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詠梅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深受幼兒歡迎。為了助力幼兒健康成長,教師要推進課程游戲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設計趣味游戲,投放豐富的游戲材料幫助幼兒學習,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提高實踐能力。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因而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低結構材料的價值,利用低結構材料開展教學,提高幼兒自主游戲的質量。同時,教師要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鼓勵幼兒創(chuàng)新玩法,讓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幼兒自主游戲的主要特點是自由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幼兒自己的意愿。教師要將低結構材料與自主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使其在游戲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推動幼兒園課程逐步走向游戲化。
一、核心概念
(一)課程游戲化
虞永平教授認為,課程游戲化不是把幼兒園所有的活動變成游戲,而是以保證幼兒基本的游戲時間為前提,將游戲理念、游戲精神等滲透幼兒園課程。由此可見,課程游戲化的實施強調教師要具有游戲精神,確保游戲具有自由性、創(chuàng)造性。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將現有的教學活動變得更生動、更有趣,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幼兒理解并接受所學內容,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二)低結構材料
低結構材料是指沒有明確規(guī)定玩法、沒有具體形象特征的材料,其結構簡單、可塑性強,可隨意操作、改變和組合,主要來源于生活,取材方便,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低結構材料主要包括樹枝、石塊、土、水等自然材料,塑料管、木棍、紙箱等再生材料,積木、雪花片等幼兒常見的建構類材料。
(三)自主游戲
自主游戲是幼兒依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由地選擇、開展游戲,并在游戲中自發(fā)交流、互動的過程。自主游戲有兩項基本前提,一是幼兒應處在幼兒園所創(chuàng)設的游戲環(huán)境中,二是自主游戲應體現幼兒的意愿,以幼兒的快樂和滿足為目的,由幼兒自主開展。
二、自主游戲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充分激發(fā)幼兒興趣
在教育實踐中,部分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而加強了對幼兒的規(guī)范性管理,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制定了游戲規(guī)則,忽視了幼兒自主選擇、判斷的重要性。部分教師甚至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基于幼兒的興趣和需求開展游戲,因而難以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此外,部分教師沒有合理規(guī)劃幼兒的自主游戲時間,常常出現幼兒被迫中斷游戲的現象。長此以往,會降低幼兒對于游戲的期待值,削弱他們進行自主游戲的興趣。
(二)材料選擇不當
在幼兒自主游戲中,部分教師總是為幼兒提供相同的、固定的材料,這樣不利于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難以發(fā)揮自主游戲的教育價值。此外,部分教師在選擇、投放游戲材料時以自己的判斷為主,在無形中限制了幼兒的自主性,導致幼兒形成思維定式,阻礙了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三)對課程游戲化的認識不夠深入
在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提供了一定數量的材料,但是并沒有深入分析這些材料的適用性,也沒有隨著游戲進程進行調整。此外,教師應是幼兒自主游戲過程中的引導者,不能完全放任幼兒自由游戲。部分教師忽視了這一點,沒有適時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指導。
三、在自主游戲中融入低結構材料的優(yōu)勢
(一)促進幼兒能力的發(fā)展
教師通過深入了解自主游戲的本質及低結構材料的特點,將低結構材料融入自主游戲,能夠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放松心情,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同一種低結構材料可應用于多個區(qū)域,具有多種玩法。如紙杯在建構區(qū)作為輔助材料,可以應用于益智區(qū)進行疊高樓游戲,可以在美工區(qū)作為制作紙杯花的材料,還可以在娃娃家作為喝水的杯子,等等。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遇到的問題,來判斷自己所選擇的材料是否合適,從而在實踐中形成對不同材料的正確認識,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助力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
低結構材料因收集的方便性、投放的多變性、玩法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的多維性,能夠避免出現材料適用區(qū)域單一、幼兒容易在短時間內失去游戲興趣等情況。幼兒在與低結構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其探究欲望與探究能力也會隨之增長。同時,教師在自主游戲中投放適宜的低結構材料,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在自主游戲中,幼兒能夠通過探究游戲材料的不同應用方式,與同伴進行思維碰撞,不斷提高自身的游戲水平。
(三)減少成本支出
傳統的游戲課堂中采用的多是成品玩具,這類玩具容易損壞且具有一定的場景使用限制,難以滿足幼兒多樣化的游戲需要。教師選擇廢舊紙盒、干凈的礦泉水瓶和紙杯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幼兒自主游戲的材料,能夠降低成本,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進一步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索。
(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
低結構材料的應用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參與度,有助于幼兒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將低結構材料與自主游戲進行結合,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能夠優(yōu)化幼兒的學習體驗,使其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在操作低結構材料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探索。
四、課程游戲化理念下在自主游戲中融入低結構材料的策略
(一)基于幼兒特征投放不同的材料
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游戲材料是否與游戲主題相契合,還要關注幼兒的個性特征。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低結構材料。例如,在組織幼兒開展模擬經營類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設置不同的游戲主題和場景。對于小班幼兒,由于其生活經驗較少,教師可以設置相對簡單的主題,如讓幼兒模擬家長,為“娃娃”設計一天的生活規(guī)劃。幼兒可以用紙盒代替電視機,用小木板代替床,與材料進行良好的互動,從而在自主游戲中積累生活經驗,提高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二)提供生活化的材料
低結構材料一般沒有固定的玩法,其所啟發(fā)的游戲行為是無法預料的。例如,撲克牌是常見的低結構材料,幼兒可以借助撲克牌比較大小,或者用撲克牌搭建“高樓”等。生活中的低結構材料十分豐富,教師和家長可以帶領幼兒走向戶外,去花園收集形態(tài)各異的樹葉,去海邊收集堅硬精致的貝殼,去農田里收集金燦燦的稻草。收集低結構材料的過程是有趣的戶外自主探索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可以獲得開闊視野的機會。
除了引導幼兒尋找生活化的低結構材料,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的不同區(qū)域投放相應的生活化材料,支持幼兒更好地開展自主游戲。具體來說,在科學區(qū),教師可以投放奶粉罐、紙箱、飲料瓶等廢舊物品,供幼兒自制樂器;在表演區(qū),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裝扮材料,如布袋、紐扣、棉花等,鼓勵幼兒自主裝扮,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在美工區(qū),教師可以提供樹葉、樹枝、卷筒紙芯、各種瓶蓋、毛線等,讓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幼兒是自主游戲的主體,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材料、更大的空間、更多的耐心,讓幼兒盡情游戲。
(三)遞進式加大游戲難度
教師要觀察幼兒的課堂游戲表現,基于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提出更大難度的游戲要求,讓幼兒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輪胎變變變”游戲中,幼兒在面對廢舊的輪胎時通常會采用跳躍和滾動兩種不同的游戲方式,但長時間進行這兩種活動會使幼兒產生厭煩的情緒。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利用低結構材料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在保障幼兒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自主嘗試新的玩法,進而在全班范圍內推廣。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實踐能力,還能增強幼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四)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
教師要深入了解低結構材料與自主游戲的本質,讓自主游戲成為真正自由、益智的活動,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放松身心,獲得滿足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開展合作,保證幼兒擁有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合理規(guī)劃游戲時間,提供合適的低結構材料,以確保幼兒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將游戲巧妙地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結合教學目標,投放適宜的低結構材料,確保幼兒有充足的游戲時間,并為幼兒提供指導,根據幼兒的反饋及時調整投放材料。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的發(fā)展,還能深度推進課程游戲化。
結語
幼兒園要重視課程游戲化,充分發(fā)揮自主游戲及低結構材料的作用,引導幼兒在與低結構材料互動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使幼兒快樂融入幼兒園課堂。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穎的游戲開展方式,投放不同類型的低結構材料,切實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作者單位:柳州市直機關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