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學 劉洋
高校突發事件主要是指,出現在校園內部或外部,沒有任何預兆突然發生,并且高校工作者的意志無法干涉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對整個高校正常教學秩序帶來沖擊或危害的事件。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環境的日益復雜,高校擴大招生規模,學生的思想觀念多元化,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導致了高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面對各種突發事件,輔導員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相關情況,及時跟進,妥善處理,保護學生的合法利益,維護學校的正常秩序。本文選取一起典型案例,從案例呈現、案例分析、解決方法、思考與啟示等幾個方面進行梳理與分析,意在為我們更好地教育學生提供一些啟發。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往往過于以自我為中心。一旦遇到一些人際交往的問題,便顯得手足無措。一旦達到一定程度,矛盾便會凸顯出來,從而導致突發事件發生生。張某宿舍共六人,張某家境較為優越,而宿舍里的王某家庭條件較差,兩個人在宿舍常因一些瑣事而發生小摩擦。隨著矛盾不斷積累,最終導致兩人在宿舍爆發了爭吵,幸虧班長及時趕到制止了兩人,從而及時防止了突發事件的惡化。
學生心理發展尚未成熟,處理問題時較為沖動,長期封閉管理加重了學生消極情緒,當前“90后”乃至“00后”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的主力軍,他們思想活躍,但是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夠沉穩,性子比較急,出現問題后很容易沖動,不計后果,同時也缺乏一定的人際交往技能,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較弱,當發生言語不和或感覺自身利益受損時容易意氣用事,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除此之外,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關鍵因素,很多學生性格當中有飛揚跋扈的一面,而且學生現在大多養尊處優,進入大學以后,不能適應大學的生活和管理模式,紀律觀念淡漠,安全意識淡薄,進而產生煩躁、猜疑、敏感等諸多不良情緒。并且虛榮心較強,對于別人的觀點及感受考慮得很少,一旦出現矛盾便只會激化矛盾。同時由于疫情管控的要求,學校對于學生出入校園的管理較為嚴格,使得學生活動范圍和活動空間受限,導致一部分學生情緒偏于急躁,心理上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同時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缺乏法制基本觀念,對可能引起的嚴重后果和所要承擔的相應責任沒有概念,對校規校紀學習不到位,對于學校的處分毫不在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是溫暖的港灣,是學生獲得關愛的地方。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則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了較大比重,他們從小嬌生慣養,家長過度溺愛,導致其心理承受能力過弱。一部分家長覺得,孩子的成長與成才完全是學校的責任,自己僅僅只要是做好物質保障就可以了。一些單親家庭、離異家庭或者是貧困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導致他們出現性格缺陷。同時,父母如果做不好表率,從小經常打罵孩子,在這種暴力場域之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暴躁易怒,遇到問題時,任性妄為,簡單粗暴地去解決問題。畢竟學生的教育培養和成長成才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所占的因素也是很大一部分。家庭除了做好基本的物質保障以外,更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與呵護,如果學生受到挫折,要多加鼓勵才能使其健康成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抗挫折能力。
在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下,高校不斷擴招,高校在校生日益增加,素質更是參差不齊,校內人員日趨復雜,所謂“象牙塔”早已摻雜了社會因素,大學校園儼然成了一個“小社會”。社會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理念,比如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都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很多大學生受這些不良風氣影響,往往爭強好勝,缺乏合作意識,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抗擊打能力欠缺,又比較魯莽沖動,從而相互攀比,有著很強的逆反心理以及嚴重的消極情緒。同時網絡上充斥著的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也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第一,穩定學生情緒,避免學生再出現過激行為。我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找到張某等同宿舍六名學生,安撫了學生的緊張情緒,了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并讓他們寫清楚事情的詳細經過,最大限度確保對事件處理的客觀公正。我告訴張某做事情不要那么意氣用事,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出現矛盾要學會化解矛盾,妥善引導他們學會冷靜分析,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防止再次通過暴力發泄自己的不滿,從而把控住整個事態的發展。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合理方式表達自己訴求,不要通過網絡自媒體等方式將問題擴大化,及時控制信息傳播。
第二,重點關注學生的人身安全,幫助學生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詢問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后,帶領學生到醫院做了身體檢查,仔細檢查學生是否受傷,確保學生人身安全健康。同時嚴肅地分析了此類行為產生的不良影響,并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同時向學院領導如實匯報此突發事件的來龍去脈。
第三,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事情的經過,以避免矛盾和沖突。經過我的耐心解釋,學生家長從一開始一味偏袒自己的孩子到逐漸冷靜下來,愿意和學校一起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由于學生還未踏入社會,容易意氣用事,但如果能經常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協商,此類事件是完全可以杜絕的。通過及時聯系家長,通過良好的前期溝通為學校開展下一步的工作贏得主動。
第四,做好善后處理工作。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與學生真誠溝通,解開學生的心結。告知他們一定要遵紀守法,遇事一定不要頭腦發熱,學會控制情緒,尤其是不能拉幫結派,為了所謂哥們義氣而意氣用事,去做違反校規校紀的事。
第五,做好后續的心理輔導和追蹤工作。此類事件的發生,勢必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學生,可能會對其產生較長時間的深遠影響。因此要經常與學生坦誠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同時安排有責任心的學生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密切關注學生日常狀態,有問題及時反饋給輔導員。與學校心理咨詢室合作,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輔導。通過長期的追蹤和關注,有助于徹底解開學生的心結,完善他們的人格,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通過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最終家長也都希望能夠妥善處理此事。根據臨沂大學學生管理的相關規定,讓他們寫下深刻的書面檢討和保證書。同時一并告知他們一定在以后好好表現,一定要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最后以此案例為契機,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做好總結反思工作,通過召開班會和個別學生座談會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負面的情緒,遇到問題時一定通過溝通協商的方式解決,避免把問題復雜化擴大化。遇見突發事件的時候,一定及時勸阻或制止,切不能講哥們義氣,煽風點火。與他人相處的時候要學會相互尊重,學會控制不良情緒,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此事件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他們覺得自己很委屈。我及時和他們敞開心扉談話,讓他們明白無論任何情況下都需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爭吵肯定解決不了問題。遇事一定要冷靜,否則就要為自己的莽撞行為負責。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經常深入宿舍和課堂,傾聽學生的聲音,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情況、情緒變化等,制定相應的心理輔導策略,培養學生積極樂觀、自信自強的情緒,消除潛在矛盾。要定期收集學生遇到的關于生活與學習等各方面的難題,進行整理分析,盡我所能妥善解決學生的困難。同時也要注意密切關注存在學業預警、家庭困難、心理問題、沉迷網絡問題的特殊群體學生,通過獎、懲、助、貸等方式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讓他們學會感恩,學會思考,學會關心他人。使得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相互體諒的友好氛圍。
增強學生的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可以通過聯系派出所民警來學校舉辦法制教育座談會,對學生進行警示教育,引導學生從根本上認識自己行為所導致的嚴重后果。另外,還可以通過開設法制課程,舉辦演講比賽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提高學生素質,減少矛盾和沖突。通過開展素質教育講座,開班會等形式強調校規校紀,增強學生自律意識。同時多開展有關心理和人格方面的講座,培養學生的互幫互助意識和團結互助意識,幫助學生緩解急躁、空虛、做事情不考慮后果等不良情緒。同時要引導學生在面臨無法解決的矛盾時,通過合理合法合規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比如可以直接尋求輔導員幫助,也可以直接通過學院設立的院長接待日來向學院反映問題。學院要加強與安全保衛處及法學院等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建立長效溝通機制,有問題立刻解決,決不能讓事態擴大化。使得學生有矛盾時候有途徑和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從而將矛盾化解。
讓學生明白當同學或舍友有矛盾的時候,不要因為講哥們義氣而去摻和,而是應該及時進行勸阻,制止其錯誤行為。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犯錯,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講究教育引導的技術,使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接受,坦然面對健康成長。同時,我們一定要秉持“立德樹人”的初心,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文明守法,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通過開設大學生禮儀相關課程以及講座,提高學生人際溝通能力,正面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換位思考,真誠與人溝通。優化教育過程,處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做到治標又治本。
在處理此類突發事件時,切不能站在學生的對立面,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要理解學生,為學生考慮,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和老師的關愛,用愛心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不能過多責備與訓斥, 懲罰僅僅是手段,學生的成長成才才是關鍵。要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切不可操之過急。
構建學院-輔導員-班長-舍長的四級聯動機制,一旦出現問題,輔導員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動態,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第一時間把相關情況梳理好上報相關部門,要學會從日常上報的各項數據當中發現潛在的危機與問題,并及時處理。
由于疫情原因學生無法外出只能留在學校里,時間久了自然會有一些煩躁情緒。因此更應該優化學校的生活、學習環境,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力度,建設美麗校園,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潛力得以發揮,能力得到展示,情緒也能夠得到宣泄。同時要堅決抵制宣揚暴力、色情的影視作品等,營造積極、和諧健康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學會與人溝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形成積極向上,文明相處的良好環境。除了加強學生文明修身教育之外,也要提倡重點場所教育情境的營造,比如餐廳、體育場等,大力開展大學生文明修身月、文明校園等活動,通過設立大學生黨員示范先鋒崗,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打造學校特色品牌。
要以此突發事件為契機,總結處理過程中的經驗,舉一反三,進行分析思考,不斷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業務水平,爭取在以后再處理類似突發事件的時候,能夠更加靈活與得心應手。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機制,建立協調防控體系,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同時要優化網絡環境,提高網絡教育的正面性和覆蓋面。
高校輔導員作為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和校園穩定的中堅力量,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一定要沖鋒在前,進行認真研判分析,妥善處理,及時將不穩定的因素排除,制止不法行為,保證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會在突發事件中把握育人時機,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陪伴者、知心者與呵護者,關愛學生,真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引路人。總之,大學生突發事件的處理和預防,使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極大挑戰,只有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讓突發事件處于有效控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