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白族本主崇拜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3-03-01 14:26:36呂躍軍
大理大學學報 2023年11期
關鍵詞:文化

呂躍軍

(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研究院,云南大理 671003)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種民間信仰。本主,白語稱為“武增”或“斗波”(用漢字記白語發音),意思是“我的主人”或“祖先”,被認為是一方土地的保護神。在大理地區,有的一個村落供奉一個本主,有的幾個村落供奉一個本主,無一定制。白族民間有“五百神王”“七十二景帝”之說。據董建中調查,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有本主廟986 座〔1〕。眾多本主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原始宗教的神祇,包括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神靈;二是佛教和道教的神祇,包括佛教、道教的一些神靈和高僧;三是人世間的神祇,包括帝王將相、為民除害的英雄、品德高尚的人物,是本主崇拜最主要的神祇類型。白族本主崇拜是一種具有多神性的民間信仰,在白族傳統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將白族本主崇拜置于中華傳統文化之中重新加以認識,深入挖掘白族本主崇拜在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歷史經驗,并作出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闡釋,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現實意義。

一、白族本主崇拜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和發展

白族本主崇拜起源于何時目前還難以考證。最早的本主應該是原始宗教的神祇,后來佛教和道教的一些神祇以及大量的人世間的神祇進入本主行列,成為一個極其復雜的本主神系。白族本主崇拜是大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其形成和發展反映了大理地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洱海地區與西北的羌民族之間已有交往。戰國時期,楚威王派遣莊蹻進入云南,洱海地區與楚民族之間的交往更為密切,大理所遺大姓,如趙、李、楊、董等,皆為莊蹻之后,楚文化的輸入自在其中。徐嘉瑞認為,“楚國之宗教神話,與大理有類似之點,殆無足異也”〔2〕28。大理本主與《楚辭(九歌)》所祀之神相似,“此乃楚國文化之保存于大理者也”〔2〕34。大理周城本主,名為杜朝選,是一個獵人。傳說周城有大蟒,化為少年,誘騙村中少女二人,入萬花溪山中,村人患之。杜朝選入山,見蟒出游,射之中要害,蟒狂奔入山。次日復往,見一女子,知村中少女,為蟒所誘者。乃命女先導至洞中,殺蟒,攜二女歸,即以為己妻,村人祀以為神。這個傳說不知起源于何時,然而卻與《楚辭(天問)》中“羿射河伯”的故事極為相似〔2〕35,說明白族本主崇拜與楚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秦漢時期,秦始皇修筑五尺道,成為川滇之間的交通要道。漢武帝滅滇國,置益州郡,在洱海地區設邪龍(今巍山、漾濞)、葉榆(今大理、洱源、鶴慶)、云南(今祥云、彌渡)、比蘇(今云龍、蘭坪)等4 縣。從那時起,白族先民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隨著郡縣制的建立,不斷有漢民族落籍洱海地區,并將漢文化帶到了這一區域。至東漢,漢軍進入不韋(今保山),比漢武帝更為深入,漢文化的傳播也隨之擴大,其先進的燒陶、建筑及生產技術已在洱海地區廣泛使用。大理沙村奉魯班為本主,說明白族建筑與漢族建筑存在承襲關系。魯班為春秋時期魯國人,出身于工匠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勞動,逐漸掌握了木工技能,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被稱為中國“木匠鼻祖”。據說木工使用的工具,如曲尺、墨斗、刨子、鋸子等,都是魯班發明的。大理沙村木匠居多,奉魯班為本主,表明白族不僅吸納了漢族的建筑技術,而且還傳承了漢族的建筑文化,足見白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的關系極為密切。

三國時期,洱海地區成為蜀漢的一部分。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 年),諸葛亮南征,進入益州,生虜孟獲,遂平四郡,改益州為建寧,在洱海地區增設興古(今馬龍)、云南(今祥云)等2 郡。傳說諸葛亮采納了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七擒七縱孟獲,最終使孟獲歸順于蜀漢。諸葛亮既定南中,乃為夷作圖譜,以表達尊重巫教之意,故當地夷人極為珍視。大理塘子鋪位于哀牢山和點蒼山之間,傳說為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地方。村民多姓諸葛,自稱是諸葛亮的后裔。村口有一本主廟,廟里供奉的本主即為諸葛亮。由此可見,諸葛亮對洱海地區的影響極大。其“綱紀粗定,夷漢粗安”的策略,為以后各朝對非漢族地區施政提供了借鑒。

唐宋時期,洱海地區與中原的關系跌宕起伏。唐玄宗時,南詔開始強大起來。南詔始終依附唐朝,因而得到唐朝的支持。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賜皮邏閣名蒙歸義,晉爵云南王。在唐朝的幫助下,皮邏閣“合六詔為一”,建立以洱海地區為中心的南詔國。南詔立國促進了洱海地區各民族的融合,南詔后期“大封人”封號的出現,標志著白族這一民族共同體已經形成〔3〕。南詔文化上承西爨文化,下啟大理國文化,其政治制度和禮樂風化極力模仿唐朝,顯示著向漢文化看齊的趨勢,即革除烏蠻和白蠻故俗,完全接受漢文化〔4〕。大理古城西門奉鄭回為本主。鄭回是唐代相州人,時任嶲州(今西昌)縣令。天寶九年(公元750 年)南詔王閣羅鳳出兵攻陷嶲州,俘獲鄭回。因鄭回通儒學,得到閣羅鳳的賞識,讓其擔任兒子鳳伽異、孫子異牟尋的師長。閣羅鳳去世后,異牟尋繼承王位,任命鄭回為南詔首席清平官。鄭回經過多年努力,使南詔罷兵休戰,恢復與唐朝的臣屬關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白族人民感恩鄭回,奉其為本主。異牟尋時,南詔與唐朝關系最為融洽,相互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最為頻繁。至大理國時,宋朝在西南地區采取收縮政策,大理國與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得到進一步加強。大理國不僅在社會經濟上取得了長足發展,而且在科技文化上也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元代初年,郭松年來到大理,看到大理猶有宋朝之遺風〔5〕。唐宋時期是白族本主崇拜形成的重要時期,產生了眾多與儒家思想、佛教、道教有關的本主故事。

元明清時期,是白族與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的時期。元朝在云南設立行省,創建孔廟,廣泛開展儒學教育。《賽平章德政碑》載:至元十一年七月,賽典赤抵大理,下車蒞政,風動神行,大理設提舉,建文廟,購儒籍,“使南方之人舉知風化”〔6〕。明朝在云南推行屯田制度,大批漢族人口遷入云南。大理是云南屯墾的重要地區,通過軍屯、民屯和商屯,漢文化在大理地區得到廣泛傳播,大理文化逐漸融入漢文化之中。清朝在云南實行汛塘制度,采取改土歸流、開科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漢文化在大理成為主流文化。元明清時期是白族本主崇拜發展的鼎盛時期,產生了大量關于中原王朝歷史人物的本主故事。云龍縣白族普遍奉王驥為本主,更能說明這一時期大理地區與中原王朝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密切關系。明正統年間,云南邊疆土司叛亂,阻礙了云龍鹽業經濟的發展。朝廷派遣王驥三次征討麓川(今瑞麗),平定了叛亂,使云龍鹽業得以恢復。云龍是滇西著名的產鹽區,在云南的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 年),中央在云龍設“五井鹽課提舉司”,專司鹽務管理。王驥死后,皇帝下詔在云龍為其建“三崇廟”祭祀,王驥成為云龍白族的本主。傳說“三崇廟”的本主以前是雞足山神,后來才變成了王驥。周祜認為,有功者民必祀,王驥平定麓川,鞏固了國防,保全了云龍,奉其為云龍本主是非常恰當的〔7〕。

綜上所述,白族本主崇拜的形成和發展是由大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決定的,其演變規律取決于大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紛繁復雜的本主神系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和發展,顯示了大理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白族本主崇拜與大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是相適應的,并對白族與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對白族本主崇拜的影響

儒、釋、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通過信仰、文化、政治以及社會的力量,將眾多民族吸納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極大地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8〕。白族本主崇拜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并廣泛吸納和借鑒了儒家思想的倫理道德以及佛教和道教的文化符號,使其成為一種具有包容性的民間信仰。

儒家思想對洱海地區的影響可以追溯至戰國時期。楚文化所具有的開放性與兼容性,促成了諸子百家思想齊聚于楚國的局面。儒家學派對先秦諸子思想的大總結,就是由荀子在楚國完成的。楚文化為大理文化非常重要的來源之一,儒家思想的輸入是很自然的現象。儒家思想對白族本主崇拜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本主神祇的選擇標準上遵從儒家學派的禮儀制度。按照《禮記·祭法》制度,大理各地祭祀的本主中,“法施于民”者有諸葛亮、段思平、忽必烈等;“以死勒事”者有白潔夫人、李宓、大黑天神等;“以勞定國”者有張樂進求、鄭回、段宗榜等;“能御大災”者有杜朝選、段赤誠、孟優等;“能捍大患”者有王驥、鄧子龍等〔9〕。二是在本主文化的核心內涵上吸納儒家學派的倫理道德。白族人民將忠孝節義作為一種美德和準則,在本主崇拜中得到了充分彰顯。在大理地區,白潔夫人的貞烈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傳說蒙舍詔主皮邏閣欲吞并其他五詔,假意邀請五位詔主到蒙舍詔祭祖。白潔夫人懷疑其中有詐,勸丈夫不要去。鄧賧詔主思前想后,決定還是前往。白潔夫人見無法勸說丈夫,便將一只鐵釧戴在丈夫的手臂上。祭祖大典后,皮邏閣在松明樓設宴,將五位詔主灌醉,而后燒毀了松明樓,五位詔主均被燒死。噩耗傳來,白潔夫人連夜趕到蒙舍詔,憑借手臂上的鐵釧,從廢墟中挖出面目全非的丈夫尸首。皮邏閣見白潔夫人美麗聰明,欲娶為妻。白潔夫人假意答應,表示要在洱海邊祭奠亡夫后才能成親。百日后,白潔夫人祭奠完丈夫,就一頭跳進了洱海。白族人民為紀念白潔夫人,奉其為本主。據張錫祿統計,僅鶴慶縣就有22 座白姐廟〔10〕。三是在本主信仰的價值觀念上固守儒家學派的入世理念。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提倡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入世理念的實踐者。儒家追求現世幸福的理念成為本主信眾的行為導向。可以說,儒家思想是白族本主崇拜的信仰之源。

佛教大約在公元7 世紀末至8 世紀初由中原傳入洱海地區。大理國時佛教極為盛行,一度成為國教。大理是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又稱阿阇梨教)流傳的主要地區。佛教對白族本主崇拜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佛教的一些神祇和高僧被奉為本主,包括觀音、大黑天神、贊陀崛多、北方天王、達摩等。這些佛教神祇或高僧都曾經為白族人民做過好事。比如大黑天神,白語稱“導哼駭日”,為佛教密宗的護法神。塑像為三頭六臂,以骷髏為瓔珞,手腳毒蛇纏繞,青面獠牙,猙獰可畏。據《新纂云南通志》載:“大黑天神為阿阇梨教之護法神,蓋其教以血食享祀,民間尤敬畏之。村邑立祠,疾疫禱祝,初謂之大靈廟,后乃目為土主也。”〔11〕大理各地的本主廟大都供奉大黑天神,說明大黑天神在大理地區已經本主化。大黑天神在白族民間有各種傳說,均與瘟疫有關。在這些傳說中,大黑天神變成了舍己救人、攘除瘟疫、為百姓分憂解難的英雄。自古以來,大理地區曾經多次發生瘟疫大流行,人們對瘟疫充滿了恐懼,束手無策,因而祈求大黑天神來控制瘟疫的肆虐。大黑天神由佛教密宗的護法神演變為白族民眾的本主,我們看到了白族本主崇拜對佛教的“移植”,反映了阿吒力教在大理地區的興盛以及對白族本主崇拜的影響。此外,遍布大理各地以觀音信仰為主的“蓮池會”(俗稱“老媽媽會”),每逢本主節或重大祭祀活動,都要到本主廟念經祭祀。這已經成為“蓮池會”以及對其成員的一項規定和要求。

道教早在東漢末年已經傳入洱海地區,對南詔政權的影響極大。“蒼山會盟”以道教儀式舉行盟誓,是南詔受道教影響的重要事件。據《蠻書》載:貞元十年(公元794 年),南詔王異牟尋與唐使崔佐時會盟于點蒼山,“上請天、地、水三官,五岳四瀆及管川谷諸神靈同請降臨,永為證據”〔12〕。傳說“蒼山會盟”的地點就在位于蒼山中和峰麓的蒼山神祠。這里已經成為白族本主崇拜最重要的本主廟之一。道教對白族本主崇拜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將道教的一些神祇和道士奉為本主,比如財神、藥王、送子娘娘、孟優等,其中財神已成為本主廟中最常見的神祇。大理海東本主,名為孟優。據《續修蒙化直隸廳志》載:“孟優世居魏寶山,與土帥孟獲兄弟也,素懷道念。得異人授長生久視方藥諸書,隨處濟人。”〔13〕孟優,三國時期蒙化(今巍山)人,被列入仙釋,曾在巍寶山龍潭殿修煉。傳說孟優為了治病救人,常常爬上蒼山的懸崖峭壁去采藥,不辭辛勞。他對富人收取錢物,但對窮人分文不取。由于他醫術高明,更有一副菩薩心腸,因而深得人心,被奉為本主,尊為藥神。孟優從史料記載的道士,變為白族人民的本主,從中可以看出白族本主崇拜對道教的“模仿”。此外,這種模仿還表現在本主的造像、封號等方面,與道教極為相似。如今,演奏道教的洞經音樂已經成為本主祭祀的一項重要活動。

歷史上,無論是中原王朝還是南詔大理國,都曾試圖利用儒家思想、佛教或道教加強對思想文化領域的控制,作為鞏固其政權的重要措施。白族本主崇拜不斷從儒、釋、道中吸取營養,同時又為儒、釋、道構筑起雄厚的社會信仰基礎。這既是統治階級對大理地區進行統治的需要,也是白族本主崇拜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客觀上對白族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產生了積極作用。

三、白族本主崇拜中的國家認同

白族本主崇拜影響了白族民眾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對白族性格的形成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僅如此,由于白族本主崇拜是一種具有民俗性的民間信仰,因而與主流社會的關系比較穩定。大理各地本主廟隨處可見“護國佑民”“精忠報國”“保疆衛國”等匾額,是白族民眾對本主的頌揚,顯示了白族本主崇拜對國家的認同,體現出白族人民的國家意識。

唐軍將領李宓被奉為本主,是白族本主崇拜中對國家認同的一個例證。天寶年間,唐朝對南詔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征討,史稱“天寶戰爭”。第一次發生于天寶十年(公元751 年),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領唐軍八萬人討伐南詔。南詔王閣羅鳳求救于吐蕃,吐蕃派出援兵,與南詔軍隊聯合作戰,大敗唐軍。第二次發生于天寶十三年(公元754 年),侍御史李宓率領唐軍十萬人再次攻討南詔。閣羅鳳誘之深入,先潛軍偷襲唐軍位于洱海東岸的造船之師,后與前來救援的吐蕃軍隊內外夾擊進至太和城的唐軍。唐軍覆沒,李宓沉江而死。戰爭結束,閣羅鳳表現出極大的政治胸懷,“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豈顧前非而忘大禮”,遂收亡將等尸,祭而葬之,以存舊恩。南詔有意歸唐,叛唐出于不得已。《南詔德化碑》載:“我自古及今,為漢不侵不叛之臣,今節度背好貪功,欲致無上無君之討,敢昭告于皇天后土。”〔14〕實際上,南詔一直是大唐的忠臣順民,沒有半點蓄意反叛的舉動,閣羅鳳以立碑的方式來表明自己對唐朝的忠心。這種對中原王朝的認同,在奉李宓為本主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傳說唐軍被殲后,其亡靈作祟,百姓為安其亡靈,乃立李宓為本主。李宓被供奉于蒼山斜陽峰麓將軍洞本主廟。因廟側出清泉,引流灌溉,有利農耕,故旌封李宓為“利濟將軍”。李宓曾經擔任姚州都督,與閣羅鳳有很好的交情。據說李宓出征前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南詔受圣朝冊封,稱臣納貢,不違不悖,不可能有叛唐之心。另一方面,為將者當稟忠于國,如今君命難違,縱然洞悉事態原委,也無回天之力〔15〕。天寶戰爭是宰相楊國忠把持朝政,聽信讒言,博名邀功的不義之戰,李宓成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白族人民秉持“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民族分是非”的觀念,尊奉李宓為“護國祐民”的本主,不僅是安撫唐軍亡靈的表現,而且是認同中原王朝的體現。李宓雖說是南詔的敗將,但他盡忠殉職,表現出忠義氣節,因而得到了白族人民的同情和贊揚。傳說李宓成為本主后,盡職盡責,護境福民,使百姓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因而世代享祭白族人民的香火。

白族本主崇拜中對國家認同的又一個例證,是奉元世祖忽必烈為本主。元憲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軍攻克大理,大理國末代國王段興智逃亡鄯闡(今昆明)。忽必烈接受謀士劉秉忠、姚樞等人的勸告,下達止殺令,遂使大理臣民紛紛歸附。次年春,元大將兀良合臺攻克鄯闡,俘獲段興智,交由蒙哥汗處置。蒙哥采取懷柔政策,釋放了段興智。忽必烈即位后,在云南實行土官制度,于至元七年(公元1270 年)設立大理路,仍以大理國段氏子孫為大理路世襲總管。建立土官制度是忽必烈在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貢獻。此外,忽必烈派遣賽典赤擔任云南行省首任平章政事,對云南及大理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是忽必烈被白族人民奉為本主的歷史原因。忽必烈被供奉于大理喜洲中央祠。其塑像身形高大,胡須飄拂,頭戴蒙古式尖頂帽,身著蒙古長袍,手持寶劍,充滿英豪氣概。有趣的是,在碩大的忽必烈坐像右前方,站立著一位頭戴氈帽,身著鄉紳服飾,表現歡迎姿態的小塑像。據說這是段宗牓。當地村民說:“段宗牓是原來的本主,忽必烈來到大理后,段宗牓熱情好客,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忽必烈,忽必烈坐下就沒有起來。”〔16〕這里表達了一種隱喻,即忽必烈是元朝的中央皇帝,段宗牓是南詔的地方官員,故忽必烈代替段宗牓成為中央祠的本主。傳說元代大理的官吏欺壓百姓,被忽必烈斬殺,大理的經濟得以順利發展,因忽必烈有功于人民而被立為本主。中央祠本主從段宗牓變為忽必烈,顯示了白族人民對中央王朝的認同。大理與忽必烈有關的古跡甚多,比如蒼山洗馬潭、大理無為寺、元世祖平云南碑等。由此可見,忽必烈對大理的影響極大。

千百年來,白族本主崇拜從未表現出與中央王朝對立的“離異性格”。白族人民對諸葛亮、李宓、忽必烈、王驥等本主的建構,是通過宗教信仰的形式宣示了國家權力的在場。這一現象,一方面符合中原王朝所倡導的國家權力在地方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又在白族人民中獲得了本土化的闡釋,從民間信仰上建構了政治與文化意義上的國家認同。

四、充分發揮白族本主崇拜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促進作用

大理是一個多元宗教并存的地區。不同宗教信仰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特有的宗教生態系統,共同推動大理地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白族本主崇拜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具有安撫民眾心理、維系民間道德、活躍鄉村文化等社會功能,對大理的經濟社會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與此同時,白族本主崇拜與白族的生產生活融合在一起,滿足了民眾在困難時期對于外部力量保證的需要。因此,白族本主崇拜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消亡。時至今日,白族本主崇拜在廣大白族民眾中仍然十分盛行,本主祭祀活動已經成為白族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的社會作用具有兩重性,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宗教,對當地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發揮著特殊的作用〔17〕。白族本主崇拜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護持社稷”的國家意識、“注重倫理”的道德準則等,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對白族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起到了促進作用。把本主崇拜簡單地歸入“封建迷信”,是片面的、不正確的。當然,我們在闡釋白族本主崇拜積極因素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它的局限性。白族本主崇拜與其他各種宗教信仰一樣,乃是對社會存在的一種虛幻的反映,崇拜目的具有極強的功利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要求的嚴峻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1 年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毫無疑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集中體現為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以及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白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曾經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白族本主崇拜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助推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充分發揮白族本主崇拜在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積極作用,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在2021 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中國化的方向就是“和”的方向〔18〕。堅持白族本主崇拜中國化方向,就要推動白族本主崇拜從“本土化”向“中國化”轉變,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實現白族本主崇拜與中華文化深度融合。我們要弘揚白族本主崇拜愛國守法的優良傳統,主動適應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要把白族本主崇拜置于法律的監督之下,防范宗教極端思想的侵害。

引導白族本主崇拜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關鍵是做好“導”的工作。從歷史看,白族本主崇拜融合了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倫理道德和文化符號,存在著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可能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深入挖掘白族本主崇拜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本主信眾,用團結進步、和平寬容、厚德載物、兼和相濟等觀念教育涵養本主信眾,引導廣大本主信眾在思想觀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激情综合图区|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午夜国产理论| 无码日韩视频|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91精品视频播放|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欧美综合激情|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色网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国产91av在线| 任我操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天堂区| 综合网天天|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伊人|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天天色天天综合| 在线免费看片a|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黄色网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www.youjizz.com久久|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女主播|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1024精品|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国产白浆视频| 爱做久久久久久| 毛片最新网址|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系列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欧美在线三级| 在线99视频|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