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能力。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天性,抓住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結合情境教育設計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給幼兒提供豐富的語言實踐機會,激發幼兒口語表達與溝通交流的興趣,以切實推動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一、情境教育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作用
情境教育是指將情境創設引入日常教育教學中,旨在增強學習者的體驗感,激發其學習熱情。3~6歲是幼兒語言能力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時,教師運用情境教育理念,創設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等不同類型的情境,可以使幼兒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字詞、句子、對話,更充分地掌握語言表達技巧,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情境教育符合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趣味性。不同類型的情境能夠將幼兒帶入不同場景中,讓幼兒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自覺地跟隨教師的引導進行語言交流。教師發揮情境教育的優勢,根據幼兒的興趣與愛好引入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語言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其他幼兒進行交流、溝通、合作、互助,有助于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增強語言教育的效果。
情境化的語言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還能以有趣輕松的方式鍛煉幼兒的語言技能和聽說能力,讓幼兒逐漸從不會說、不敢說,轉變為想說、敢說、能說、多說,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對于幼兒的個人成長而言至關重要。
二、結合情境教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開展情境表演活動,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語言能力的形成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實現,幼兒的表達與溝通能力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實踐活動中慢慢發展起來的。3~6歲的幼兒,尤其是小班幼兒,經常會出現詞不達意、說話磕磕巴巴、不敢開口、答非所問等問題。這些問題與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息息相關,而幼兒的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環境、社交、心態、情緒等因素的影響。為了切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教師要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情境表演活動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幼兒的交流、互動、表達提供一個有利的語言環境。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樣的情境表演活動,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例如,繪本《小熊拔牙》的故事情節豐富,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教師可以以此繪本為素材開展活動,先為幼兒講述《小熊拔牙》這一繪本故事,讓班級幼兒了解每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和他們之間的對話。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角色表演。當幼兒挑選好自己喜歡的角色后,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提前制作好的角色頭飾,組織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結合角色的語言風格和個性特點展開對話。在此之前,教師可以精心布置教室環境,營造輕松活潑的童話氛圍,以吸引幼兒自發參與,讓幼兒在活動中大膽地展示自我。
在情境表演活動中,幼兒不僅要記住整個故事情節,還要記住出場順序,根據情節發展流利地說出臺詞,這既能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又能讓幼兒收獲表演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對表達這件事不再膽怯。
比起跟著教師讀,這種帶有創意性的即興情境表演更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對形象化、具象化、情緒性的情境更加敏感,教師結合情境教育開展語言活動,能夠充分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
(二)創設真實生活情境,鍛煉幼兒的溝通能力
3~6歲幼兒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溝通能力是幼兒建立認知、獲取知識、與他人交流的重要能力。要想提高幼兒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就要從幼兒園日?;顒忧腥?,創造更多機會促進幼兒交往,鼓勵幼兒與他人交談、對話。
生活情境具有一定的真實性,能讓幼兒有沉浸感,能夠激發幼兒的溝通和表達欲望,促使他們主動與他人交流。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有大量的時間與其他幼兒建立社交關系,展開對話。教師可以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促進幼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的情感,活躍幼兒的思維,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語言表達自信,讓幼兒“有話敢說、有話想說、有話會說、有話就說”。
以中班生活情境游戲“理發店”為例。在這個游戲中,教師需要準備一系列的理發店玩具,將教室或活動角臨時布置成一家理發店,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幼兒自由選擇想扮演的角色,如顧客、理發師、收銀員。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可以提出“你開的理發店來了顧客,要怎樣為顧客服務呢?怎么跟顧客打招呼?怎么為顧客設計發型呢?”等問題,引導幼兒運用恰當的詞匯或句子進行交流,模仿日常生活中理發店會發生的對話和場景。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幼兒的溝通過程,關注他們的語言表達和對話情況,并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增強游戲效果,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
除了理發店、玩具店、醫院等場景,教師還可以根據季節或者節日,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將情境教育融入幼兒園生活中,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幼兒在各類活動中聯系生活、感受生活,學會溝通、傾聽、表達和交流。
(三)開展兒歌創編活動,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
語言是人際交流的工具,語言發展是幼兒心理發展的助推器。幼兒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后天的訓練和學習。
情境教育符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和成長規律,教師可以觀察和留意幼兒的興趣點,根據幼兒的個性進行情境教育,設計各類有趣的創編活動,給幼兒營造一個平等、輕松、自然的溝通氛圍,以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
例如,《兩只老虎》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兒歌,幼兒都能唱上幾句。教師可以依托《兩只老虎》這首歌曲,利用多媒體課件和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幼兒的表達興趣。教師可以先準備青蛙、小貓、小兔子、小馬、小鴨子、老虎等六種動物的圖片,對幼兒說:“今天,森林之王邀請大家到森林里去郊游,大家準備好了嗎?”在幼兒回應后,教師可以對幼兒說:“呀,到森林啦,大家快來聽一聽,是什么動物來歡迎我們了呢?”隨即播放不同動物叫聲的錄音,讓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在播放老虎叫聲的錄音且幼兒猜對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復習《兩只老虎》這首歌曲,讓幼兒一邊跟唱一邊打節拍。在幼兒唱完后,教師可以對幼兒說:“大家唱得真好,森林之王很滿意,它想請大家來當小小音樂家創編歌詞,大家想不想參與呢?”說完,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根據不同動物的特點改編《兩只老虎》這首歌曲。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創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小貓、青蛙、小馬等動物的視頻,讓幼兒觀察這些動物的日常動作、習性等,據此改編歌詞。在改編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分組上臺表演,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在唱唱跳跳和想象中得到發展,教師的提示和動畫片的引導能夠增加幼兒的詞匯量,提高幼兒的溝通能力?!秲芍焕匣ⅰ愤@首歌曲的旋律簡單、朗朗上口,幼兒改編起來難度不大,也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在改編歌曲歌詞時,幼兒需要用一些詞匯組成簡單句子,這能提高其語言組織能力。同時,教師的細心指導和糾正能夠幫助幼兒提高表達能力。
(四)開展豐富的語言游戲,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
3~6歲是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快速發展的時期。要想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教師就需要在此階段讓幼兒多接觸兒童文學作品,增長他們的見識,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繪本閱讀與情境教育結合起來,引入豐富多彩的語言游戲,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結合繪本《大灰狼娶新娘》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繪本閱讀與語言游戲兩種模式,先播放一段喜慶的音樂,展示繪本的封面,然后對幼兒說:“森林里住著一位英俊的大灰狼先生,他要娶新娘了!大家能猜到他的新娘是誰嗎?”在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后,教師可以對幼兒說:“大灰狼還沒有見過他的新娘,讓我們看看他的新娘長什么樣子吧。”說完,教師可以展示繪本中新娘伸出手的畫面,鼓勵班級幼兒猜一猜、想一想,給幼兒自由發言、表達想法的機會。然后,教師可以逐頁展示繪本插畫,引導幼兒閱讀這個繪本故事。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以情景再現的方式演繹這個有趣的繪本故事,盡量給每名幼兒創造開口說話的機會。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耐心傾聽和欣賞,讓幼兒感覺到教師的關注,增強幼兒表達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來園、飯后、離園等時間段,尋找有趣的話題組織語言游戲,創設有趣多元的語言教學情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從而幫助幼兒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語言,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結語
幼兒期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幼兒發展社交、心智的重要階段。因此,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幼兒教育中極其重要的內容。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成長規律,合理應用情境教育,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敢說、會說、能說。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可以引入繪本閱讀、語言游戲、兒歌創編等豐富的語言活動,耐心地引導幼兒,以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星韻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