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和
我為什么要寫《開蒙 京劇——給青少年朋友》這本小書,這是我和學生張婧新創作成的。這本書無論是前一部分的小京劇劇本;后一部分的京劇知識介紹,都是量身定作,針對在學校讀書的青少年學生的。
人們都知道,京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人說:京劇是東方文化桂冠上的一顆明珠。為什么有這么高的評價?
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從內容上講,過去有句老話:說書唱戲勸人方,什么意思?就是說, 說書唱戲都是講勸人向善做好事的方法,這里面蘊含著智慧和機趣。我很小年歲,家大人就帶我去劇場看京劇,散戲回來卻對我說,不是讓你去看熱鬧,而是讓你學著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和做事都有哪些規矩。明白了,原來家長是別有用心,想通過看戲來達到教育小孩子的目的。當然,那時對家長這些要求也不能完全領會,但也有個先入為主,起到引領的作用:什么紅臉為忠,怎么白臉為奸,戴三綹胡子的都是好人,等等。長大了終于知道家大人說的話是有些道理的,京劇雖然演的大多是歷史劇,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后,內容應該說都是健康的,真是看戲長知識。我上初中以前,受看戲的影響,就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四大奇書的三部看得滾瓜爛熟,而戲中那些激起小孩愛國心的什么楊家將戲、岳家軍戲等等,更是看了以后,激動地睡不著覺!費好大勁兒也要找到《楊家將演義》《說岳全傳》等章回小說。特別是我看了京劇《花木蘭》后,瘋了似的找書,最后在前門大街上,一個擺地攤賣書的老頭那里,淘換到一本有關描述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小說,那真是欣喜若狂。所以我在上中學時,文學和歷史二門課是頂呱呱的,課外知識也是同學們沒法比的。想到人們常說,過去沒上過學的老鄉而有的那點歷史知識,都是聽書看戲得來的!還有人給總結,京戲的內容就是宣傳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忠、孝、節、義”。
忠不但指忠君,更多的是指忠于民族;孝,除孝順父母外,對長輩也要尊敬。我看京劇《吊金龜》,里面兒子張儀對母親康氏說:“媽呀,我要不孝順您,誰還敢跟我交朋友呀!”一句通俗的話,讓我記了一輩子,我此后常常要和老家兒發脾氣的時候,想起這句話,那股邪氣立刻就像皮球被扎破,馬上就撒了氣了!“節”,今天咱就不講了;而“義”不僅是講哥們兒義氣,更包括同仇敵愾、共度時艱;后來有了現代戲,《紅燈記》里的李玉和、《沙家浜》里的郭建光、《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從首演到現在,即使五十多年過去了,這些英雄人物,大人小孩有哪個不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京劇題材不論傳統戲還是現代戲,都是教化觀眾的!
二、京劇不光是內容好,京劇的藝術也高呀,人們常說是博大精深。怎么講呢?簡單說就是好聽好看好玩,你看,傳統戲中那些燦爛光鮮的服裝——紅、白、藍、綠各種顏色的臉譜;悅耳動聽的唱腔;五花八門的激烈武打,都讓青少年的我愛得發狂,這就使我有錢有空就去看京劇,從而也積累了豐富的京劇知識。無論是京劇劇本的編寫手段和寫評論文章的技巧,都有簡單掌握,所以我能在高中一年級就在報紙上發表京劇評論文章,22歲去吉林省京劇院任職當編劇,而且創作了好幾個上演的劇本!這都是我青少年時常看京劇的結果。
《開蒙 京劇——給青少年朋友》寫了二十五個小劇本,分成兩部分,十四個歷史劇,十一個現代劇。自吹一下,內容都比較好,有歌誦我們先賢大儒的孔子、孟子,七十二大賢人中挽留不賢的后母不被休,說了那句名言:“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的閔子騫等人少年時讀書生活的感人事跡。那些充滿人文情懷、愛國情愫的花木蘭、岳飛和她的母親的那些激動人心的事!叧外,又把四大賢母育子、歷代名人張良拾鞋、包拯家訓、唐寅學畫、司馬光砸缸等精彩故事譜寫入劇本中。而在現當代的小戲中,老舍和京劇的二位伶界大王譚鑫培、梅蘭芳教育孩子或本身受教育的好故事,特別是我們看到當下一些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的英雄、勞模,拿到國際大獎的教授和青少年在一起的報導時,我和張婧也都充滿了創作激情,從而把他們創作成有趣味、有意義的小京戲,如張桂梅、屠呦呦、鐘南山、王亞平等。這初衷也和當初要把《三字經》《千字文》《幼學瓊林》等小書中那些流傳多年、大家耳熟能詳的平面故事寫成戲一樣:能讀能演,把平面書寫的故事推上演臺,塑造成鮮明的形象,這勢必能流傳更廣,影響更大,對青少年朋友無論在德育、智育和審美上能有更多的貢獻。
京劇在舞臺呈現上,確實特有學問,有眾多的說道,講究唱、做、念、打。還有什么四功五法、行當流派,還有啥叫假定性、虛擬性,等等。也就是做個明白觀眾可不容易,最好也要來個培訓,否則還真不會欣賞,不能得出判斷優劣的標準,就是到劇場喝彩叫好,也會“叫”不到裉節兒處。真不像看影片、電視劇、話劇那樣簡單,戴著雙眼睛就行了……
那怎么辦呢?我們于是又寫了第二部分:京劇知識介紹,幫助年青朋友們看書長知識,這就能知道怎樣欣賞京劇。怎么是好,怎么是差,所以我們給這本小書起了個這樣的名字,希望能給學生朋友們看京劇起到“開蒙”的作用。
這些年北京市教委一直在舉辦“京劇進校園”活動,北京京劇院和北京演藝集團旗下的一些劇院團積極響應,努力排好戲,要讓我們這些大中小學生朋友們做“聽得懂、看得見、學得會京劇”的小觀眾。經過幾年的推廣,培養了相當一批京劇的小愛好者,從京劇的欣賞中不但初步體驗到京劇的魅力和時尚,同時也讓他們更熱愛生活,讀書更上進,更重要的,英雄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他們目睹之后,會更熱愛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