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璇, 黃春水, 王 丁, 王素玉, 張婉君, 柴 勇, 馬永平
1.民航總醫院 口腔科,北京 100123;保定市第二醫院2.老年科;3.口腔科,河北 保定 071200
種植體周圍炎為臨床種植體修復術后常見并發癥,以種植體周圍病原菌堆積刺激牙周組織而產生炎癥反應,如果沒有進行有效干預,可造成種植體周圍骨喪失、種植體脫落等嚴重影響[1]。種植體修整術是種植體周圍炎的常用治療手段,其利用車針對種植體表面進行打磨拋光,可有效去除牙石、菌斑并預防菌斑再聚集,控制感染[2]。激光治療是清除牙齒/種植體表面菌斑的一種新型手段,具有不良反應輕微、操作簡便等優點[3]。摻鉺釔鋁石榴石(erb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Er:YAG)激光為固體脈沖激光,可有效殺滅病原菌、去除牙石、切除軟硬組織,且其波長可被水極強吸收,因而不易產生熱損傷[4]。有研究顯示,在傳統刮治方法治療慢性牙周炎基礎上輔以Er:YAG激光治療,有利于控制局部菌斑[5]。本研究旨在探討Er:YAG激光聯合種植體修整術治療種植體周圍炎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保定市第二醫院自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種植體周圍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確診為早期種植體周圍炎;年齡18~65歲;種植體修復完成≥6個月,且種植體無松動;X線顯示牙槽骨無明顯吸收;凝血功能與免疫系統功能正常。排除標準:種植體為空心圓柱體植入物;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及難以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壓;難以忍受手術疼痛,不能配合;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組與B組,每組各45例。A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48.04±8.22)歲;體質量指數(22.84±3.35)kg/m2。B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47.32±7.86)歲;體質量指數(22.97±3.26)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給予種植體修整術治療。采用金剛砂車針和阿肯色石拋光車針(魚雷形),以20 000 r/min對種植體表面舌側和頰側行打磨拋光,保持操作溫度≤40℃,交替使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凈牙周袋內碎屑,在牙周袋內緩慢注入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直至藥膏從牙周袋中溢出并裹滿種植體。囑患者用藥后30 min內不喝水、不進食、不漱口。1次/周,共治療3次。B組在A組基礎上,聯合Er:YAG激光(德國Fotona公司)治療。采用散焦式(R14)手具、SP模式,參數設置為60 mJ、20 Hz、水8、氣4,治療時將激光光纖垂直送入牙周袋,對近牙周袋底1 mm左右處的舌側、頰側的遠中、近中區行提拉式照射,每個位點60 s,照射時盡可能保持勻速移動。1次/周,共治療3次,均在種植體修整術完成后進行。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3、6個月,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牙周探診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D)、齦溝出血指數(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臨床附著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level,CAL)、菌斑指數(plaque index,PLI)。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兩組患者齦溝液中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評價標準[6]:治愈,種植體周圍無疼痛感、無紅腫、無溢膿,PD正常,探診無出血;顯效,種植體周圍癥狀明顯改善,PD降低1~2 mm,探診無明顯出血;好轉,種植體周圍癥狀有所改善,PD略微降低,探診有輕微出血;無效,各項指標無明顯改變。
總有效率=(治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A組:治愈14例,顯效18例,好轉8例,無效5例。B組:治愈29例,顯效12例,好轉4例。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11%(41/45),高于A組的71.11%(32/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D、SBI、CAL、PLI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D、SBI、CAL、PLI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6個月,B組患者的PD、SBI、CAL、PLI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1、3、6個月的PD、SBI、CAL、PLI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齦溝液中IL-6、IL-1β、TGF-β1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個月,兩組患者齦溝液中IL-6、IL-1β、TGF-β1均降低,且B組IL-6、IL-1β、TGF-β1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牙種植術是牙列缺失/缺損的重要修復方式,療效顯著。生物并發癥是影響種植體穩定性的一項重要因素,主要指由細菌等刺激引發的炎癥,是種植失敗的主要原因[7]。種植體周圍炎以種植體支持骨喪失、周圍黏膜炎癥為主要特征,細菌黏附是其重要致病因素[8]。因此,有效去除種植體表面的細菌、結石等污染是防治種植體周圍炎的關鍵。種植體修整術可通過機械方式將種植體表面黏附的菌斑去除,并且經打磨拋光后的種植體表面更光滑,細菌再次附著困難,具有一定長期治療效果。但種植體修整術對種植體表面螺紋結構處菌斑仍難以徹底清除,療效受限[9]。激光治療具有高效殺菌、光生物調節、止血等作用,且被證實用于種植體周圍炎治療安全有效[10-11]。Er:YAG激光不僅具備殺菌特性,還可以有效去除種植體表面碎屑、牙石和細菌生物膜[12]。有研究發現,Er:YAG激光可將種植體光滑表面和粗糙表面的細菌徹底清除,使其周圍細菌數量處于較低水平,并且其穿透度淺,創口深度和寬度更易于控制,對周圍組織的損傷較小[13]。
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聯合Er:YAG激光可明顯提高種植體修整術治療種植體周圍炎的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1、3、6個月,B組患者的PD、SBI、CAL、PLI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1、3、6個月的PD、SBI、CAL、PLI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聯合Er:YAG激光可有效改善患者種植體周圍狀態,這可能得益于兩種治療手段的協同作用。Er:YAG激光治療可以迅速且徹底的清除種植體表面及牙周袋內病原菌,而打磨拋光種植體在去除種植體表面污物的同時,可明顯降低種植體表面粗糙度,使細菌難以黏附,有效延長種植體表面的無菌黏附狀態,二者結合可取長補短,使種植體表面污物的清除更徹底,預防種植體表面細菌再黏附時間更長,療效更為顯著[14]。Er:YAG激光雖可被移植體的鈦表面吸收而影響種植體表面微貌,但其配合冷水使用可明顯減小對種植體表面微貌改變,從而不影響種植體功能[15-16]。齦溝液中的炎癥因子水平可直接反映出牙周組織的炎癥程度,與牙周臨床指標密切相關[17]。IL-6在種植體周圍炎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18]。IL-1β可影響成纖維細胞和骨細胞代謝[19]。TGF-β1具有募集牙周膜成纖維細胞并促進其增殖的作用,并抑制膠原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牙周組織的再生修復,但種植體周圍炎的慢性遷延會破壞牙周組織基質穩態,其過度激活反而會干擾牙槽骨和牙齦的重建[20]。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1個月,兩組患者齦溝液中IL-6、IL-1β、TGF-β1水平均降低,且B組IL-6、IL-1β、TGF-β1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Er:YAG激光聯合種植體修整術可有效抑制種植體周圍炎局部炎癥反應,可能與兩種治療手段聯合具有強殺菌、持久抑制種植體細菌黏附的作用有關,控制牙周細菌感染,可明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阻止病情進展。
綜上所述,Er:YAG激光聯合種植體修整術治療種植體周圍炎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種植體周圍癥狀,降低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