅元宇宙”的發展與普及。
在“文旅元宇宙”中,虛擬數字人是核心的要素,是文旅元宇宙虛實共生世界的主體。虛擬數字人在“文旅元宇宙”中的應用嘗試已經得到口碑及商業化的雙重驗證。虛擬數字人是指具有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物,能通過動作、面部捕捉等技術模擬真實人物表情神態特征,并運用深度學習、語義理解、語音合成等技術形成具有擬人的形象且能進行表達、互動的虛擬人物。當前,虛擬導游、虛擬大使、虛擬解說、虛擬偶像、虛擬主播、虛擬代言、虛擬宣推、虛擬主持等層出不窮,這些獨特的虛擬IP形象成為“文旅元宇宙”與消費者特別是年輕群體建立鏈接的新窗口。認知心理學與人機交互領域的相關研究都表明,社會交流圖式有助于突破傳統人機交互的壁壘,因而虛擬數字人能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和自然真實的交互體驗。同時,與真人相比,虛擬數字人擁有確定、安全、隱秘三大優勢,不會人設崩塌、不會傳遞負能量、不會帶來社交的心理負擔,相較于真人也更加符合文旅消費者追求完美的心理。數字人的新技術、新體驗、新玩法已成為推動“文旅元宇宙”發展的新動能。

虛幻引擎UE中的虛擬數字人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虛擬數字人制作的角色建模、模型驅動等關鍵技術都取得新突破。角色建模方式已不再是僅依賴專業人員在三維建模軟件(如3dsmax、Maya和Zbrush等)里創建出人體的三維模型,而是可以通過幾張人體的掃描照片就能自動生成高精度數字人模型,并且這些模型還可以呈現出不同藝術風格,如卡通二次元、3D寫實風格等。當前卡通二次元虛擬人如洛天依、星瞳等的虛擬主播和虛擬偶像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帶領觀眾線上旅游、觀賞文創產品等,極大地豐富了“文旅元宇宙”技術的新玩法。3D寫實風格虛擬數字人也是順應元宇宙發展的產物,這種風格在視覺表現形式方面可以實現對真人形象的高度還原,因而能承載的人設也更加豐富。除了虛擬主播與虛擬偶像以外,這種風格還能廣泛應用在“文旅元宇宙”的眾多領域,包括虛擬文旅員工、數字文旅客服、文旅數字分身等。數字人角色建模技術的發展使得“文旅元宇宙”應用場景與空間廣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

Omniverse ACE中的虛擬數字人
為了使數字人角色模型動起來,需要使用模型驅動技術給數字人注入靈魂,實現擬人的特征。驅動技術主要包含兩種:動作捕捉驅動和智能驅動。動作捕捉驅動是指使用真人配合動作捕捉設備,實時驅動虛擬數字人實現互動。通過動作捕捉設備,可以對真人的身體動作、手部動作和面部表情等進行精準捕捉,再將捕捉采集的動作遷移至數字人實現交互。動作捕捉驅動的數字人在動作靈活度以及互動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在沉浸式文旅演藝、大型文旅直播等場景都有廣泛的應用。智能驅動是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使數字人能夠讀取并解析識別外界輸入信息,根據解析結果來生成相應的語音與動作,模擬人與人之間的自然交互方式。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智能驅動的虛擬人在言談舉止等行為方面也具有高度擬人的特征,在表情、動作、語言和智力層面都無限趨近于真人,具備立體的人物性格和個性,同時還能根據受眾的基本屬性、行為特征和交易數據等信息精準識別出受眾的偏好和需求。智能驅動的虛擬人作為虛擬導游、虛擬客服,虛擬助手等能為游客提供景區路線規劃、相關信息查詢、景點導覽講解等服務,能夠代替真人角色進入“文旅元宇宙”中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有溫度的交互體驗和文旅服務,同時極大地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數字人模型驅動技術的發展使得“文旅元宇宙”應用場景與空間深度得到進一步的擴展。
虛擬數字人是“文旅元宇宙”的代言人,是“文旅元宇宙”同現實世界相連接的重要窗口。筆者通過“元宇宙”的空間模型等理論文獻研究,從人—虛擬數字人交互的沉浸深度定義了三種“文旅元宇宙”中虛擬數字人的應用場景:虛實交換場景、虛實交互場景和虛實共生場景。
在虛實交換場景中,現實空間與“文旅元宇宙”虛擬空間彼此獨立,現實環境中的人可以通過屏幕與VR眼鏡等多種設備與“文旅元宇宙”環境中的數字人進行信息要素交互。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在“文旅元宇宙”中打造出在擬真度、智能度方面同真人相似的虛擬數字人,數字人的類人形態特征與多模擬態交互能力能幫助用戶以更自然的方式與“文旅元宇宙”進行交互,突破傳統人機交互的壁壘,將人—“文旅元宇宙”的人機交互演化為具有人類社會特征的人與虛擬人之間的交互,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和自然真實的交互體驗。這種模式實現的技術門檻較低,當前虛實交換場景中虛擬主播、虛擬客服、虛擬導游等產品形式都展現了其極強的創新性和生命力,為游客提供了景區路線規劃、相關信息查詢、景點導覽講解等沉浸式交互體驗與服務。
在虛實交互場景中,現實空間與“文旅元宇宙”虛擬空間出現了空間重疊,“文旅元宇宙”數字人不僅停留在虛擬空間,而在“現實+虛擬”雙渠道呈現,出現在擴展現實(XR)或者經過數字化處理的現實場景(裸眼3D、全息影像)中。這種在現實空間疊加的呈現方式讓用戶可以在現實世界甚至不用借助任何設備就能完成與數字人的互動。現實空間與“文旅元宇宙”虛擬空間界限開始模糊,交流也更加活躍,人與“文旅元宇宙”虛擬數字人交互的沉浸式、體驗感和自由度都實現了突破。近年來,虛實交互場景下“文旅元宇宙”產品如沉浸式數字藝術展覽、演藝等產品概念都逐步為人們所認可和接受,觀眾通過擴展現實技術與數字人演員進行深度的交互,全身心地投入“文旅元宇宙”所構建的世界和情景之中,在實現體驗質量和體驗效果躍升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傳統文旅沉浸式演藝對場景設計以及對現場人員的依賴,對最大體驗人數的限制和對產品傳播的要求。
在虛實共生場景中,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進一步融合,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可以為用戶在“文旅元宇宙”虛擬世界打造“數字分身”,虛擬數字人將成為未來虛擬文旅社交與虛擬文旅活動的媒介。用戶完全沉浸在“文旅元宇宙”構建的虛擬世界中,使用數字孿生分身同數字人以及環境交互,甚至和虛擬人一起成為“文旅元宇宙”的居民。在這種場景中虛擬數字人能讓用戶從現實身份的限制中擺脫出來,在文旅元宇宙中產生新的情感連接和社會關系,通過生成異構身份實現人們“體驗另一種人生,感受另一種活法”的愿望,達到了文旅活動的根本目的,即對異質生活角色的體驗追求。這種模式進一步突破了“文旅元宇宙”用戶的感官限制,擴展了其思維邊界,實現體驗的再次升級。
虛擬數字人技術重塑了“文旅元宇宙”產品的生產、傳播和消費方式,“文旅元宇宙”借助虛擬數字人技術構建全新的產業生態(如圖1)。一方面,數字人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文旅元宇宙”生態圈進一步融合共生,形成了生產主體與消費主體一體化、大眾化的格局。傳統文旅活動中用戶只能被動接受開發商已經設定好的程序、角色、情節和規則,而隨著“文旅元宇宙”中虛擬數字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角色的置換與融入讓用戶不再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能真正以UGC方式一起參與數字人IP的創建和孵化過程,并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參與到虛擬數字人IP的多元化創作中,以發掘式、探索式的態度參與對虛擬數字人的形象、人設和故事等領域自由創作。這種“用戶共創”的方式更容易在數字人與用戶之間建立情感連接,重塑粉絲經濟,為“文旅元宇宙”以及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構筑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和應用前景。在這種新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的刺激下,消費者對文旅產品的認可度及其對新產品、新服務的需求都得到不斷的提升。“文旅元宇宙”產品也越來越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發展,產品的跨界能力與生產效能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虛擬+現實”“文旅+體驗”等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文旅元宇宙”的新IP、新故事和新場景為消費者提供著沉浸式文旅服務與交互體驗;另一方面,虛擬數字人延伸了“文旅元宇宙”產品傳播與消費的寬度。數字人技術催生了大量的“文旅元宇宙”傳播的新平臺,這些新平臺形成組織優勢,整合相關資源,通過多場景、立體化的營銷方式精準地抓住青年一代的興趣,助推了文旅消費規模的擴大、新的產業群落的產生、新的消費人群的出現。數字人技術通過精準化的營銷,形成了與消費者群體的多維度鏈接,滿足了個性化特征顯著、參與感強烈的消費需求。這種線上帶動線下的消費新方式和IP相關的消費新模式助推了“文旅元宇宙”以及文旅產業的發展,對行業形成新業態、集聚新用戶、培育新市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圖1 文旅元宇宙中數字人構建的全新產業生態
虛擬數字人的應用被視為元宇宙的第一扇大門,已經在文旅產業得到一定的應用并顯現出獨特的價值和光明的前景。本研究對“文旅元宇宙”中虛擬數字人的應用進行分析,提出虛擬數字人能夠加速“文旅元宇宙”技術的應用落地、優化“文旅元宇宙”產品的體驗方式、重構“文旅元宇宙”產業生態,這些能為我國文旅產業發展和數字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參考。我國文旅產業應抓緊這次數字化轉型機遇,努力融入元宇宙發展新賽道,通過培養數字文旅人才、建設新型文旅基礎設施、打破文旅信息壁壘等措施,全方位提升“文旅元宇宙”數字化生產、運營、傳播和服務水平,推進文旅產業的高質量、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