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靜,李權,季興祖,葉文倩,楊曉明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麗水市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浙江麗水 323000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提出“全面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積極探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費”。《醫療機構臨床路徑管理指導原則》(國衛醫發[2017]49號)提出“推進臨床路徑管理與支付方式改革相結合”。風溫肺熱病,西醫又稱非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試點的中醫臨床路徑之一,也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麗水市中醫院首批開展的中醫臨床路徑[2-3]。為了觀察DRGs 付費背景下中醫臨床路徑實施效果,筆者對中醫臨床路徑管理的CAP 病例和進行常規診療的CAP 病例進行研究,旨在為優化CAP 中醫臨床路徑方案提供依據,為提升醫療質量、控制醫療費用、適應DRGs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一種有效方案。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麗水市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住院的CAP 患者200 例,CAP診斷標準:參考《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 版)》[2]。風溫肺熱病證候診斷標準:參考《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診療指南(2018 修訂版)》[3]。納入標準:①符合風溫肺熱病及CAP 診斷標準。②年齡18~75 歲。排除標準:①并發呼吸衰竭或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嚴重血液病、嚴重感染、惡性腫瘤、腦血管意外、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妊娠或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未納入中醫臨床路徑組)和觀察組(納入中醫臨床路徑組),每組各100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56 例,女44 例,平均年齡(55.94±13.18)歲;對照組患者中男49 例,女51例,平均年齡(56.12±12.53)歲,兩組入選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入選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麗水市中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19)臨倫審第(LW-010)]。
對照組:醫護人員在CAP 診療常規范疇內,根據臨床經驗和診療習慣制定診治、護理方案,對每天、每個階段的診療措施、抗感染方案、中藥處方等不作具體規定,對住院日不作嚴格要求。觀察組:按照麗水市中醫院《CAP 中醫臨床路徑》方案,嚴格執行診斷、治療、護理措施等。治療方案:根據《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版)》給予莫西沙星,有結構性肺病的CAP 患者選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針或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同時根據中醫臨床路徑方案辨證應用中藥湯劑治療,每日1 劑,水煎分2 次口服。填寫中醫臨床路徑表單,記錄變異因素,控制住院日<14d。
1.3.1 臨床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咳嗽、咳痰癥狀積分和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計數)、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變化。對日間、夜間咳嗽情況分別進行評分,取其中較高者作為患者的咳嗽癥狀積分。咳嗽癥狀積分評估:0 分:無咳嗽;1 分:偶有短暫咳嗽;2分:頻繁咳嗽,輕度影響日常活動;3 分:頻繁咳嗽,嚴重影響日常活動。咳痰癥狀積分評估:0 分:無咳痰;1 分:咳吐少量痰液,24h 咳痰量<50ml;2 分:咳吐痰量較多,24h 咳痰量50~100ml;3 分:頻繁咳吐痰液,24h 咳痰量>100ml。
1.3.2 衛生經濟學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總住院費用。②調取2018 年麗水市中醫院第一診斷為CAP 的患者首頁數據,計算全院CAP 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作為基數。將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與2018 年基數比較,計算時間消耗指標、費用消耗指標。時間消耗指標=該DRGs組平均住院日/2018 年全院CAP 平均住院日;費用消耗指標=該DRGs 組平均住院費用/2018 年全院CAP 平均住院費用;費用/時間消耗指標大于1,說明該組平均住院費用/住院日較2018 年增長;費用/時間消耗指標小于1,說明該組平均住院費用/住院日較2018 年下降。
1.3.3 不良反應與變異因素 研究期間如實記錄所有出現的不良事件和變異因素。對不良事件與治療措施的關聯性進行分析,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則按中止研究試驗的規定執行。詳細記錄變異因素,如出現治療相關嚴重不良反應、合并嚴重并發癥、患方拒絕相關診療等。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如符合正態分布的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的數據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咳嗽、咳痰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咳嗽、咳痰癥狀積分分別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的咳嗽、咳痰癥狀積分分別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咳嗽、咳痰癥狀積分(,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咳嗽、咳痰癥狀積分(,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外周血WBC 計數和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外周血WBC 計數和CRP 水平分別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的外周血WBC 計數和CRP 水平分別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外周血WBC 計數和CRP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外周血WBC 計數和CRP 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平均住院日較2018 年下降(P<0.01),費用消耗指標、時間消耗指標均小于1。對照組的住院費用較2018 年下降(P<0.05),費用消耗指標小于1;對照組住院日與2018 年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時間消耗指標大于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住院費用、平均住院日與2018 年全院基數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的住院費用、平均住院日與2018 年全院基數比較()
對照組患者出現腹瀉2 例、白細胞減少1 例;觀察組患者出現腹瀉3 例,均經對癥處理后好轉,無變異、脫落病例。
DRGs 是美國學者研發的病例組合分類工具,應用DRGs 可合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改善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4-7]。DRGs 也是評價醫療機構和臨床科室診療服務能力、實施績效考核的重要方法[8-11]。根據《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55 號)和《關于印發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醫保發[2019]34 號)精神,全國分批推進DRGs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2019年浙江省出臺《浙江省省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和《關于推進全省縣域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意見》,全面啟動DRGs 付費。在DRGs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中,中醫醫院如何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發揮中醫藥特色、增強競爭力,是一項重要課題。
臨床路徑在推進分級診療、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控制成本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2-14]。CAP 是常見病、多發病,由于人口老齡化、免疫損害宿主增加、病原體變遷和抗生素耐藥等原因,CAP診治面臨許多新問題[15-18]。中醫藥在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緩解癥狀等方面具有獨到的作用[19-22]。因此,在DRGs 背景下觀察實施CAP 中醫臨床路徑的效果對準確界定中醫臨床路徑發展中的問題,優化中醫臨床路徑方案具有重大意義。
綜上,納入CAP 中醫臨床路徑管理可更好地提高療效,降低住院費用和住院日,實現費用消耗指標、時間消耗指標雙優化,有效提升醫療質量、控制醫療成本。醫療機構可將中醫臨床路徑作為抓手,助力DRGs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醫療品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