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張 建,李楠俊
初心理論和使命感視角下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研究
張 艷1,張 建2,李楠俊3
1.成都工業學院,四川 成都,611730;2.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 廣漢,618307;3.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637000。
當前,基于初心理論以及使命感視角下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教育全面展開。在正確把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礎性工作的大前提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彰顯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內涵。紅色體育體現了黨的初心和使命,所以通過分析在我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的基本價值,深入剖析其紅色體育文化思想與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歷史體系、實踐原則與基本原則路線,結合初心理論和使命感視角下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影響展開多重方面分析,并研究思考其為我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發展所帶來的諸多啟示。
使命感;初心理論;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影響;啟示
紅色體育還被稱之為革命根據地的“老解放區體育”,它是由上世紀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所領導的特殊的體育實踐活動。紅色體育文化思想是融合了多個時期的中國文化思想的,例如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時期。從學術角度來講,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還應該包含兩層意味:(1)紅色體育文化思想擁有自己獨特的指導思想;(2)紅色體育文化思想代表了共產黨人對體育本質的認知。在相對寬大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已經轉變為一種特定思想,它所形成的社會現實產物具有其較高價值[1]。
人類對于體育的認知了解已經超過百年,而體育本身在多重意義上是具有重塑民族性格特征的,它甚至改變了一個社會的基本習尚。就我國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來說,它在融入“五四”運動時代背景后,就被正式蓋上了中國紅色文化的印章,其中的思想啟蒙性價值與救亡圖存價值則全部被體現出來[2]。
所謂啟蒙性價值它表現在紅色體育早期,當時我國的體育文化思想理論還并不健全深刻,存在著嚴重的封建“重文輕武”的陋習思想。而在清朝,則有人批判了傳統體育中所存在的一些封建迷信之事,并宣傳德、智、體全面協調發展,重新審視并理解體育內容。在近現代中國,紅色體育文化在受到抗日戰爭、國內戰爭等多重特殊因素影響后,許多學者就主張運用獸性主義教育來徹底改造國民性,提高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以及精神面貌,確保中國能夠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后來,這種獸性主義思想逐漸演變為體育衛國,其中的紅色主義思想濃重,要從消息、思想以及體魄三大方面追求做到紅色體育文化思想“三育并重”。可以說,紅色體育文化思想本身具有啟蒙性,它在徹底改變人們思想覺悟的基礎上也成就了中國的新文化、新思想運動,提高了國民對于體育的認知理解,積極推動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的有效構建,甚至徹底喚醒了民眾的體育權利意識,這些都體現了紅色體育文化思想的啟蒙性價值[3]。
紅色體育文化思想是具有救亡性價值的,它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體育活動有效幫助民族救亡圖存,即改善國民體質、拯救中華民族于危亡之中。在這其中,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就特別主張尊重權利、自由和民族,在發揮其啟蒙性價值觀念的基礎之上也追求救亡性價值體現。在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以后,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就已經走上了探索中國救亡和富強發展的道路上,它希望借助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帶動工農力量,改善國民生存條件,例如在1923年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就深刻討論了學生運動問題,且專門開展了體育工作會議,旨在希望大力宣傳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倡導社會精神體育運動代替傳統個人主義競賽體育。同時也指出了紅色體育文化思想是倡導人人參與體育運動的,而并非是決斗式的、少數人的貴族式運動。對于學生群體而言,這種涉及民族救亡圖存思想的啟蒙性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影響頗大,它不但在五四運動中發揮了重要價值作用,也形成了我國新體育活動體系。即在正確的紅色思想意識引導下展開體育運動,發揮其啟蒙性與救亡性雙重功能效果,全面彰顯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的重要價值[4]。
若要深入了解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還必須從多點展開討論,分析其體系實踐特征,下文結合3點展開分析:
在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中,要創建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知識體系,其中還要以辯證唯物主義以及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核心指導思想,形成最終思想網絡。實際上,紅色體育文化思想也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基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在價值觀、認知理論、方法論表現上都相當突出,在面向無產階級勞苦大眾方面特別強調集體主義精神的有效體現,最終創建完整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為國民全面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創造基礎空間條件[5]。
從最早到現在,激發啟蒙意義價值并彰顯人性關懷體育價值觀都是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所追求的。它希望領導人們敢于獨立思考、突破陳舊觀念以及舊體制、最終達到傳播新思想觀念的目的。考慮到近現代中國歷史環境特殊,且存在迫切的民族救亡需求,因此早在五四運動開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就明確了其重點關注對象,主要對體育本質進行認知并建立人性關懷機制,體現體育啟蒙意義價值觀內涵。而在重點關注個人通過體育思想自由權、生命權以及追求幸福權利過程中,也希望將體育作為是救國救民的重要工具,發揮其功能實用性價值。客觀講,在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引導下,其啟蒙價值意義與思想觀點都相對明確,且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本身也得到了來自于社會甚至是政治的支持,在個體啟蒙覺悟方面作用愈發凸顯。必須承認,在受到當前歷史背景影響下,紅色體育文化體系背景下的思想產物逐漸豐富,且這些產物也非常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全面彰顯了人性關懷體育價值觀內涵[6]。
紅色體育文化思想是能夠體現鮮明功利性的,但是這種功利性會隨著時代背景的不斷變化而發生改變。例如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國家面臨民族危亡,在謀求自身生存權利的斗爭中逆流而上,此時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就希望追求形式內容創新,對國民大眾產生強烈的情感沖擊,進而形成全民、全社會的高度文化價值認同。在此時,紅色體育文化思想是具有其獨特的工具價值與功利性質的。而在五四運動期間,紅色體育文化則受到新文化運動影響,在啟蒙性與救亡性方面起到雙重價值意義,而伴隨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紅色體育文化的鮮明功利性再次發生變化,其在不同時期所體現出的不同目的是符合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程與節奏的,更符合國民對于體育在不同時代的不同需求[7]。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初心理論和使命感視角支持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得以傳承,體系基礎建設愈發夯實。在如此背景下,還必須深入了解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它其中就包括了體育運動軍事化思想原則、體育運動經常化思想原則以及體育群眾路線發展思想原則,下文分別來談[8]。
首先是體育運動軍事化,這也是紅色體育的本質所在,是主要實踐邏輯之一。在國家謀復興的初心理論與使命感支撐下,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體育服務無產階級政治觀點二者就形成了高度契合。在中國共產黨看來,紅色體育文化精神體系的建設更像是建設一種紅色武裝力量,它在開辟革命根據地過程中也能通過開展體育活動將體力提升上去,這就需要實現體育運動軍事化。就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例,當時我國就特別強調開展軍事體育田徑運動,尤其是在紅軍長征途中也鼓勵軍民堅持體育運動,而到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則鼓勵軍民鍛煉好體魄,抗擊外來侵略者,追求實現體育運動軍事化發展路線,緊密圍繞并服務于革命戰爭。而在學校中,軍隊體育活動也全面實施,它在鍛煉強壯學生體魄過程中也培養了他們頑強拼搏的精神,在服務民眾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總而言之,在廣大中國軍民的全面支持下,體育運動軍事化已經逐漸成熟,它在強壯廣大軍民身體體魄素質的基礎上也更好地服務于民族解放戰爭。而現如今,體育運動軍事化行為依然延續,在軍隊化管理的某些企業中也在追求延續紅色體育文化思想[9]。
在初心理論和使命感視角下,體育運動是追求經常化發展的,特別是艱苦環境下發展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它就體現了體育運動的經常化特征。而在實現體育運動經常化過程中,也必須保證紅色體育在組織方式、活動內容以及評判標準方面全面優化,其中更采取了西方體育做法,在革新軍事訓練過程中創辦競賽體系,優化體育運動組織方法。再一方面,由于受限于運動比賽規則制約,還存在一定組織管理相關事項,因此需要創新體育活動內容,例如“背人賽跑”“二人三組”“口袋木馬”等等。與此同時,也要對民間曲藝內容進行改造,例如民間腰鼓、秧歌等等也能進行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內容該掃,基本遵循“土洋結合、以土為主”的基本思想,彰顯體育運動經常化的紅色體育實踐邏輯,生動全面詮釋黨的初心與使命。在倡導體育運動與生產、生活、勞動以及地方人文民俗相結合的基礎上,更多采取靈活多樣的體育運動方式促進體育普及化與大眾化發展。目前許多地區學校體育教育中就提出了“十分鐘運動”[10]。即在黨的政治主張以及戰爭形勢相互結合過程中創造經常性體育活動方式,走紅色體育文化體系建設經常化發展路線[11]。
體育群眾路線更是在初心理論與使命感視角下展開的,其對于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的影響最大,這主要是因為紅色體育充分貫徹了“從群眾中來、回到群眾中去”的指導思想。大體來講,紅色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與軍民關系十分密切,在軍隊中開展紅色體育文化活動,建設相關思想體系就已經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就以我國新疆兵團開展紅色體育文化活動為例,其所建設的“軍—民—體”模式下軍隊既展開守衛邊疆歷史任務,同時也承擔邊疆建設革命使命,開展具有民族性的紅色體育文化活動,例如結合“軍墾戍邊文化”的體育活動就將兵團紅色文化與體育文化相互融合起來,其中包括了射擊、投彈、越野、騎馬、舞蹈、射箭、叼羊等等新疆維吾爾族少數民族活動,相當具有價值意義。在歷史時期,基于體育群眾路線建設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更注重“常勝紅軍”思想宣揚,同時宣揚黨的政治主張和救國理論內涵,保證融洽軍民群眾情感,充分發動群眾,明確革命任務,將紅色體育開展得有聲有色。而在體育群眾路線建設過程中,則鼓勵國民成群結隊跑步做操,共同投入到體育運動當中,鍛煉強化國民素質,完善建設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12]。
在初心理論和使命感視角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深受影響。具體來講其影響應該包含兩個層面,分別是體育價值取向的影響以及體育實踐的影響,以下分別展開分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國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發展價值觀在如此理念下發生了重大變化,即體育價值取向的影響變化。價值取向指代人們將某種價值作為行動準則與追求目標,它是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它為價值取向設置支撐點,確保特定的價值取向不會發生本質上的重大變化。而在本文看來,紅色體育文化思想之所以產生主要是因為其發展歷史始終堅持兩個核心價值取向,那就是追求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及其體育運動宣傳實踐的普適性,更多強調體育為大眾服務;再一點就是追求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及其體育運動的工具性,更多強調體育為政治服務。考慮到新中國成立產生于紅色政權,因此體育價值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在價值追求方面變化頗大[13]。
就以體育的工具性發展追求為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是具有政治要求的,體育運動作為一種政治工具而存在。在如此影響下,我國才出現了體育比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理念。可以說當時的中國體育是為國家政治服務的,它是中國外交政治的向外延伸,例如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就是如此[14]。在追求體育政治服務功利性價值取向基礎上,也希望展示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的發展建設目標。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參加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就證明了這一點,在積極踐行奧運爭光戰略思想之上,也希望保證我國發展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體育強國,更好為國家外交政治服務,基于政治需求來決定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的價值取向,這也是歷史上的最好例證[15]。
客觀講,價值取向是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變化的,這一點在我國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發展方面表現明顯。就我國的體育價值取向而言,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內容思考政治與科學主義思想對于體育所產生的強烈干預。迄今為止,我國始終追求人本思想理念下的建國政策,而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也正如此,它強調人文價值觀念基礎上已經得到了國家乃至國際體育界的認同,真正發揮了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的價值作用。
在我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過程中,也希望深入到體育實踐活動中思考其影響內容,在認知論以及方法論的基礎上分析體育實踐所帶來的諸多影響。就具體表現看來,首先,它希望做到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中內容普及與體系建設水平提高相互結合,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業余體育運動,確保紅色體育運動與優秀運動隊相互結合,更進一步提升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水平。而在這一基礎上,我國也必須承認自身體育文化體系建設與外國所存在的現實差距,因此必須在固有思維模式上應用唯物辯證法創建一種“對立統一率”,體現體育事業多重屬性內容,保證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中滲透更多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內容,并在實踐中追求其具體運用表現。實際上,這一思想的提出不但深入了解到體育實踐所帶來的真實影響,也為國家體委設置專職體育部門、組建運動隊、安排體育競賽活動創造了先決條件,進行了對于國家體委的全面調整。基于此,這一唯物辯證思想恰好體現了“對立統一率”的指導中心思想,即將體系建設重點放在某些現實問題上,確保我國從體育大國逐漸向體育強國發展邁進。現如今我國已經進入了“后北京奧運”時代,無論是夏奧會還是冬奧會都為我國積累了豐富的體育大賽組織經驗[16]。因此在如此歷史條件下應該更多順應人民愿望和需求、時代發展變化來為新時期我國體育工作明確方向,堅持增強人民體質,真正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發展轉變,實現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互協調發展,并夯實初心理論和使命感支持下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即要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在不同歷史時代結合現實需要進行調整,時刻保證追求紅色體育文化思想價值內涵,如此才能發展好中國體育[17]。
就目前看來,我國在高度重視并發展國民經濟過程中也不能忘記發展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堅持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參與體育運動興趣與決心的基礎上再實現競技體育群眾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思想模式目標,將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融為一體。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告訴中國人民,做任何事都應該堅守初衷,始終朝目標不斷努力前行,中國體育也是如此。在大力發展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過程中,中國人也獲得了諸多啟示[18]。
(1)首先就是要重啟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重視其啟蒙價值意義,真正削弱體育政治功利性追求,真正從傳統中發展紅色體育精英層向發展紅色體育基層轉變,走向集體主義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路徑。就我國而言,只有全力發展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才能確保體育文化融入到大眾中,影響絕大多數人利益,與此同時削弱體育文化中的政治功利、工具功利內容。如若希望實現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還必須注重啟蒙價值意義的發揮,確保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完善化、不斷向好發展[19]。
(2)就是要重新認識、審視馬克思主義中有關人性的論述,為此發展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中的人文關懷論是很有必要的,即彰顯馬克思主義中的人本思想。要從人性的角度來審視體育文化活動,關注體育運動為人所帶來的實際價值,不但強健人的體魄,也要豐富塑造人的身心,通過體育運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些都是目前我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建設所追求的。而作為一種文化思想,它也應該更多著力于研究體育為何而存在這一思想,尋找體育對人的本質價值意義,追求體育終極理想,思考它對于人性的關懷,這對于推動我國體育向前發展是非常有價值意義的。所以,必須重新認識和審視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與我國所獨有的紅色體育文化思想相互融為一體,發揮兩大思想體系中的融合作用,進而彰顯我國體育文化精髓[20]。
(3)就是注重挖掘開展紅色基因教育,例如延安時期的體育運動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土洋結合”。所謂土,是因為當時條件艱苦,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都相當落后,在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的建設方面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土洋結合、因地制宜、勤儉節約的新路子。因此組織群眾參與體驗革命先輩艱苦奮斗增強其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精神動力,這也是基于紅色基因層面發展紅色體育文化教育,體現體育文化思想體系精髓。
如果從歷史角度來講,我國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的建設具有它極高的價值,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身心發展。而現如今,(1)首先我國還應該重塑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將紅色體育文化與初心理論思想結合,在其中融入更多當代體育文化結構內容。(2)要追求回歸體育本質更多關懷人性,強調運用新思想建設適合于當代人文屬性的新紅色體育文化思想體系;使之進行紅色體育文化培養,通過實踐活動來體現體育運動中應有的公平、自由、幸福屬性,為我國真正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而作出貢獻。
[1]林 宇. 體育課堂融入紅色文化的實踐研究——以《合作跑》為例[J]. 體育畫報,2022(01):9~10.
[2]閔 航,張鳳彪. 紅色體育助力新時代群眾體育發展研究[J]. 體育學刊,2022,29(01):30~35.
[3]艾 娜,黃 洲,鄧春暉. 高校紅色文化微黨課實踐育人路徑研究[J].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22,42(01):61~63.
[4]楊 艷. 小學體育課堂融入紅色教育的實踐研究——以水平一《跳短繩》為例[J]. 體育畫報,2022(04):189~190.
[5]黨 挺. 紅色體育文化思想與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初論[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06):50~55.
[6]董小龍,王若斯. 紅色體育與群眾體育發展演進的根基與使命[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06):105~111.
[7]汪星辰.“紅色文化”課堂新展望“四三”工程——以水平二三年級《各種姿勢的滾動為例》[J]. 體育畫報,2021(14):3~4.
[8]陳 佳,楊 晨. 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2):78~81.
[9]閔瑞欣,馮 鷺. 啟蒙與革新: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體育實踐及理論探索[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02):129~133.
[10]趙光勇,魏寧寧,杜志娟. 體育文化與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資源融合建設困境及對策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22,12(01):149~152.
[11]蔣丹穎. 體育德育視域下紅色體育教學的實踐路徑研究[J]. 智庫時代,2022(12):85~88.
[12]許萬林,許 燕,王云升. 全域旅游視域下陜西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選擇[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01):179~181,203.
[13]王海英,黨 挺,黨笛洋. 紅色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則和現實路徑[J]. 體育文化導刊,2021(09):93~97.
[14]黃先鋒,周 琥,李 暉. 文化自信視域下基于發展紅色體育的紅色文化傳承路徑研究——以羅霄山區為例[J]. 當代體育科技,2021,11(11):12~15.
[15]田蕾蕾,胡金慧. 紅色體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體育課“思政”的探索與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21):115.
[16]王 碩,張安琪,匡小紅,等. 新時代我國紅色體育文化傳承及發展路徑研究[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05):513~519.
[17]侯干才. 桂西北地區紅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J]. 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0):232~235.
[18]楊光蘭,孫麗艷,龍小松,等. 我國紅色體育精神內涵、當代價值意蘊及實踐進路[J]. 體育師友,2021,44(06):39~42,49.
[19]常保榮,王 江,李國強. 延安時期紅色體育精神的形成及現實啟示[J].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0(03):96~99,104.
[20]吳旭艷. 紅色教育文化在當代運動員中的教育意義[J]. 情感讀本,2021(14):49.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Though of Red Sports from The Original Heart Theory and Sense of Mission
ZHANG Yan1, ZHANG Jian2, LI Nanjun3
1.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30, China;2.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Sichuan, 618307, China;3.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China.
At presen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red sports culture based on the original heart theory and the sense of mission is in full sw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correctly grasping the basic work of the theme of "not forgetting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keeping in mind the missio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lso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red sports cult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hopes to first analyze the basic value of red sports culture in our country, deeply understand its system composition, practical principles and basic principles, and combine the original heart theory and mission. It has brought many enlighten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d sports culture in our country.
Sense of mission; Original heart theory; Red sports culture ideology; Influence; Enlightenment
1007―6891(2023)06―0005―04
10.13932/j.cnki.sctykx.2023.06.02
2023-05-29
2023-06-1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21XTY007),四川省軟科學項目(2023JDR0282.2022JDR0191),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重點研究項目(ZJ2022-010)。
G80-05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