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郁容
摘要:目的:文章探討文旅融合視角下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安岳縣石刻傳統工藝的活態傳承,以保護和發展這一獨特的文化遺產。方法:建立完整統一的數字檔案庫,收集和整理安岳石刻的相關信息;開發文旅創意產品,將石刻文化融入旅游體驗中;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提供交互式的體驗和參觀方式;加強對數字化人才的培訓,提高其處理和傳承數字化遺產的能力。結果:通過數字化活態傳承,不僅可以推動安岳石刻傳統工藝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提升安岳石刻的文化影響力,還能滿足新時期年輕群體對安岳石刻文化的體驗需求,推動旅游業的結構調整與創新升級。結論:數字化活態傳承是保護和發展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有效手段。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平衡保護和創新之間的關系,尊重傳統工藝的特點和價值,注重保持其原本風貌,避免過度商業化和文化侵蝕。
關鍵詞:文旅融合;安岳石刻傳統工藝;數字化活態傳承
中圖分類號:J323;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4-000-03
安岳石刻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于世。然而,由于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安岳石刻傳統工藝面臨技術傳承的缺失,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方式來保護和傳承這一獨特的文化遺產。本文從文旅融合視角出發,分析安岳石刻傳統工藝數字化活態傳承的優勢,并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策略,以期讓安岳石刻傳統工藝在數字化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和魅力。
1 文旅融合視角下安岳石刻傳統工藝數字化活態傳承的優勢
1.1 推動安岳石刻傳統工藝保護與傳承工作創新發展
一方面,對安岳石刻傳統工藝進行全面的記錄和數字化保護。通過高精度的三維掃描和攝影技術,可以將安岳石刻傳統工藝以數字化形式保存下來,并建立完整的數字檔案。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還原真實的制作過程和藝術效果,從而提供更直觀、立體的展示形式。
另一方面,為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創新提供支持。通過數字設計和數字工藝制作技術,可以實現對傳統工藝形式和表現手法的創新探索。數字化的設計工具和模擬技術,可以幫助藝術家更自由地進行創造和實驗,拓展更豐富多樣的藝術表達方式。同時,數字技術還可以與傳統材料相結合,創造出更具現代感和時尚感的作品。
1.2 以多維度呈現與表達拓展安岳石刻文化影響力
首先,數字化手段可以實現對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詳細解讀和注釋,將其歷史背景、文化內涵等信息融入數字化平臺中。觀眾通過參觀數字化展覽和互動學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義,增進對安岳石刻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其次,數字化活態傳承為安岳石刻文化提供了更廣闊的傳播渠道。通過建設數字化展覽館、文化遺產網站等平臺,可以將安岳石刻作品與其他相關資源有機結合,實現多媒體、跨領域的展示[1]。例如,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在線直播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討論和互動,能夠有效提升安岳石刻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最后,數字化活態傳承還能實現安岳石刻文化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的積極參與。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將安岳石刻作為文化旅游產品向國際市場推介,以吸引更多外國游客前來觀賞。通過數字技術的支持,也可以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文化遺產聯動,開展合作研究、交流展覽等活動,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提升安岳石刻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1.3 滿足新時期年輕群體對安岳石刻文化的體驗需求
一方面,數字化技術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樣化和便捷的體驗方式。傳統的安岳石刻傳統工藝通常需要親身前往目的地才能觀賞,而通過數字化平臺,年輕人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欣賞。這種靈活性和便捷性更符合年輕人追求自由、個性化的特點,也更能激發他們對安岳石刻文化的興趣與參與熱情。
另一方面,數字化活態傳承為年輕人提供了更豐富和具有互動性的體驗方式。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將安岳石刻傳統工藝轉化為互動展覽、虛擬實境等形式,吸引年輕人與作品互動[2]。例如,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在現實場景中展示虛擬的安岳石刻傳統工藝,讓年輕人身臨其境般地欣賞和探索。或者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與石刻相關的游戲、趣味互動,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1.4 推動旅游業結構調整與創新升級
一是豐富旅游產品的內容和形式。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將安岳石刻文化與其他相關資源相結合,打造更多元化、綜合性的旅游產品。例如,可以將安岳石刻傳統工藝與文化講解、民俗表演等活動相結合,提供更完整、豐富的旅游體驗;或者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使游客投入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內涵中,打造沉浸式的旅游體驗。這種豐富多樣的旅游產品不僅能吸引更多游客,還能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推動旅游業更好發展。
二是提升旅游服務的品質和效率。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實現旅游服務的在線查詢和預訂。游客可以在平臺上獲取最新的石刻展覽信息、導覽路線、服務設施等,從而提前規劃行程。數字化技術還可以實現智能化的導覽和解說,為游客提供更便捷、個性化的參觀體驗。這種高效便捷的旅游服務不僅能滿足游客需求,提升旅游體驗,還能提高旅游業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
三是為旅游業提供創新發展空間。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開發和推廣與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相關的衍生產品和服務,拓寬旅游業的收入來源。例如,可以開發與安岳石刻傳統工藝主題相關的手工藝品、紀念品等,增強游客的消費意愿。或者開展安岳石刻傳統工藝培訓和體驗活動,以吸引更多游客參與,提高旅游業的附加值。這種創新的發展形式不僅能促進旅游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還能提高旅游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度,推動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2 文旅融合視角下安岳石刻傳統工藝數字化活態傳承的策略
2.1 建立安岳石刻傳統工藝數字檔案庫
為了實現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數字化活態傳承,首先要建立一個完整統一的數字檔案庫。對相關檔案進行數字化收集、整理和存儲,最終形成一個全面、系統的數據庫。
建立數字檔案庫,可以利用高精度的攝影設備對安岳石刻傳統工藝進行拍攝,以保證圖像的清晰度和準確性;還可以利用三維掃描技術對安岳石刻傳統工藝進行全方位的記錄,這不僅可以確保數字檔案庫的內容完整、準確,還可以為后續的數字化活態傳承工作奠定基礎。
在建立數字檔案庫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信息的統一和標準化。通過制定統一的分類標準和數據格式,確保各類信息得到有序的組織和檢索。此外,也可以引入語義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化分析和推薦檔案庫中的信息,從而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瀏覽和學習體驗[3]。
數字檔案庫應采用開放式的數據接口,方便與其他平臺和系統互聯互通。這不僅可以增強檔案庫的可訪問性和可擴展性,還可以促進與其他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學術研究機構及文化旅游企業等主體的合作交流,共享資源、互惠互利,從而推動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數字化活態傳承工作朝更廣泛的領域拓展。
2.2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傳統工藝進行交互式體驗
虛擬現實技術是數字化活態傳承的重要手段,可以為用戶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效果。在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數字化活態傳承過程中,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加沉浸式、個性化的交互體驗。
第一,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安岳石刻傳統工藝進行模型重建,并在虛擬環境中展示。用戶可以通過虛擬現實設備或手機應用程序進入虛擬展覽館,欣賞安岳石刻傳統工藝,并可以隨意移動視角、放大縮小,從而感受其真實的藝術魅力。同時,還可以通過交互手柄等設備進行互動,觸摸石刻表面,了解工藝特點及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
第二,可以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將安岳石刻傳統工藝與現實場景相結合。用戶在現實環境中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打開相關應用程序,就能在屏幕上看到虛擬的安岳石刻傳統工藝作品出現在實際場景中。通過調整視角和距離,用戶可以近距離觀察石刻細節,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有關作品的信息和解說。這種虛實結合的體驗方式,能夠使用戶更直觀地感受到石刻作品的藝術魅力,從而增強參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第三,還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實現遠程參觀和交流。通過網絡連接,用戶可以在家中或任何地方通過虛擬現實設備參觀安岳石刻傳統工藝展覽,并與其他用戶進行實時互動和交流。這種遠程參觀的方式既節省了時間和成本,又拉近了用戶與石刻藝術之間的距離,更促進了跨地域和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4]。
2.3 開發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文旅創意產業與產品
在推動安岳石刻傳統工藝數字化活態傳承的過程中,可以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將傳統工藝與文化旅游相結合,開發新的文旅創意產業與產品。這不僅可以為傳統工藝注入新的活力,還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費者,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首先,開發以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為主題的文創產品。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同時結合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設計具有時尚感、藝術性和實用性的文創產品。例如,可以設計以安岳石刻紋飾為元素的服飾、家居用品、工藝禮品等,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旅游購物的需求;結合安岳石刻傳統工藝背后的故事和傳說,開發相關的圖書、影視作品和游戲,以提供更豐富的文化體驗和娛樂內容。
其次,打造以安岳石刻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多樣化的旅游線路和體驗項目,將安岳石刻傳統工藝與其他文化資源相融合,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例如,可以設計精品旅游線路,引導游客深入了解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歷史背景、藝術技法和傳承故事;舉辦安岳石刻傳統工藝主題文化節、工藝展覽和表演活動,向公眾展示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藝術魅力;開發互動體驗項目,讓游客親身參與到石刻制作中,近距離感受傳統工藝的樂趣。
最后,整合當地的資源和產業鏈,打造完整的文旅產業集群。與旅游企業、文化創意公司、酒店和餐飲等相關行業展開合作,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推動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發展。例如,可以聯合定制旅游服務,提供包含安岳石刻傳統工藝體驗的旅游套餐,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也可以與酒店合作設計以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為主題的客房,為游客提供獨特的住宿體驗。
2.4 為安岳石刻傳統工藝數字化人才提供持續性培訓
為了推進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數字化活態傳承,需要培養和引進一支具備數字技術和傳統工藝雙重素養的人才隊伍。這些人才既要具備傳統工藝技能和藝術修養,又要熟悉數字化技術及其應用工具,能夠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推動傳統工藝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
一方面,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針對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數字化活態傳承開展培訓活動。邀請資深工藝師傅、數字技術專家和文化學者等進行授課,結合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提高學員的傳統工藝技能和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內容應包括石刻技藝傳承、數字化工具和軟件的使用方法、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技術的融合等,由此培養出一批既懂傳統工藝又能熟練應用數字化技術的專業人才[5]。
另一方面,積極引進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拓寬數字化傳承人才的吸納渠道。可以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引入相關專業的教育和研究資源,以培養更多具備數字技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同時,積極開展國內外的人才交流與合作,吸引優秀的數字化傳承人才來安岳從事相關工作,從而為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數字化活態傳承注入新的力量。
3 結語
在文旅融合視角下對安岳石刻傳統工藝進行數字化活態傳承,有助于安岳石刻傳統工藝的可持續發展,然而也應意識到,在數字化活態傳承過程中,需要平衡傳統工藝保護和創新之間的關系,尊重傳統工藝的特點和價值,避免因過度商業化導致其失去原本風貌。
參考文獻:
[1] 李智勇.虛擬現實技術在非遺陶瓷的高保真應用研究:以廣州織金彩瓷為例[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2,56(11):132-133
[2] 蘇一飛.博物館數字化展示技術與虛擬展示研究[J].時代報告(奔流),2021(8):70-71
[3] 徐利明.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承體系[N].中國書法報,2021-03-09(001)
[4] 劉星利.剪紙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推廣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20(13):68
[5] 張琰群,趙慧,萬芷含,等.新媒體環境下海南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J].品牌研究,2020
(2):14-15
作者簡介:李杰(1985—),男,重慶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數字文旅。
郁容(1987—),女,四川巴中人,博士,講師,研究方
向:學前藝術教育。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項目“基于文旅融合的安岳石刻傳統工藝‘非遺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研究”成果,項目編號:DFWH2023-032;2023年度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項目“安岳石刻造像藝術風格及歷史文化價值研究”成果,項目編號:DFWH202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