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因地制宜做好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村污水處理,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因水而生、依水而興的如皋,把農村水環境治理作為“美麗如皋”“水韻如皋”建設的重要支撐,堅持科學治水、統籌治污,走“四化治污”之路,形成了從源頭高效治理到末端資源化利用的分散農戶生活污水處理的有益經驗。截至目前,如皋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覆蓋率達92%,市考以上斷面優Ш類水體比例達100%,“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經驗被水利部評為2021基層治水十大經驗,成功入選2022年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
規劃設計系統化。堅持源頭治理、系統觀念、問題導向、改革創新的治理原則,通盤考慮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局,扎實做好系統設計。一是與生態建設相統籌。嚴格落實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總要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如皋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生態文明建設等重要規劃內容,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暨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專項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85%”;同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農村區域治水、廁所革命、黑臭水體整治、國省考斷面水質改善和鎮區截污納管等工作有效銜接。二是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升群眾獲得感的重要保障,以生態宜居美麗示范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等為契機,圍繞“2025年建成南通市鄉村振興示范村16個、先進村35個”的目標,堅持把農村生活污水整治與農業綠色化生產、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生態美麗幸福河道、生態宜居美麗示范村建設協同推進,持續放大“蘇·皋長壽”“如皋黑塌菜”等特色農產品和“江海綠韻、如意田園”的特色鄉村品牌效應,為打造水韻鄉村生態特色、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和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提供優質水環境保障。三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對照國家新的“雙60標準”考核要求,委托江蘇省環保集團編制《如皋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2020—2025)》,細致分析了鎮村人口布局、農村用水及排水、農戶改廁普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污染負荷量預測等基本情況,系統梳理了污水處理率低、設施利用率較低、系統建設不完善、資金籌措難度大、管護機制不健全等五大問題,并以問題為導向,細化治理目標、治理方式、建設時序、資金保障等內容,分三階段有序推動村莊農村污水治理,確保2025年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雙60標準”全覆蓋。
模式標準靶向化。緊扣目標要求,既堅持全局視野、全域推進,也注重集約節約、因地制宜,加快探索平原水網地區精準治污、科學治污的如皋特色之路。為此,如皋對治理工作的原則和要求進行科學細化,做到靶向精準施策。一是分片治理。堅持“組團式推進、片區化治理”,圍繞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雙60標準”,綜合考慮村莊自然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污水產排狀況、生態環境敏感程度、受納水體環境容量等,以河道水系為主線,采取相鄰若干行政村組團、行政村內村民小組及農戶盡可能實現連片治理的模式,劃分全市農村水環境治理12個片區和14個分散農戶生活污水治理片區,分片分批有序推進,確保做一片、清一片、成一片。二是分類處置。按照面上“沿河散居、生態敏感、集中居住”等重點區域優先原則,對片區內國、省考核斷面,引退水路線,三級及以上河道,沿河居住密集,以及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突出的重點河道,實施優先治理;點上靠近城鎮、人口集聚和利用空間不足、污水量較少和居住較為分散的區域,分別采取納入城鎮污水管、相對集中處理和分散治理模式分類處置,在加快提升精準治污成效的同時,進一步解決統一建管帶來的資金負擔和運維負擔。三是分級排放。結合分類處置實際,科學確定并嚴格執行相關排放標準。其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尾水嚴格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新建或保留相對集中設施尾水排放執行一級B排放標準,非國省考斷面執行區域范圍內小型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執行二級以上標準,非國省考斷面執行區域范圍內的分散農戶尾水進行資源化利用,持續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
處置利用一體化。聚焦工作重點,堅持源頭控制和末端治理兩手發力,優化完善處理模式和推進體系,切實解決分散治污難題。一是試點先行,明確“黑灰分離”方向。圍繞“低成本、無動力、少維護、不直排”的總體要求,聯合專家教授先后開展了“三格厭氧池+模塊化濕地”“三格式化糞池+兩格生物接觸氧化池+一格污泥自回流沉淀池”“三格式化糞池+球形填料泵池+土壤滲濾系統”等多輪試點研究,對比進水量需求、出水水質、造價和季節性影響等綜合因素后,最終確定廁所污水經三格式強化化糞池,廚房污水、生活洗滌及沐浴污水采用“地下滴濾床處理技術及模塊化產品”的“黑灰分離”處理模式,并在面上進行推廣。該模式一方面減少了廚房到化糞池的管網鋪設長度、降低了破除硬質化地面和清障等工作的施工難度、解決了已建化糞池、管網和廚房污水的順水坡度,另一方面減少了化糞池的進水量,更符合資源化利用方向和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的要求,同時也增加了已建化糞池的利用率,完好的已建化糞池均可以繼續使用。當前,如皋市正在根據江蘇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導則,積極與中科院生態研究中心合作,持續優化方案、提升處理實效。二是協同推進,加快實施硬件建設。按照“黑灰分離”處理模式需求,在如皋全市14個分散農戶生活污水治理片區,全面推廣三格式強化化糞池和地下滴濾床等設施建設,由市分散農戶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總體協調推進,鎮級質量安全和序時進度專題推進組負責具體轄區范圍內施工工程的質量、安全管控等;住建局、水務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保工作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0%。三是閉環處置,做好資源循環利用。尾水在達到排放標準的基礎上,借力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主要作為水源和有機肥料為農田作物和庭院綠化提供水量和養分補給;分散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按照污泥污染物相關控制標準,采用堆肥等方式還田,實現資源化利用。比如,城北街道農村排水資源化利用,系統解決高沙土地區水量不足、水體不活等問題,實現尾水氮磷的循環利用、水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農村水體的活水長流和農村河網對外圍骨干河道的基本零排放。
建管運維協同化。堅持以用為本、建管并重,統籌抓好工程建設、運行維護和管控評估,持續做好過程控制,在強質量、提實效、固長效上狠下功夫。一是政府投資、國企建設。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為民辦實事突破口,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實施政府購買服務、國企參與建設的合作模式。資金籌措方面,市、鎮(區、街道)兩級按照6∶4比例共同負擔,同時積極向上申請專項資金補助;項目建設方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形式,三格式強化化糞池采購實行“甲供”,由市屬國資公司富皋萬泰(水務集團)公開招標采購,施工(含附屬設施及施工費用)由各鎮(區、街道)負責招投標和具體推進。二是鎮級管控、三方服務。在以市政府為責任主體、鎮(區、街道)為管理主體、村(社區)為落實主體、農戶為受益主體、運維機構為服務主體的“五位一體”運維管理體系中,更加突出鎮(區、街道)一級責任,由鎮(區、街道)負責建檔歸檔、人員培訓、宣傳動員和對村監督考核;同時實施市域內鎮(區、街道)間水環境達標獎勵、超標補償的生態補償考核,倒逼鎮(區、街道)水環境整治取得實效。鼓勵購買第三方專業化運維服務,不斷完善現狀評估、勘察設計、實時搶修、投訴對接、專項清理等服務內容,切實提高工作的時效性和精準度。三是多方協同、全民參與。始終堅持“三分建七分管”,明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管護責任義務,制定機關部門、鎮(區、街道)、村(社區)責任清單,探索建立多元化的運行保障機制,扎實開展農村治污運維、美麗庭院創建、“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護”和清潔鄉村建設模范評選;同時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督機制,及時公布設施基本情況、管理責任人、運行維護單位和聯系方式,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設施運行狀況,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全力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護全民化、常態化、長效化,在“管好”的基礎上夯實“可持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