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雅 南寧理工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
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工匠精神是對職業勞動的奉獻精神,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1]。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創新精神,其本質是道技合一,追求卓越。只有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工匠精神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才能更好地將工匠精神融入“首飾制作工藝”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工匠精神,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也將培養出更滿足時代發展要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首飾制作工藝”課程是產品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共計64 課時。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在掌握首飾制作工藝相關原理的同時,還要掌握首飾制作技能。“首飾制作工藝”課程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工匠精神元素、勞動教育理念、傳統文化內容以及非遺傳統技藝[2]。本課程將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兩個部分,把思政教育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建立正確人生目標,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努力培養出馬克思所倡導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為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3]。
“首飾制作工藝”課程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傳統的“首飾制作工藝”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多與市場脫軌,且教學訓練項目較單一,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不強。同時,由于教師相對缺乏思政教育意識,并且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不夠,導致未能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這門課程。基于以上問題,教師應深入探索將思政元素更有效融入課程的方式,形成兼具“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的內容體系。
“首飾制作工藝”課程的知識目標包括掌握首飾的基本含義、分類,了解首飾制作的發展歷史與傳統首飾制作工藝的特點與制作技法,掌握首飾制作常用技法,并能靈活運用。課程能力目標包括通過首飾制作實踐,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訓練與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具備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除了達到以上的知識和能力目標外,本課程還將思想政治建設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中,需達到以下三方面的育人目標:(1)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鍛造學生工匠精神;(2)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厚植愛國之情;(3)立德樹人,傳承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首飾制作工藝”課程由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兩個部分構成,整體教學設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思政元素進行了內容重構,具體內容與環節如表1 所示。

表1 教學內容與環節
基于已有實驗室與線上資源,“首飾制作工藝”課程將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方式展開教學。同時本項目將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實操中研究、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專業實習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首飾制作工藝”授課中將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努力破解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張皮”的難題,構建“大思政”格局。本課程理論授課階段主要講授首飾制作的發展歷史與傳統首飾制作工藝的特點與制作技法。通過分析傳統手藝人案例,了解花絲鑲嵌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白靜宜、工藝美術大師李昌義、“大國工匠”工藝美術師孟劍鋒等的事跡,學習他們精益求精、吃苦耐勞、追求極致、超越自我的工匠精神。通過學習勛章設計與制作工藝(共和國勛章、八一勛章與和平勛章等),了解勛章背后的故事,使學生獲得榜樣的力量,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首飾制作工藝”課程實踐操作階段分為教師示范操作與學生動手操作兩個部分。本部分包含四個主要任務。通過教師示范和對四項任務的制作與不斷改進,要求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認真嚴謹,認真對待每一個操作流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培養學生認真踏實、不浮躁、不氣餒、專注技藝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首飾制作工藝”課程評價方式采用的是適用于該課程工匠精神養成的PTA 評價量表(Primary Trait Analysis)。PTA 評價量表法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是一種比較成熟的過程性評價方法。該PTA 評價量表(見表2)深度融入項目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于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中。

表2 “首飾制作工藝”課程的PTA 評價量表
“首飾制作工藝”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從明確思政育人目標、提煉課程思政元素、改進教學策略及完善綜合評價機制等方面,為課程思政融入“首飾制作工藝”的全過程提供了思路。“首飾制作工藝”課程思政改革思路圖如圖1 所示。

圖1 “首飾制作工藝”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路圖
通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首飾制作工藝”課程達到了以下教學效果。第一,通過對中國首飾傳統工藝的講授與實踐,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工匠精神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第二,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傳統手工藝人案例,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世界工藝的前端水平,同時也體會到大國工匠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所付出的努力、艱辛與堅持,從而增強學生的自豪感與愛國之情。第三,鼓勵學生參加首飾制作工藝方面的競賽,以賽促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樹立了學生的版權意識,培養了學生努力鉆研、積極探索、精益求精的品質,發揚工匠精神。第四,在本門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中,老師需要言傳身教,要將做事認真嚴謹的態度傳遞給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通過優化教學方法,還可以切實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第五,通過經典案例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國情、認識國情,從而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對國家的忠誠度,同時激勵學生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