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昱希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100)
進入21 世紀后,隨著科技創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大數據的普及,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優化。數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從城市到鄉村,范圍遍及全球。
2023 年1—2 月,鄭州農村地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比2022 年提高4.1 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5%[1]。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發展,為鄉村經濟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由此可見,數字經濟對于鄉村振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推動資源發揮作用,進而推進生產力發展的一種經濟形態。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 通信等都屬于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特征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數字經濟具有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2]。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都是運用數字經濟的主要媒介,使信息能夠快速傳播和智能化處理,提升經濟效率。
二是數字經濟具有網絡化特征,以互聯網為基礎,突破了距離和時間障礙。
三是數字經濟具有創新性特征,數字經濟能夠通過科技創新等方式推動經濟變革及發展,促進新產品和新產業的產生。
四是數字經濟具有可持續發展特征,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資源重復利用。
五是數字經濟具有數字化轉型特征,能夠推動傳統的行業數字化轉型,進而促進經濟發展。
鄉村振興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推進農村發展的系統性戰略,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產業振興是指提高農村現有產業水平,發展創新型產業。人才振興是指培養高科技人才,助力鄉村振興。文化振興是指傳承鄉村傳統文化,豐富精神及文化生活。生態振興是指保護自然環境,共建干凈又舒適的鄉村。組織振興是指培養造就一批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建立更加有效、充滿活力的鄉村治理新機制。鄉村振興總體目標是通過實現鄉村現代化,全面推動鄉村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整體發展[3]。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數字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被廣泛應用,為城市和鄉村的發展及繁榮作出巨大貢獻。一方面,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推廣,相比傳統的銷售更為新穎和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與農業現代化的結合是當下趨勢,數字技術與農業基礎學科有機結合和綜合集成有助于實現產前精準規劃。
將數字經濟與養老行業相融合能夠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實現鄉村振興。老人和兒童是農村人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中,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占75%[4],例如肩周炎等。可利用人工智能開發老年按摩椅,為老年人提供按摩服務,減緩老年人的病痛和不適。同時,應及時更新養老院的設備,將高科技融入其中,例如,在鄭州鄉村養老院配備呼叫器。呼叫器是一種具有行為監護、安全看護等功能的智能產品,老人一旦身體不適或者出現意外可以使用呼叫器尋求幫助[5]。
村民合理將5G 技術以及大數據運用到日常農作物耕作中,能從源頭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鄭州鞏義小辣椒每年的種植面積為2.67 萬hm2左右,時常面臨價格不穩定等情況。實行辣椒產業數字化探索后,通過5G 網絡將自研的多功能氣象站、微型氣象儀、水肥一體機及近地遙感無人機等物聯網設備數據上傳至大數據平臺,全面管理辣椒種植,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戶種植辣椒靠天、靠地、靠運氣的問題,顯著提升了辣椒產量和品質,使農民年收入上升10%以上[6]。由此可見,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提升農產品產量,在滿足農民自身需求的同時,為農村創造大量收益,加速鄉村振興。
數字經濟對于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融合多元素,通過大數據、高科技、電子化展示人文歷史,發展旅游業。相關部門可在黃河流域附近的鄉村打造專屬的黃河文化IP,或以游戲動漫等承載特色黃河文化,在滿足大眾個性化文化需求的同時帶動文化消費,實現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結合,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來旅行,為鄉村創造更多收益。
關家村是鄭州“50 個美麗鄉村精品村”之一,其借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造民宿和康養項目,大力發展農旅結合產業,積極開創“歸園田居·關家村”旅游品牌[7],吸引更多游客,創造更多收益。由此可以看出,數字經濟與旅游業的完美結合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鄉村發展步伐。
數字經濟需要相應的設施和技術作支撐。與城市相比,鄭州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受地形影響,無法實現互聯網和無線網全覆蓋[8],給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基礎設施不完善使農民無法看到數字經濟的好處,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售賣數量,降低了收益,對鄉村振興造成不利影響。一些偏僻的山區信號時常中斷或不穩定,影響了數字經濟發展,降低了農民發展數字經濟的熱情。
地區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鄭州鄉村教育資源不豐富,農村教育資源更為匱乏,很多高校至今沒有設置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導致高科技人才匱乏。大批量的新型技術人才涌向福利待遇好以及設施較為全面的大城市,認為農村發展機會少且沒有前景,導致農村人才流失極其嚴重。鄭州農村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加之沒有制訂較為詳細的人才補貼方案,難以留住人才,阻礙了數字經濟發展。
5G 和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相關技術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基礎,鄭州大部分鄉村均屬于比較貧困的地區,資金匱乏是影響數字經濟技術引進的主要因素之一。數字經濟涉及的相關設施安裝和配置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資金不夠會直接影響技術以及先進設備的引進,例如提高網速的技術、智能送貨機器人等。數字化研發沒有足夠的科研經費作支撐將無法進行,如果研發無法得到保證,鄭州農村將無法發揮獨特的技術優勢。
在經濟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競爭如此激烈的背景下,鄭州鄉村的競爭力難以體現,振興和發展受到了限制。2022 年相關數據顯示,相關部門投入鄭州農村用于鄉村振興的經費僅為181 萬元[9],無法解決相應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將數字經濟運用到農村日常生活和發展中,提升鄉村人民的數字意識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鄭州很多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不會應用高新技術,不具備數字經濟意識,無法將相關技術用于日常耕作中,導致農作物產量以及生產效率低下,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同時,大多數農民習慣了傳統的技術方法,不愿意花費時間學習新技術,影響了鄭州農村發展速度。
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但從相對落后的鄭州農村地區來看,存在十分嚴重的數字鴻溝。相關數據顯示,城市地區網民人數是農村地區的兩倍[10]。
一是鄭州農村數字技術教育和就業機會不足,難以提供數字技術人才,無法切實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電商運用十分廣泛,但在鄭州農村地區,數字技術的運用和基礎設施相對缺乏,信用體系和支付體系等方面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致使農村電商發展受到限制。
三是數字技術的應用程度存在差異,即使農村地區已經接入互聯網,但很多人不會應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或者只能應用一些基本功能,例如社交媒體等,導致鄭州農村地區經濟落后且發展緩慢[11]。
想要實現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賦能,鄭州農村地區首先要完善基礎設施,實現互聯網全覆蓋,安裝網絡監控,避免信號中斷,加強大數據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數據收集。
在鄭州農村地區建立4G、5G 基站,同步開展傳輸光纜入地、光纖入戶改造工作,確保家家戶戶都可以高速上網。搭建數字平臺,例如TV、手機、PC、觸摸一體機等信息化載體[12],使農民從更多的渠道了解農產品種植、銷售以及安全防控等信息,促進農產品培育以及售賣,帶動農村經濟飛速發展。完善監控系統,檢測到信號中斷情況時要及時通知相關人員修復。另外,需構建數字化教育平臺,讓農民享受到更多遠程教育的機會。
鄭州各高校應開設與數字經濟相關的課程和專業,多培養學生興趣,引導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相關行業,例如大數據、數字經濟等,為相關行業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政府部門應出臺一些福利政策,吸引優秀青年人才以及畢業生為鄉村發展作出貢獻,留住更多技術人才,應設立夜校或者專門的培訓機構,培養一批專業的數字化人才。同時,應注重培養本土人才,本土人才熟悉家鄉的地形、氣候,對家鄉有特別的情結,因此更愿意服務家鄉。
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財政政策,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一是政府應按季度或者按月定量向農村撥款,用于數字經濟相關設施的引進和人才的培養。
二是通過國際間或者與外省合作交流,從中汲取成功經驗,通過合作籌集資金以及科研經費。
三是銀監會和鄭州金融監管機構應加大對農村資金互助的監管力度,使資金真正落到與農村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落到農村科技創新的實處,防止資金被截留或挪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為其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有力的資金支持[13]。
村委會以及政府部門應注重相關知識的傳播,增加一些免費培訓班,鼓勵農民積極參加培訓,定期發放宣傳冊,在鄉村每個角落貼一些知識宣傳海報供村民閱讀,提升其數字經濟意識,使其學會使用軟件技術、組建農村電商培訓團隊,鼓勵農民直播帶貨。
此外,鄭州鄉村可以通過專門的電視頻道講解數字經濟相關知識以及相關技術。村支書與相關領導應多組織宣講會,挨家挨戶宣講,借此普及村民數字經濟知識。
政府部門應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寬帶網絡,實施全面的信息化服務,提高村民運用數字信息的效率,營造良好的數字環境,有效消除數字鴻溝。此外,可以豐富現代生活方式,在社交網絡上分享和交流日常生活[14-15]。
農民可以通過參加各種與數字經濟有關的活動了解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學習更高級的數字化功能,快速適應和融入數字化時代。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數字經濟推動著各個行業的變革,成為城鄉建設的“助推器”,鄭州應盡快適應時代潮流,全方位步入數字化時代。文章簡要分析了數字經濟如何賦能鄉村振興,提出政府以及相關機構應該采取相關措施實現鄉村繁榮,最終達到縮小城鄉差距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