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農業農村局,甘肅 白銀 730913)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對發展國家經濟非常重要。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農業經營主體,如家庭農場、個體戶等,存在經營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問題,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集體經濟基礎上,以農民為主體,按照市場需求和農業現代化要求,組織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的經濟組織。其優勢在于,一方面,可以整合農民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實現規模經營和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強化農民的組織和協作能力,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和自我發展能力。自《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歷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把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作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措施,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大力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不斷增加,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平川區積極響應國家政策,2008 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逐步開展了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2008 年,平川區首次注冊成立了18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010 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總數突破100 家;2013 年單年注冊數量達到147 家,自此平川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3—2018 年,年均新增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高達96 家[1]。截至2022 年9 月底,平川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數量達到829 家。
農民專業合作社類型也由單一的種、養(豬、羊、牛、谷、果等)變為多物種(雞、魚、蜂、藥、林等)、多特色(平川黑毛驢、平川山羊肉、平川蘋果、平川甜瓜等)、多類型(農機服務、手工業、農家旅游等)的合作社模式,形成了良好發展態勢。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很多問題。2019 年,根據中央、甘肅省、白銀市有關文件精神,平川區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提升及“空殼社”專項清理工作。通過篩選扶持一批、整改提升一批、引導注銷一批的精準措施,平川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率逐年提升。2022 年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冊數量為367 家,平川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量變逐步轉向質變[2]。
農村電商是指利用互聯網和電商技術,為農民提供農產品銷售、物流、支付等服務的商業模式。其優勢在于,一方面,可以打破傳統銷售渠道的限制,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實現農產品的精準營銷和快速銷售。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農產品的銷售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農民收入。此外,農村電商還能夠帶動當地農民就業,促進鄉村振興,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通過電商平臺的信息反饋和數據分析,農村電商還能夠提高農業生產的精準度和決策水平,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科技創新。農村電商對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常具有規模化、集約化的特點,通過整合資源和優化產業布局,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和生產要素實現農業生產和加工的規模經營。規模化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能夠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在規模化經營的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需要注重環保和生態建設,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專業化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個重要特點,主要表現在經營領域和產品選擇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規模化、專業化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選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常會針對市場需求和自身特點,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比如,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種植特色農產品、綠色、有機農產品等,而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則可能會選擇養殖特色畜禽、水產等。通過專業化經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夠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實現產品差異化和品牌化,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4]。
隨著互聯網和電商技術的發展,許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始加強市場營銷、實現精準營銷和快速銷售。通過互聯網和電商平臺,農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喜好,推出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此外,信息化還可以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智能化生產管理和決策,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整體經營效益。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逐漸向農業現代化轉型,因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推進該轉型的關鍵力量。規模化和專業化經營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點,具有很多優勢。首先,規模化經營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其次,專業化經營可以使生產更加專業化和精細化,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產品,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這些優勢有利于推動農業技術的創新和升級,實現農業現代化,同時帶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將為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5]。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引入現代化的技術和管理方式,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進一步推動了農村產業升級和轉型。例如,通過推廣先進的農業科技和綠色生產理念,可以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旅游業等,可以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益。這些舉措不僅能夠提升農村經濟的競爭力,也能夠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消費升級,傳統的農產品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同時,也為農產品的品牌化和差異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這樣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也為農產品賦予了更高的附加值,推動農村產業升級和轉型。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農村經濟的競爭力也得到了提升,使農村產業從單一的農業經濟向多元化、專業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6]。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規模化和專業化經營的方式,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首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注重農民的福利待遇,提高了農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水平。在生產條件方面,其為農民提供優質的生產條件和設施,提高農民的工作效率。其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關注農民的生活質量,通過提供更好的住宿、飲食和娛樂設施,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再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也為當地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不僅增強了農民的獲得感和歸屬感,還吸引了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前來就業,推動了當地就業市場的發展。最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還可以帶動當地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繁榮發展。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政府應該出臺針對性的政策,以促進其發展。首先,政府可以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資金支持,例如低息貸款、獎勵資金、創業擔保等,以降低其資金壓力和經營風險。其次,政府可以在土地流轉、稅收減免、市場準入等方面出臺相應政策,以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運營成本和市場風險。再次,政府還可以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支持,鼓勵其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最后,政府可以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宣傳和推廣,提高社會對其認知度和信任度,為其產品銷售提供更廣闊的市場。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推動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村產業升級[7]。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加強與其他農業企業和組織的合作,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和效益,實現農產品的一體化,并優化配置,有利于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產業升級。加強產業鏈協作,首先,可以共享資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與其他農業企業和組織合作,共同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可以與農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究和推廣,充分利用各自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或者與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合作,共同解決資金、政策問題,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升級。資源共享不僅可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益,還可以促進各方共同發展,推動農業全面發展。其次,可以優化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通過與其他企業或組織合作,共同推進產品的研發和改進,實現產品的優化和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采用技術創新、工藝改進、品牌建設等手段,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再次,可以降低成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通過合作,共同利用各種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最后,可以分擔風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通過合作,共同承擔市場風險和生產風險,減少單個企業面臨的風險,提高整體的抗風險能力。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方面,分類指導是有效規范運行的方法,可以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運營水平。按照“運營規范、運營較規范、運營一般、未運營、吊銷注銷”五種類型分類指導,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逐步規范運行。積極推行合作社聯席會議制度,加強交流與合作,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發展,達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技術創新、市場拓展。通過這種方式,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推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聯席會議制度也可以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政府之間的聯系,促進政策落實和資源協調,提高政策效果和社會效益。學習借鑒“宕昌模式”,依靠運營較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以優帶劣、抱團發展,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引領平川區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這些措施可以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好地發揮作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民生活水平。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該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技術創新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的重要手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該加強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通過推廣適合本地生產的新技術、新品種和新設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積極開展農業科技研究,探索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產品的附加值,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和轉型。管理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和運營效率的關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該加強企業管理和組織建設,提高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例如,可以引進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建立科學的企業制度和管理流程,優化生產流程和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總之,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才能夠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該加強品牌意識,通過品牌建設和營銷實現產品差異化和品牌化,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品牌是企業的重要資產,是企業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該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和市場需求,積極開展品牌建設和品牌營銷,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和品牌化。例如,通過提高產品的質量、優化包裝和設計等,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形象;通過建立品牌標準和管理體系,保證產品的品質和一致性;通過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增強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品牌意識不僅包括產品差異化和品牌化,還包括對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變化的高敏感度和反應能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市場策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同時,也應該加強品牌維護和升級,不斷提高品牌附加值和知名度,確保品牌穩健發展。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具有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特點,能夠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福利待遇,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村繁榮。政府應加強政策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該加強產業鏈協作、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共同推動農業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