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魏麗麗
伴隨著當前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相關教育單位以及社會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施也越來越重視,而這也恰好證明了高校思政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對此,如果想要通過開展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師具有良好的思政教學理念,并且有不斷創新教學手段的意識。同時思政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是新時代背景下社會教育的關鍵內容,高質量的勞動教育活動不但能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還能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認為,勞動是創造價值的主要形式,并且對于個人實現價值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生產勞動與體育勞動相結合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對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勞動教育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首先,勞動教育能夠使學生的心態更加積極,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其次,勞動教育還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能夠影響學生行為,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而且勞動教育還可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提高,了解社會。高校思政教師要認識到,勞動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勞動教育是思政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傳統教育理念一直都是“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于人” 等頑固思想,而這種思想會導致部分家庭缺乏主觀教育理念,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沒有給學生滲透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此外,根據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其中有一半的大學生存在享樂思想,并沒有意識到勞動為自身帶來的價值和意義,而這與我國注重勞動教育的觀念并不相符。事實證明,這一半的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時,往往具有負能量,沒有解決問題的意識,在面對問題時只會抱怨。在面對這類學生的現實性問題時,高校必須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勞動教育,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抗壓能力,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5]。
首先,勞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在人類不斷勞動的過程時,發展了很多先進技術,發展了生產力,是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由傳統農耕文明發展為現代工業文明,都離不開勞動人民的不斷努力。而近年來,更多的教育學者意識到東西方文化差距,開始通過勞動教育提高當代人才綜合素質。而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也逐漸認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通過一系列的勞動實踐活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品格[4]。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提出過勞動對實際生活的主要作用。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勞動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學實踐的有效形式。在學生的教育當中應該不斷滲透勞動教育的理念,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在社會主義建設階段,我國教育事業雖然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缺乏資金投入與支持,所以國家倡導學生勤工儉學。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提出了要培養要擁有社會主義文化素質的勞動者。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教育服務功能也發生了新變化,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賦予勞動教育新的使命和內涵。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并在闡釋教育目標時首次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凸顯了勞動教育在新時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推動新時代勞動教育回歸初心、回歸育人[7]。
在高職院校中,各類專業課都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質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提高思政課教學中勞動教育質量,從而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是當下高職院校的重要責任。其次,教師作為高職院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同時也作為高職學生的引導人,要時刻謹記勞動教育并不是單純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同時在教學時也要滲透勞動教育本身蘊含的哲學含義。對此,高校思政教師應該具有自我創新意識,并且通過不斷開發思政教學資源來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從而為培養社會所需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2]。
數據分析顯示,當前高職院校學生之間心理素質差距較大,并且每個學生的智商與情商也各不相同,包括專業知識的掌握也有高有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同學生的家庭教育不同,所以開展勞動教育提升學生思想素質是高職院校當前的重要任務,思政教師要通過心理素質、價值觀等角度開展勞動教育,從而把實踐活動結合思想教育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最終才能將學生培養成“支柱型人才”,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堅毅品格,幫助高職學生勇于面對畢業后的一系列社會壓力。在高職學生就業之后就會發現,每一個行業都有相對應的規范與底線,同時這些規范也是促進國家發展的根本。尤其是對電子專業來講,其特殊性導致操作時的每一步都涉及財產及人身安全問題,不能出現絲毫偏差。而這也就要求學生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以及良好道德品質。對此,就需要思政教師嚴格把控思政教學中勞動教育的質量,最終才能強化學生心理素質[1]。
此外,相對于在學校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對當下高校學生而言更關鍵的是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而開展勞動教育可以較為有效地培養學生品德。其次,在高校中開展勞動教育具有十分關鍵的橋梁作用,對培養高校學生一系列的優秀品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勞動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更可以幫助學生從容地應對日常生活和學業上的各種壓力,并且形成健全的人格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通過開展勞動教育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還可以讓學生提前步入社會適應社會,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由此看來,高校的勞動教育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是十分關鍵的。其次,在思政活動當中,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理解為品格與意識的培養,而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完成這一階段的轉變,并且逐漸完善。
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的階段,并且對社會的認知與理解處于懵懂狀態。因此,這個階段的高校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所以,在這個階段利用思政教學開展勞動教育,營造積極健康的教育氛圍,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并且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追求[5]。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不能只注重價值觀的培養,還要注重勞動教育方面的培養。并且思政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價值觀與勞動教育之間的聯系不僅僅要進行有效融合,還要覆蓋眾多教學內容,將新時代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理念在高校教學中體現出來。而這也就需要思政教師將馬克思主義融入勞動教育相關價值觀,以此來形成勞動教育理念,并且與當前高校教學機制相結合,這樣才能加強高校勞動教育。對此,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在教學環節融入紅船精神、勞動精神等,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勞動自信心,樹立正確價值觀。此外,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影響普通學生發揮的重要影響作用。從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在日常學習中和普通學生接觸時間最長,最能了解與體會同學的心理。對此,高校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黨員成為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一員,在平時教學中可以與學生黨員攜手構建一個生動的勞動教育課堂,從各方面全方位滲透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因為學生黨員與普通學生年齡相同,有共同的話語以及思想,所以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給學生的感覺不同于思政教師。學生黨員可以在普通學生中逐漸滲透勞動教育理念,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克服抵觸情緒。因為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的積極分子,所以能在大學生教育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而且,高校思政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時,可以定期舉辦講座,邀請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參與到活動中,還可以邀請一些入黨積極分子參與到活動中,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此外,高校思政教師要結合時代發展特征以及社會主流價值觀開展勞動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而作為勞動性質的創新創業過程,對于大學生是具有未知因素以及風險的活動。
對此,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時,結合社會發展趨勢,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創業風險,從而強化大學生在創業時的心理素質以及抗挫折能力,最終幫助大學生積極發揮自身專長,努力參與社會創業活動,并正確看待創業中的各種風險以及結果,從而實現個人價值。
大多數優秀企業具備良好的勞動精神。對此,在日常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可針對不同專業的性質,介紹并帶學生參觀企業,讓學生明白在現實工作中,勞動精神對于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意義。此外,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在相應的勞動教學中介紹我國經濟發展趨勢,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國當前經濟的飛速發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從而把勞動精神與科技強國聯系起來,最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綜上所述,當下高職院校將思政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改革已經刻不容緩,并且高校作為社會人才的主要輸送機構,更應該加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且積極創新勞動教育環節,使高校勞動教育發揮到最大價值。此外,高校思政教師要正確引導黨員學生起到積極地帶頭作用,從而幫助普通學生正確看待勞動教育,推動學生完善的人格發展。并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在勞動教育活動中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將自身專業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發展不僅是對于學生個體發展有著良好影響,更是對于國家、社會整體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