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文,汪忠榮,吳通奎,姜 艷,陳菲菲,趙孝木
(黔東南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凱里 556000)
近年來,黔東南州高度重視重大動物疫病抗體監測工作,并加強對抗體監測數據的統計和分析評估,從而提前預知畜禽機體免疫狀況,及時掌握疫情動態,指導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病。本研究對2021年黔東南州重大動物疫病抗體監測數據進行分析,重在掌握全州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效果,為下一步開展免疫工作提供科學指導。
1.1.1 主要儀器及器材 酶標儀、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微量振蕩器、微量移液器、一次性移液器吸頭等。
1.1.2 主要試劑 豬瘟病毒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口蹄疫病毒O型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口蹄疫病毒A型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均購自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禽流感H5(Re-12株)亞型抗原和禽流感H7(Re-3株)亞型抗原,購自哈爾濱國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反芻獸疫病毒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 待檢血清 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個縣(市)采集3 631份血樣,分離血清,置冰箱4 ℃保存備用。
1.2.1 豬瘟抗體監測 采用ELISA試驗。在抗原包被板中分別加入稀釋好的待檢血清、陰性對照、陽性對照,混勻,37 ℃溫育2 h;洗板,每孔加酶標記物,37 ℃溫育30 min;洗板,加顯色液,室溫避光顯色10 min;加終止液,在630 nm處讀取OD值。
1.2.2 口蹄疫抗體監測 采用ELISA試驗。在抗原包被板中分別加入稀釋好的待檢血清、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后,加酶標結合物,37 ℃溫育30 min;洗板,加顯色液,室溫避光顯色10 min;加終止液,在450 nm處讀取OD值。
1.2.3 禽流感抗體監測 采用禽流感血凝與血凝抑制試驗。
1.2.3.1 1%雞紅細胞制備。采集3只未接種禽流感疫苗的健康公雞血液與等體積阿氏液混合,用PBS液洗滌3次,然后用PBS液配成1%紅細胞懸液,2~8 ℃保存備用。
1.2.3.2 血凝(HA)試驗。在96孔V型微量反應板中每孔加入25 μL PBS,在第1孔加入25 μL抗原,混勻后,吸25 μL到第2孔,混勻,從第2孔吸25 μL到第3孔,依次對倍稀釋到第11孔,第11孔吸25 μL棄去;每孔加入25 μL 1%雞紅細胞懸液,輕微震蕩混勻,室溫靜置20~30 min,在對照孔紅細胞呈顯著紐扣狀時,將反應板60°傾斜,完全無淚珠樣流淌(100%凝集)的最高稀釋倍數為血凝效價。
1.2.3.3 血凝抑制(HI)試驗。根據血凝效價計算配制4個血凝單位(4HAU)抗原;V型微量反應板第1~11孔加入25 μL PBS,第12孔加入50 μL PBS;第1孔加入25 μL血清,混勻后,吸25 μL到第2孔,依次對倍稀釋到第10孔,第10孔吸25 μL棄去;第1~11孔均加入4HAU抗原,室溫靜置30 min;每孔加入25 μL 1%雞紅細胞懸液,震蕩混勻,室溫靜置20~30 min,在對照孔紅細胞呈顯著紐扣狀沉于孔底時,判定結果。陰陽對照孔成立,HI≤23為陰性,HI=24為可疑,HI≥25為陽性。
1.2.4 羊小反芻獸疫抗體監測 采用ELISA試驗。在抗原包被板中分別加入稀釋好的待檢血清、陰性對照、陽性對照,混勻,封板,37 ℃避光溫育30 min;洗板,加酶標結合物,封板,37 ℃避光溫育30 min;洗板,加顯色液,封板,37 ℃避光溫育15 min;加終止液,在450 nm處讀取OD值。
血清樣品來自16個縣(市)的52個養殖場、58個散養點,共計943份,合格760份,抗體合格率80.59%(表1)。其中規模場樣品588份,合格502份,抗體合格率85.37%;散養點樣品355份,合格258份,抗體合格率72.68%。結果顯示,不論是養殖場還是散養點,豬瘟抗體檢測合格率都在70%以上,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

表1 2021年黔東南州豬瘟抗體檢測結果
2.2.1 豬口蹄疫 血清樣品來自16個縣(市)的52個養殖場、58個散養點,共計943份,合格691份,抗體合格率73.28%(表2)。其中規模場樣品588份,合格440份,抗體合格率74.83%;散養點樣品355份,合格251份,抗體合格率70.70%。結果顯示,不論是養殖場還是散養點,豬口蹄疫抗體檢測合格率都在70%以上,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

表2 2021年黔東南州豬口蹄疫抗體檢測結果
2.2.2 牛口蹄疫 牛O型口蹄疫血清樣品來自16個縣(市)的10個養殖場、34個散養點,共計461份,合格402份,抗體合格率87.20%(表3)。牛A型口蹄疫血清樣品來自16個縣(市)的5個養殖場、16個散養點,共計236份,合格144份,抗體合格率61.02%(表3)。結果顯示,不論是養殖場還是散養點,牛O型口蹄疫抗體檢測合格率都在70%以上,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養殖場牛A型口蹄疫抗體檢測合格率為90.30%,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散養點牛A型口蹄疫抗體檢測合格率僅為22.55%,沒有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

表3 2021年黔東南州牛口蹄疫抗體檢測結果
2.2.3 羊口蹄疫 羊O型口蹄疫血清樣品來自16個縣(市)的32個養殖場、32個散養點,共計528份,合格462份,抗體合格率87.50%(表4)。羊A型口蹄疫血清樣品來自16個縣(市)的16個養殖場、16個散養點,共計258份,合格146份,抗體合格率56.59%(表4)。結果顯示,不論是養殖場還是散養點,羊O型口蹄疫抗體檢測合格率都在70%以上,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但羊A型口蹄疫抗體檢測合格率都在70%以下,免疫效果沒有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

表4 2021年黔東南州羊口蹄疫抗體檢測結果
H5亞型禽流感血清樣品來自16個縣(市)的42個養殖場、57個散養點,共計512份,合格493份,抗體合格率96.29%(表5)。H7亞型禽流感血清樣品來自16個縣(市)的42個養殖場、57個散養點,共計樣品512份,合格495份,抗體合格率96.68%(表5)。結果顯示,不論是養殖場還是散養點,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亞型、H7亞型)抗體檢測合格率都在70%以上,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

表5 2021年黔東南州高致病性禽流感抗體檢測結果
血清樣品來自16個縣(市)的32個養殖場、32個散養點,共計528份,合格359份,抗體合格率67.99%(表6)。其中,規模場樣品330份,合格246份,抗體合格率74.55%;散養點樣品198份,合格113份,抗體合格率57.07%。結果顯示,養殖場小反芻獸疫抗體檢測合格率在70%以上,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散養點小反芻獸疫抗體檢測合格率為57.07%,沒有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

表6 2021年黔東南州羊小反芻獸疫抗體檢測結果
檢測結果表明,免疫抗體平均合格率仍有未達到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要求的病種,特別是散養點的免疫抗體合格率相對較低,說明疫病發生風險仍然存在,防控工作存在一定漏洞。
部分鄉(鎮)對動物防疫工作重視不夠,沒有落實人員認真開展動物防疫工作,導致動物防疫工作出現盲區或推動不力等。
部分鄉(鎮)沒有專業的畜牧獸醫技術干部,不會指導動物防疫工作;部分鄉(鎮)技術干部年齡結構老化,工作任務重[1],集中免疫期間沒有對防疫員開展防疫培訓工作,導致防疫員對免疫方法、免疫劑量、免疫部位掌握不準、把握不好,影響了免疫效果。
動物防疫是“保安全、保穩定、保供給”的基礎性工作,抓好動物防疫工作任務緊迫、形勢嚴峻。應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全力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保障工作需要,確保工作措施落地;凡是工作不到位、責任不明確,導致免疫效果不達標、疫情發生或擴散的,都應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
要進一步加強免疫效果監測和風險評估,尤其是對監測免疫抗體不達標和新增補欄畜禽、漏免畜禽進行強制補免,再次監測,直到抗體水平達標為止,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構筑有效的防疫安全屏障。一是根據動物疫病監測結果和動物疫病防控形勢,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特別是免疫抗體合格率較低的縣(市)和發生過疫情或疑似疫情的地區,要認真查找原因,有針對性的落實措施,由鄉鎮人民政府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具體實施,緊急補充免疫工作,對基礎免疫進行再強化,確保轄區內重大動物疫病群體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應免密度達到100%。二是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要在政府的統一指揮下,組織縣鄉畜牧獸醫技術干部、村級動物防疫員,按照“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針不漏藥、藥不漏量”的要求,認真做好緊急補充免疫工作,確保轄區內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嚴防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三是緊急補充免疫工作結束后,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部門要合理布局、科學采樣、加強監測,落實“真采、真檢、真運用”的監測手段,客觀評價補充免疫效果和發布疫病風險,最大限度地運用好診斷監測結果,科學指導動物防疫及畜牧業生產。
根據貴州省、黔東南州動物防疫工作要求,在轄區范圍內,繼續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監測工作,加強監測力度和范圍[2],重點對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優先防制病種進行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通過監測和排查等多種方式,及時掌握病原的分布狀況,做好疫情風險評估和預警預報。
資金是保障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正常運轉的關鍵性指標[3]。由于各級動物防疫經費投入不足,鄉(鎮)及村級防疫人員業務學習機會少,知識老化,不能適應防疫工作發展的需要,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增加經費投入,加強對基層防疫人員的培訓,建立完善州、縣(市)、鄉鎮(街道)培訓機制,州級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聘請省級技術專家、業內骨干和規模場專業技術人員,每年春秋兩防開展前對縣(市)、鄉鎮(街道)兩級防疫人員開展動物防疫培訓,通過培訓培養出一批業務精、技術強的縣鄉兩級防疫人員;輻射推進縣鄉對村級防疫員、養殖場(戶)技術員開展動物防疫等技術培訓,確保縣、鄉、村三級防疫人員定期接受新的知識,切實增強業務能力,提高防疫水平。
要加大對獸醫實驗室的升級改造和器材補充,加大經費投入,確保監測工作正常開展,同時要定期派技術人員參加檢測技能培訓,全面提升檢測技能,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要求,盡快制定當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方案,完善應急機制,規范應急程序,強化應急隊伍,做好應急儲備,加強應急值守,保障信息暢通,全方位做好應急準備工作。要根據不同的疫病種類,根據監測發現的陽性結果,嚴格按照動物疫病防治技術規范和“早、快、嚴、小”的原則,落實“真報、真處、真徹底”的應急手段,妥善處置疫情,有效控制動物疫情的擴散和蔓延。同時,及時向衛生部門通報動物間發生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疫情以及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