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雨露 王少光
(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2)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盵1]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實踐與時代開拓,實現了對愚公移山精神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顯著體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愚公移山”典出《列子·湯問》,是指愚公不畏艱難開山修路、子孫相繼的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知難而進、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愚”的本意是愚蠢、愚昧,而“愚公”中的“愚”內含“大智若愚”之意,是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露鋒芒,看起來比較愚笨,“愚公”與“智叟”相對,喻指真正有智慧的人;“移山”在故事中是搬移王屋、太行二山,后喻指堅持不懈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巨大困難。千百年間,愚公移山的故事廣為傳頌,其中蘊含的精神特質激勵著中華兒女奮勇前進。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我國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中華民族陷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危險境地,形成統一戰線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需要為愚公移山精神的產生創造了現實條件。1945年毛澤東發表“愚公移山”演講,號召全黨全國人民樹立革命一定取得勝利的必勝信念,強調“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2](P1101)完成了“愚公移山”從寓言故事中的模糊精神概念到鮮明具體的民族精神的升華。由此,“愚公移山”開始作為一種民族精神而不斷傳承發展。改革開放初期,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繼續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同心同德,排除萬難”,[3](P352)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而努力奮斗、使愚公移山精神得到進一步拓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立足新階段新征程新奮斗、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賦予了“愚公移山”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實現了愚公移山精神的時代飛躍,形成了“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黨的二十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意味著我們面臨新的發展環境和歷史任務,在前進道路上要搬移的“山”也隨之變化,而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必將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勝利的強大精神法寶。
目前理論界關于愚公移山精神的研究較少,已有成果主要圍繞毛澤東關于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論述展開,鮮見對其進入新時代以后的整體性研究和深層次解析。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探索,旨在闡釋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豐富內涵,明確其生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揭示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對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只有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演進的大潮中不斷發展、繁榮興盛。一個民族的精神特質能夠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隨著社會生產生活實踐的發展而進步。愚公移山精神的內涵在革命戰爭時期表現為堅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表現為頑強拼搏、知難而進等精神品質,在改革開放時期又被賦予了解放思想、艱苦創業和苦干實干等新的特質。進入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內涵不斷豐富,總體上形成了以不忘初心、知難而進為信念根基,以偉大夢想、偉大斗爭為內容指向,以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為實踐遵循的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信念的感召力、理論的引領力與實踐的指導力三者之間層層遞進、辯證統一,構成了一個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
不忘初心、知難而進是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信念根基,是“愚公”們完成其“移山”事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寓言故事中的愚公面對一代人力不可能解決的移山之難,強調“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列子·湯問》),意指只要每代人堅持移山初心、知難而進,終可移走兩座大山。由此可見,初心和勇氣是在長期的奮斗歷程之中奮發進取、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跨越重重高山不斷前進,其核心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能夠在面對艱難困苦時始終堅定毫不畏懼、迎難而上的決心和勇氣。正是這種精神品格蘊含的強大感召力,使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使中國發展至今仍保持前進勢頭。進入新時代,我國面臨新的歷史任務,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各種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對此,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4](P83)立下愚公移山志,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決時代問題、擔當歷史責任、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前提和信念之基。
偉大夢想和偉大斗爭是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內容和關鍵所在。寓言“愚公移山”表達了人應該敢于有夢,明確目標后須堅定不移、艱苦奮斗的人生哲思?!耙粕健睂^大多數人而言是不可想象且不可能成功的,而愚公不僅敢于立志搬山,而且通過行動最終成功搬山,這表明敢想和實干無論何時都是做事創業的強大行動支撐。新時代新征程,中國人民以敢想鑄就偉大夢想,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以實干堅持偉大斗爭,謀求創造性地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新矛盾和新問題、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其中,偉大夢想與偉大斗爭相互交織、共同作用,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堅實保障。面對發展過程中的“重重高山”,只有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以共同夢想指引前進方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才能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此外,“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5]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6](P12)在新時代“移山”事業中,以偉大夢想和偉大斗爭為內容指向的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不僅是黨在新的歷史階段下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力精神保障。
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是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根本要求,是中國人民“移山開路”、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基本實踐遵循。自古以來,鍥而不舍的精神品質始終蘊含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盤古開天”“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神話故事都昭示了中華民族對持之以恒、馳而不息精神的極度尊崇。于實踐層面而言,成事之道在于艱苦奮斗,但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僅靠奮斗是不足以成事興業的,當我們面臨挑戰時,可能會因為困難或誘惑等諸多障礙而產生中途變卦、打退堂鼓的想法,最終招致失敗。正如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風險挑戰日趨復雜,甚至可能遭遇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這種困難和斗爭不是暫時的,至少要伴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全過程。只有充分認識這項歷史任務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發揚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堅定毅力,才有望在偉大斗爭中實現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5]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正在進行時,從聚力改革、銳意圖新的國家奮起,到同心筑夢、矢志追夢的個人奮進,新時代中國人民應堅持并弘揚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以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奮斗決心創造人類文明發展新奇跡。
恩格斯認為,每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歷史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形式與內容。[7](P873)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超越了愚公移山精神,是黨和人民在歷史實踐和現實探索中得到的真理性認識,其生成是歷史與現實辯證統一、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結果。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堅持不懈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理論在實踐中產生,發展著的理論又指導新的實踐。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融合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和群眾史觀,是對愚公移山精神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同時,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產生,不僅是黨百余年來鍥而不舍、艱苦奮斗的智慧結晶,更順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奮斗提供了精神指引。理論之維的新內涵與實踐之維的新要求動態耦合,形成了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價值內核。
一方面,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豐富并發展了愚公移山精神,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思想成果。愚公移山精神以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為藍本,倡導艱苦奮斗、堅持不懈,是中華傳統奮斗觀的樸素表達;而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在吸收其精神內核的基礎上,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和群眾史觀相結合,實現了愚公移山精神的時代飛躍。首先,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是在致力于實現民族發展和人民幸福的奮斗實踐中逐漸生成的,其中知難而進、偉大斗爭、鍥而不舍等特質都是指主體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進行的持續性實踐,展現了中國人民為實現自身解放、追求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昂揚精神面貌,蘊含高尚的實踐追求。其次,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展現了人民群眾作為歷史的創造者的偉大力量。人民群眾是“移山”實踐的主體,他們敢于挑戰封建傳統思想、追求進步,主張為促進地區發展而“移山開路”,齊心合力、薪火相傳,在創造移山奇跡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最后,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表達了中國人民追求國泰而民安、民富則國強的美好愿景。中國人民通過艱苦奮斗追求幸福生活,進而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而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體驗,實現了奮斗實踐基礎上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的辯證統一。因而,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不僅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穿越歷史潮流永葆創新性的先進文化,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是隨時代變化而與時俱進的科學真理,具有鮮明的時代先進性和歷史進步性。另一方面,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形成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實踐成果,具有其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必要性。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精神無不扎根于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無不服務于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與時代任務,[8]愚公移山精神是其中一個鮮明的思想標識。其一,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催生了不同時代主題下的愚公移山精神,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使不同時期的愚公移山精神能夠一以貫之、一脈相通,并在新的歷史時期形成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其生成具有歷史必然性。其二,當前我國發展環境愈發錯綜復雜,各類理論和實踐問題亟待解決,而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中蘊含的真理力量、理想力量和信念力量能在實踐中轉化為人的行動力量,推動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邁向“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程。因此,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著眼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其形成具有現實必要性。古人言: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形成發展順應了中國人民勠力同心渡過難關的現實需要,這一凝聚共識、代代相傳的精神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任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它不僅是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形成與發展的文化源泉,同時也增強了中華兒女對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認同。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社會矛盾不斷出現,這要求我們將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價值理念內化于心,蓄積實踐合力以渡過發展中的重重困境。愚公移山精神匯聚起了超越時空的文化認同,這一認同為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生成發展奠定了文化基礎和心理基礎。
一方面,愚公移山精神孕育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形成的文化精髓,有其獨特的民族精神基因和民族文化血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1]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學派常以寓言故事傳揚主張,“愚公移山”是當時《列子·湯問》中最為著名的篇目之一,影響十分深遠。魏晉時期張湛作《列子注》,使“愚公移山”逐漸脫離書目成為一個獨立故事,并開始廣泛流傳。此后南北朝詩人庾信將“愚公移山”與“精衛填海”并舉,唐朝丘鴻漸作《愚公移山賦》稱“山之大,人之心亦大”,明代理學家沈鯉提出“愚公移山而期之子復子孫也,卒能感山神而役之”,這一歷史時期的文人主要從人與天、人與規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方面解讀“愚公移山”的核心理念。近代以后,蔡元培引用“愚公移山”呼吁全體中國人民同心協力、克難奮進;徐悲鴻作國畫“愚公移山”刻寫中華兒女上下一心、爭取全民族解放的斗志。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奮斗則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底色的偉大民族精神集合,愚公移山精神是其中閃亮而明確的精神坐標?;诠餐奈幕兔褡逯?,寓言“愚公移山”經過與中華民族奮斗歷史的結合,特別是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的結合,逐漸演變成為強調不懈努力、艱苦奮斗等精神品質,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升級成為以偉大夢想和偉大斗爭為核心的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為指引中國人民接續奮斗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發展面臨新環境新要求,產生了許多新矛盾新問題,需要愚公移山精神呈現出契合新時代的基因表達,從而以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嶄新內涵指導解決當下以及未來面臨的發展難題。新時代,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各方面矛盾問題日益凸顯:一是按照發展藍圖和規劃,我國要在2050年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強國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即面臨全方位提升的整體性困難;二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要解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面臨經濟轉型、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的突出性困難;三是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面臨多項綜合平衡的協調性困難。除此之外,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期,國內外發展形勢面臨巨大變化:一是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大國博弈日趨激烈,中美關系逐漸復雜;二是新技術革命迅猛推進,各國搶占技術制高點,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既是戰略性機遇,也是風險挑戰;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和局部爭端沖擊世界安全格局,影響深遠;四是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國家之間的價值觀沖突和軟實力競爭加劇,價值觀念的激烈碰撞增加了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在這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考驗下,全黨需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科學內涵,提高斗爭本領,團結帶領人民“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形成與發揚是促使當代中國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大潮中牢牢站穩腳跟、急流勇進的必然要求。
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作為一種鮮明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精神支撐。在當前和今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仍面臨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的復雜局面,必須發揚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民族的偉大奮斗精神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三者統一起來,發揮包含一切積極因素的、世代相傳的不懈奮斗力量,才能構建起勇于逾越“大山”、實現民族發展的強大思想引擎。
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相聯相通,為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堅守服務人民初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同時又為其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引領,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力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其一,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強調不忘初心,就是強調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堅定“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和基本方略之一,所以堅持并弘揚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有助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推進。其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9](P81)中國共產黨人的人生歸宿就是其初心使命,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v觀黨的發展歷程,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建立健全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制度體系,并根據時代、實踐和人民的現實需求不斷發展完善。正是這種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工作作風,造就了百年大黨的宏偉業績。歷史證明,堅持并踐行愚公移山精神是我們黨保持并發展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得到人民群眾的熱情擁護與深厚支持的內在要求,凸顯出中華民族的優秀民族風骨和高尚民族境界,必將為中國共產黨不斷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奮斗精神相融相通,為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堅強的文化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盵10]結合新的歷史階段和新的時代特點,將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要舉措。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單一維度或部分領域的現代化,而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維度各個領域全面協調、共同發展的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在新時代所肩負的新的文化使命。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和偉大奮斗精神都凸顯奮斗導向,具有鮮明的歷史性與時代性,有力描繪了中華民族的奮斗底色,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根脈和時代特征。其一,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和偉大奮斗精神都以奮斗為根本,內含夢想和團結等重要理念。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以艱苦奮斗為內在核心,強調只有“子子孫孫”敢于“移山”、團結一心,才能開路拓路、謀求發展,體現出偉大夢想和團結奮進的思想意蘊;偉大奮斗精神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奮斗品格的充分表達,也是偉大夢想精神和偉大團結精神的價值旨歸,偉大夢想精神昭示奮斗目標、承載逐夢復興的高階奮斗觀,偉大團結精神表征奮斗方式、展現“人心齊泰山移”的團結奮斗觀。[11]其二,兩者都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作為愚公移山精神的緣起,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將近三千年歷史;奮斗自強是始終貫穿于中華民族整個歷史發展過程的優秀品格,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光輝歷程中不斷豐富發展,形成了新時代的偉大奮斗精神,這些不同時期的精神財富匯聚成中華兒女勇毅力行的優良傳統。其三,兩者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與偉大奮斗精神均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在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與偉大夢想之中轉化為實踐的力量,它們承繼于前人的浴血奮戰,彰顯于今人的賡續接力,迸發于后人的加速沖刺,延續著中華民族奮斗不止的精神血脈。[11]因而,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既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又具有鮮活的時代性,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結合體,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把握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與偉大奮斗精神的內在特性,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我國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奮斗目標,當前我們正遵循“新兩步走”計劃,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是貫穿起當前階段的發展成就和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精神線索,為中國人民理性對待階段性成就并在新征程上繼續新的偉大奮斗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階段任務承載了愚公移山精神賡續發展的時代印記。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革命戰爭時期,愚公移山精神激發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翻“三座大山”,使中華民族“站起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愚公移山精神激發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的主人翁精神,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建設成為繁榮昌盛的現代化國家,使中華民族“富起來”;新時代新征程,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上,只有繼續堅持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才能確保歷史成就的連貫性,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明確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矢志不渝、接續奮斗,推動中華民族在“強起來”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長征路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讓我們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精神,在中國和世界進步的歷史潮流中,堅定不移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直至光輝的彼岸?!盵12]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光輝彼岸”,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這一目標,因此全體中華兒女更應做到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把一切力量凝聚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以新時代愚公移山之志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愚公移山”經過與中國人民的偉大奮斗相結合,與偉大建黨精神相聯動,與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相契合,在時代發展中迸發出旺盛的理論活力和生命力,實現了從寓言故事中的精神特質到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的歷史轉化。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再次明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再次點明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實踐要求,再次強調了中國共產黨人要繼續發揮鍥而不舍、踏實肯干的偉大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拓展,為促進中國人民增強凝聚力、強化向心力、提高戰斗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