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方
1.啟迪數字環衛(合肥)集團有限公司;2.啟迪城市環境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社會發展速度較快,因此對水的需求就比較大。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攀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飛躍提高,對水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然而,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卻造成了許多污染,其中水體環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了水資源、水環境的保護與管理。然而,許多地區對水污染事故的處置不力,致使水質不能達到標準;部分地區的污水治理工作不到位,導致污染問題很難得到有效的治理,這些現象的發生,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水生態環境,降低了水環境質量。
水環境是水在自然條件下形成、分布、轉化的環境。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濕地等。水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水資源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土地,通過水循環,水和環境相互補充,實現了一個動態的平衡。水環境與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濕地等水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水環境遭到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人們必須意識到水環境對于人類生存、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要想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從現在做起,切實解決好水環境污染問題,改善水環境質量,使水環境盡量恢復成最適宜人類發展的狀態[1]。
影響水環境質量的相關因素在主體上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于自然環境變化造成的水環境質量下降,另一種是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水環境質量下降。在這兩者之間,人類活動的因素對于水環境質量的影響較大,甚至可以說是造成水環境質量變化的主要原因。下述四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因素分析,前兩者是自然因素,后兩者是人類活動因素。
近幾年來,由于太陽粒子較為活躍,形成粒子風暴的同時也會附帶產生破壞臭氧的化學物質,進而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氣候變化日益嚴重,也就造成了許多極端氣候的出現。由于氣溫升高,造成了局部地區的水環境不平衡,從而造成了地面徑流減少,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積縮小,河流水位下降。在極端氣候條件下,水體環境質量將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其中最顯著的是極端氣候事件所導致的海平面升高和酸雨。除此之外,溫室效應也使得冰川融化,其中北極區域的溫室效應是以全球氣候變化為基礎的,北極地區的氣候變暖導致了全球海洋、陸地和冰蓋環流的變化,直接影響了全球洋流、大氣流的變化,引發數量較多的極端天氣,進而導致水環境質量受到影響[2]。
大陸是由多個板塊緩慢漂移形成的,并且這種板塊運動仍在持續當中,這就直接影響了地球上的河流、湖泊、濕地等地貌的存在。兩塊板塊的運動將會直接影響到地區的水環境,除此之外,板塊運動也會使火山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火山噴發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氫氣體,這些氣體會直接影響大氣層的臭氧,也會造成酸雨的出現,直接影響當地的水環境質量。另外,其中存在的有毒性氣體下沉也會毒害本地的植物與動物,動物的尸體也會間接地對當地的水環境質量造成不小的污染,這些都是由于地球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區域水環境質量下降。
水污染與城市的發展密切相關,其中以工業和生活污染為主,水資源的分布不均衡,特別是北部,在南方地區,水資源的污染程度比較低。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的利用率越來越低,水資源的污染度卻越來越高,地表水已經不能夠達到人們飲用的標準了,需要加以進行過濾、凈化。同時,由于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的發展,使得我國的人口越來越多,對水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盡管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了污水的處理能力下降,但是由于城市的規模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污水的排放控制水平已經下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生活垃圾的污染已經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損害。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中大量的人所排放的有害氣體將會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并且對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如何有效地降低水污染給人們的健康造成的危害,就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3]。
地下水作為重要的礦資源,其戰略意義可見一斑。但是,由于人們受到不菲利益的驅使,地下水資源也在工業發展中受到了污染,地下水的污染相較于地表水污染更嚴重。地下水的污染是一種廣泛的影響,不僅能夠造成附近流域的水體污染,還能夠將污染直接滲透到土壤當中,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進而污染人類的食品。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有二:一是工業開采導致石油、煤炭污染以及含鹽量、溶解性固體廢物污染等;二是一些不良廠商為躲避污水處理將污水排放在地下水當中。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包括工業污染物、傳染病微生物、含病原微生物和含油性物質。其中,感染源微生物是由微生物污染或繁殖引起的,使水體中的有機物被細菌、真菌所降解,進而對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和危害。在我國北方,由于水資源的限制,水資源的短缺和人口的大量增加,導致了地下水的污染和破壞;在我國西北地區,由于氣候的干旱,地下水的污染也日益嚴重,水質也越來越差。由此可見,水環境生態保護迫在眉睫,亟需人們進行處理。
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建筑污水、農業灌溉污水等都是影響污水處理的重要因素,我國目前的污水主要分為四種,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商業污水、表面徑流。重點分析其中的兩類,一類是工業污水,另一類是涵蓋了生活污水以及商業污水城市污水。
從污水排放的情況來看,根據全國各地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工業污水是全國最大的污染源。工業污水是一種含有大量重金屬污水、有毒有害物質、 COD類污染物的污水。根據有關數據,2011年以來,我國的工業污水排放增速顯著提高;2015年,全國工業污水總量為2.75億噸;而到了2015年末,全國的工業污水總量已經達到了5.96億噸[4]。另外,自2016年以來,各省工業污水的排放總體上呈現出了快速的增長態勢。河北省的城市污水排放總量在2014年達到3.62億噸;山西省的城市污水排放總量在2013年達到3.91億噸,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全國整體的污水排放呈現增長的趨勢,這對于我們仍處于環境治理初期的環保工作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從污水的處理情況上來看,當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重點是對生活污水的處理。但是,由于我國大多數城鄉接合部的污水處理能力不足,致使部分地區的污水處理量無法滿足需要,除此之外,由于一些污水處理站沒有進行日常的維護和管理,也導致了一些地區的水質不達標,對一些地區的水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另外,我國的污水處理設施還未達到有關的法律、法規規定,污水排放超標的問題依然存在。由此可見,雖然我國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污水治理上較以往也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以及國民經濟的總水量的增長。由于對水生態環境的認識、參與意識和經濟能力的限制,使得我國的社會公眾參與度較低,參與度較低。許多市民對水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的相關知識知之甚少,這主要是由于缺乏對水資源的認識和對公眾知情權的保護。公眾對水環境狀況的掌握是公民的義務和權利,而當地有關部門缺乏足夠的信息披露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將有關信息公之于眾,使公眾能夠積極參與,從而大大改善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效。但是,公民很少有機會參與到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活動中去,長期以來,公民積極參與的意愿也消失了。很久之前,中央就曾建議鼓勵民眾積極參加,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成效并不顯著。同時,地方政府也未能為公眾提供適當的參與決策的平臺。
針對我國的水生態環境問題,應采取如下對策:一是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狀況,采取科學的水資源保護對策。第二,要科學地使用水資源,使之得到合理地使用。第三,加強水環境的治理,以改善我國的水資源狀況。第四,強化流域治理。在進行流域治理時,必須對流域內各地區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的監控與分析。根據區域經濟活動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環境保護對策,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要加強對水資源環境的保護,就需要采取科學的水資源保護對策,充分考慮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生態工程及社會、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并舉,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協調,開發與保護并重,積極推進水權制度和水價制度改革,制定合理的用水計劃,科學分配水資源總量。并在嚴格執行國家水資源政策基礎上,積極推行高效節水技術,積極推廣節水型器具和節水器具產品,加大節水宣傳力度,使更多的群眾認識到過量使用水資源存在污染和浪費水資源問題的嚴重性,逐步形成節約用水意識。對水資源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的關系進行探討和研究。充分發揮水資源效益。
隨著社會的發展,水資源的保護問題日益凸顯。因此,要想有效地改善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必須加強科學的利用。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水資源狀況也不盡相同,因此,在科學合理的用水時應考慮到當地的具體條件,合理地利用水資源。目前,我國水資源管理體系相對健全,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監督,必須加強對其的監管,以確保水資源的合理使用與配置。第三,要大力推廣節水教育。只有通過對水資源的廣泛宣傳,才能有效地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改善我國的水資源狀況,為進一步做好水資源的保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5]。
根據我國目前的水資源管理狀況,必須明確行政主體的地位,明確行政主體的職責。這樣既能保障水利工作的正常進行,又能對水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在制定了相應的水資源管理措施后,還需將其應用于實際,并通過科學的水資源管理來達到對水資源的管理目的。第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水資源管理體制;科學、合理地分配水資源后,要對水資源進行科學的管理,要建立水資源的合理分配機制,要實行水資源的審批,要科學、規范地控制水資源的使用。在水資源的管理中,可以制定一套相應的法律法規。要從經濟發展和資源開發兩方面著手,對水資源進行綜合開發。要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就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
對于可以進行干預的、由于人為因素而導致的水污染事件要加以控制,減少人類活動對于水環境質量的干擾。為此,政府和公眾應該加強對水環境污染因素的源頭處理,以此來減少造成水環境污染的因素,進而降低水環境質量的污染概率。例如,可以嚴格審查相關的工業污水排放、處理流程,切實保證工廠產生的污水是經過了一定的處理后排放的,除此之外,也要定期對工程進行暗訪,確保污水沒有被偷偷排放到地下水當中。相關部門也要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使整個水生態保護工作能夠落到實處。
在進行流域治理時,要充分考慮到流域內的經濟發展和水生態環境的變化。通過對水資源的綜合利用,進一步加強水生態環境的保護。首先,要從地區內部來分析工業結構,從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考慮,并對流域治理過程中的污染問題進行分析。其次,要加強對本地區的企業的監督和監督。它的重點是各類工業生產,在對其進行監督和監督時,必須充分考慮到環境的污染問題以及管理者的責任感。并從總體上分析了各地區企業在流域范圍內的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流域內各地區的企業對流域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企業經營的關注,從而促進流域水資源的保護。第三,要積極發展綠色經濟。要把發展綠色經濟和調整產業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增加流域內企業的用水效率,推動綠色工業的發展。同時,鼓勵各流域的工業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城市與城市的聯系,以達到對工業、污水的有效控制和綜合利用。
我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巨大的水資源需求。盡管我國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但是人均占有的水資源卻很少,我國水資源的供求關系依然十分緊張。要滿足國內的用水需求,就需要確保水資源的質量并且也要防止水資源的浪費,必須在利用水資源的同時,增加水資源的使用效率,所以要根據當地的水生態環境,開展生態建設,大力發展節水措施,提倡節約用水,鼓勵企業積極研究和提升污水治理技術,節水減排,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減少水資源污染現象,進而實現對水資源的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