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東,施洋,張曉霞,馬強,樊登峰,時歡歡
(克拉瑪依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克拉瑪依市人民醫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黃芩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被譽為“萬世治痢之祖”,由黃芩、白芍、大棗、灸甘草四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止痢、和中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于下利腹痛、身熱口苦、熱痢腹痛、舌紅、脈弦數等癥。方中君藥黃芩可解少陽之里熱,苦以堅之。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濕溫、瀉痢、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等[1-3]。研究中多將黃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黃芩苷[4-7]作為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指標。臣藥白芍可解太陽之表熱而行營氣,酸以收之。現代藥理學表明,白芍中的苷類化合物芍藥苷[8-11]具有緩急止痛、解痙的功效。灸甘草、大棗為佐使藥,用以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配合君、臣以加強治療作用。研究中多將甘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甘草苷[12-14]作為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本研究將上述3種成分的含量作為檢測指標,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構造成對比較的判斷優先矩陣,并獲得各項指標的相對評分,確定待測指標的權重系數。通過Box-Behnken響應面法結合層次分析法設計試驗,優選提取黃芩湯藥材的最佳工藝參數,為后續黃芩湯的研究開發提供參考。
1.1 儀器 UltiMate3000系列高效液相色譜(HPLC)儀(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Hypersil BDS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UV-2501C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CPA-225D型電子天平(德國Sartorius)。
1.2 試藥 黃芩苷對照品(批號:110715-201619,含量:98.5%)、甘草苷對照品(批號:110916-201904,含量:97.5%)、芍藥苷對照品(批號:110617-201814,含量:98.5%)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黃芩、白芍、甘草均購于安徽省亳州市華云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經新疆藥物研究所何江副研究員鑒定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豆科植物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的根莖,并均符合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有關規定。甲醇、乙腈為色譜純,磷酸為分析純。
2.1 色譜條件 Hypersil BDS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為甲醇(A)-0.2%磷酸溶液(B)-乙腈(C),梯度洗脫(0~8 min,15%A∶55%B∶30%C;8~12 min 30%A→35%A,45%B→50%B,25%C→15%C;12~28 min,20%A∶50%B∶30%C),流速為1.0 mL/min,柱溫為30 ℃,進樣量為10 μL,檢測波長為黃芩苷277 nm,芍藥苷230 nm,甘草苷254 nm。(見圖1)
圖1 HPLC 色譜圖
2.2 溶液的制備
2.2.1 混合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黃芩苷、甘草苷、芍藥苷對照品適量,用甲醇分別配制成5.51、1.98、3.42 mg/mL的對照品儲備液。精密吸取黃芩苷對照品儲備液1.0 mL、甘草苷對照品儲備液2.5 mL、芍藥苷對照品儲備液1.2 mL,置于同一10 mL容量瓶中,混合搖勻,即得混合對照品溶液。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稱取黃芩湯(黃芩15 g,白芍15 g,甘草10 g,大棗10 g)藥材50 g,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過濾,70%乙醇定容至250 mL,搖勻,濾過,即得。
2.2.3 陰性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稱取缺黃芩、缺甘草、缺白芍的陰性對照藥材,分別加入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過濾,70%乙醇定容至250 mL,搖勻,濾過,即得。
2.2.4 空白對照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甲醇溶液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
2.3 方法學考察
2.3.1 系統適用性試驗 精密吸取混合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陰性對照品溶液及空白對照溶液各10 μL,按“2.1”項色譜條件進樣分析,結果見圖1。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與其相鄰色譜峰的分離度均大于1.5,理論塔板數以各色譜峰計算均在8 220以上,說明在選定的色譜條件下,測定效果良好。
2.3.2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精密吸取混合對照品溶液0.2、0.5、1.0、1.2、1.4 mL,分別置于10 mL容量瓶中,依次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系列混合對照品溶液。分別取各系列混合對照品溶液進樣分析,以峰面積(Y)為縱坐標,溶液的質量濃度(X,mg/mL)為橫坐標進行線性回歸,結果見表1。
表1 各成分線性關系
2.3.3 精密度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連續進樣6次,按“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記錄峰面積,結果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的峰面積RSD分別為1.14%、1.19%和1.35%,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3.4 穩定性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2、6、8、12、24 h進樣,按“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記錄色譜峰面積并計算含量。結果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峰面積的RSD分別為1.20%、1.18%和1.37%,其峰形和含量變化不大,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
2.3.5 重復性試驗 取黃芩湯藥材6份,精密稱定,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記錄色譜峰面積并計算含量,結果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含量的RSD分別為1.24%、1.15%和1.34%,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3.6 加樣回收率試驗 稱取黃芩湯藥材約25 g,共6份,分別按處方藥材濃度的100%比例加入各對照品溶液,測得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9.82%、98.80%、99.02%,RSD(n=6)分別為1.30%、1.20%、1.37%。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加樣回收率測定結果(n=6)
2.4 出膏率測定 精密吸取“2.2.2”項下供試品溶液50 mL,置于已恒重過的蒸發皿中(W1),水浴蒸干,105 ℃干燥3 h,置干燥器中冷卻30 min,迅速稱重(W),按下式計算浸膏得率。出膏率=[(W-W1)×V/(M×50)]×100%(W1為蒸發皿的質量,W為浸膏與蒸發皿總質量,V為溶液體積,M為藥材稱樣量)。
2.5 提取工藝綜合評分指標的確定 根據復方中藥味君、臣、佐、使配伍規律,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出膏率和指標性成分含量作為權重指標予以量化。當一致性比例因子CR<0.1時,判斷矩陣具有一致性[15-17]。
本研究根據黃芩湯藥材中活性成分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含量及出膏率4項指標為考查內容采用層次分析法構造成對比較的判斷優先矩陣,并獲得各項指標的相對評分(評分標準可參見文獻[15-17]的判斷矩陣1-9標度法)。(見表3)
表3 目標成對比較判斷優先矩陣
2.5.3 一致性檢驗 根據矩陣最大特征根公式(1)~(3)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
式中m為受檢驗層次的次目標數,CI為一致性檢驗因子,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CR為矩陣最大特征根,表示一致性比例因子。
2.6 單因素試驗 本試驗以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的含量及出膏率的綜合評分進行評估,優選最佳因素。
2.6.1 乙醇濃度的考察 稱取黃芩湯藥材約50 g,粉碎過10目篩,加入10倍溶劑,提取2次,提取時間2 h,進行提取溶劑的考察。結果表明,以乙醇濃度為70%時各項含測指標的綜合評分最高,故選擇70%乙醇為提取溶劑。(見表4)
表4 單因素考察乙醇濃度結果
2.6.2 提取次數的考察 稱取黃芩湯藥材約50 g,粉碎過10目篩,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時間2 h,進行提取次數的考察。結果表明,提取次數為3時各項含測指標的綜合評分最高。(見表5)2.6.3 提取時間的考察 稱取黃芩湯藥材約50 g,粉碎過10目篩,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進行提取時間的考察。結果表明,提取時間為1 h時,各項含測指標的綜合評分最高,故選擇提取時間1 h。(見表6)
表5 提取次數考察結果
表6 提取時間考察結果
2.7 響應面試驗
2.7.1 試驗結果 在單因素優選的基礎上結合響應面法對乙醇濃度(A)、提取次數(B)、提取時間(C)3個主要因素進行考察,以黃芩苷、甘草苷、芍藥苷的含量及出膏率為考察指標,各因素選取3個水平(-1、0、1),進行響應面設計,優選合理的條件組合,各因素水平見表7,試驗安排與試驗結果見表8,對試驗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9。
表7 因素與水平表
表8 響應面試驗與結果
續表8:
采用Design Expert 12.0軟件進行響應面分析,以綜合評分為響應值,通過二階多項式進行回歸。得回歸方程Y=97.83-0.69A +2.71B +0.73C +0.47AB-0.22AC-1.18BC-14.07A2-1.43B2-3.98C2。由表9可知,建立的數學模型極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模型中的A、B、C、A2、B2、C2顯著,其他不明顯。結合模型(P<0.000 1)及失擬項(P=0.228 1>0.05),說明試驗誤差較小。根據二次多項式模型,應用Design Expert 12.0軟件繪制三維響應曲面。由回歸模型進行預測分析,綜合評分的預測值98.83。最優提取條件為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時間1 h。(見圖2)
表9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結果
圖2 綜合評分響應面圖
2.7.2 驗證試驗 根據響應面優化的最佳條件,平行稱取3份黃芩湯藥材約50 g,加入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0 h。結果表明,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的含量及出膏率的綜合評分的相對誤差均小于5%,說明最佳提取工藝穩定,重現性好。(見表10)
表10 驗證試驗結果
采用HPLC法測定黃芩湯中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的含量過程中,嘗試了多種色譜系統,篩選流動相初期曾以甲醇-0.2%磷酸(40∶60)為流動相。色譜圖顯示僅黃芩苷、芍藥苷出峰,且峰形對稱性及分離度均較差,因此該洗脫系統不適用于本研究。考慮到甘草中的甘草苷未出峰,因此改換甲醇-0.2%磷酸溶液-乙腈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色譜圖顯示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出峰時間較合適且峰形對稱、分離度佳。因此,選用甲醇-0.2%磷酸溶液-乙腈為流動相用于測定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的含量。該方法操作簡便、重現性好,一個色譜條件可同時測定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的含量,在保證樣品穩定性的前提下節省了大量時間。
3.1 含測指標加權系數的確定 由于黃芩湯藥材的成分復雜、指標成分較多,對于其提取工藝而言,選擇合適的指標成分尤為重要。本研究根據黃芩湯中藥材活性成分的重要程度,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各成分進行系數加權,以加權后綜合評分為因變量,不僅能全面地反映各味藥材在黃芩湯中的作用,也能直觀地反映整體提取工藝。
3.2 Box-Behnken響應面法 通過多元二次回歸方程來擬合因素與響應值之間的函數關系,能夠準確表示試驗設計與優化結果,準確度高、可預測性強。通過建立綜合評分與關鍵工藝參數的數學模型,并運用該模型預測最佳工藝為: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驗證試驗結果與預測值相比,其誤差均小于5%,說明利用Box-Behnken響應面法設計提取工藝穩定、可靠,可為工業化生產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3.3 波長的選擇 由于黃芩苷、芍藥苷、甘草苷三者的最大吸收波長不同,為保證檢測的靈敏度和響應值最高,根據試驗篩選,發現黃芩苷277 nm、芍藥苷230 nm、甘草苷254 nm波長處均有較強吸收,為保證色譜峰峰度及分離度較佳,故選擇其作為檢測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