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業大學 林崇華 趙藝璇
現如今,融于自然、與人溝通、與人交流、與陌生人成為朋友,成了當下最為流行的旅居新模式。這一份追求慢節奏與更多感情的生活,也成了另一種別致的生活態度,是心態的另一種積極健康表現,也是一種眾人追隨的新旅居方式。當前的室內空間不僅要發揮容納作用,還要給人以情感方面的依賴[1]。環境心理學所研究的建筑設計,就是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會受到建筑結構和布局的影響,不僅包括來訪的人,而且對身在建筑中的人也有著同樣的影響,因為不同的設計同樣關系著人們的交往和友誼的模式。那么如何將感性工學更好地應用在室內設計中,如何將人類感性的情感評價問題更科學有效地進行量化研究成為了當下研究的痛點。當下評價研究方法多以主觀定性為主,而客觀定量的方法研究較少。日本筑波大學原田昭教授所定義的感性工學是一個包含了廣泛意義的詞,如審美、情感、感覺、敏感性等[2]。在筑波大學的研究所里,他們的研究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深層的邏輯是“以理性的方法去研究感性”,試圖找到心理學的生理基礎,試圖將人的“感覺”量化[3]。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客觀”規律。再由感性工學融入室內設計之中,使人們更好地以旅居者的審美感受價值。把抽象性的情感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空間形式,通過人的審美體驗,最終完成人與空間的情感傳遞[4]。文章在對旅居室內空間形式評價中將眼動分析方法引入其中,使用眼動追蹤儀記錄不同的被試者在觀看不同旅居室內空間形式圖片時所產生的客觀眼動數據,并與語義變量法相結合,將客觀眼動指標與主觀評價進行分析。
“感性工學(Kansei Engineerng)”是20 世紀70 年代由日本廣島的庫爾理工學院開發的,是用于量化用戶對產品的感知并將這種主觀反應與特定的設計特征聯系起來的技術[5]。它注重于人的感受,特別是主觀感受這一方面,并以此為基準發展了一系列相關的科研手段及設計方法,以此來更加準確地找尋到真正的用戶預期。感性工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其優勢就在于可以將感性的東西,以理性的方式體現出來,進行量化。將感性工學應用于室內設計中,一向作為“工具理性”典型表現的設計領域,越來越追求一種無目的性的、不可預料的和無法準確測定的“抒情”價值[6]。
在設計的發展中,人們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而對于空間的感受,多是以人的主觀印象為主,那么如何對人的主觀感受進行更好地研究,進行理性的表達,就運用到了感性工學這一設計方法。將感性通過科學的方式量化成為一種理性的科學表達,通過具體實驗及具體數據的研究,更準確地探索并分析人們對于室內空間的主觀需求是什么。將當下流行的一些新的設計元素設計風格融入室內設計之中,這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對形式設計的模仿,更多的是對所存在場地的一種地域文化性格的表達。它是室內環境設計師的個性與社會性、自我與非自我的高級情感交流活動,是人的潛意識與顯意識的綜合審美創造活動[7]。
選擇典型樣本對樣本意象評價有著重要影響,樣本以當下前沿旅居室內空間案例為基礎,首先從谷德網等多途徑收集了共55種旅居室內空間形式。然后從設計風格、色彩感覺、建筑形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抽取和篩選,最終選取了32 個樣本,然后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問卷內容為“請選出你最心動的5 個旅居空間環境”,經過發放問卷,一共收集了104 份有效調查問卷,其中男性48 人占比46.15%,女性56 人占比53.85%,調查年齡區間為18—60 歲之間。
經過統計整合,篩選出旅居人群意向度最高的6 個室內旅居空間環境圖樣本,編號分別為:4、14、1、5、6、27,作為6個典型樣本,見表1。

表1 典型樣本篩選
由于這6 個典型樣本具有相似性,所以將這些典型樣本按設計形式分為直線型空間,弧線型空間和有機型空間3 類,使用眼動實驗客觀衡量人們真正的情感,讓人們的主觀感受在其眼動指標中得到量化。然后邀請到10 位專業人士現場進行眼動視覺的實驗,實驗者現場對審視圖片后的眼動視覺反應行為一般有下列三種,分別應是眼跳、注視和凝視。這可以使大腦不僅獲得了研究對象清晰的成像,而且會對研究對象進行了認知思考[8]。
通過眼動實驗,得到旅居室內空間形式設計方案用戶體驗眼動數據表,見表2。接著導出6 種旅居室內空間的熱點圖,見圖1,并選出直線型空間、弧線型空間、有機型空間的代表樣本,分別為編號1、4、5。通過比對實驗數據,從而得出弧線型空間能帶給人以更好的旅居體驗,更受旅居者的歡迎。

表2 旅居室內空間形式設計方案用戶體驗眼動數據表

圖1 6 種旅居室內空間的熱點圖
通過對104 個人的有效的調查,并經過多方的查閱了大量的相關的設計資料最終我們獲得到了以下一些感性的設計詞匯,初步的進行篩選,并在嘗試的去掉其中一些相似度都比較高的一些設計形容詞,得到20 組感性詞匯對分別是:有趣的—單一的、整齊的—雜亂的、安靜的—激烈的、淡雅的—靚麗的、自然的—人為的、溫暖的—冷靜的、溫馨的—冷漠的、統一的—零散的、輕奢的—素雅的、大氣的—小巧的、簡約的—復雜的、開闊的—緊密的、明亮的—灰暗的、模塊化的—有機的、自由的—刻板的、安全的—危險的、現代的—復古的、時尚的—老舊的、柔和的—猛烈的、舒適的—壓抑的。
尋找專業知識和經驗豐富的相關室內設計專家,邀請他們反復甄別、篩選這些感性詞匯對,并根據相關資料反復對比查詢,對無實際意義的感性詞匯對進行刪除,并將剩余的感性詞匯對根據詞義進行合并,最終得出8 組感性詞匯對作為旅居室內空間設計情感評價研究的關鍵感性詞匯。分別是形態要素方面:簡約的—復雜的、自由的—刻板的;空間要素方面:統一的—零散的、開闊的—緊密的;色彩要素方面:柔和的—猛烈的、淡雅的—靚麗的;心理要素方面:安全的—危險的、舒適的—壓抑的。
2.3.1 基于語義差異法的問卷設計
制作7 級量表,并利用語義差異法,將最終獲取的8 組關鍵感性詞匯對應3 個典型樣本建立一個評價值調查問卷,設置值-3,-2,-1,0,1,2,3。
2.3.2 數據收集
通過專家訪談法,尋找專業室內設計師,并隨意選擇15 位發放調查問卷,最終共收到了有效問卷13 份。將全部有效調研問卷樣本進行分類整合,對已收集數據的所有感性的詞匯進行對評價值后進行統計求和并計算,計算得出的平均值方可作為所有感性的詞匯比對得出的最終得分(見表3)。

表3 感性詞匯對評價值
基于評價表及折線圖,將各設計要素的意向詞匯對進行分析,可見各樣本的平均值均為正數,所以可知人們更傾向于簡約的、自由的、統一的、開闊的、安全的、舒適的、柔和的和淡雅的設計要素。
為了對情感意向詞匯對作出客觀分類,把8 組情感意向詞匯對在3 個代表樣本中的平均數作為基礎數據,再加以主成分分析,從而可得相關性的基礎數據越大,關聯性就越強,結果更進一步地證明了信息濃縮的重要性。由方差總方差解釋矩陣圖式中我們可知:方差貢獻率矩陣和總方差累計方差貢獻率矩陣圖中各主成分因子系數1 總計和各主要成分指數2 總計都遠大于平均方差貢獻率1,且由于其中前后的2 個各主成分貢獻率均都達到并超過平均方差貢獻率100%,因此選取了其中前兩位的前兩個因子為主要成分。
成分系數矩陣,說明表示出了方差各主成分系數在總方差各主要變量指數上的對應因子的載荷。第一個主成分載荷比較大的是“安全的—危險的”;第二個主成分載荷相對比較大的可能是“開闊的—緊密的”,但并不明確。所以因子旋轉后,繼續進行分析。由總方差的解釋過程中可知,成分1 的和與成分2 的和累計貢獻率與旋轉前的完全相同。
從旋轉后的載荷結果中可以看出,第1 個公因子在“淡雅的—靚麗的”上有較大的載荷,因此可以命名為色彩因子;第2 個公因子在“舒適的—壓抑”的上有較大的載荷,因此可以命名為心理因子。與旋轉前相比,旋轉后各因子的意義更加明確,也更有利于對數據進行解讀和應用(見表4、表5)。

表4 旋轉后的總方差解釋圖

表5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圖
在當下國際交流日益密切,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但大部分的旅居室內空間布局都保持著常規的狀態,沒有自己明確的地域特色,甚至有一些地方完全丟失了本該屬于自己的歷史文脈及地域傳承,而這些不僅無法促進旅居室內空間的發展,反而會給人們帶來一種普遍化的心理感受,讓人們喪失對于旅居新體驗的新期待。空間的布局作為旅居室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首先考慮的一點。尤其是對于舒適性要更加注重以人為主,滿足各種使用功能,以及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共同需求,從尺度上要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學,避免讓人感到不舒適的尺寸,盡量打造一個優美且宜居的室內環境。
現在新媒體興起,網紅文化愈演愈烈。在帶來熱度的同時,也逐漸導致了很多旅居史那空間的主題并不明確,盲目地照搬網上的網紅地點,然后進行大量的宣傳,引導人們來進行打卡,但是此種現象所帶來的后果便是一時的熱度逐漸消失殆盡,就會使空間不僅喪失了原有的給人們以最好居住體驗的初衷,而且也會浪費資源,無法滿足可持續原則。因此,應滿足人們對于審美性的需求,在保障功能齊全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形態語言表現當地的地域特色文化,使整個室內空間充滿獨特的美學氣息。
只有從人們的心理和生理出發,真正的做到以人為本,滿足人們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空間形態,給予住戶情感化的關懷,才能使人們愿意來到此地,來到此空間。因此,應加強對當地的資源的轉化,選用材料講究因地制宜、因地取材的可持續性發展理念,創造一種融于自然的治愈系空間形式。合理使用材料,會讓空間充滿藝術性,傳達出所要表達的設計語言[9]。
當下人們更多追求的并不是一個場所,也不是一個特定的空間,更多的是對于旅居生活的一種新的體驗,所以人們更加期待從多種方面去體驗室內空間所營造的一種場所之感。對于色彩的選擇方面要根據當地的地域性歷史文脈的傳承性因素,選擇合適的、屬于當地特色的色彩風格。在室內的色彩選用上,暖色調會增添人們的心理溫度[10],并且此色彩要具有柔和性,給人帶來舒適的心理感受,滿足人們對于溫馨寧靜空間氛圍的需求。
文章通過分析當下人們對旅居室內空間設計的心理情感反應。從用戶體驗眼動數據表中可以看出,人們更偏向于弧線型的旅居室內空間,并在樣本均值折線圖中得到簡約與自由的形態、統一與開闊的空間、柔和與淡雅的色彩,以及安全與舒適的心理感受四個設計要素的用戶偏好,代表了旅居者對于旅居室內空間設計的主要感性意向信息。又通過因子分析,可知在設計要素中色彩要素、心理要素對旅居者的影響更大。現如今,在快節奏高強度的生活里,人們需要尋找一份屬于自己的舒適環境,將旅居室內空間形式設計區別于其他豪華酒店難免的市儈浮華感。從這里出發,建造一個能夠觸碰人精神和情感的空間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