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明
(甘肅省清水縣郭川鎮中心小學 甘肅 天水 741421)
相關統計調查發現,超過50%的學校的體育器材與基礎設施配置都不滿足當下要求,更無法滿足學生的根本需求,促使學校可開展的體育活動類型單一、質量低下,學生只能將殘缺不全的器材輪番應用,每個學生接觸體育器材機會少之又少,不利于學生興趣和習慣的培養。為此,自制體育器材的形成與發展對此類學校來講意義重大,能夠使體育活動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增強學生的活動體驗感,對強化學生的體能素質、培養體育精神非常重要。
通常情況下,自制體育器材都是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加以制作,而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可以將此項活動交給學生,帶領學生共同制作體育器材的同時,也在強化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親自制作自己心中所想的體育器材,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體育綜合素養。簡單來講,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在自制體育器材時,要積極展現自身的創新性、能動性,基于學校發展的體育需求,將可用材料有效利用起來,從設計到制作,一套系統的制作流程,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的獨特精神,以便學校更好地開展體育活動。
當前,自制體育器材所選用的材料,主要以日常生活中廢舊材料為主,例如家中的廢舊紙殼、廢舊瓶子等,經過一系列的設計改造,能夠變廢為寶,使其成為專項體育器材,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在設計中,也實現廢舊物品的二次利用,形成新型材料,滿足我國提倡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建設要求,能夠增強學校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意識,并學會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開展體育活動,學生們獲得運動體驗后,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體能素質。
基于安全與管理方面,學校自制體育器材應該安排專業的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負責,通過積極參與、積極引導,為體育器材自制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且按照工作方案,對自制體育器材展開科學分類。例如,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在研發利用期間,要明確制作方法、注意要點,以便有序進行自制工作,并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便遇到自制難題時,可及時運用互聯網技術查找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如此一來,確保體育器材自制工作有序展開,使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如期完成自制任務,以便豐富學校體育活動類型。
例如,對于障礙跑項目,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需要制作一定數量的障礙物,找尋適當的材料用于障礙物制作,同時還要依照學生的身高、體育技能、體能素質等多個方面,明確障礙物的尺寸大小、形態結構,通過裁剪拼裝等方式,完成障礙物制作任務。值得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注意的是,所制作的障礙物應有顯著的實用性、可行性特點,還要通過反復檢查、多次檢驗,才能正式投入應用,并對其應用情況加以客觀評估,以便對障礙物進行持續的改良升級,保證學校體育活動開展效果。
現如今,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如火如荼,學校建設規模持續擴大,體育活動所運用的體育器材數量不斷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耗用學校的資金費用。然而,學校的資金分配相對有限,體育活動無法獲得大量財力支持,特別對于經濟條件有限、發展水平滯后的貧困地區,想要為學生提供質量符合標準、數量充足的體育運動器材難度顯而易見。學校如若掌握自制體育器材的方法,安排專業的工作者負責此項目,便能解決體育器材緊缺的實際問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減輕學校的負擔,確保體育活動開展的質量,為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機會。
在體育器材自制期間,工作者要遵循有關原則,出于對小學時期的學生自我管理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不足等方面的考量,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要高度注重學生的安全問題。然而,體育器材自制所應用的材料類型十分豐富、性質屬性不盡相同,使自制體育器材容易存在難以預測的安全風險,如,尖銳物、易燃物、污染物等。例如,帶鐵銹的金屬在反復應用中,容易刮傷學生,引發傷口感染問題;廢舊紙殼在特殊環境下容易燃燒等,這些都是風險源,需要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將一些風險源有效消除。
自制體育器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校資源配置緊缺的實際問題,減少資金負擔,所以在自制體育器材材料選擇時,工作者要全面考量成本是否在預算之內、制作與應用時是否會對環境帶來影響,進而全面思考自制體育器材的實用性,并非外觀等不影響實際應用的因素,確保用最少的成本,完成體育器材自制任務。有了控制成本的限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體育器材的自制難度,不僅考驗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的操作技能,還要讓其在有限的成本下保證自制體育器材的實用性,同時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還要全面考量怎樣借助常見的廢舊材料將其制作成實用性較高的體育器材。除此之外,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在制作期間,還要確保體育器材的自制質量,以便被學生反復多次利用,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如若自制體育器材實用性良好,可延長應用時間,使體育器材的種類、數量持續增加,豐富體育活動內容,有效解決學校資金緊缺的實際問題。
在體育器材自制中,注重適用性的考量,盡可能做到一物多用,全面展現自制體育器材的潛能,要求體育器材自制工作者具備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制作的體育器材可通過組合形式,便于自由拆卸練習。對于單一的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要從訓練方法、訓練過程等方面加以考量。例如,廢舊輪胎,可組織跳圈活動、滾圈活動;能夠取代橡皮條,利用牽引的方式,進行身體鍛煉;組織拔河活動;將廢舊輪胎固定于地面上,進行山羊跳;將多個廢舊輪胎連接起來,組織過河、過獨木橋等活動;用彩色油漆涂抹于輪胎,將其作為標志物等。
體育器材自制期間,工作者要考量巧用性,根據體育活動內容,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制作體育器材,以便為活動服務,同一件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可根據實際要求,精心設計活動項目,從而充分展現自制體育器材的優勢作用。例如,在廢舊塑料瓶中加入細沙,將其作為“保齡球”;在投擲活動組織中,可當成“手榴彈”,因廢舊塑料瓶的重量可隨意控制,其輔助效果與真實物品相比大體相同;為了鍛煉學生的上肢能力,也將廢舊塑料瓶制作成“啞鈴”,組織學生參與力量活動。
在自制體育器材制作中,工作者也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全面考量自制體育器材的趣味性,既然要為學生而服務,就要被學生接受、認可與喜愛,在強化體能素質的同時,也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例如,組織拋擲活動時,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為學生制作“紙炮”,利用廢舊硬紙板、紙張、硬紙管、煙花藥料、煙花紙等,制作效果良好;學生拿著“紙炮”,可感受到鞭打發力動作,同時還能發出聲響,應用無聲的材料,卻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遠比徒手活動更加有趣。
自制體育器材的原材料通常源自實際生活,我們身邊隱藏許多體育器材,最為關鍵的是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怎樣發現與應用,進而通過精心設計、創新開發,使學校體育器材更加豐富多彩。
在實際生活中,廢舊物品的種類繁多,可將其作為體育器材自制的原料,例如,小方凳可作為標志物、障礙物;塑料棍可作為平衡能力訓練的工具;將廢紙、塑料袋懸掛于樹枝上,讓學生跳起來將廢紙、塑料袋取下來,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同時,還可將廢品進行加工處理,使其成為體育器材,如,兩個廢舊塑料瓶裝滿沙子,用一根木棍將其連接固定好,使其變成一個啞鈴;草叢中的山藤,可編織成藤圈,使其充當滾圈、鉆圈障礙物;老舊的籃球通過簡單縫制,可制作成橄欖球。有些體育器材可依照相應的標準,進行簡單制作,如使用堅固的小塑料凳,在其上面鋪滿棉絮、雜草,并蓋上一個厚實的廢舊皮革,使其變成一個“小山羊”;利用廢舊鋼管、鋼筋制作連環鐵質輪梯等。如此一來,使學校的體育器材數量持續增多,符合器材配置標準。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值得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利用的廢舊物品,只要工作者善于思考、觀察,便能制作出種類豐富的體育器材。
現如今,小學體育活動所應用的器材,多數都按照成人標準或者競技要求制作而成,沒有考量小學生的生理特征、自身條件。加之,體育器材相對有限,在體育活動中所使用的頻率較低。為此,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原有器材進行改進優化,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多功能網球”為例,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將兩張廢舊排球網,直接固定于學校可升降的跳高架上,同時在跳高架頂部位置裝置兩根活動鋼管,長度為1.2m,在廢舊排球網挖出多個籃球圈,其直徑設定為0.45m,圈距保持0.8m。將其豎直固定好,可組織學生進行投球、摸高活動;將其橫向固定好,可組織投籃活動。在活動期間,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可按照學生的生理特點,適當調整跳高桿的高度。以“三段式多用組合跳箱”為例,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可將常規的跳箱按縱向切割,使其平均變成三份,使用兩個支撐架,將其作為跨欄障礙物,通過改進優化體育器材,使體育器材的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保證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效果。
新型體育器材的發明創造作為自制體育器材的最高境界,對于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提出較高的能力要求,其設計的靈感都要源于生活積累。例如,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通過借助廢舊自行車,將其固定后,讓學生連續進行腿部蹬伸運動,運動速度由學生自行控制,以此強化學生的腿部蹬伸能力、雙臂支撐能力,能夠增強學生背腹肌力水平,通過改造廢舊自行車,使其成為新型體育器材,可彰顯器材的趣味性、生活性特點。同時,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還設計出“蹦蹦球”“彩帶球”等,得到學生的青睞與認可。正是因為發明創造,才讓自制體育器材重獲新生,使學校體育活動變得多姿多彩。
基于自制體育器材的實際制作與應用情況,可以發現自制體育器材的覆蓋面非常廣,每種體育器材都要通過與之相對的設計,才能真正完成自制任務,例如保齡球自制體育器材,專業配置要有重量固定的瓶子與支持手持的球體,但是學校想要購入此種運動器材,往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為了控制成本,可用相似的物品取代保齡球。例如,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借助大小相同的瓶子,在瓶中裝入沙子,使每個瓶子的重量保持相同即可。例如,自制體育器材教師使用生活中最為多見的廢舊塑料瓶,裝上沙子后,便能將其作為被擊打的保齡球,而對于手持的球體,也可運用此種方式進行制作。工作者收集廢舊報紙、學生使用過的草紙等,同時利用幾塊小石子,用廢舊報紙將小石子包好,使廢舊報紙團成一個類似于保齡球形狀的物品,又考慮小學生的手掌尺寸較小,可通過測量不同年級學生的手掌尺寸,設計尺寸不同的保齡球球體。如此一來,使保齡球更加適合小學生,不會出現保齡球過大,學生拿取費力的情況。
游戲類活動需要的器材,也可通過自制體育器材的方式加以補充,如三人四足此類團隊活動。因該活動所需要的器材十分簡單,使用將雙腿系在一起的繩子或者布條即可,這些材料在實際生活中非常多見,例如鞋帶、手帕、毛巾等,只要確保此項活動有序開展即可,這些材料的選取安全,不會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帶來影響。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可以將布料重新裁剪,明確相應的長度,以此滿足三人四足的游戲要求。此種體育器材的自制難度比較低,操作簡單方便,只需要少量的材料便可保證游戲有序展開,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體育活動當中,不但能強化學生的體能素質,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使學生更加熱愛體育運動。
體育活動在階段性開展后,往往要通過體能測試檢驗活動開展成效,而體能測試也要借助相應的運動器材與專業設備,除去體重、肺活量等數據測量,需要使用專業的測量設備,還可借助常規的材料,自制體能測試裝備。例如,在體前屈測試中,學生要端坐于地面,雙手平舉向前拉伸,盡可能觸及身體前方的某個部位,由于操作難度比較大,往往要借助儀器器材幫助學生完成測試。例如,身體前方的觸碰板容易松動搖晃,難以固定,使用非常不便,所以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可通過修正自制的方式,將體前屈難度適當降低,使學生的體能測試效率進一步提升。
現如今,體育活動已經形成完整的體系機制,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這也與體育器材的豐富性、創新性有關,不同類型的體育器材,往往對應不同的體育活動,促進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與發展。通常情況下,專業性較強的體育器材往往不能通過自制器材所代替,例如不同類型的球類,由于球類材質會對運動效果帶來直接影響,所以難以借助生活中廢舊物品進行自制利用。另外,其他活動項目可運用自制體育器材,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活動要求,在自制體育器材時,工作者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運動要求以及對于體育器材的建議等,以便在自制體育器材中,充分采納學生的建議,使自制體育器材符合學生的活動要求。
由于小學生的活動經驗、運動技能相對有限,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要全面根據學生的基本特點,合理設計體育器材的自制目標、自制材料、自制流程,以便合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體育器材自制,從而豐富體育活動內容。例如,廢舊塑料瓶,除去裝入適量的沙子,制作保齡球,還可將其制作成障礙物,根據塑料瓶的造型特點,為學生精心設計一些獨具特色的體育器材,進而帶給學生眼前一亮的活動感受,強化整體活動效果。
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目的,并非只是鍛煉學生的體能素質,還要培養學生的運動精神,特別是對于不同類型的活動項目,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素質能力。通常情況下,球類運動往往是體力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原因是此類運動需要多人參與,相互配合,才能使個人在活動中取得好成績,這不單單考量學生對于球類的控制力,還考驗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能力。然而,通過自制體育器材,會使學校體育活動開展類型更加豐富,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他人,并得到他人的幫助與支持,不斷提升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相較于專業的體育器材,自制體育器材所使用的材料成本低廉,此種就地取材的方式,滿足我國當前倡導的綠色環保觀念。特別在建設文明社會中,即使學校沒有足夠的經費用于體育器材的購進,但是可通過自制體育器材,彌補學校體育資源的不足。特別對于取代性較為顯著的器材來講,如若在此方面投入過量,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需要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從日常生活入手,不斷挖掘可用的原材料,根據材料自身的特點,通過創設性設計與應用,使其變廢為寶,成為實用性顯著的體育器材。例如,生活中常見的快遞盒子、廢舊塑料瓶、舊衣物等,通過廢物再利用,將快遞盒子當成障礙物,廢舊塑料瓶變成啞鈴,學校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積極踐行綠色環保觀念,合理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制作創意十足、經濟適用的體育器材,以便解決學校體育器材緊缺的問題,給學校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
綜上所述,想要推動體育事業長足穩定發展,體育器材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學校開展體育活動,需要有良好的硬件支持,才能確保體育活動順利開展。然而,自制體育器材不但能用最小的成本完成體育器材的創新設計,而且能獲得良好的價值,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使體育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學生的活動感受力。然而,自制體育器材往往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自制體育器材工作者根據活動綱要,開展相應的自制工作,明確體育器材自制的目標,選取適當的自制材料,以此通過組合、拼裝等方式,使學校體育器材的數量逐漸增多,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物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