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煥
語文教學應樹立人本教育思維,結合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思想領悟力構建生活化課堂,重塑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認知,并獲得感同身受的學習體驗。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優化提出了進一步要求。為改善教育環境,可以將情景教學法融入初中語文課堂,構建高效教學課堂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策略。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景化教學法能有效增加課堂活躍度和學習成效。情景設計存在多個維度,能結合相關知識點和學科內容,有助于激活學生思維,能有效激發學生想象力與探究欲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語文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設計與課程內容相互呼應,能對課堂教學起到助推作用的生活化趣味化情景。
信息技術可以改善課堂教學條件,彌補課堂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因為初中生處于精力旺盛、頗具好奇心的階段,對生動有趣的畫面有更強烈的學習欲望。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是無法透徹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幫助學生在信息化的情景中完成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這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將課堂與生活建立聯系。在信息技術教學資源的助力下,學生的課堂融入感顯著增強,而且更加清晰地了解作者的描述內容,能促進對閱讀內容的整體理解,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知識。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的知識點,主動完成線上預習或者自主拓展,搜尋相關的閱讀資料,按照教師的指導積極探究思考。
例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濟南冬天的美麗,教師要發揮信息化課堂的優勢作用,借助視頻、音頻、圖片資源將濟南冬天的山、水、城市景觀帶入課堂,通過不同景色的變換,學生一目了然地直觀感受文中描寫的內容。然后,教師組織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查找材料、研討交流等,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探究文章中作者描繪的場景,并對文章的創作背景深入分析。在學生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向學生提供幫助,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課文的含義,了解作者的心理世界。教師應發揮多媒體設備的作用,用精美的畫面激發課堂活力,把濟南冬天的“溫晴”用影像的方式生動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能直觀地了解課文中描寫的內容,并對課文的描寫方式與視頻景象對比,能提升學習探究的深度。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渴求、學習困惑,并以此為基點進行針對性的情景創設。
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講,學生需要的并非強硬的理論概念輸入,而是多樣性的教學活動和易于接受的教學素材,以實現深度的理解和領悟。結合信息技術與閱讀文本,創設生活化的生動情景能保證閱讀教學的質量,有助于學生熟悉閱讀內容,拓展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語文閱讀活動的主動性。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實現學生與文中人物、作者情感的聯通、共鳴,提高學生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增強學生思維能力,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情景開展課堂教學,以互動導入的模式開展文本閱讀探究活動。也就是以互動教學為切入點,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問題連接生活,將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與課堂教學內容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通過情感滲透的引導,將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帶入閱讀學習中,拓展學生對文本閱讀的思維寬度。
例如,《鄉愁》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的無限眷戀。本文的寫作是基于身在臺灣的余光中對家鄉南京的思念,大部分初中生可能沒有背井離鄉的體驗。但中學生對家鄉產生了一定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家鄉的印象,談一談家鄉這些年來的變遷,讓學生在互動中去探索,去思考。這樣,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在聯想中實現思維發散,學習的過程更加生動,學生也會改變學習態度,抱有更高的學習熱情。教師通過有效的話題互動,讓學生講述一些自己的生活遭遇、情感經歷,在不斷的思考過程中,學生內心的家鄉情感逐漸與《鄉愁》的情感融為一體,這對提升學生的詩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初中語文教學創設生活化情境,問題創設要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變化教學方式,精心設計生活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連接點,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學生的內心需求,實現語文生活化情景教學。
初中學生思維活躍,探索欲強烈。當前初中古詩詞教學中幾乎很少設計實踐情景,許多語文教師都未能意識到構建實踐情景的價值。在古詩詞教學時只是對學生進行機械化的灌輸,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只是對詩詞文本內容進行簡單的解析,對學習技巧、情感融入等方面指導不到位,這樣長此下去不僅會僵化了學生語文學習思維,也會讓學生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在古詩詞教學中,創設語文情境實踐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體驗古詩文對事物的描寫和展示方式,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語文教學中,可以根據文本內容設計語文情境實踐活動,把學生帶入到相關實踐情境里。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詩歌的表現形式和語言特點常常讓學生感到陌生和抽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情景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加接近感受詩歌中的情感和內涵。比如,對“斷腸人在天涯”,可以選擇類似的場地,如鄉村、田園,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切實感受馬致遠的觀景心理與情感。這樣,學生一方面能在熟悉的環境中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涵,另一方面也能通過與詩歌中的場景進行對比,更深刻地領悟其中的情感。在實踐情境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些類似于馬致遠的事情,比如漫步鄉野,觀察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或者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馬致遠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也能更深入地體驗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情景活動,學生可以更生動地感受到古代詩歌中的情感和內涵,也能更深刻地領悟其中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從而更好地分析和領悟古代詩歌的豐富內涵與藝術特色。
實踐情境教學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想象力和體驗力,有效喚醒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在語文實踐情境過程中,學生能獲得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形成獨特的觀察認知,也會與文本內容產生共鳴,理解作者的內在情感,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
總之,創設生動豐富的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語文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探究和實踐語文情境教學的實施途徑與方法,讓學生在充滿熱情和活力的氛圍中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中,激發興趣,激活思維,豐富情感體驗,深化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提升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