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林業大學 武轉轉 趙俊學(通信作者)
學齡前兒童的認知活動主要依靠感知運動,兒童玩玩具可以充分調動兒童身體和大腦的機能。因此,3—6 歲學齡前兒童可以通過玩玩具而活動范圍變大,自我意識增強,并通過與玩具互動獲取知識。該階段的益智類玩具設計應根據兒童認知的特點,增加兒童的參與性,充分調動學齡前兒童的多元智能,提高他們獲取知識的效率[1]。在進行益智類玩具設計時,要注意外形輪廓清晰,選用對比強烈的色彩,讓兒童通過聽覺和觸覺感知世界,不宜設置移動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和指向精度高的任務動作。隨著國民對于兒童教育的期盼與希冀,家長們越來越注重學齡前兒童的早期教育。兒童可以通過玩具認識外部世界,益智類玩具對兒童的啟蒙教育及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能起到很好的作用[2]。而玩具是兒童認知和理解世界有效和直接的載體,且玩具也是很有價值的教具,玩具設計的關鍵要素是能和參與者之間進行互動,對兒童進行心理或生理刺激,從而幫助兒童獲得技能[3]。益智類玩具由于它潛在的文化底蘊和考究的外形,對于發展智力和激發思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4]。雖然我國玩具行業快速發展,但是益智類玩具仍然有諸多不足之處。面對龐大的兒童玩具市場,如何根據兒童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將現代技術融入益智類玩具設計,這對于現代兒童玩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對于學齡前兒童而言,視敏度已完全成熟,可以明確區分玩具的形狀、色彩和大小,對于顏色對比強烈和輪廓清晰的物體比較敏感。不考慮先天性因素,兒童聽力會在出生后一周發育完全,可以清楚區分聲音的遠近及音色等。兒童會依靠觸覺來感知世界。觸覺屬于應激反應,由外界環境刺激皮膚上的神經細胞之后而產生[5]。但是學齡前兒童不能長時間做精度高的動作,比如長時間會抓不住手里的碗筷、握不住積木塊等。
兒童的成長性區別于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6],兒童心理受情緒支配,對于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探索。學齡前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兒童特征為:(1)專注力不強,玩具設計時要確保可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2)抽象思維較弱,需要具象的內容吸引兒童;(3)語言表達能力弱,不宜有過于復雜的交互;(4)目的性較強,但缺少行為前的思考。因而迫切需要設計師找出需求點,進而設計出可以引導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和心理活動的益智類玩具。
2.1.1 宏觀設計分析
中國傳統益智玩具雖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在理論研究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很好的創新。同時,我國的益智類玩具行業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并且有創新產品的品牌很少。大多數產品色彩豐富、造型華麗,但很少考慮與兒童互動的形式,同時缺乏趣味性,很難引起兒童的興趣,兒童成就感較低,很難堅持使用,容易產生乏味感。
2.1.2 微觀設計分析
1)益智性要素分析。目前,國內益智玩具同類產品的益智類玩具主要有積木類、拼圖類、開鎖類和滑塊類。其中最受歡迎的為積木類和拼圖類玩具。現對市面上的益智類玩具進行對比分析(見表1)。

表1 玩具益智性分析
綜合來看,我國益智玩具市場種類繁多,盡管價格低廉,但暢銷的比較少,主要是因為我國總是仿制國外的優秀產品來進行批量生產。因此,對傳統益智類玩具的創新設計勢在必行,需注重產品的益智性、交互性、趣味性和創新性。
2)設計性要素分析。由于產品的目標人群是3—6 歲的兒童,所以應該從兒童的生理心理標準來看,不能將孩子的眼睛視為成人眼睛的微型版本。當孩子們一出生的時候,所看到的并不是一個成人眼中看到的色彩繽紛的世界。很多關于兒童色彩心理的總結和研究表明:色彩與學齡前兒童的情緒和心理息息相關。色彩是情感的媒介,色彩需要與玩具外形相匹配。學齡前兒童通常喜歡明亮、飽和度高的色彩,如紅、檸檬黃、天藍、翠綠等[7]。材料是玩具的形態載體,應秉持環保低碳的可持續設計理念,還要采用健康環保、符合未來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的材料。經過經過玩具材質分析,見表2,塑料材質是玩具材質的首選。

表2 玩具設計性要素分析表
由于很多玩具材料不能依靠自然紋理給人良好的觸覺體驗,因此需要經過表面加工處理才能投入市場。表面處理工藝不僅具有保護與裝飾的作用,而且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舒適性及安全性。良好的處理工藝有助于激發兒童對細膩觸覺的準確解讀,且有利于提升兒童的情感體驗。
國外益智類玩具相較于國內而言,國外發展更早,研究也更深入,擁有較多國內外知名品牌[8]。國外益智類玩具關注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設計玩具時需注重融入科技成果,整體互動性較強,趣味性十足。國外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玩具公司,很早以前就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了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并且有很大的進展,具備了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與設計思路。
益智類玩具具有很大的潛能,可以激發兒童達到特定的目標,所以益智類玩具可以被認為是認知工具,認知工具可以使兒童達到被激勵的目標,對于提高兒童手腦協調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設計出一款有益智效果的玩具要從玩具的使用方式、游戲規制、游戲內容等方面做到開發智力和提升兒童的動手能力。
無論設計任何產品,安全因素都是關鍵所在。而對于學齡前兒童這一群體而言,他們有著強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誤吞小零食、玩具操作不當及玩具材質不健康等事件屢見不鮮。因此,在進行益智類玩具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安全問題,玩具的大小、形狀、材質、色彩要符合國家標準,避免安全隱患。在材質上應該采用無毒無害且不易碎的,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學的因素,保證兒童使用玩具時的安全性與舒適性。
互動性原則對于益智類玩具設計至關重要。益智類玩具應該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可以引導兒童專注于玩具,培養兒童的專注力。如果益智類玩具無法給兒童及時的反饋,他們很容易分心。即時的反饋可以激勵兒童繼續與玩具互動,如兒歌、故事、古詩、自然風雨雷電、自然鳥聲等,還可以從設計的角度對按鍵進行聲音反饋或者鼓勵的語言等,從而達到良好的益智效果。
學齡前兒童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創造性,可以通過創新的玩具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創造力,開發兒童思維。創新體現在很多個方面,首先設計理念的創新,也就是設計思維的改變;其次,現代技術的創新,適當加入現代技術,例如聲、電、遙控等智能技術,現代技術可以讓兒童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繼續接受教育;再次,玩具造型的創新,只有符合兒童心理、生理特點的造型才會引起他們玩的興趣;最后是功能的創新,應增加功能的附加值,促進玩具市場的多元化。
趣味性原則是兒童益智類玩具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只有具有趣味性,這個玩具才有可能激起兒童探索它的興趣。可以從寓言故事中進行場景締造、從童謠中編輯英文字母、從水果認知中設計數字的簡單運算等,這有助于兒童更好地體驗和認知世界。
學齡前兒童益智類玩具運用藝術思維進行設計,以益智性、創新性、安全性、互動性和趣味性為設計原則,該繪畫板采取繪畫及堆積木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益智性,更加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可以將磁性畫板技術融入益智類玩具中,繪畫板通過正面繪畫和反面堆積木,充分調動了兒童的觸覺、視覺和肢體動作。
4.2.1 形態結構設計
益智類玩具形態就是產品的外部表現,玩具的功能是依附于結構和形態的[9],符合兒童心理與生理需求的外形可以誘發兒童購買的動機,提高兒童玩具的經濟效益。針對兒童多功能繪畫板造型方面,既要符合兒童的審美需求,又要考慮造型和內部構造的配合,對于兒童玩具的開關而言,其大小、形狀和顏色等,都要根據現代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征來進行設計,以保證兒童在使用時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拇指操作按鈕的直徑最小為 19 mm,其他按鈕建議最小直徑為 10 mm[10]。
4.2.2 功能結構設計
磁性畫板是一種新型的書寫板,它是將磁性流體和顯像液在塑料基片上封裝而制成。磁流體是一種具有強磁性的液體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11],并且可以擦除,廣泛應用于繪畫板設計中。磁性繪畫板置于整體框架表面的凹槽中,可拆卸翻轉。積木收納抽屜通過滑軌置于磁性繪畫板下部,具有收納積木的作用,可拉出,儲物抽屜與整體繪畫板以滑軌連接。
4.2.3 色彩搭配設計
當兒童在選擇自己的玩具的時候,色彩是尤為重要的。學齡前兒童更偏好于多色玩具,且對純度比較高的藍、綠、紅、橙、黃等顏色更加偏好,因此設計時應以這幾個顏色相互搭配來設計玩具。
4.2.4 材料搭配設計
通過對玩具材質進行分析,塑料材質是玩具材質的首選,合格的塑料玩具可應用優質聚乙烯、聚丙烯和ABS 等塑料原材料制作。此外,零部件尺寸不宜過小,因為學齡前兒童很容易誤食零部件而導致窒息的風險,故制造時需要把握好尺寸。
學齡前兒童玩具繪畫板設計,如圖1 所示。在繪畫的過程中,兒童可通過模卡畫這幅畫。繪畫作品可用魔術擦進行消除(如圖1b);畫板背面可以根據畫完的圖畫進行積木堆積的立體化處理(如圖1a),讓兒童印象更加深刻,更有利于鍛煉兒童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便于他們學習和記憶。畫板整體帶有一個收納抽屜,可收納積木和畫板的六個桌腿(如圖1c)。使用方式多樣,既可以去掉桌腿平鋪,也可以兩個桌腿支起來,還可以用四條腿支成一個桌子(如圖1d)。其采用的現代科技成果都是一些簡便易操作的,具備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

圖1 學齡前兒童益智類玩具繪畫板設計案例
文章通過對學齡前兒童視聽覺特征、觸覺與肢體特征,以及心理認知特征進行分析,對國內外益智類玩具市場進行調研,提出我國益智類玩具存在的問題及設計原則,將它應用于多功能繪畫板設計實踐中。兒童玩具是每一個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產品,益智類玩具可以作為教育的第一步,教育和培養兒童的各方面能力。從必要性來講,將玩具和學習相結合可以極大地提高玩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所以研究一款能夠開發兒童智力的益智玩具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