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慧, 張曉沁, 楊舜芳, 楊 紅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婦產科,上海 200001;2.上海市中醫醫院 婦科,上海 200040
子宮內膜炎是細菌感染導致的炎性病變,主要包含急性子宮內膜炎和慢性子宮內膜炎,主要臨床表現為白帶增多、腹部疼痛、陰道不規則出血、經期紊亂或閉經,病情嚴重者會出現不孕情況[1-3]。CD138是一種漿細胞特異性標志物,通過免疫組化染色對其進行鑒定能夠較好地發揮診斷子宮內膜炎的作用[4]。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家族是一種新型促血管生成因子,其中,Ang-1、Ang-2與血管生成關系極為密切[5-6]。有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炎組織中Ang-2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子宮內膜[7]。這提示,Ang-2在子宮內膜炎中低表達,參與子宮內膜炎,其可作為子宮內膜炎的生物標志物。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0是機體中具有代表性的免疫因子,其在疾病中呈現異常表達[8-9]。本研究旨在探討IL-10、CD138、Ang-2在子宮內膜炎中的表達水平及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納入慢性子宮內膜炎組,60例疑似但非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納入非慢性子宮內膜炎組。納入標準:慢性子宮內膜炎組經病理證實為子宮內膜炎;超聲未發現子宮及卵巢有明顯器質性病變存在。排除標準:合并急慢性炎性疾病、惡性腫瘤、肝腎疾病、結核等;近3個月內服用過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激素類藥物;宮腔內有異物、放置宮內節育器;入組前6個月內有妊娠史;精神異常。非慢性子宮內膜炎組患者平均年齡(21.80±3.02)歲,平均體質量(50.01±7.60)kg,孕0~3次,產0~2次;慢性子宮內膜炎組患者平均年齡(22.40±3.20)歲,平均體質量(49.58±7.20)kg,孕0~3次,產0~2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檢測指標
1.2.1 IL-10、Ang-2檢測 入院第2天,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的空腹靜脈血5 ml,半徑5 cm、3 000 r/min離心20 min,置于-80℃保存。取50 mmol/L的碳酸鹽緩沖液稀釋IL-10,加入聚苯乙烯的反應孔中,再進行加蓋處理,4℃下等待24 h,第2天將其洗滌3次,拋干,在每個反應孔中加入pH值為7.4的Tris-HCl緩沖液。其余步驟按照說明書嚴格進行。
1.2.2 CD138檢測 取患者子宮內膜組織進行活檢,10%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浸蠟,包埋,作4 μm連續切片,烤片,免疫制片,封藏。蘇木精伊紅染色判斷依據:慢性子宮內膜炎陽性為子宮內膜間質有典型漿細胞;陰性則無上述表現。

2.1 兩組IL-10、CD138、Ang-2水平比較 慢性子宮內膜炎組IL-10、Ang-2水平低于非慢性子宮內膜炎組,CD138水平高于非慢性子宮內膜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IL-10、CD138、Ang-2水平比較
2.2 兩組CD138表達情況比較 CD138在慢性子宮內膜炎組織中表達呈陽性,內膜間質有典型漿細胞;在非慢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瘤)組織中呈陰性表達,子宮內膜間無典型的漿細胞。見圖1。

圖1 兩組CD138表達情況比較(a.非慢性子宮內膜炎;b.慢性子宮內膜炎;免疫組化染色×400)
2.3 IL-10、CD138、Ang-2相關性分析 IL-10與CD138呈負相關(r=-0.501,P=0.001);IL-10與Ang-2呈正相關(r=0.390,P=0.002);CD138與Ang-2呈負相關(r=-0.808,P=0.001)。見圖2。

圖2 IL-10、CD138、Ang-2相關性分析
2.4 不同病理特征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IL-10、CD138、Ang-2水平比較 不同病理特征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IL-10、CD138、Ang-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5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慢性子宮內膜炎組IL-2、IL-6、IL-8、腫瘤壞死因子水平高于非慢性子宮內膜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6 IL-10、CD138、Ang-2對慢性子宮內膜炎診斷價值 IL-10、CD138、Ang-2預測慢性子宮內膜炎的ROC曲線下面積小于三項聯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項聯合檢測的靈敏度、準確度高于IL-10、CD138、Ang-2單一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圖3。

圖3 IL-10、CD138、Ang-2對慢性子宮內膜炎診斷價值的ROC曲線

表4 IL-10、CD138、Ang-2對慢性子宮內膜炎診斷價值
子宮內膜炎主要發病階段是育齡期婦女,且較容易被忽視,長期子宮內膜炎可致子宮內膜子宮腔菌群失調,耐藥菌株增多,免疫能力下降,進而引發不孕[10-11]。有文獻指出,子宮內膜炎是引發女性不孕的一個重要因素,子宮內膜炎患者的子宮內膜形態及容受性會受到影響,直接影響胚胎著床,導致無法受孕[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IL-10在子宮內膜炎中低表達,IL-10對子宮內膜炎診斷價值的ROC曲線下面積達0.793,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58.33%和75.00%。這提示,IL-10可作為子宮內膜炎患者的早期診斷輔助標志物。分析原因:IL-10屬于白細胞介素家族,其表達水平與機體免疫功能、炎癥狀態息息相關,具有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14-15]。有研究報道,子宮內膜炎患者的血清IL-10、轉化生長因子-β、趨化因子受體CCR4均升高[16-17]。有學者發現,CD138與婦科炎癥疾病的發生發展具有一定的相關性[18]。本研究結果顯示:CD138在子宮內膜炎中高表達,CD138對子宮內膜炎診斷價值的ROC曲線下面積達0.703,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3.33%和61.67%。這提示,CD138可作為子宮內膜炎患者的早期診斷輔助標志物。分析原因:CD138是漿細胞的特異性標志物之一,是一種多配體聚糖,是轉膜糖蛋白中的Ⅱ型,約95%石蠟切片的漿細胞膜表面均有CD138表達,其主要在活化β細胞、前β細胞、胸腺細胞、漿細胞中表達[19-20]。有學者發現,Ang-2在子宮內膜炎中表達異常,濃度下降,特別是在子宮內膜炎病程較長、臨床分期較晚的患者中,其下降更加明顯[21-22]。本研究結果顯示:Ang-2在子宮內膜炎中低表達,Ang-2對子宮內膜炎診斷價值的ROC曲線下面積達0.677,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8.33%和55.00%。這提示,Ang-2可作為子宮內膜炎患者的早期診斷輔助標志物。分析原因:Ang-2會通過競爭性抑制Ang-1產生不穩定的血管,使血管滲透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存在,就能夠從現存的血管上出芽,促進新生血管生成,減輕炎癥反應[23-24]。
綜上所述,在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中,IL-10、Ang-2低表達,CD138高表達,三者具有相關性,低表達的IL-10、Ang-2和高表達的CD138對慢性子宮內膜炎具有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