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珍
(通渭縣碧玉鎮人民政府,甘肅 定西 743315)
文章以鄉村振興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為研究對象,針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農業經濟發展策略,以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益借鑒。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源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解決農村發展中深層次問題的需求。鄉村振興戰略關注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將農業經濟發展納入國家戰略,以推動農業現代化、農村繁榮與農民富裕。農業經濟作為農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其發展水平、質量和效益直接影響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效。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顯著特點。各地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與此同時,多功能農業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逐漸形成,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1]。一方面,農業勞動力逐漸減少,農業生產逐漸走向規模化、集約化。另一方面,農民工參與城市建設,獲得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進一步提高了生活水平。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消費升級明顯。隨著農業產值的提高和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逐漸發生變化,向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轉變。這一變化推動了農業經濟的內生發展,為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
與此同時,現代農業技術,如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農機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進一步優化了農業資源配置。一方面,通過推行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等生產方式,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保障了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農業環境保護政策和措施,加強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和監管,發展了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
首先,政府通過制定各類農業產業政策來支持農業經濟發展,例如扶持農村特色農業、優勢產業以及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為農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激發了農民和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其次,政府大力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改善,包括農村道路、水利、電力、通信等,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農業生產和流通創造了便利條件,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經濟發展。農業金融服務的完善也對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政府和金融機構通過提供低息貸款、農業保險、信用擔保等金融服務,支持農民和農業企業擴大生產、創新經營[2]。農業金融服務的完善有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最后,政府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如土地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等,激發農村土地資源的活力,也有助于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增強農民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信心[3]。
2.全面清理不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統籌協調正在開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清理工作,在2018年年底前集中清理現行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中有悖于平等保護原則、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及時予以廢止或者調整完善,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進一步加強法規規章備案審查,及時糾正有悖于保護民營經濟的法規規章規定,積極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平等法治保障。
政府和農業企業需要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引導農業勞動力合理流動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政府還需要出臺農業環境保護政策,引導農業生產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另外,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與國際競爭加劇,給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
農民收入差距與農村貧困問題仍然存在。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需繼續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落實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措施,加強農民職業培訓,提高農民素質,使農民實現多渠道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此外,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如何平衡城鄉發展,保障農業經濟與城市發展的有機融合,是擺在政府和社會各界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政府需協調規劃農業與城市發展,推動農業經濟與城市產業鏈深度融合,同時關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
政府和農業企業應根據市場需求、地域特點和資源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和優化。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提升農業產值和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各地區應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市場優勢,培育和發展適合本地的特色農業產業,不僅有助于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還有利于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拓展國內外市場。政府應通過政策引導、金融支持等手段,推動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激發農民和農業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活力。
加強產業鏈整合是提高農業產業附加值和整體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政府和農業企業應注重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實現從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到消費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這一過程中,政府需加強政策引導,優化產業布局,鼓勵農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融合[4]。同時,應與相關企業合作,促進農業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間互動發展。產業鏈整合還需注重提升農業生產和加工技術水平,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此外,通過發展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優化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中間環節成本,使農民和消費者受益。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政府和農業企業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現代農業管理模式。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研究與應用高效節水農業、生物技術、數字農業、智能農業等技術。通過引入先進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品質和抗逆性,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廣現代農業管理模式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F代農業管理模式包括規?;?、集約化、精細化管理等。
在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現代農業管理模式的過程中,政府需加強與農業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體系,共同推動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此外,政府還需完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農業管理模式的推廣提供資金支持。通過政策扶持、信貸擔保等手段,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降低農業企業的融資成本,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提供有力支持。通過構建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提供精準的農業服務,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實時的市場信息、農技指導、產銷對接等服務,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5]。
創新農業經營模式與組織形式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家庭農場是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的一種,具有靈活性、高效性和集約性等特點。政府和農業企業應加強對家庭農場的培育和扶持,鼓勵農民通過家庭農場等形式參與現代農業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合作社是另一種新型農業組織形式,其是農民自愿結成的合作組織,在資源配置、生產組織和產品銷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和農業企業應加強對合作社的管理和支持,推動合作社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提高其運營效益。此外,政府還需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業企業的規?;洜I和現代化管理。通過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整合農業產業鏈、優化農業布局,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
農業生產面臨的自然災害、市場和生產風險等問題,給農民和農業企業帶來了經濟壓力和不確定性。因此,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和風險防范機制非常必要。
首先,政府應加強對農業保險制度的規劃和管理,加大對農業保險的財政投入力度,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更加穩定、全面的農業保險服務。
其次,政府應加強對農業生產風險的監測和評估,提高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幫助農民和農業企業做好風險管理和防范工作。
最后,要提升農民和農業企業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提高其風險意識和管理能力。政府應加強對農民和農業企業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其科學種植技能、市場營銷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并提供全面、系統的服務和支持。
要提高農民職業素質,推動農民從傳統的自給自足型經營模式向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轉型。政府和相關部門應通過加強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和管理能力,幫助其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
要加強對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扶持和引導,鼓勵農村企業、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立和發展。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幫助解決資金、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問題,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現代化和產業化[6]。
政府應推進循環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并保護和修復農業生態系統,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在農業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方面,政府和農業企業應注重土地保護、水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土地保育與治理,通過改善土地質量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農業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同時,還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農業生態系統穩定健康。
信息化與智慧農業的發展是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和農業企業要應用農業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加強無人農業和智能農機裝備的開發和推廣,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數字化。應用農業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農業企業和農民更好地了解農業生產情況和市場需求,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政府和農業企業應加強農業物聯網和大數據應用平臺的建設和推廣,為農業生產提供智能化服務和決策支持。
政府和農業企業應加強對無人農業和智能農機裝備的研發和推廣,積極探索無人農業和智能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收入水平。同時,應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民的現代農業技能和素質,使其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政府還需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精準農業服務,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實時市場信息、農技指導、產銷對接服務等,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收入水平。
在實踐中,要通過多種途徑促進農村休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結合。
首先,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鄉村旅游的規劃和管理,通過優化旅游資源配置、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完善旅游產業鏈等方式,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農村旅游,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其次,要打造鄉村文化品牌,通過文化旅游和休閑娛樂等方式,向游客展示鄉村的歷史文化和特色風貌。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農村文化和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加大對農村文化旅游和非遺保護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使農村成為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最后,要加強鄉村旅游的品質和安全管理,為游客提供更安全、舒適的旅游體驗。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農村旅游安全和衛生管理的監管和服務,加大對農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力度,提高他們的服務質量和專業素養,以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是當前我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實現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需要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業與非農產業的融合,構建多層次的城鄉互動機制。
首先,要促進農業與非農產業的融合,推動城鄉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對接。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農村產業的支持和引導,引導農民逐步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和服務業轉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城鄉產業融合發展。
其次,要構建多層次城鄉互動機制,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互通共享。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城鄉合理規劃和空間布局的整合,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統一規劃和建設,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城鄉互動機制,實現城鄉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
最后,要加強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打破城鄉、地區之間的壁壘,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最大化,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農業經濟發展正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政策扶持的不斷推動下,農業經濟發展將呈現出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應該繼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環境保護,以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同時,加強對農業綠色發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持,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應該認識到農業經濟發展仍面臨著人口老齡化、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等諸多挑戰,需要通過創新發展模式、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努力化解農業發展中面臨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傊?,發展農業經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要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偉大目標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