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娣
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是在初高中階段。中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家國情懷的比例很大,語文教學是家國情懷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家國情懷是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是指對家鄉和祖國的深厚感情和歸屬感。語文教師要采取積極策略,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理解家國情懷的深刻內涵,切實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強化中學生責任擔當意識。
語文工具性觀念的影響。一直以來,語文作為個人與其他人交流的工具學科為人們所認知。實際上,語文除了工具性特征之外,更大作用上能夠讓學生領會到漢字的優美和詩詞歌賦的魅力,從而對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家國情懷的培養起到積極作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有重要作用。以《出師表》教學為例。有的教師不重視課文內容的分析解說,而是簡單地讓學生背誦“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等重點句,其原因是這是考試重點,別的內容不考,就不要求學生理解分析了。在這種工具性觀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學生如何能體會諸葛亮在寫下這篇文章時所表現的為了漢室復興甘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博大家國情懷呢?哪怕面對一篇再好文章,若連其精粹所在都不能明了,自然也就無法領略到文章的真諦。語文作為連接情感的重要工具沒能物盡其用,沒有發揮它的最大價值,這就值得深思。
教學偏離教學重點。語文不同于其他的基礎學科。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并不只強調實用性,而是需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理解,自行體會的。比如先賢人生感悟的表達,要能夠促進學生對情感的理解以及表達,雖實用性并不強,但卻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經典作品,需要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以達到豐富情感的目的,但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卻為了分數而省略了學生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環節,甚至依據考試題目給學生念死答案。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卻忽視了家國情懷的培養。這種重教書、輕育人的教學方式缺乏人文情懷熏陶與家國情感培養。甚至有許多語文老師為了背誦而粗略地講解課文,教師念著所謂的標準答案、學生被動接受,導致答案千篇一律。這樣機械化的學習很難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中學語文教師思想守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思想守舊,缺乏創新的思維方式,因為在他們眼里考試分數決定一切。所以,為了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高分而費盡心思。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還是按照死記硬背、照搬公式等,并沒有為了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而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必要的改善。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學為例。有老師直接簡單地口頭上告訴學生說新中國來之不易,我們都應該珍惜今天的生活。這樣的講解顯然是結論式的,枯燥乏味,并沒有事例事實的依據,不是生動的深刻的教學,不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難以讓學生有所觸動,有所感悟。這樣的教學,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形成一種固化思維模式。就是當學生遇到涉及到家國情懷的課文材料或者題目時,都不會主動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而是套用原有的答題套路,缺乏獨立自主思考,何談學生家國情懷?
基于對當前語文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的缺失現象及原因分析,應采取積極策略切實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人文性育人優勢。積極挖掘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特點,充分要發揮語文教材的育人優勢。語文不僅有工具性,還具有極強的人文性,不管是詩詞歌賦和遣詞造句上面都有很大的育人價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以課本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其愛國情感,達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的目的,而不是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要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文本的研討熱情。除了背誦和分析,還應加入作者生平,作者情感等內容,學生對該人物情感有所了解后,以后只要遇到相關的考點,即能夠一點即通。課本中每一個看起來簡單的詩詞歌賦和遣詞造句,其實都是精挑細選的結果,它擁有很高的育人價值。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語文課本為中心,將課文所體現的情感真正地傳導給學生,不應該僅是翻譯和背誦這么簡單,像作者的生平事跡、主張的思想等內容,都應當在語文課堂中有所體現。
教學應抓住教學重點。語文學科和其他的基礎學科不一樣,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內容并不只強調實用性,而是要求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閱讀理解、合作探究研討。比如一些先賢人生感悟的表達、愛與情感的流露等,它的實用性并不強,但卻是語文教材中的精髓,是培養學生思想境界、家國情懷不可缺少的素材內容。語文教師要想抓住教學重心,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需要完成任務,也可說是一堂課的上課的目的。根據三個目標維度來分,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該包含這三個維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抓住教學的重點,通過把家國情懷的培養融入到教學目標中,在抓住教學重點的同時,能夠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養。
改變教師的守舊思想,提高其創新思維。無論我們怎么強調家國情懷培養的重要性,真正起到作用的還是站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除了語文教材以外,教師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直接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所以,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入一些生動個案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理解教材內容,強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責任擔當精神培養。同時,教師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做有利于家國的事,對具有家國情懷的同學進行獎勵等。因為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有部分語文教師采取了比較守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一味注重知識的灌輸,讓學生死記硬背,沒有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一些教師為了追求考試分數,拘泥于教學內容,不能帶領學生深入現實生活,參與社會實踐,教學方法過于刻板,缺乏靈活恬。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語文教師要在教學方式上有所創新,要積極創新教學理念,打破守舊思想,鼓勵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要在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變革社會中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這樣不僅學生能學到豐富的知識,還能讓學習生活變得更生動有趣。要在考試方式上加入更多的主觀題,讓學生自由發揮,以達到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目的。
當今中學語文教學對中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現狀差強人意,確實存在不少問題。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從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展開分析,這樣才能找到相應的合理的解決方法。語文教師要切實重視語文工具性、人文性特點,真正發揮語文教材的育人優勢,抓住教學重心,努力改變教師的守舊思想,創新語文教師教育理念,積極探究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策略,就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取得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