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津

摘 要:戰略管理是各大國有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獲得良好競爭優勢的重要渠道。隨著當前國民經濟結構的不斷發展、完善,國有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逐漸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良好戰略管理目標的制定不僅有利于保證國有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還有利于保證國有企業的實際經濟效益,同時有利于國有企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由此可以得出,戰略管理在國有企業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國有企業戰略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和討論,并對其解決對策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相關學者的研究提供相應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國有企業;戰略管理;問題;經濟效益
隨著市場經濟結構的不斷完善,戰略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國有企業管理工作的長期應用過程中形成了企業戰略管理。國有企業戰略管理通常指的是,為了保證生存和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企業在分析市場環境和內部發展條件基礎上,對企業長遠穩定發展和重要問題的整體規劃。目前,影響國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因素越來越多,市場環境也愈發復雜多變,要想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提高市場地位,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該將戰略管理看作是日常工作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凸顯戰略管理在國有企業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國有企業戰略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一)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欠缺戰略發展意識,發展行為具有短期化特征
當前,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的戰略管理工作并不包括戰略管理部門的日常工作,所以導致企業的戰略職能只能局限于國有企業的戰略目標制定、發展方面。戰略管理部門只參與日常工作的決策和管理,但是卻脫離了國有企業的各項重要決策,因此無法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實際要求。與此同時,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并未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形成相應的定位意識,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長遠目光,部分管理人員長期忙碌,于較為煩瑣的管理工作中,并未對國有企業的實際發展方向、戰略目標制定等進行有效規劃,認為戰略管理的作用性不大,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不僅會限制高層管理人員的素質發展,還會導致高層管理人員無法對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有效把握。因此,在考慮和分析國有企業戰略發展方向時,管理人員應該重點考慮的是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可能會對國有企業的發展造成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科學合理分析,避免出現盲目跟風的現象。尤其是在國有企業開發新的業務領域上,如果高層管理人員缺乏對管理工作的基本風險,只會效仿其他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那么勢必會導致戰略發展目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響本企業未來的長遠發展。
(二)戰略管理缺乏科學合理性以及相關根據
部分管理人員認為國有企業建設規模越大越好,所以在國有企業戰略管理制定過程中,并未從外界環境影響因素和內部資源管理角度出發,片面地追求發展規模所帶來的短期效益,從而導致國有企業戰略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盡管部分國有企業已經制定了屬于本企業的戰略管理,但這些所謂的戰略管理并非建立在企業對市場發展環境和內部資源管理分析的基礎上,也并未進行科學合理論證,只依賴于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和戰略目標的設立,盲目進行照搬,因此缺乏獨立的判斷和思考能力,導致眾多國有企業的戰略管理都較為相似,不僅會影響國有企業創新思維的發展,還會影響市場環境的安全穩定。
(三)國有企業的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國有企業在制定了發展戰略以后,就應該將實施和控制作為保證國有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戰略管理要求國有企業在設計和制定戰略發展方案以后,就必須為其提供相應的實施機制和糾偏機制,從而為組織構建和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盡管部分國有企業已經在發展戰略目標基礎上構建了正確的戰略發展計劃,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實施戰略保護機制和控制機制,同時缺乏實施機構、管理機制和相應的糾偏機制,所以導致發展戰略只能浮于表面,無法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得到貫徹落實。
(四)戰略管理手段單一,戰略思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戰略管理要求國有企業應當遵循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社會經濟發展規律來引導和指導各項競爭性經營活動。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在實踐過程中經常出這類現象:在開發產品,或者是選擇進行新的發展領域時,經常出現不合理的運動式高潮現象。在選擇戰略態勢時,國有企業部分管理人員過多關注發展過程,卻并未意識到實力積累和鞏固的重要性,這也是導致國有企業戰略思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重要因素。在選擇戰略管理類型時,由于部分國有企業的戰略管理手段較為單一,所以容易被其他競爭企業所模仿,從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難以形成良好的發展形式和競爭優勢。
(五)戰略組織結構與戰略發展相背離,實踐缺乏有力支撐
戰略實施主體是個人,或者是部門,他們的積極工作都是為了達到國有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這就要求國有企業應該將能夠實現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經營活動進行有效分類,并賦予相關負責人從事這些經營活動的必要權力。要想有效地組織開展戰略實踐,就應該構建系統化、完善,且適宜戰略發展目標的組織結構,并對原有結構中的不當之處進行合理調整。但是在大多數國有企業中,這一調整環節卻經常被忽略。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各大國有企業的發展目標、經營范圍等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此時,部分管理人員會在市場發展規律和企業實際經營工作基礎上制定新的戰略管理。但在戰略制定以后,部分工作人員并未利用新的戰略進行職權責任劃分和管理,認為原有的組織結構能夠有效適應不同時期的經營工作,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二、應對國有企業戰略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諸多問題的具體對策
(一)重構戰略管理,有機整合企業戰略管理各要素
國有企業的經營規模與經濟規模并不對等。部分國有企業認為只要利用各種資產手段就能將多種資金大量納入企業中,并在短時間內實現經濟迅速膨脹,實現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種想法過于急功近利,不僅會影響國有企業的實際經濟增長情況,還會導致戰略發展目標落后,影響后續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對此,國有企業在制定戰略管理目標和方案時,應該建立在企業實際發展基礎上,避免因片面追求經營規模而導致企業發展受限。實際上,只有保證國有企業規模與內部資源相適應,才能有效發揮規模的重要作用。在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應該對戰略管理進行重新構建,有機整合國有企業的各項戰略管理要素,同時對國有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發展方案、業務流程等重要工作內容進行系統化研究、分析、比較,促使其在實際實踐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
(二)培養能夠適應國有企業戰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人員
現代化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對國有企業的戰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企業要求管理人員應該具備超前的發展意識和全局觀念。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始終保證自身的敏銳思想,以發展性眼光看待市場環境的變化,提早做好預防方案并付諸行動。此外,作為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以全局觀意識看待企業的發展問題,提高預見性,考慮國有企業的實際經濟效益,從維護企業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處理好企業和市場環境之間的關系。
(三)構建動態戰略管理體系,加強戰略管理的自主創新意識
加強戰略管理的自主創新意識,不僅需要對各項管理要素進行有機整合,還需要構建科學合理,且具備及時反饋功能的動態戰略管理系統。對此,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在短時間內及時接收戰略管理系統終端對市場各類信息數據的反饋,同時對管理系統中的各項參數進行合理調整,在重新整合后再投入使用,有效實現戰略管理的“有效互動”,提高國有企業的戰略風險規避能力,保證國有企業在復雜市場環境中的綜合競爭力。國有企業相關管理人員應該正確意識到,只有不斷進行創新改革,才能提高企業對社會發展潮流的適應力,避免出現戰略管理混亂的情況。對此,國有企業應該自主摒棄以往較為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市場經濟發展為基礎構建管理體系,規范企業的經營活動全過程,實現經營管理思想的有效轉變,促使其能夠真正成為追求合法經濟效益的競爭主體,這也是保障其實現戰略管理創新改革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
(四)加強戰略管理的科技化、商品化發展,提高對經濟效益性的重視程度
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現代化社會經濟建設的首要生產力,隨著科技化、商品化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熱潮已經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掀起,高科技技術實現了迅猛發展,科學技術手段也在不斷增多。在此情形下,國有企業戰略管理必須實現自然科學與戰略管理的有機結合,并將此作為戰略管理模式構建的重要依據,加強戰略管理的科技化、商品化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國有企業的發展需求。面對愈發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要想加強國有企業戰略管理,首先,管理人員應該提高對企業實際經濟效益的重視程度,并以此為基礎制定企業戰略管理的主要原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和成本消耗,生產能夠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進而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的實際經濟效益。
(五)在戰略管理中制定相應的精神激勵機制
要想保證戰略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應該將全體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捆綁,同時尊重員工的個性化思維和工作習慣。在“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基礎上,確立國有企業發展目標、經營目標等。從國有企業的長遠戰略規劃工作開展情況來看,與物質獎勵相比,精神激勵的方法更好。在制定戰略管理相關精神激勵機制時,應該避免將精神獎勵局限在口頭贊賞和表揚等方面的獎勵,而是應該以一種新型的方式作為員工的精神獎勵,即賦予工作工作人員更大的責任與義務,促使員工能夠正確看待自身的重要價值,保證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充分發揮自身的工作潛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價值,從而為國有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提供助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國民經濟結構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保證自身的長遠發展,國有企業應該提高對企業戰略管理規劃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在實際層面對戰略管理進行有效分析。對于戰略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諸多不足之處,管理人員應該不斷對其進行優化調整,保證規劃管理的管理落實,從而為國有企業的良性循環發展提供助力。與此同時,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該不斷培養能夠適應國有企業戰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人員,提高對經濟效益性的重視程度,構建動態戰略管理體系,從而加強戰略管理的自主創新意識,保證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何非.關于加強國有企業集團財務戰略管理的思考[J].中國外資,2020(24):133-134.
[2]李小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現存問題的改進對策與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20):200-201.
[3]陳會民.關于國有企業集團財務戰略管理的思考[J].當代會計,2020(16):73-74.
[4]金梅,何娟.淺析國有企業戰略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9(2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