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蕗伊 河南科技學院
非遺手工藝是我國歷經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根植于燦爛的華夏文明之中。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在保護和傳承非遺手工藝的基礎上開新局、創新路,尋求其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力,要求設計師與傳承人勇于突破傳統慣性思維,廣開視野,在廣闊的空間中大膽創新、大膽探索,將目光聚焦于對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汲取,尋求優質資源合作發力,在兩個或者多個不同領域或風格之間進行融合探索,形成非遺手工藝的跨界聯動,這不僅是當前學術研究的一個新熱點,也成為指引非遺手工藝傳承與發展的新思路。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咕咕產生于豫北大地的農業文明與民俗活動之中。因其內部中空,底部留孔,吹起來發出“咕咕”的聲音,被稱為“泥咕咕”。關于其緣起,《資治通鑒》記載,隋末黎陽倉會戰,大將楊璣屯兵于此,戰后軍中捏制泥人、泥戰馬來祭奠陣亡將士,捏制技藝便因此流傳下來,后來作為泥玩具逐漸成為當地人的謀生手段,在每年農歷正月和七月十五浚縣廟會上售賣。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依托傳統媒介傳播的方式顯得過于單一,受眾人群局限且無法對傳統非遺具有系統深刻的認知。因此,要讓游客親近非遺、體驗非遺,借助多樣化的形式和更有效的途徑傳播非遺手工藝,將廟會游客留下來甚至引流到泥咕咕生產現場、藝術空間,真正形成“吸引來+留得住+能帶走”的系列傳播路徑。藝術源于生活,泥咕咕源于現實,其造型古拙、質樸、厚重,蘊含著濃厚的中原鄉土生活氣息。制作泥咕咕的原材料十分“接地氣”——采用黃河故道的澄泥做陶制內胎,這種材質的不易留存性使歷史上留存下來的泥咕咕非常有限。截至目前的出土文物中,漢代泥咕咕的出土僅有3 次:1999 年,發現一個高5 厘米的瓷質騎馬人和一個殘缺僅剩下半身的瓷人;2002 年,在黎陽城遺址東北端的漢墓出土一對高12 厘米的陶質泥咕咕,從造型與包漿推斷其原貌應是彩繪的鴿子,由于年代久遠,彩繪已然脫落;還有一次是漢將軍顏良墓出土的陶質泥人泥馬數十個。宋代泥咕咕發現于2002 年,一為高7 厘米的瓷質披甲將軍,白瓷略施黃釉,黑白線勾衣紋;一為高3 厘米的瓷靴,靴筒上有蓮花圖案。[1]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醫學生必修的重要醫學基礎課程之一,學好組織學與胚胎學對于相關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也為將來從事臨床工作和開展科學研究奠定基礎。因此,做好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組織學與胚胎學的課程特點是內容多,結構微觀而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把握,更難以記憶,很容易產生畏難心理,直接影響后期的學習效果,也直接影響到生理學、病理學等相關課程的學習。因此,如何做好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工作,是每位專業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下面就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教學體會。
如今,泥咕咕依然采用黃膠泥制作,電窯燒制,大多運用模具成型,這樣的批量生產在保證供應量的同時也將更多的人力花費在后期手工著色和紋樣描繪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當前泥咕咕造型“程式化”結構傾向明顯的問題。咕咕鳥、獅子、十二生肖題材較多,樣式傳統保守,同質化嚴重,缺乏競爭力。傳統的泥咕咕是孩童把玩的玩具,隨著現代高新科技的沖擊和機械化批量生產,更智能、更好玩、更耐用的產品抓住了孩子和家長的眼球,傳統泥玩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讓依托傳統民俗文化的非遺手工藝逐漸走向“孤寂”與衰退,其發展逐漸被局限為旅游紀念品。因此,要打破這一禁錮,為傳統的泥咕咕注入創意設計新鮮血液,為傳統非遺手工藝帶來新機遇、新風貌、新思路、新活力。非遺手工藝作為一種寶貴的傳統文化資源,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要保留泥咕咕的本質特色,在與漆藝的跨界融合過程中,尋求更多新穎的設計思路,助力非遺手工藝、優秀傳統文化“活態發展”,以多樣化的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帶動傳統非遺切入現代語境,以新面貌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國是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國家,距今約8 000 年的杭州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桑木漆弓便是最好例證。漆藝始終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其在千年的傳承中也不斷影響著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漆工藝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和工業文明的強勢沖擊,目前我國的漆工藝發展嚴重受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收入不高,手藝人或改行或望而卻步,導致傳統手工藝人才缺失;第二,手工制作周期長、制作工藝繁復,最終呈現效果難以精準預判,大多產品沿襲傳統品類的技法;第三,天然大漆材料成本高,出品規模有限。整體來看,漆器品類和工藝技法因循守舊,重工藝輕設計,器型延循傳統,缺乏創新性,難以與現代審美接軌,缺乏現代美感和實用價值。非遺手工藝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文化創意產品轉型將成為趨勢,漆藝與浚縣泥咕咕的跨界融合將打破傳統工藝范式壁壘,將不同領域卻有相通性的兩種元素進行結合,設計具有多元立體感和縱深感的產品,為傳統手工藝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近十年來,京東物流的異軍突起影響了中國物流市場的格局,身為京東物流CEO的王振輝表示,這些年,京東物流在國內取得了很好的發展,“我們采取的是全網覆蓋的模式,其中供應鏈最基礎的倉網的模式,這在中國,甚至在全球都是非常領先的。十年前我們就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