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倍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是黨的建設基礎性、根本性、經常性任務。做好黨員教育工作,必須緊扣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黨的組織路線,在謀劃中穩步推進,在落實中開拓前行。近年來,江蘇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精神,推動黨員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新篇章貢獻力量。
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指出,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黨員干部學深悟透篤行。江蘇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發展大局,集聚優勢資源塑造黨員教育品牌,圍繞重點項目創作精品,健全學用轉化長效機制,黨員教育成效顯著。
黨員干部政治站位不斷提升。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黨的創新理論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通過扎實開展黨內集中教育和黨員經常性教育,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血脈、鑄入靈魂,廣大黨員干部更加深刻領悟到“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經受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四個意識”持續增強,“四個自信”日益堅定,“兩個維護”更加自覺。
黨員隊伍能力素質不斷優化。以村黨組織書記、社區工作者、“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三支隊伍專業化建設為抓手,全面開展政治理論、形勢政策等教育,使全省黨員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特點、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做到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充分彰顯了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黨員教育機制不斷完善。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推進制度、內容、方法、基礎保障等體系化建設,黨員教育各項工作均保持高位運行、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在全國黨員教育作品觀摩交流活動中,江蘇獲獎作品數量連續多年位居第一,“江蘇先鋒”融媒體平臺獲評全國組織系統優秀“網絡正能量”宣傳平臺,《記憶100》《黨內法規制度學習系列》等200多部作品先后獲得中組部、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表彰獎勵,中組部《黨建研究內參》2021年第6期專文刊載了江蘇加強新時代黨員教育的特色做法。
江蘇黨員教育聚焦平臺建設、內容創作、學用轉化三大板塊,注重創特色、樹品牌、出亮點,初步形成了“三個突出”的黨員教育基本格局。
在平臺建設方面,突出寫好“融”字文章。以融合、融入、融通為切入點,全力打造資源整合、媒體融合、力量聚合的黨員教育一體化平臺,構建內容豐富、載體多樣、覆蓋廣泛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一是在手段運用上,做到“新”與“舊”的深度融合。統籌傳統平臺與數字平臺資源,打造網站、微信公眾號、電視欄目、學習強國、智能TV、手機App六位一體的“江蘇先鋒”融媒體平臺。一方面,將原有的黨建電視欄目《時代風范》升級為《領航新時代》,收視率提高了35.8倍,讓一個創辦30年的傳統欄目涅槃重生,生機勃發;另一方面,加強“江蘇先鋒”微信公眾號原創策劃,精確傳遞權威信息,累計吸納超116萬固定人群關注,“江蘇先鋒”逐漸成為全省黨員家喻戶曉的紅色品牌。二是在運維管理上,做到“內”與“外”的全面融入。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千變萬化的網絡世界,既練好內功、守住底線,又借助外力、勇闖新路。一方面,對內加強監管,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通過健全組織保障、專業保障和輿情監督機制,做到政治把關不偏向、內容把關不偏離、技術把關不偏差;另一方面,與新華社、新華網、江蘇廣播電視總臺、江蘇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機構加強合作,打破平臺壁壘,實現有效聯通,通過共享云平臺為其他黨建載體提供存儲支撐,在強調平臺一體化建設的同時推動服務組織工作一網化。三是在架構整合上,做到“上”與“下”的系統融通。從供需結構改革入手,加快推動資源一站式管理。在供給側,升格視頻先鋒資源庫為融媒體中心,做到素材全系統共享、制作全流程管控、內容全媒體發布,實現從1.0版“你是你、我是我”到2.0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3.0版“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完美蝶變;在需求側,嘗試開發數據分析平臺,做好組織要求和黨員需求、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信息比對,做到“希望黨員學什么”和“黨員希望學什么”的有機統一。
在內容創作方面,突出打響“精”字品牌。按照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總體要求,增強品味,做優品質,塑造品牌,力爭推出更多精品力作,為全省黨員教育注入源頭活水。一是把握“思想精深”這一基本點。堅持黨員教育內容姓“黨”第一屬性,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深入推進新思想教育培訓工程,跨省打造“初心學堂”平臺,開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等專題學習,活動覆蓋20多個省份,參與人次超過8000萬,掀起了黨員在線學習熱潮。二是把握“藝術精湛”這一關鍵點。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打動人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黨員教育聚焦一線、聚焦基層,適時推出專題紀實片《戰“疫”先鋒》及戰“疫”系列黨員教育微視頻、公益廣告、宣傳海報,通過實景再現、真人講述、真事還原充分展現基層防疫人員的真善美,并在全省廣大黨員群眾中產生共鳴。三是把握“制作精良”這一著力點。優秀作品不拘一格、不限于一種形態,但最終效果都離不開完美呈現。江蘇在創作百集黨史微視頻《記憶100》的過程中,首次嘗試跨地區、跨部門組建總編導組,全程把控策劃、撰稿、拍攝、包裝等各個環節,綜合運用尋訪、再現、講述等方式,生動詮釋全省共產黨人的奮斗歷程。該片先后獲評第十六屆全國黨員教育作品觀摩交流活動一等獎、2021年度全國組織系統“網絡正能量”精品項目,并成功入選中宣部2021年度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和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典型案例。
在學用轉化方面,突出做足“實”字功課。作為全國遠程教育試點省份,江蘇在黨員教育學用轉化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但部分基層黨組織還存在內容“一鍋煮”、方式“一刀切”等問題。黨員教育是在頭腦里搞建設、在靈魂里建工程,必須做到真抓實干、真心實意、真情實感,不斷引導廣大黨員學懂、弄通、做實。一是以真抓實干的韌勁,推動陣地建設落地落實。在打基礎、補短板上下功夫,抓好遠程教育站點“建、管、學、用”各環節,實現村(社區)全覆蓋,并向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及新業態領域延伸;同時,優化建設標準,拓展服務功能,做到“一點多用、一站多能”。二是以真心實意的態度,使學用轉化活動組織有序有力。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固定學習日”制度,不少地方依托“遠教廣場”“遠教影院”等場所開展黨員教育特色活動,推廣支部電商、技能培訓等行之有效的學用做法,推動黨員教育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國家戰略和總體部署無縫對接,使其成為服務發展、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的“助推器”。三是以真情實感的情懷,使黨員教育效果入腦入心。黨員教育只有用真理說服人、用行動打動人、用真情感染人,才能聚力量、接地氣。“黨課開講啦”系列活動就是以情動人的鮮活案例,堅持“真”字打頭、“情”字托底、“新”字突破,讓主動講黨課、自覺學黨課的新風在江蘇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新華社、《中國組織人事報》等媒體對江蘇經驗多次報道,中組部《組工信息》也在2021年第144期對此加以重點推介。
黨員教育既是政治工作,也是藝術性很強的工作。既需要隨著時代發展變化不斷推陳出新,又需要兼容并蓄、博采眾長。

新時代黨員教育必須堅持胸懷大局。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是黨員干部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前提條件,也是推動黨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黨的十九大閉幕后,江蘇迅速啟動了《十九大黨章知識精粹》項目策劃,該項目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正式推出,并被列為主題教育重點學習內容。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江蘇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列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籌備《二十大黨章知識精粹》《二十大代表風采錄·江蘇篇》《逐夢新時代·奮進向未來》等,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實踐證明,做好黨員教育工作,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黨的聲音及時傳遞到黨員干部中去,引導廣大黨員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將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刻進黨員腦海里、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新時代黨員教育必須增強教育藝術。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黨員教育要在眾聲喧嘩中匯集正能量、在眾說紛紜中唱響主旋律,離不開技術手段的助力,更離不開藝術修養的沉淀。為適應新媒體傳播方式,江蘇精心打造微紀實、微公益、微動漫等微內容,既力求解說文字精準精美,又注重音聲畫整體配合,積極打造江蘇黨員教育“微系列”品牌。其中,講唯美、富內涵的“組織部拍的廣告”微公益系列,在各大平臺累計推出5期28條,點擊量超過1億次。實踐證明,做好黨員教育工作,必須在方法上展現藝術性、在成果上體現藝術感,將每一項普通作品打磨成藝術精品,使其充滿力量、直抵人心。
新時代黨員教育必須發揚創新精神。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黨員教育也要因勢而新。如果說實干是手中的筆,那么創新就是筆中的墨。能不能答好時代問卷、畫好黨員教育的“富春山居圖”,關鍵在于要永葆創新理念、把準創新脈絡,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創新的內在自覺。為配合做好集中換屆工作,江蘇靈活運用動漫制作等藝術手段,先后推出《畫準干部政治像》《不一樣的換屆》《〈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條例〉學習系列》《〈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學習系列》《漫說支部工作》等系列課件,成為深受全省黨員干部歡迎的換屆政策學習“工具包”。實踐證明,做好黨員教育工作,必須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通過完善宏觀設計、優化微觀路徑,讓傳統路徑繼續管用、新方法更加好用。
新時代黨員教育必須具備開放視野。隨著開放共享、互聯互通成為時代主流,以大視野、大格局構建開放協同的“大系統”、共建共享的“大舞臺”成為新時代黨員教育的未來趨向。在一體化平臺建設過程中,江蘇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淘汰了遠程流媒體頻道等信號傳輸弱、安全系數低的載體,通過優化《領航新時代》電視欄目、“江蘇先鋒”微信公眾號、視頻先鋒資源庫等針對性強、影響面大的平臺,開辟學習強國專欄等使用率高、覆蓋面廣的陣地,鼓勵各地區、各部門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模式,加強數據分析研判,精準配置教育資源,全力營造權威高效的黨員教育全媒體環境。實踐證明,做好黨員教育工作,必須彰顯地區和部門特色、發揮專業技術特長、結合平臺載體特點,做到上下貫通、左右聯動、優勢疊加、同頻共振,共同奏響新時代黨員教育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