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郭寶珍
水土保持功能評價的指標主要有對水土保持各功能類型以及所涉及的因素分別確定其定性和相關的定量指標,進而形成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水土保持功能在實際的發展中對于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預防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義,水土保持功能是人們根據區域水土環境的實際情況在固定的位置設置的人工水土流失防治設施,對于實現水土環境的改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對于產生的作用進行一定的評價,及時判斷水土保持效果,實現水土資源的充分利用。水土保持功能評價還直接與區域內的水土資源保護、植被開發、水質情況、生態環境等有直接關系,通過進行全面的分析,實現水土保持功能的確認,并進行全面性的評價工作,以確保水土保持功能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水土保持功能評價在水土保持區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能夠實現三級區水土保持功能評價工作的開展,我國現階段主體功能區域中的規劃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在后續的工作過程中,更需要對水土保證區劃中的具體發展體系進行確定,才能夠實現對水土資源的真正保護。以三級區為基本單元,對相關指標信息進行收集和獲取,從而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水土保持功能評價實現對水土保護工作的細化,將每一項保護工作的開展制定量化指標,通過指標數值的確定,實現對水土保持價值的體現,并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發展依據。
其次,制定不同的指標權重體系,對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開展實現分層次進行,實現工作內容的細化,根據不同的指標體系的確定計算相應的發展結果,實現區域內水土資源保護情況的全面展現,在實現真實情況反饋的同時,為今后生態環境的保護打下堅實基礎。信息反饋工作的開展,還能夠對現階段的水土保持情況進行實時了解,確保各項數據信息的實時傳遞,進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的質量。
最后,通過水土保持功能評價工作的開展,將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進行確定,形成完善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的確定保證了水土保持區劃中各功能的明確,實現了水土保持工作質量的提升,并通過指標體系的量化處理,對于工作進度、工作考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方便,充分實現了對水土資源的保護。完善的考核體系的確立,不僅實現了水土保持質量的提升,還能夠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解決辦法,實現對整個管理體系的完全掌控。
我國現階段的水土保持區劃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整體的發展質量,其中,現有的區劃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水土保持的需求。在現階段的發展中,對于國內水土流失重點防護區域和土壤的侵蝕類型進行了一系列的區分規劃,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前提。但是區劃工作的開展還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關于土壤侵蝕類型的區劃屬于自然區劃的范圍之內,在進行水土保持區劃工作中,更多的是按照自然發展依據來進行,以自然因素為主,雖然這樣的區劃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于沒有充分考慮到社會因素以及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導致對區域內經濟發展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由于各方工作沒有實現有效的協調,導致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成為一種形式主義,也無法實現對區域內水土資源環境進行量化的評價,導致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效果不佳。水土保持區劃工作的開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從政策方面的宏觀調控做起,最后確保各項政策的有效落實,才能夠滿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在現階段的發展中,各地政策針對轄區內的水土資源流失情況缺乏充分的把握,也無法實現在宏觀調控體系下對全國范圍內水土保持區劃工作的開展進行有效的指導,相關的政策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進而直接影響了水土保持區劃的正常發展,影響水土資源保護的效果。
雖然我國環境保護部門繼續加大了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研究,以及注重針對水土流失問題實現水土保持區劃研究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推動對水土流失問題的防治工作完成。但是在實際的研究工作中,我國與國外相比還是具有非常明顯的差距,進而直接影響了整體的水土保持區劃各項工作的開展質量。由于專業研究人員個人能力的原因,區劃研究只是一項表象工作,缺乏深入的調查了解,不能夠實現對區劃工作內容的有效分析,影響了工作質量,甚至導致研究結果出現了很大的偏差,最后直接影響到水土資源保護的質量。
其次,區劃研究工作的開展并沒有以實際的發展現狀為基礎,導致研究結果的可操作性并不高,甚至直接失去可操作性的意義。現階段的區劃研究工作的開展,過分關注自然區劃,但是對于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影響,這一研究策略,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很容易導致區域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由于水土保持區劃工作人員的個人能力有限,在區劃研究中,研究工作的開展不規范,常常集中于中小尺寸的研究,而缺乏對大范圍內的水土保持區劃的研究,無法兼顧不同的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導致區劃研究工作的開展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區劃標準以及后期區劃各項工作的開展無法得到有效統一,無法真正意義上發揮出水土保持功能評價的作用。
首先能夠實現水資源的保持。水土保持功能評價體系,通過科學的方法實現對水土保持生態服務體系的完善,在整個體系發揮作用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對水資源的充分了解,實現對資源的保持,實現水源涵養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推動水土保持功能評價體系的完善。水土保持功能中對于水資源的保持具有重要的意義,水資源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水土資源保護的質量,同時對于今后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水土保持實現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推動農業發展,對于整個農業發展以及穩定運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農作物本身也能夠實現不同程度的水源涵養的能力,因此其直接體現出來的截水量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從在我國整體發展情況來看,整個三級區一共有115個,按照具體統計學方法分類,與基礎功能相關的三級區數量為61個,總面積367萬平方千米,其中,風力和水力的侵蝕現象十分明顯。水土流失最為嚴重、集中的地區是東北地區,除此之外,還包括大興安嶺、青藏高原等地。另外,水土保持基礎功能和水源涵養三級區數量為22個,總面積達到了232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區域為長白山、北疆山地盆地等。水土保持功能評價在水土保持區劃中實現水資源的保持,為實現水土資源的保護工作提供了巨大幫助,在今后的發展中,根據不同土地流失環境的區劃,還需要進一步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從根本上實現水土環境的優化建設。
水土保持功能評價的開展,實現了對土壤環境的保持和改良,這一作用的體現對于實現水土環境的優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工作人員對于土壤肥力情況進行確定,通過進行有效的檢測以及評估,能夠實現對土壤環境的全方位了解。而經過對土壤環境的不斷研究,能夠確保工作人員在進行水土保持生態服務中對土壤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避免在今后的自然發展中出現土壤侵蝕問題。
在實現對土壤環境全面了解的同時,不僅實現了對潛在的土壤侵蝕問題的有效預防,還能夠在今后的發展中,根據出現的風險問題及時制定有效的解決辦法,實現對土壤環境的保持。土壤環境保持工作的開展,能夠以水土保持功能評價為基礎,按照不同的水土保持區劃開展保護工作,實現水土保持質量的提升。但是在現階段的發展中,為實現水土保持功能評價價值的體現,還需要按照水土預防措施,實現對水土自身的有效攔截,通過對攔截量的分析,得到量化的價值分數,實現對水土保持效果的體現。水土保持功能評價中,實現對土壤環境的保持具有非常直觀的評價效果,其與實現水資源的保持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兩者在相互影響作用下能夠進一步體現出自身的價值,通過自身的價值體現,更好地發揮出水土保持功能評價的作用,通過對實際效果的分析,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創造條件。
在實現對土壤保持的同時,還需要更好地完善各項工作,以水土保持功能提升為基礎,實現對土壤環境的改良。土壤環境改良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各環保部門的相互配合,更需要以各區劃實際水土保持能力為基礎,實現整體工作質量的優化,該項工作的開展,對于實現水土保持生態服務質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部門應積極通過植樹造林的形式實現對土壤環境的保護和改良。關于植被的選擇需要以各區域的實際生態環境為基礎,全面分析植被的存活能力以及以生態價值為基礎進行栽種,真正意義上實現對土壤環境的改良,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問題。
在水土保持對固碳釋氧價值研究中,工作人員可以采用實驗論證以及假設的方法對其進行證實。例如,在工作中可以以固碳釋氧功能中的價值為T,而在實際的應用中,TO的定義是制氧量的代表,產生的二氧化碳的代表為TC,在最終的功能價值表現上,結果來源為TO和TC的乘積。通過對結果的分析,得到固碳釋氧價值,在后續的評價工作中,可以將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價值的計算方式作為主要的參考,首先對不同區劃中的固碳釋氧價值進行合理的分析和計算。對于平原地區的固碳釋氧價值計算工作,可以運用影子價格法,利用特殊的技術手段以實現生態環境服務效益提升為前提,將前者服務價值進行有效的估算。在實現對整體的價值進行有效估算的同時,還需要利用成本估算法,對于各項功能產品進行有效的評價。評價工作的開展更需要以區劃特征為前提,在進行水土流失預防工作中,還可以積極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結合區劃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得到最優化的解決方案,真正意義上實現對水土流失問題的預防。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還需要做好長遠的發展規劃,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個人素質,實現對各項工作辦法的有效運用,更好地在工作中實現對生態系統中服務價值的有效估算,為今后環境治理質量的提升打下基礎。判斷樹木對于污染物的吸附,根據實際的調查情況分析土壤環境的變化,并對土壤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通知調查了解到,樹木不僅發揮了固碳釋氧的價值,還通過長時間的發展實現了周圍土壤環境的改善,實現了土壤質量的提升,避免了在后續的發展中由于特殊天氣造成的水土資源流失問題的出現,進一步體現出了固碳釋氧的價值。
在水土保持過程中,除了對水土保持功能評價的研究,以及對各項服務功能價值的了解以外,最有效的工作還是以植樹造林為主要內容。通過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能夠發揮出樹木自身優勢,實現根部對土壤的保護,同時還能夠鎖住大量水分,使樹葉發揮出空氣凈化的作用。從整個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中,大量的樹木通過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了大量氧氣。如果將該項工作通過量化數據來進行分析,可以將空氣凈化的價值定義為E,單位立方米的空氣用I來代替,有害氣體的成本定義為B,樹木對于有害氣體的吸收數量可以用A來表示。為實現水土保持功能評價,量化數據可以將這些元素代表的具體數值進行相乘,得到的結果即為水土保持對空氣凈化方面的價值。在現實中可以用相應實例進行分析:在太行山東部地區的水土保持問題上,研究部門根據具體的功能比例,提出了8個一級區水土保持工作規劃和方向,進而對未來發展方向和重點進行有效規劃,這也是我國整體水土保持發展趨勢,通過對不同區域的分析,可判斷出不同種類樹木對于水土保持的價值體現,從而為今后的植樹造林工作開展提供重要的指導。同時設置明確的植樹造林區域劃分,保證實現區域內水土保持價值的最大化,還需要根據區域的實際特點,分析在現階段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自然生長樹木為主,通過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對重點區域進行彌補,實現區域內水土保持價值的提升。
綜上所述,水土保持功能評價對于水土保持區劃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實現對水土流失問題的預防,實現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但是在現階段的發展中,我國水土保持區劃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缺乏對水土保持區劃的深入研究,不能夠實現對水土功能的保護,因此在今后各項工作開展中,需要充分發揮水土保持功能評價以及水土保持區劃的重要作用,注重水土保持功能評價在水土保持區劃中的應用,從根本上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實現生態環境的維護,共同建立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