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鳳,陳明霞
1.舟山市婦女兒童醫院檢驗科,浙江舟山 316000;2.舟山市婦女兒童醫院婦科,浙江舟山 316000
肺炎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主要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所引起,是兒童群體的常見疾病[1]。由于小兒肺炎臨床癥狀、體征及胸部影像學變化無特異性表現,作為“金標準”的肺部組織培養技術難度高,且有創傷、耗時,下呼吸道微生物標本獲取困難且不易區分定植菌或感染的致病菌[2-3]。因此,尋找更佳、敏感、特異、簡便易行、早期預測小兒肺炎的手段,對及時處理、改善預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與感染相關的生物學標志物具有采集血樣標本方便、相對無創、客觀、便捷等優點,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4]。為進一步探討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樣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聯合凝血功能各項指標在小兒肺炎病情嚴重程度評估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擇2020 年3 月至2022 年7 月舟山市婦女兒童醫院收治的小兒肺炎患兒110 例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0 年3 月至2022 年7 月舟山市婦女兒童醫院收治的小兒肺炎患兒110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兒科學》中病情嚴重程度將患兒分為輕癥組(n=52)及重癥組(n=58)。納入標準:①年齡1 個月~5 歲;②符合《臨床兒科學》關于本病的診斷標準:③體溫常持續≥39℃,可伴咳嗽、喘息,肺部可有細濕啰音或哮鳴音;④口咽拭子采用膠體金法檢測腺病毒(adenovirus,ADV)抗原陽性。排除標準:①支氣管哮喘、各種先天性肺發育畸形、肺結核、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等疾病;②既往有骨髓移植或心肺移植者;③住院期間未行胸部CT 檢查;④住院期間死亡或自動出院者。所有患兒監護人已知曉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舟山市婦女兒童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議通過(倫理審批號:Z2020-013)。
①凝血功能:采集受檢者外周靜脈血2.7ml,置入109mmol/L 枸櫞酸鈉溶液中,3000 轉/min 離心10min,有效離心半徑10cm,隨后采用全自動凝血儀(稀森美康CS-5100)測定受檢者的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②SAA、CRP 檢測:采集受檢者全血標本,CRP 采用免疫比濁法(邁瑞BC-5310CRP分析儀)測定,SAA 采用免疫比濁法(PA200 特定蛋白分析儀)測定。
①兩組患兒的CRP、SAA 水平。②兩組患兒的凝血功能各項指標SAA、PT、APTT。③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重癥發生的影響因素。采集完整的住院期間臨床數據:性別、年齡、是否存在先天性氣道發育異常、病程中是否反復高熱(每天發熱>3 次,最高體溫≥39℃)[8]、發熱持續時間、胸部CT 報告顯示雙肺受累情況、是否合并呼吸困難、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是否行有創機械通氣、合并肺腺毒感染[9]。
應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Q1,Q3)]表示。重癥的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在反復高熱、發熱持續時間、合并呼吸困難、合并肺腺病毒感染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比較
重癥組患兒的CRP、SAA 水平明顯高于輕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CRP、SAA 水平比較(,mg/L)

表2 兩組患兒的CRP、SAA 水平比較(,mg/L)
重癥組患兒的PT、APTT 明顯長于輕癥組(P<0.05),兩組的TT、INR、FIB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凝血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兒的凝血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反復高熱、發熱持續時間(>6d)、SAA(>15mg/L)、PT(>15s)、APTT(>15s)、CRP(>15mg/L)、合并呼吸困難、合并呼吸衰竭、合并肺腺病毒感染是重癥肺炎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4 多因素分析
小兒肺炎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由于小兒肺功能發育尚未成熟、機體抵抗力較差,所以在感染肺炎后易進展成重癥肺炎,從而增加治療難度[9]。重癥肺炎患兒病情危重、進展快,若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患兒出現窒息、呼吸衰竭等癥狀[10-12],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CRP 屬于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受到感染、外傷、腫瘤等因素時,機體中血清CRP 表達水平5~8h內明顯升高,半衰期19h[12]。若感染得到控制后,48h內顯著下降,因此CRP 是診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標。CRP 結合細胞壁脂,能有效激活補體,在細菌性感染相關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敏感度[13]。如果患者是病毒性感染,細胞膜完整,難以引起肝臟分泌CRP,因此CRP 對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診斷特異性較差[14]。本研究中,重癥組患兒的CRP 表達水平高于輕癥組患兒,CRP(>15mg/L)是重癥肺炎的獨立影響因素,提示CRP 可預測小兒重癥肺炎的病情,與既往研究[15]基本一致。
SAA 在肝臟中產生,是一種載脂蛋白,當受到衣原體、支原體、病毒、細菌等抗原刺激后,肝臟會分泌SAA,血液中SAA 表達水平顯著上升,且在5~6h 內升高達百倍,而其半衰期僅50min,因此在病情得到控制后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16]。本研究結果顯示,重癥組患兒SAA 表達水平高于輕癥組患兒,SAA(>15mg/L)是重癥肺炎的獨立影響因素,提示SAA 可預測小兒重癥肺炎。
凝血功能四項是目前反映凝血功能的檢測項目,其中FIB 是一種可溶解于水的蛋白質,主要在肝臟內產生。PT、APTT 是一種血漿蛋白酶,活化后會激活促進凝血、炎癥反應的接觸系統,主要通過催化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分子間的交聯反應防止纖維蛋白被溶解。PT 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分泌,血液存儲期間會釋放大量的可溶性血管生成因子、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等,使血液凝血因子Ⅷ活性降低。而主導內源性凝血的相關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可對凝血功能其他指標造成影響,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現異常。本研究中,重癥組的PT、APTT 均長于輕癥組,兩組患者的TT、INR、FIB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T(>15s)、APTT(>15s)是重癥肺炎的獨立影響因素。由此可見,凝血功能在預測重癥肺炎的病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強小兒肺炎的凝血功能監測。早期及時發現,及時干預,以減少和緩解炎癥因子的釋放,進而改善患兒纖溶系統、抗凝血系統及凝血系統間的失衡。另外,本研究證實,反復高熱、發熱持續時間(>6d)、合并呼吸困難、合并呼吸衰竭、合并肺腺病毒感染是重癥肺炎的獨立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SAA、PT、APTT、CRP 可預測小兒重癥肺炎,凝血功能各項指標在預測重癥肺炎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強小兒肺炎凝血功能的監測,在各項指標異常時早期及時發現,及時干預,以減少及緩解炎癥因子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