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羅?王海峰

摘 要: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各國為了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緩氣候變化,實現國際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各國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優化能源結構,可再生能源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特別是我國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和“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力投資企業開始“走出去”,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放眼海外,加速推動海外電力投資向綠色低碳化轉型,為應對世界范圍內的氣候變化做出了突出貢獻。本文重點分析電力投資企業參與海外可再生能源市場的發展機遇,并提出在項目開發過程中的發展策略,以期為中國企業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更好地開展電力項目投資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海外市場;電力投資;可再生能源;發展機遇;開發策略
一、電力投資企業海外可再生能源市場的發展機遇
(一)國際社會攜手推進可再生能源市場戰略轉型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會議期間世界各國政府首腦共同通過并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是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為促進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和適應,推動可持續發展,加速技術創新,開展國際合作,為后續國際氣候變化協議奠定基礎。
2016年,世界范圍內各締約國簽署《巴黎協定》,國際社會第一次就努力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共識,明確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自的責任,通過國家自主貢獻的方式充分動員所有締約方采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促進可持續發展。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其中提出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拓展相互投資領域,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
國際社會協同合作,共同推動能源轉型在全球范圍內展開,能源消費清潔化、低碳化成為大勢所趨。能源轉型的關鍵是電力行業在世界范圍內快速升級,新興能源技術變革不斷取得進步,可再生能源市場蓬勃發展,為中國電力投資企業“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各國政府政策助力可再生能源市場優化完善
截至目前,共有超過179個國家設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制定了可再生能源長期規劃,出臺了相應的支持法規政策,為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構建優質環境,推動本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結構進一步優化。中亞地區如烏茲別克斯坦政府2020年發布的《2020-2030年確保烏茲別克斯坦電力供應的概念說明》,要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在其總發電量中的份額提高到25%以上,其中太陽能項目裝機達到5000MW,風電項目裝機達到3000MW;并于2020年頒布《投資和投資活動法》《關于非農業用途的土地私有化法》等法律文本,以期優化投資法律環境、改革稅收制度、改善匯兌條件、解決用地問題,提高海外投資企業開發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的政策保障力度。非洲地區如阿爾及利亞政府于2015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15-2030)》,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項目總裝機達到22000MW,其中光伏項目裝機13575MW,風電項目裝機5010MW,光熱項目裝機2000MW,熱電聯產項目裝機400MW,生物質裝機1000MW和地熱裝機15MW;2022年,阿爾及利亞政府出臺新《投資法》和《投資法實施細則》,通過確定轉匯保證、提供稅費優惠政策、設立投資一站式服務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保障海外投資企業收益,簡化海外投資審批流程,縮短項目開發周期。東南亞地區如菲律賓政府于2020年發布《2020-2040年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計劃到2030年和2040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分別達到35%和50%的目標;2022年,菲律賓政府公布了《可再生能源法(2008)》修訂案,取消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外資股權比例為40%的限制,允許外資公民或外資實體參與勘探、開發和利用菲可再生能源資源。
(三)產業技術進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市場更具競爭力
以光伏、風電為首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技術革新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成本不斷下降,并隨著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規模化、市場化和競爭化,可再生能源產業的供應鏈和管理效率也得以不斷優化,進一步推動產業成本的降低。
光伏組件在過去的幾十年的發展中,電池技術從多晶硅到單晶硅,從P型到N型,從BSF技術到PERC技術,引導光伏組件功率達到了550W,電池效率達到23.8%,甚至更高。風機技術路線從雙饋型到直驅型再到半直驅型,陸上風機功率已達到11MW,海上風機功率已達到18MW,輸出功率大型化逐漸成為滿足平價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NEA)發布的《2021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顯示,2021年相比于2010年,全球光伏平均度電成本從0.417美元/kWh下降至0.048美元/kWh,降幅約88%;陸上風電平均度電成本從0.102美元/千瓦時下降至0.033美元/千瓦時,降幅約67%。
(四)競爭機制優化協助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
為鼓勵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多國政府通過優化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制定針對發電項目的補貼政策等有效措施,用以支持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的開發,增強電力投資企業的投資信心,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技術進步。
固定電價(Feed-in-Tariff),是國際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交易采用最廣泛的補貼電價機制,通過與政府機構或者有政府擔保機制的機構簽訂長期購電協議(PPA),發電商以包含對項目額外補貼的固定價格出售電力,保障項目有長期穩定的合理回報。
配額制也稱為綠色證書,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扶持方式,對參與電力市場競爭的供電商、消費者提出的約束性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配額制度。發電商既可以通過出售常規電力獲得電費收入,也可以通過出售因生產可再生能源電力獲得的綠色證書而獲取額外收益。
拍賣,是以競標方式通過引入大批電力投資企業之間開展競爭,通常是以最低價中標為原則。要求電力投資企業對項目開發、建設和運營全過程的成本具有更強的管控能力。
電力市場競價,在電力自由交易市場上發電商將電力以商品的形式實時競價上網。當負荷需求與發電功率形成平衡時,按照不同發電商各自的報價由低到高進行排序,被調度的最后一名發電商的機組稱為邊際機組,此時最高的電價即為交易電價,也稱為邊際電價,電費收入以邊際電價進行結算。
二、電力投資企業海外市場的開發策略
(一)集成化信息調研策略
電力投資企業開發不同國別市場,對各個國家宏觀形勢需要有清晰準確的認知,對項目信息獲取保持主動性,全方位多維度搜集和研究信息,集成化歸類分析正確信息,篩選并確保市場信息的時效性,把握投資發展方向,為投資決策助力。一是準確開展國別市場調研,包括政治環境如:政治制度、政治黨派、政府機構、政府信用、政府履約、外交關系等;經濟環境如:經濟結構、財政情況、營商環境、外匯儲備、內外負債、主權信用評級、基礎設施、物價水平等;社會環境如:民族團體、宗教信仰、社會習俗等;金融環境如:外匯管理、銀行業、金融業、保險業、融資情況等;投資環境如:投資政策、減免稅政策等;法律環境如:法律體系、投資法、勞工法、工資法、稅法等;電力環境如:電力主管單位、電力裝機、電力結構、電力發展規劃、電力項目開發流程等。二是要拓寬可再生能源項目信息來源,通過與使領館、國際機構、東道國政府機構、東道國電力企業等建立聯系,主動推進項目信息收集,保證項目信息來源。
(二)國際化人才培養策略
電力投資企業實現“走出去”,國際化人才培養是“驅動力”。海外可再生能源市場開發要求人才具有高度的戰略發展眼光,具備國際化可再生能源專業知識儲備,善于發現市場開發機遇,勤于學習同質化企業開發模式,能于決策市場時機。首先,應重點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學習能力,每個國別的政治情況、經濟情況、法律情況、電力市場情況等不盡相同,各個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發背景、技術難點、商業模式也各有千秋,合格的國際化項目人員必須具有快速的學習能力,在不同的國別環境下構建適時的項目架構體系,以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其次,應重視國際化人才關于投建運一體化的知識技能培訓,從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發,把控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整體情況,關注項目開發期重點,克服項目建設期難點,打好項目運營期基礎。最后,應把握國際化人才的復合化要求,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涉及的專業知識廣而細,從工程、管理、語言、商務、技術、法律、財務、金融等全方位加強復合型國際人才的培養,并組建高標準市場團隊,使人才滿足日益多元化、開放化、全球化社會環境所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
(三)品牌化企業宣傳策略
電力投資企業為促進世界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做出了突出貢獻,應積極宣傳電力投資企業為海外綠色電力投資和低碳化可持續發展發揮的關鍵性作用。首先,可以通過高層論壇、交流會等渠道,廣泛宣傳對外開展的可再生能源投資項目,這是展現電力投資企業發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塑造企業綠色品牌,加強公司形象在海外宣傳力度的機會。其次,可以邀請東道國政府機構、國際機構、新聞媒體參觀項目現場、發表新聞文章、實地采訪等,展現電力投資企業在東道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扎實努力和務實行動,也是拓展外交成果的有效形式。再次,可以踐行屬地化模式,通過積極拉動東道國投資企業、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參與到可再生項目中,聘用東道國當地員工等方式,使其從投融建運各階段對電力投資企業對于落實東道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做出的實際貢獻有切實體會。
結束語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中國主要電力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總金額69.6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共30個,主要涉及輸配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交通基礎設施及儲能等領域,中國海外能源投資結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光伏市場裝機超過175GW,累計裝機達到942GW。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全球風電裝機新增93.6GW,累計裝機達到837GW。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2021年新能源展望報告(NEO)》的預測顯示,2050年風電項目裝機將達到25TW,平均每年新增816GW;太陽能項目裝機將達到20TW,平均每年新增632GW。
隨著世界范圍內各國可再生能源規劃的繼續推進,海外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將持續快速的增長,將進一步帶動我國電力投資企業參與海外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的機遇,實現我國電力投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高亦克.淺析“一帶一路”國家新能源潛力及電力央企海外開發項目策略[J].上海建材,2020(03):16-18.
[2]朱來,王芝福.電力企業海外市場開發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21,6(22):257-258.
[3]楊棟,孫小永.論國際工程市場的開發趨勢[J].中國水泥,2019(08):74-77.
[4]劉建國,朱躍中,蔣欽云.雙碳目標下,我國海外電力投資新思考[J].中國能源,2021,43(09):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