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 肖涵 劉春媛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紙張既是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同時也展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1]。紙藝是利用紙、紙漿等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和加工,從而形成平面或立體藝術產品的一種技藝。紙藝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靜止的,而是隨著歷史發展而不斷更新的,進入商品經濟大潮后,各式各樣的產品眼花繚亂,滿足實用需求的產品已不再具有競爭力,產品需要不斷創新。而紙藝是以紙張作為藝術載體,通過不同的切入點將創作者對于人民、自然、歷史和國家的熱愛傾注于作品之中[2],對現代燈具設計提供一定借鑒[3]。
“紙”是植物纖維制成的片狀物,主要用途為印刷、包裝、書寫等[4]。其中,紙藝是一種藝術與紙材質的結合體,其外觀別致,內涵豐富,可結合多種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應用于設計中。紙源于自然又富有表現力,因此紙藝產品既可以體現超前的藝術品位又可以彰顯環保意識。紙藝包含的內容很多,文章主要探究以剪紙、折紙、紙雕和紙漿模塑為主的幾種紙藝,以及它們與燈具設計的聯系。
根據紙藝在生活中的用途,紙藝可以分為實用類和觀賞類兩種;根據紙藝的組成材料,紙藝可以分為綜合類紙藝和純紙類紙藝[5];根據空間維度,紙藝可以分為平面化紙藝、立體化紙藝、空間化紙藝等;根據紙藝的塑形方式和造型手段,紙藝可以分為剪紙、紙雕、折紙、紙漿模塑等。
紙藝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因為它造型美觀、寓意美好、富有裝飾性而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4],走入了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如今,紙藝以新的形式活躍在現代社會,深入到服裝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產品設計、建筑設計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在各種表現形式中得到延續與發展。
紙材料與其他常見燈具材質對比見表1,將塑料、玻璃、金屬及天然編織材料與紙質材料按照“透光性”“輕薄性”“柔性”“肌理美”“易加工程度”五項指標進行對比。可以看出紙質燈具與其他材質相比更具輕薄性和柔性,且十分易于加工。除此之外,紙張的可回收性是其他材質所達不到的。但紙質的支撐性和防水性能較差,需要與其他材質配合或采用特殊的加工處理方法。

表1 燈具材質對比
2.2.1 材質環保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綠色設計的概念在燈具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開發新型可持續發展的材料成為重點。目前,國外將綠色設計作為一種時尚,國內也大力提倡環保家具、綠色家具,紙藝燈具材質環保正是順應了這一潮流。紙漿是一種新型的家具材料,其來源廣泛,可重復利用,無污染,相比于塑料、金屬等成本更低。通過模具模壓塑形的制造方法,實現批量化加工及生產。當紙質燈具產品面臨更換淘汰時,可以統一進行回收降解,通過二次打漿重新加工塑形。
2.2.2 運輸便利
折紙通過峰折、谷折的靈活運用,完全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支撐部件,僅依靠面與面之間的折痕連接搭建的“支架”,就能夠完全滿足自身的支撐要求。同時,折紙作品在完成之后,能夠在不改變任何折疊形式的情況下進行收縮和舒展,并對作品最后的呈現不產生任何影響。這也是折紙結構的另外一個特征與優勢。如果將這種特質運用在燈具設計中,首先,能夠減少燈具在包裝過程中的體積與重量。其次,這種結構的運用能使燈具在運輸的過程中更耐形變,減少受損概率。最后,紙漿制品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在未添加任何化學試劑的條件下,紙漿原漿可直接通過模具模壓、干燥塑型,得到的產品整體結合強度較高,更適合現代運輸。
2.2.3 富含文化
紙藝在發展中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是記憶和思想的重要載體,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還在長時間地累積中不斷地豐富著每一個人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因此,中華兒女對紙藝有著獨特的情懷。地方紙藝則是與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發展相結合,造型豐富,取材廣泛,素材樸素,富有生活氣息,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因此,將紙藝自身攜帶的文化與燈具結合可產生情感價值。
2.2.4 光影獨特
光是一切色彩與形態的來源,物體因為它的存在而被賦予生命力;影是接收投射光較少的或被遮擋的陰影及暗部區域。光影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利用折面構成的光影效果在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等領域早有涉及,多個折面間的關系表面復雜實則蘊含規律。在自然光抑或電光源的照射下,除本身的折面形態外,光影的深淺與形狀為物體的造型增添了變化。穿孔類燈具產品可借鑒紙藝中剪紙的圖案與素材,學習其中的審美規律。這類產品往往線條流暢柔美,精致且典雅,整個房間都會被映射到,可為房間營造溫馨的氛圍,增添了故事感。
紙藝在燈具中的應用擁有諸多優勢,要想繼承與延續紙藝中的優良特點,需要研究它的藝術形式與現代燈具設計案例。從剪紙、折紙、紙雕與紙漿模塑四種主要類型入手,逐一分析其中的藝術方法與融入燈具的具體形式[6]。
如果將有紙張時期和無紙張時期的圖案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剪紙最初是一種先民利用圖案進行記錄的行為。剪紙是一種以剪刀、刻刀為使用工具,以剪裁、剪刻并用為創作手段,以鏤空為表達方式,產生虛實相伴的光影效果的中華傳統藝術。在剪紙的審美觀念中,不講究縱深感與空間感,因此不注意透視規律與寫實技法,追求看得多、看得全、寓意美好。剪紙的題材、圖案、色彩豐富,內容質樸且生動,其藝術感染力主要體現在寓意與寫意、紙感與刀味、線條與裝飾、空間的二維性等方面[7]。由此可見,剪紙是一種典型的東方藝術,遵循著東方的創作理念與審美準則。
剪紙自古代開始,便應用于燈籠這一照明工具的裝飾中,用于烘托節日氣氛,裝飾日常生活、提升室內環境協調性等。隨著大機器生產時代的到來,燈具的材質、造型、光源、使用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剪紙已不再適合直接粘貼于燈具之上。剪紙需要更多設計師的關注,將其變換結合方式與表現手法再次融入燈具設計中。如圖1 所示,該燈具的燈罩是運用傳統剪紙的藝術圖形拼合而成[8]。顏色上是傳統剪紙的延續,卻加入了更多的色彩;圖形構成上維持以往的連續、重復、對稱,且對復雜的造型進行了簡化。剪紙與燈具結合不但為燈具增添了古典韻味,還帶來了美好的寓意。且鏤空的表現手法與燈光結合,給消費者帶來趣味性的同時也為房間增添了氛圍感。

圖1 剪紙燈具
折紙主要體現在幾何學與藝術方面,是藝術與數學邏輯的結合,體現了科學之美。運用折紙干折法塑形的燈具造型犀利、剛毅,結構硬朗清晰、棱角分明。圍繞某一視覺中心發散與集合的折線,形成了多樣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形式,突破了燈具設計的固有結構和表現形式,便于燈具的標準化生產,且造型富有幾何美感與折線變化的韻律感。另外,參考折紙藝術中的合折、三維折、圓規折等折疊手法,將這些折疊手法運用到燈具的設計中,設計出的燈罩可以壓成平板形式,為運輸、包裝提供便利。如威斯丹弗(ISDANFO)品牌的燈具造型圓潤流暢、優雅精致,其實是借鑒了折紙藝術中的濕折法。濕折法塑形的燈具作品中多蜿蜒曲折的弧線,作品造型優美且富有流動感,既簡約又新穎,給予用戶溫柔、舒緩、放松的情感體驗。
參考折紙塑形的燈具更加注重對空間的理解和對造型的提煉與概括,造型往往運用重復的構成規律,設計出的燈具造型更有節奏感、秩序感、空間感且光影效果明顯[9]。相比于其他折法,參考內外翻折、兔耳折、打褶、捏折方法造型的燈具,能夠創造更多的光線折射、反射次數,使得邊界更加模糊,光線更加柔和。光線隨折面起伏、轉折,有秩序地離合、穿梭與遮擋,光暈深淺不一、明暗交雜,使原來拘謹、理性的輪廓更具有層次感、更加活躍,使原本普通的光影變得抓人眼球。如圖2所示,小鳥燈由英國設計師Umut Yamac 設計,他的創作靈感來自一只棲息在樹枝上的小鳥,運用鋒利的折線概括出小鳥的三維造型。讓傳統的折紙技藝與現代的幾何美學相碰撞,擦出藝術的火花[10]。折面之間富有明暗變化,光線交雜區別出面與面的關系,刻畫出燈具的立體感。鳥的嘴部、腳部與尾部點綴上黃銅,既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又增加了高級感。通過這種方式造型的燈具,可以更好地隱藏光源,避免了光線對人眼球的直射及眩光。

圖2 折紙燈具
紙雕因材質輕薄、可塑性高的特性,成為了藝術品的寵兒,并且在家居裝飾中十分普遍,占有一定的地位。如圖3 所示,加拿大藝術家Cybfle Young 利用紙制作成微縮版紙雕,用幽默的藝術語言把生活中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聯系起來,用和紙制作成微縮版紙雕[6]。雨傘先是長出觸角,又變成烏賊,最后變成飄逸的水母,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淡藍色為主調配合和紙的紋理清新自然,仿佛置身于深海。在燈具中使用紙雕工藝能為環境增添了趣味性,別具一番風味。這種紙雕燈具在市場上已得到部分消費者的推崇[11]。

圖3 紙雕燈具
紙漿模塑具有質量輕、綠色環保、造型富有變化、產品樣式新潮等特點。作為燈具而言紙漿的透光性、耐熱性、支撐性良好,且成本低、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習慣,在燈具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如圖4,David Gardener 設計的Packaging 燈具,采用一種特殊的紙漿制成燈罩,這種特殊的紙漿具備了一定的耐熱性和良好的透光性,配合紙漿中的植物纖維,粗糙但卻古樸,原始但又不乏質感。

圖4 紙漿燈具
傳統紙藝作為一門純藝術,產品大多是藝術品而不具有實用功能。要想進入當今市場,應提取其中的文化內涵、造型方式、審美原則等,注入到現代燈具中。遵循現代燈具大批量生產、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并為之提供一定的情感功能。
簡單的工藝流程能為生產帶來諸多優勢,借鑒折紙、紙雕、和紙漿的成型方法應用于產品制作中,可以有效地縮短工期、簡化生產,為產品的市場競爭提供一定優勢。折紙、紙雕與紙漿的成型工藝簡單,無須繁贅的表面處理和多次成型,僅僅一張紙就可以完成諸多造型。紙藝適應于當下的生產模式,因此,設計師在創作時可減少成本、運輸、工藝等因素的考慮,更大程度地發揮設計師的創造力。將紙藝與燈具設計結合,一方面可以滿足燈具生產快速高效、控制成本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快速實現設計師的預想方案。
荷蘭設計師托德·布歇爾提出,現代主義并不一定要走簡約路線亦無須摒棄傳統工藝,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結合往往可以生產出充滿浪漫和創意的作品[4]。在產品造型豐富、品類眾多的今天,燈具不能只提供照明這一基礎功能,更重要的是滿足用戶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因此,設計師需要在傳統中尋求更多的燈具發展方向與設計元素。將紙文化中的技藝、工藝、藝術提取其中之一,經過現代化的加工手段,融入燈具設計中。既可以打破燈具的固有結構,改變連接方式和成型方法,又可以將傳統美學融入現代燈具中。就現代燈具而言,要想擺脫西方框架、西方格式,唯有在現代設計的基礎上增添東方韻味。
紙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材質。它不僅可以回收利用,進行加工再生產,減少資源消耗,而且紙材質取自自然,不會對自然造成污染,符合綠色設計與環保燈具的要求。紙藝材質成本低、易加工制造、易拆除,因此在一些大型展會現場十分適用,既可以節約成本,實現即用即建、即走即拆,又可以提升展會的檔次。
紙質材料更容易營造氛圍感,在同種造型的情況下,材料不同美學感受與情感體驗也不盡相同。紙材質源于自然,更多地給人帶來親切、樸素、舒適的情感。因此,善用紙燈具,既可以增加親和力,更好地拉近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又可以打造氛圍感。在燈具設計中,紙材質更能適應燈光的折射。紙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再加上這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植物特殊的紋理與質感,這種純天然的自然韻律無法復刻。打開電源時,折射隱隱透出紙的肌理美感,配合上古樸的剪紙圖案,紙藝在燈具中也達到了較佳的應用效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的豐富,現代燈具已不再僅滿足于功能與外形,而更多地是追尋個性化、現代化。在燈具設計中加入紙藝元素,從紙藝的造型中獲得靈感、內涵上延續文化、制作中承襲工藝,能夠使傳統紙藝在現代燈具設計中創新應用。將紙藝作為參考對象無疑為現代燈具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創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