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山東省淄博第十一中學,山東淄博 255086)
“細胞分化”是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6章第2節的內容,核心內容是細胞分化,《課程標準》對此的要求為理解水平。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細胞結構、功能、分裂等知識,這一節既是對之前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又可為學習遺傳、變異打下基礎。全能性、干細胞是由細胞分化的內容拓展而來的,這兩個知識點還是選修課本中克隆技術和胚胎工程的理論基礎,因此本節內容的學習非常重要。
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及意義,說出細胞分化是細胞中的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是形成多細胞生物體的必要過程,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
探究細胞分化的實質,細胞全能性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提高科學探究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第一,生命觀念。基于教材示意圖,運用結構與功能觀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及意義。
第二,科學思維。歸納與概括:基于圖示和事例,概括出細胞分化的特點;基于不同細胞的遺傳信息,理解細胞的全能性。
第三,科學探究。運用卡片填涂活動探究細胞分化實質體驗的科學探究過程。
第四,社會責任。了解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運用生物學知識,增強解決人類健康問題的信息,增強關愛生命、拯救生命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觀看12歲少年捐獻骨髓救母的視頻[1],引導學生思考三個問題:(1)白血病的癥狀。(2)引起這些癥狀的內部原因。(3)捐獻骨髓能治療白血病的原因。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白血病患者的全血化驗單(圖1),得出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異常增多但失去免疫功能,所以易感染;血紅蛋白減少所以貧血;血小板減少,所以易出血(圖2)。

圖1

圖2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細胞,可以分化出形態、結構、功能不同的血細胞。通過傾聽12歲少年邵帥的話語:“為了我的媽媽,我什么都不怕……”學習12歲少年的勇敢及孝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
采用歸納法、問思法講述細胞分化。以人體胚胎發育中細胞形態結構功能的變化(圖3)及各種植物細胞的分化(圖4)的實例入手,幫助學生理解問題1和問題2。

圖3

圖4
問題1:圖3中各細胞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上相同嗎?它們來源于什么細胞?
它們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上不同,都來源于受精卵。
問題2:它們都是由受精卵不斷分裂產生的,剛分裂形成的一團細胞的形態是否一樣? 一樣。
歸納細胞分化的概念: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作細胞分化。
設計意圖:結合問題分析動植物個體不同細胞分化過程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處理信息并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通過問思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思考1和思考2兩個問題。在理解了思考1和思考2兩個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卡片填涂活動,卡片填涂活動分小組進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細胞分化的實質。
思考1:在人體發育過程中,各種組織細胞如圖5所示,這些不同細胞的遺傳物質有沒有變化?
就一個個體來說,各種細胞的遺傳信息完全相同。
思考2:如圖5所示的各細胞來源于同一受精卵,遺傳物質完全相同,為什么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卻存在穩定性的差異?(結合資料1進行思考)

圖5
資料1:人體每個細胞中具有功能的基因大約有3.5萬個,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性狀,這一過程稱為基因的表達。
假設一:所有基因都表達
假設二:部分基因表達,部分基因不表達
通過思考2和資料1分析得出如圖5所示細胞:肌肉細胞、胰島B細胞、未成熟的紅細胞都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產生的,所以含有的基因相同,但是表達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合成的蛋白質不完全相同,所以形態、結構、功能不同。
卡片填涂——探究細胞分化的實質:卡片共4類:第1類卡片以受精卵細胞為例;第2類卡片以肌肉細胞為例;第3類卡片以胰島細胞為例;第4類卡片以未成熟紅細胞為例。圖6是受精卵細胞的卡片內容,其余卡片除細胞名稱不同以外,其余同圖6。學生分別用這4類卡片進行分組探究兩個問題:1.每一類細胞中含有①~ ⑥種哪些基因?2.每一類細胞表達①~ ⑥中哪些基因?探究完畢將結果填涂到卡片上,每個小組填涂結束后,在班內進行講解和展示。

圖6
①呼吸酶基因 ②核糖體蛋白基因 ③ATP水解酶基因
④血紅蛋白基因 ⑤胰島素合成基因 ⑥肌動蛋白基因
在學生討論與展示的過程中逐漸得出:四類細胞都含有①~ ⑥這6種基因,但是表達的基因各不相同,從而直觀地理解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奢侈基因(組織特異性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造成細胞穩定性差異的到底是哪一類基因呢?由此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統計探究結果并整理成表格,并分析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①~ ③這三類基因在每一類細胞中都表達,但④~ ⑥這三類基因只在某一類細胞中表達,由此引申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的概念,進一步將細胞分化的實質延伸到奢侈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的深度。

圖7
管家基因是指幾乎所有細胞中均表達的一類基因,其產物是維持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例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組織特異性基因是指不同類型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基因,其產物賦予各種類型細胞特異的形態結構特征與特定的功能,如卵清蛋白基因、胰島素基因等[2]。

設計意圖:基因的概念及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必修2的知識,而管家基因、奢侈基因(組織特異性基因)是大學課本內容,在高中階段后續的練習題中也會出現,這些知識點若在這節課中只靠講解的方式處理,高一的學生學習起來顯然是比較吃力的,但通過設計的填涂活動和表格分析活動,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給了學生探究這一問題的實物載體,使看不見摸不著的基因直觀化,高一的學生輕而易舉地將細胞分化的實質一步理解到位。
設計意圖:細胞分化的實質補充的資料和拓展的新知識點較多,學生思維力度較大,需要適當地緩和大腦的疲勞,而細胞分化的特點通過事例與特點對比,學生很容易將連連看練成功,如圖8所示。與此同時,細胞分化的特點也就掌握了。

圖8
引導學生分析思考3和圖9,結合課本,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意義。

圖9
思考3:細胞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的個體發育過程中有什么意義?
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通過細胞增殖分化,多細胞生物體呈現出千姿百態,如圖10所示。

圖10
思考4:如果給予一定的條件,這些美麗的花中已經高度分化的細胞,還能形成一個新的個體嗎?
播放微課:植物組織培養大致過程,引導學生在微課的基礎上閱讀課本,歸納出細胞全能性的定義、原因和表現條件。
思考5:已經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是否也能發育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呢?
回顧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克隆過程,得出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進而過渡到克隆可以在器官移植,拯救珍稀瀕危動物等方面得以應用。
思考6:通過克隆技術可不可以給白血病患者帶來福音?
資料2:

2013年5月15日美國科學家運用克隆技術,向女性提供的卵細胞內植入他人皮膚細胞的細胞核,首次成功制作了能夠分化成各種組織的胚胎干細胞。
干細胞是機體中能進行自我更新(產生與自身相同的子代細胞)并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分化形成不同細胞類型)的一類細胞。它們在個體發育和成體維持等生命過程中,起著關鍵和決定性的作用。
根據分化潛能的不同,干細胞可分為全能干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多潛能干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多能干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和單能干細胞(unipotent stem cell)[3]。
基于人胚胎干細胞系的建立和克隆羊的成功,2001年B.Haseltine提出了再生醫學的概念,這一旨在將治療性克隆技術與人胚胎干細胞的制備相結合,利用體外構建的患者自身來源的干細胞,分化產生無免疫排斥的組織與器官,用于疾病治療的全新理念,開啟了生物醫學的新紀元[4]。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大自然的美麗花卉,感受生命千姿百態的同時,從細胞分化的學習過渡到細胞全能性的學習。通過回顧克隆過程,分析資料,引導學生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將克隆造血干細胞投入生產,從而給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福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引導學生從知識、技術、社會、價值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總結,以知識樹的形式進行板書,最后給學生提出希望:希望社會因你的存在而變得更美好!
本節課是必修1許多相關知識的全面總結和升華,本節內容較抽象,特別是細胞分化的實質,學生缺乏基因表達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并且對干細胞的功能與細胞全能性之間的關系等內容,很難理解透徹。為了解決這些難點,首先從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用通俗和簡單的事例加以理解;其次結合實際生命現象,用發展、聯系和辯證的觀點介紹細胞在發生、發展過程中由于時間、空間位置的不同及其他因素(如營養物質、環境條件)等的影響而使遺傳物質(基因)的表達情況不同,從而使細胞出現分化現象;最后對于細胞具有全能性,借助細胞分化的知識進行聯系和梳理。這樣,從根本上解決了本節的難點、矛盾問題。
本節課設計時借助圖3、圖4,引出細胞分化的概念,形象直觀,容易理解掌握。另外,學生通過思考問題,填涂活動能直觀地歸納出細胞分化的實質,細胞分化不改變遺傳物質,只是奢侈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同時配以精美圖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積極性。整堂課中主要采用了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穿插講解易錯點及難點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遵循由簡到難的漸進式認知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