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城北
北京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公園,還是20世紀(jì)20年代的事。北京最早的公園,或許該算是今天位于西直門外的動物園了。1908年,它正式售票對外開放。清人孫寶瑄 《忘山廬日記》 光緒三十四年(1908)四月廿三日記云:“(農(nóng)事實驗場)在西直門外,一曰為三貝子園,周十五里,已荒廢,新造樓亭,并開渠通舟。其萬牲園移于場之東南,珍禽異魯,籠置而欄隔焉……自五月一日始,即售卷,縱人參觀矣。”萬牲園,當(dāng)時屬于中國第一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實驗研究基地的附屬設(shè)施。
魯迅先生1912年5月5日第一次來到北京,兩個星期后,就與恂士、季士游萬牲園,可見當(dāng)時北京公共消閑的公園多么稀少,有著幾頭瘦骨嶙峋的老虎、獅子和斑馬的萬牲園,就給百姓帶來了聊勝于無的慰藉。
誠然,北京從一建城的時候,城中就修建了不少有山有水的好去處,但都屬于皇家園林,根本沒有老百姓的份兒。只有辛亥革命之后,尤其是在末代皇帝溥儀從故宮出走去天津當(dāng)寓公之后,這才陸續(xù)把原來的皇家園林開放,成為老百姓可以游憩和消閑之處。如太廟、中山公園、北海公園、景山公園等。
為什么那時北京的這幾處公園如此撩人?恐怕與時代的大背景相關(guān),大家集聚在北京城中,能夠抒發(fā)感情的管道,也似乎就那么一些。仔細想想,它們都是上一個時代的遺存,是非常難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